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到底有多優秀?喪到放棄了生路,卻還暢銷了1200萬本

2020-12-22 小鼠美食

一旦別人問起自己想要什麼,那一剎那反倒什麼都不想要了。怎麼樣都行,反正不可能有什麼讓我快樂的東西——這種想法陡然掠過我的腦海。 ——太宰治《人間失格》

提到太宰治,自動關聯起來的詞語就是「喪」。

回顧太宰治的一生,他似乎把自殺當成了自己的事業。先後自殺5次,終於在最後一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就是這樣一個喜歡放棄自己生命的男人,卻被後世永生難忘,尤其是他的文字。

說起來,太宰治的童年並不落魄,從小他就出生在一個身份顯赫的家庭中,父親是當地的政要,可太宰治卻由保姆個姑媽帶長大的,因為母親身體的原因根本就帶不了他。

外加上父親太嚴厲,太宰治便就不敢靠近,這就導致從小活在女性身邊的太宰治有著更細膩的心理。

在高中時期,太宰治瘋狂的迷上了芥川龍之介,甚至一度到達痴迷的地步,課桌、書本上全都是芥川龍之介的名字。

更是從此愛上了寫作,這當然是模仿芥川龍之介的方式。

可是好景不長,在太宰治18歲那年,芥川龍之介就以吞藥的方式自殺了,這讓性格細膩的太宰治受到了沉痛的打擊。

以追隨自己偶像的方式,太宰治開始了第一次吞藥自殺,可是因為吞藥量完全不足以致死,自殺未遂。

時間不長,太宰治想自殺的心思一直存在。時隔一年,太宰治結識了一酒吧女生,雙方更是商議著投海自盡,可是沒想到的是,酒吧女死掉了,自己卻被路過的漁民搶救了過來。

太宰治心懷內疚,然後一頭扎進創作中,直到26歲那年,太宰治已經在文壇中小有名氣了,可是他自己最期待的芥川獎卻讓他感到了挫折。

喪失信心的他從那染上了毒癮,也因此欠下不少的錢,又一次跑到山上上吊自殺,再次失敗!

要說悲慘的命運接踵而至,過了兩年後,太宰治發現與自己相好了5年的藝伎小山初代出軌了,這讓太宰治的內心又崩潰了。

與小山初代交往時家裡並不同意,而太宰治是冒著開除族籍,斷了經濟來源的代價才和她生活在一起。

她的出軌讓太宰治不能接受,只好求著小山初代和他一同殉情。

不過,這次自殺因為藥劑不夠而雙雙被救活。

一段時間後,太宰治沉靜了下來,每天堅持不斷地創作,更是遇到了自己的妻子石原美知子。

妻子非常肯定太宰治的才華,並且幫助太宰治一點點走出陰霾,並且堅信太宰治可以在文壇有所成就。

事實證明,她的猜測是對的,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這段婚姻生活也是太宰治這一生中最美好的生活了,1941年戰爭來襲,太宰治因為身體原因未能上戰場,39歲時,他以作品《如是我聞》震驚文壇,並開始著手創作《人間失格》。

因為戰爭等多方面原因,他寫的主題大都與當下思想相悖論,在看到社會諷刺之後他便開始了挖掘人性的醜陋,而正是這樣,使他再次陷入了悲痛。

1948年,太宰治給妻子留下一封道歉式的遺書,與讀者山崎富榮在雨中沿著玉川上水走了200米左右跳河自殺,終於給自己的人生畫上句號。

這個是《人間失格》剛好完成的1個月後,太宰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人間失格》到底有多優秀?喪到放棄了生路,卻還暢銷1200萬本

在太宰治去世後,《人間失格》受到了很大的反響,受到不少人的好評,即使是講述喪失掉為人的資格,卻還是暢銷了1200萬本。

《人間失格》 其實也是太宰治本人的真實寫照。這本書講述了家道中落去一步步追尋屬於自己的理想,而又被現實所打敗的主人公,最後以投河自盡的方式結束了自己荒誕一生的故事。

書的開篇是「從小到大,我過的都是一種屈辱的生活。生活的真實面目,我實在是難以把握。」

從《人間失格》中,我們可以看到只能逆來順受、不能大膽的喜歡、不能直言的討厭......

更多的讀者在書中找到了自己!也有人說,讀完之後發現自己的生活也沒有那麼糟糕!

