對蝦工業化養殖科技創新聯盟在青島成立

2020-12-24 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12月22日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邁進,構建新發展格局,2020年12月19日深藍漁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在青島召開,作為論壇的重要內容,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發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為理事長單位的「對蝦工業化養殖科技創新聯盟」(下稱「聯盟」)舉行了成立儀式。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趙法箴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包振民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小虎、副院長劉英傑,中國水產學會理事長王清印,山東省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建東、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敬東,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傅道軍副局長,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黨委副書記王永健,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建輝,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金顯仕、副所長李健等出席了聯盟成立儀式。共計150多位專家和企業界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劉英傑副院長和黃海水產研究所金顯仕所長為聯盟揭牌

對蝦工業化養殖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期間,首屆理事長李健研究員宣讀了聯盟發展顧問委員會名單、聯盟專家委員會名單,推舉了聯盟理事會名譽理事長,並通過了聯盟組織活動的有關章程。論壇研討環節,與會領導、專家就當前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對蝦產業發展問題、未來發展路線與思路,以及聯盟工作任務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研討和交流。

聯盟名譽理事長劉英傑研究員指出,為落實農業農村部等十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提高我國漁業養殖設施和裝備水平,引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水產養殖生產深度融合,鼓勵開展工廠化養殖並開展生產示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在各理事單位支持下發起了「對蝦工業化養殖科技創新聯盟」,旨在通過凝聚行業龍頭與優勢企業、科研院所與教育機構、流通渠道與銷售終端、以及具有產業影響力新聞傳媒等力量,加強全產業鏈縱向聯合、共同攻關,以推動我國對蝦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實現我國漁業的轉型升級。他希望聯盟理事單位在達成統一共識基礎上,在工作中注重找準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並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努力把聯盟能打造成為我國對蝦工業化信息與經驗交流的國家級平臺,引領我國水產養殖工業化的進程。

聯盟名譽理事長劉英傑研究員致辭

聯盟名譽理事長王清印研究員指出,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世界漁業面向2030遠景目標中倡導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這與我國提出的漁業綠色發展內涵相同,希望聯盟及理事單位工作中更加注重養殖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產業相關企業發展中進一步突出自身優勢、發揮特長融入產業鏈中;同時希望各單位以聯盟為橋梁和紐帶,凝聚提升全產業鏈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共識,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協力解決困擾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在我國對蝦工業化養殖發展歷程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聯盟名譽理事長王清印致辭

黃海水產研究所李健副所長代表聯盟發起單位和本次論壇的承辦單位對聯盟的成立表示祝賀,並對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我所發展的領導、專家和企業家表示感謝。他表示,黃海水產研究所作為聯盟承建單位,將做好服務工作,為聯盟各項工作開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此次漁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是「深藍漁業科技創新聯盟」和「對蝦工業化養殖科技創新聯盟」首次聯合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希望兩個聯盟進一步加強實質性的合作,為推動水產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聯盟在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在理事單位與諸位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圍繞「四個面向」需求,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聯盟首屆理事長李健研究員致辭

在論壇學術報告環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方輝處長做的「深藍漁業科技創新戰略研究」報告,強調深藍漁業是漁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將成為極具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李健副所長重點就實現海水綠色養殖發展的路徑進行了闡述;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諶志新研究員以「深遠海智能化養殖漁場發展規劃研究」為主題介紹了國內外深遠海養殖進展;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雷研究員的報告剖析了工廠化養蝦的關鍵控制點分析與操作要點;青島藍色糧倉海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劉敏總經理著重探討了中國深遠海養殖品種選擇與工藝;正大食品全球副總裁羅賓斯·麥金託什以視頻形式做了題為「未來十年,推動對蝦養殖業發展的幾個創新」的專題報告。

在論壇討論環節,與會專家踴躍發言,積極為推動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建言獻策,深入探討實現對蝦工業化養殖的路徑,為聯盟下一步明確工作重點提供了思路和參考。

