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與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

2021-01-13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與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

清華新聞網8月7日電 2019年8月6日,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課題組聯合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在《細胞》(Cell)子刊《免疫》(Immunit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 《Slc6a8介導的肌酸轉運和積累通過調控細胞因子應答來重編程巨噬細胞的極化》(Slc6a8-mediated creatine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reprogram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via regulating cytokine responses)的研究論文。該文章揭示了L-精氨酸的下遊代謝產物肌酸在幹擾素IFN-γ介導的巨噬細胞活化[M(IFN-γ)]和白介素IL-4介導的巨噬細胞活化[M(IL-4)]中分別發揮著關鍵調控作用。

肌酸在哺乳動物中大多數分布在大腦、骨骼肌和心肌當中,主要通過轉運蛋白Slc6a8運輸到細胞內。之前的研究表明,肌酸在肌肉和神經系統中以能量介質的形式偶聯ADP-ATP的反應並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而肌酸在免疫系統中的功能則鮮為人知。在巨噬細胞中,由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arginase 1)介導的兩條L-精氨酸代謝通路分別在M(IFN-γ)和M(IL-4)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肌酸代謝作為L-精氨酸的另外一條代謝途徑卻在巨噬細胞中少有研究。於是,研究人員想要探索肌酸是否也在巨噬細胞的免疫活化過程中發揮重要功能。

肌酸在巨噬細胞極化過程中的功能和分子機制

在IFN-γ介導的巨噬細胞活化過程中,即M(IFN-γ),IFN-γ抑制Slc6a8介導的肌酸攝取,肌酸通過阻礙IFN-γR2與JAK2相互作用來抑制STAT1磷酸化,從而抑制STAT1靶基因如Nos2的表達,以削弱宿主清除細菌的能力。在IL-4介導的巨噬細胞活化過程中,即M(IL-4),IL-4提升肌酸攝取,肌酸通過ATP提升SWI/SNF活性,維持Arg1啟動子染色質開放程度,促進其基因表達,從而增強機體招募嗜酸性粒細胞的能力。從代謝水平來看,肌酸通過抑制iNOS、促進arginase 1的表達來調控巨噬細胞的極化過程,形成一個精密的L-精氨酸免疫代謝調控網絡。

在研究思路上,研究人員主要採用功能缺失(Slc6a8基因敲除)和功能獲得(補充外源肌酸)的策略來探究肌酸在巨噬細胞中的功能和作用機制。在課題研究初期,和大多數科學探索一樣,研究人員對「表型」的探究不算順利,陷入了尋找肌酸在巨噬細胞中有何功能的困境當中。在長時間地嘗試了各種體內和體外實驗後,他們發現在生理狀態下,巨噬細胞缺少肌酸並不會影響其發育和吞噬功能。此外,在脂多糖(LPS)刺激的條件下,肌酸缺失也不會影響巨噬細胞中LPS介導的下遊信號通路和基因表達。這些實驗結果一度讓研究人員認為肌酸在巨噬細胞中可能沒有什麼功能,然而研究人員並沒有放棄對肌酸功能的探索,直到有一天嘗試了幹擾素IFN-γ的刺激後,他們驚奇地發現肌酸缺失大大活化了巨噬細胞中IFN-γ介導的下遊基因表達,如Nos2和Cxcl9等。並且小鼠體內實驗也驗證了肌酸在髓系細胞中缺失可以引起iNOS和CXCL9的高表達,從而顯著提升小鼠抵抗李斯特菌感染的能力。