與會專家代表做論壇學術報告

參加聯盟成立大會部分代表合影留念

相關焦點

  • 「日本對蝦」工廠化養殖在我市試驗成功
    項目順利通過測產,填補了我國北方地區日本對蝦工廠化養殖空白。專家組一致認為,項目組通過技術創新,成功解決了制約日本對蝦工廠化養殖的「臭底」問題,為日本對蝦工廠化養殖探索出了一條可行的技術方案。據介紹,目前滄州市海水養殖品種主要是南美白對蝦,外塘養殖佔90%以上,設施化養殖佔95%以上。
  • 青島集成電路人才創新培養聯盟成立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9日訊 人才聚則產業興。1月7日,青島集成電路人才創新培養聯盟成立大會第一屆理事會召開,聯盟正式宣告成立,將以人才培養、供給為抓手,搭建項目合作、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推廣的交流協作平臺,通過產學研深度合作,為青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注入更多創新資源。
  • 新基建建築產業聯盟青島實驗室成立
    11月28日,新基建建築產業聯盟青島實驗室掛牌成立,成為國內第19個省級新基建產業聯盟成員機構。新基建建築產業聯盟成立於2020年5月20日,其前身是2009成立的宜居中國聯盟,致力於推動住宅產業化、裝配式建築與綠色建材的普及推廣,搭建上下遊企業合作交流平臺。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環保節能、養老健康、廁所革命等新的合作平臺,參與企業、開發區、規劃設計機構、媒體、科研單位超過數千家。
  • 廣東貝類養殖年產量佔全國13%
    論壇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主辦,廣東水產學會、廣東科技新聞工作者協會承辦。中山大學李桂峰教授就"廣東海水魚種業發展現狀及展望"作了報告,據介紹,廣東省2015-2019年海水魚養殖產業規模逐年發展,五年時間增長了74%,總量走在了全國前列。
  • 省會經濟圈科技創新聯盟在科金大廈成立
    人民網濟南10月17日電 10月16日,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7市成立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科技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濟南科技金融大廈(簡稱「科金大廈」)成立。該聯盟的建成將加速各市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創業共同體等科技創新要素的集聚,不斷推進省會經濟圈科技創新發展。
  • 青島:以「六新」引領漁業高質量發展
    青島前沿海洋種業有限公司依託美國先進技術,年可生產三倍體牡蠣苗2億多片。三、緊盯前沿科技,培育智慧漁業新產業。加快實施漁業深遠海戰略轉移,引導有條件的企業發展遠海智能化大網箱養殖、移動式養殖工船、封閉式循環水工廠化養殖等智能化新興產業。
  • 漁業養殖裝備青島造「獨角獸」來了 全球首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
    屆時「國信1號」將常年遊弋在黃海千裡巖、東海舟山列島、臺山列島和南海南澎島間開展大黃魚等高品質魚種養殖。「國信1號」的建造,是一個引領性、突破性和創新性項目,標記著我國第六次海水養殖浪潮的到來,將為我國實施「深藍漁業」戰略提供重大裝備支撐與產業示範。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開建
    本次養殖工船建造啟動儀式是繼今年6月3日養殖工船建造籤約儀式之後,在青島市乃至中國深遠海工業化漁業養殖領域又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標誌著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項目正式進入全面建造啟動階段。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
  • 創投風投成立聯盟,助力青島加快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
    在5月8日舉行的2020青島全球創投風投網絡大會上,創投風投支持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聯盟揭牌成立,旨在發揮資本的推動作用,大力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助力青島加快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聯盟成員主要由國內外創投風投知名機構、工業網際網路行業代表企業、平臺機構等組成,聯盟秘書處設在青島財富管理基金業協會,負責聯盟日常工作的組織和實施。
  • 【迎曹妃甸第三屆河豚節】創新務實的曹妃甸造就國內最大河豚養殖...
    曹妃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河豚養殖基地。不僅規模宏大,層次高,養殖規模齊全,海水網箱養殖、大田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面面俱到,而且以河豚霸主紅鰭東方豚養殖為主,同時以菊黃東方豚為輔,具備品種優勢,又創新務實,具有強烈的時代節奏,活力十足。
  • 廣東省2020年漁業主推技術:斑節對蝦(金剛蝦)高密度養殖技術
    出處: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瀏覽量: 1979 次 我要評論 一、技術名稱斑節對蝦(金剛蝦)高密度養殖技術二、技術概述金剛蝦,即莫三比克斑節對蝦,原產於莫三比克,具有適應性好,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個體大,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耐運輸等特點,是南方推廣養殖的對蝦新品種。