這些發現極大地激發了研究人員的探索興趣,並驅使研究人員想進一步揭示肌酸是通過什麼樣的機制來抑制IFN-γ介導的基因表達的。因為肌酸是細胞內一種重要的能量介質,研究人員猜想肌酸是否會通過能量相關代謝通路來調控相關基因表達,然而大量實驗表明肌酸缺失並不會影響巨噬細胞中AMPK和mTOR等代謝相關信號通路。就在一籌莫展之際,研究人員將目光重新聚集在IFN-γ介導的JAK-STAT1信號通路上。經過大量分子和生化實驗分析,研究人員最後發現肌酸是以一種非ATP依賴的方式抑制IFN-γ受體與JAK2的相互作用來阻礙JAK-STAT1信號的傳遞,從而抑制下遊促炎症基因表達。經過以上一番探索,肌酸M(IFN-γ)中藏著的面紗被逐漸揭開,研究人員也沒有停止探究的步伐,想繼續研究肌酸在M(IL-4)中的功能。利用類似的研究策略和長時間的探索之後,研究人員發現肌酸通過ATP依賴性的染色質重塑來維持一些IL-4關鍵靶基因的染色質開放程度並促進其表達,增強M(IL-4)的活化,從而使巨噬細胞擁有更強的招募嗜酸性粒細胞和傷口修復的能力。

所以,肌酸與L-精氨酸中iNOS和arginase 1介導的兩條代謝通路一樣,在巨噬細胞中也發揮著重要功能,這三條代謝通路嚴密地調控著巨噬細胞的極化,形成一個精密的免疫代謝網絡。肌酸在巨噬細胞中作為一類抗炎型代謝物,通過不同的機制來抑制M(IFN-γ)並提升M(IL-4)活化,可以作為一個潛在的靶點用於治療巨噬細胞極化紊亂帶來的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肥胖、組織纖維化和腫瘤等,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同時,對肌酸轉運蛋白Slc6a8的探索也再次驗證了轉運蛋白家族在免疫系統中的重要功能,為未來免疫代謝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清華大學免疫所胡小玉研究員和藥學院陳立功研究員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生命科學聯合中心2014級直博生吉亮亮和藥學院2015級博士生趙心彬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此外,來自胡小玉課題組的博士研究生張彬、康蘭和來自陳立功課題組的博士研究生宋文欣均對本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該論文還得到了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頡偉研究員和美國特種外科醫院的趙寶紅博士的大力支持。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衛健委重大新藥創製專項、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學和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的資助。