  • 打造海洋科技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地,「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在青成立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0日訊 今天上午,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青島膠州上合示範區中央廣場舉行。總投資567億元的20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456億元的6個項目籤約落地,作為重點項目之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海洋科學與技術國際創新中心項目」(以下簡稱「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舉行了籤約儀式。「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籤約成立。「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內景。
  • 「中國—拉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並致辭
    12月18日,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藍虎以線上方式出席由華南農業大學發起組建的「中國—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暨協議籤署儀式,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文化參贊朱曉燕陪同參加。藍虎大使對聯盟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並強調,中拉合作是「一帶一路」與南南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正式延伸至拉美,中拉合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雙方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開發、科技人文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中拉農業高度互補,農業合作前景廣闊。聯盟成立將對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產生重要推進作用。
  • 青島即墨:科技工作者「小驛站」解決企業技術「大難題」
    自2019年6月至今,即墨區科協已掛牌成立了兩所科技工作者驛站,對促進即墨企業間技術交流,推動科技水平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也通過驛站在人才與企業間架起了溝通的紐帶和橋梁。大工(青島)研究院人力行政部長劉俊介紹。  據了解,科技工作者驛站NO.1建立以來,主要圍繞人才、企業開展各類交流活動,走訪了解各類企業技術人才需求,幫助企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
  • 適合淡水養殖的經濟蝦類的優良品種有哪些?
    適合淡水養殖的經濟蝦類的優良品種有哪些?適合在淡水池塘養殖的優良蝦類品種主要有三大類。第一類是原來就生活在天然淡水中的蝦類,如克氏原螯蝦、澳洲淡水龍蝦、日本沼蝦、海南沼蝦、羅氏沼蝦、秀麗白蝦、安氏白蝦、細足米蝦、中華米蝦(黑殼蝦)、中華新米蝦(草蝦)和中華小長臂蝦等,,這類淡水沼蝦或螯蝦類可以直接養殖在淡水池塘中,具有生長快:適應性強、效益好等特點。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 | 南美白對蝦產業發展報告
    &nbsp2011~2018年全國南美白對蝦產量變化情況(單位:噸)(資料來源:中國漁業統計年鑑)03、養殖模式目前南美白對蝦的主要養殖模式有土池、高位池和工廠化,此外還有部分地區採取了大水面養殖以及新興養殖模式光伏養殖。(1)土池。土池養殖模式是一種較原始、低密度的混合養殖模式,各地均有大量的土池養殖。
  • 青島不言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我的老東家
    青島不言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我的老東家導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相信「行勝於言」,所以我把公司叫做不言!妖怪集團總部坐落於美麗的青島西海岸新區,創始人王鵬,他在2008年成立第一家獨資子公司,公司最初只有他一個人。他一個人上架商品,一個人洽談業務,一個人做客服,一個人去包裝,一個人去發貨,什麼都是一個人。
  • 加持金融資本的海洋科技,這是青島藍谷的底氣!
    特別是在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和現代產業的發展升級中,金融和資本的力量往往能起到「加速器」和「助推器」的作用。作為海洋科技創新的發動機,青島藍谷堅持用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助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白駒過隙,藍谷發展的航船正逐夢深藍、駛向「深水區」,不斷與新的產業、新的機遇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 中國-拉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成立 華南農業大學等15所高校...
    12月18日,由華南農業大學牽頭髮起,中國、拉美46所涉農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組建的「中國-拉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正式成立,15所中拉高校籤署校際合作框架協議。據介紹,聯盟成立後,將致力於推動中拉成員在人才培養、科研攻關、合作辦學、技術推廣、技能培訓、人文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通過搭建合作平臺、創新合作機制、加強資源共享,促進中國與拉美國家農業教育科技領域互惠互利、融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