論文連結:https://www.cell.com/immunity/fulltext/S1074-7613(19)30277-8

供稿:藥學院

編輯:程曦

相關焦點

  • 【抗疫期間的清華科研】生命學院王新泉和醫學院張林琦課題組合作...
    【抗疫期間的清華科研】生命學院王新泉和醫學院張林琦課題組合作揭示新冠病毒侵染細胞的結構基礎清華新聞網3月31日電  3月30日,《自然》期刊以「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方式在線發表了題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受體ACE2複合物的結構」(Structure of the SARS-CoV
  • 清華大學科技·前沿 | 近期科研成果掃描
    環境學院直博生發文揭示中國工業園區碳排放情況及減排潛力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在多功能石墨烯宏觀組裝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曉雁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金屬所、美國布朗大學以及大連理工大學合作,在《納米快報》三維微納米點陣材料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如低密度、高剛度等。
  • 鄧紅雨課題組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胞質核酸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抵抗病原體入侵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接頭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飾對激活I型幹擾素反應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則宿主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而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則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那麼STING和MAVS介導的信號通路是如何被精確調控的呢?
  •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浙大藥學院2019年度亮點工作盤點
    該研究院由浙江大學與錢塘新區共建、藥學院負責具體建設。 4.國際科研合作與交流成效卓著 ▲邀請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FENG Zhongping教授、SUN Hong教授開設Pharmacology of Ion Channels and Brain Disorders
  • 藥學院屠鵬飛、姜勇團隊創建精準單細胞微流控技術用於TRP通道調節...
    為了有效解決中藥藥效成分的高效發現及其分子機制研究問題,近日,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屠鵬飛、姜勇教授團隊與青島大學藥學院王克威教授團隊合作開發了一項精準單細胞微流控技術,用於瞬時受體電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通道調節劑的高效發現,相關研究成果以「A Precise Microfluidic Assay in Single-Cell Profile for Screening of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 清華大學李曉雁課題組在超輕、高強韌熱解碳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清華新聞網7月12日電7月9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曉雁長聘副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布朗大學、加州理工大學合作,在《自然·納米科技》(Nature Nanotechnology)發表了題為「微米熱解碳的理論強度與類橡膠變形行為」(Theoretical strength and rubber-like
  • 《Nature》發文!來看山大基礎醫學院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
    1月7日,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孫金鵬教授研究團隊與浙江大學張巖教授團隊、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研究員團隊精誠合作,全力攻關,在山東大學易凡教授團隊和於曉教授團隊的協助下,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es of glucocorticoid-bound adhesion receptor GPR97-Go complex」最新的研究成果。
  • 醫學院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複雜有尾病毒組裝成熟分子機制
    醫學院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複雜有尾病毒組裝成熟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6月12日電 日前,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有尾噬菌體φ29組裝成熟機制結構生物學研究」(Structural assembly of the tailed bacteriophage φ29)的研究論文
  • 最牛醫藥大學,曾令清華大學「眼紅」,北京協和醫學院到底有多牛
    提到醫學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協和學院,她是衛生部唯一直屬高校、重點醫科大學,是我國最高醫學研究機構和最高醫學教育機構,擁有4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分別是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藥學,A+學科數量位居全國高校醫學領域榜首
  • 這些綜合性大學的醫學院也還不錯,值得學生考慮,建議收藏!
    在中國想醫,最喜歡去的一定是頂級的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中同濟這樣的醫學院,更有復旦、上交、浙大的醫學院。這些都是國內知名的頂尖的醫學院,但是對於普通同學來說就比較困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幾所綜合大學的醫學院,醫學實力不錯,性價比比較高!
  • 清華航院李曉雁課題組合作在熱解碳納米點陣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清華航院李曉雁課題組合作在熱解碳納米點陣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22日電 3月18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曉雁課題組與美國布朗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浙江大學合作,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藥物研究所 - 北京協和醫學院研招網
    藥物研究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以下簡稱"藥物所")成立於1958年,由當時中央衛生研究院的藥用植物系、藥物化學系、藥理學系組建而成,隸屬於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 醫學院學科實力排名,上海交大表現突出,北協和未進入前十
    文|冷絲欄目|大學排名綜合性高校醫學院和獨立辦學的醫科大學,如果按照學科實力來比較,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一,排名前五的高校還有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和中山大學。所謂的學科排名,主要依據國家重點學科數量、雙一流學科等等數據,很顯然,綜合性名校醫學院佔據很大的優勢,超過了獨立辦學的醫科大學。不過,冷絲對這份榜單也有疑惑:一向在業內被公認為最好的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僅排在第十五名的位置。北京協和醫學院不僅有獨立辦學的資格,也與清華大學有合作辦學的基礎,也就是說,北京協和醫學院可以被稱之為「清華大學醫學部」。
  • 南開交叉合作研究成果解析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免疫治療靶點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任子雄)5月20日,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胡剛副教授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宋江平副主任醫師團隊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生物統計系李明瑤教授團隊、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張昱教授團隊交叉合作在《Circulation》雜誌上以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s形式在線發表題為
  • 北大藥學院院長被指涉嫌學術造假,同組院士做出回應
    該人系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網站上Elisabeth Bik博士指出,其作為通訊作者或共同作者的6篇學術論文,存在明顯的一圖多用現象。其中包括一篇發在Science上的重磅論文。這讓周德敏陷入涉嫌學術造假風波中。
  •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應天雷團隊發現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
    近期,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應天雷團隊在抗新冠抗體藥物研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一系列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可靶向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上的五類不同表位。該成果於近日在《細胞》(Cell)雜誌子刊Cell Host & Microbe上發表。單抗藥物生產周期長,成本高,多被應用於治療癌症和免疫性疾病,用於治療病毒感染的單抗少之又少。
  • 新鄉醫學院一行蒞臨中國醫學博物館參觀學習
    此次前來參觀學習的領導有新鄉醫學院校黨委書記陳建國,校黨委副書記陳清江,校黨委委員、副校長雒保軍,校黨委委員、工會主席邵金遠,校黨委委員、黨委宣傳部部長於曉歡,黨委辦公室主任李庚,藥學院黨委書記盧光洲,護理學院黨委書記杜廷晨,馬克思主義學院與醫學人文學院黨總支書記楊冠英,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楊志軍,醫學工程學院院長於毅,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戎華剛,醫學人文學院院長靳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