其實不難發現,喪文化在我們年輕人中特別盛行,自嘲成了他們最好的保護方式。不斷貶低自己,甚至不容許別人說你好。

看完這本書,在豆瓣上發現一個評論:

人性真的不能深究,因為結果一定不是你想知道的。

其實生命一場,有時候是妥協,有時候是追逐,有時候是掙扎,但更多的時候是極致的孤獨。

不愧對自己便是最大的安慰。

感覺到累的時候,不妨讀一讀《人間失格》,願它像夜空中的一顆星星一樣,引領我們的生命,穿越那不可知的黑暗。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面商品卡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何還這麼多人愛?可以看看這10句經典語錄
    當初看到第一句話的時候,我很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能夠覺得"生而為人"都是一件需要道歉的事情。太宰治生在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參議員。他先後自殺5次,最終,他在《人間失格》完成後的一個月投湖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人間失格》最喪的20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不在其中
    很多人認為脫口秀演員李誕是喪文化的鼻祖。要是論起喪文化,日本的太宰治才是真正的喪文化鼻祖,因為他的一生都是個悲劇。李誕不過是一個販賣喪文化的商人罷了。太宰治喪文化的代表作便是《人間失格》,意思就是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 《人間失格》這麼喪,我們在愛它什麼?不妨看看10句經典語錄
    也許你沒有翻閱過《人間失格》,但你一定聽過「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作者太宰治描繪了一部靈魂的自白,而他自己,也把一生活成了這句話。主角葉藏悲觀、脆弱、敏感,他經歷了家人的虛偽欺騙、校園生活的無趣無味、社會現實的殘酷冷漠,到最後,不惜用生命作為賭注。有人說,《人間失格》太喪了,那為什麼它這麼喪,卻還有很多人愛,我們到底在愛它什麼?
  • 你沒看懂《人間失格》:太宰治的喪,其實是一場騙局
    在網易雲留言的「抑鬱重鎮」,要屬一首叫做《人間失格》的鋼琴曲。5萬多條留言,都很負能量,但又都相互攙扶。這首鋼琴曲的靈感,正是來自同名小說《人間失格》,這本書也一直是喪文化的典型代表。它陰鬱、沉悶、畸形,是一本徹徹底底「致鬱」的書,一個負能量的楷模,頹廢青年心中的喪文化的「聖經」。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無論是否接觸過《人間失格》其書,或者了解太宰治其人,多數人都會有一種感覺,越長大,越強烈。那感覺便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是絕對「反心靈雞湯」的,作為一部經典的日本文學,譯者「人間失格」的譯名帶有點哲學的韻味,感覺很有品,但不容易理解。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適不適合讀
    其中,太宰治即喪又帥像個貴公子,刷了一波粉絲,其作品《人間失格》也被更多人知曉,那麼,這本出了名喪的書適不適合看。事實上,『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並不出自於《人間失格》一書,也不是出自太宰治,而是出自日本詩人寺內壽太郎的作品《遺書》,太宰治借用於《二十世紀旗手》的副標題,但是這句話確確實實的是《人間失格》主人公,又或者說是太宰治本人的真實寫照。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那麼多人愛?看懂這4句話你就明白了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人間失格》這本書,那一定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光從名字便可以看出來,這是一本喪到不行的書,人間失格又可以看做是喪失為人的資格。按道理來說,這樣一本喪的書應該是人人喊打的,但卻受眾人追捧,影響了千萬人。《人間失格》這本書目前的銷量已過1000萬冊,豆瓣評分常年在8.0以上,這樣喪的一本書,為何有那麼多人愛看?阿胖會與你分享書中震撼人心的4句話,看完你就明白原因了。
  • 「生而為人,你抱屁歉」,人間失格太宰治「喪系文學」被瞎編99%
    他還創作出廣為傳頌的「喪派聖經」——《人間失格》。然而在此前,太宰治的作品一直活躍在豆瓣、微博上,且在很多社交平臺上也能經常看到他的語錄被用作籤名。當「喪言喪語」成為人人競相傳播的語言藝術後,網友紛紛用自己脆弱無助的敏感內心吶喊著為憂鬱感傷的靈魂代言。
  • 《人間失格》為什麼這麼多人愛:所謂的「喪」,不過是一場騙局
    最近有很多人跟我說自己心情不好,感覺自己做什麼都力不從心。其實我也有這種感覺,工作的狀態也不是很好。然後就想著自己這麼難了,那就找點讓自己治癒的書來看看吧,所以又重讀了《人間失格》,這本書一直以來都被稱為喪文化的代表。
  • 生而為人,我很榮幸!《人間失格》
    那時我是個憤青,勵志做一個弘揚正能量,打擊喪文化的有志青年,所以這本書成了我批判的對象。這幾乎成為我最討厭的一本書,如果有人問起來最讓我討厭的書是哪一本,我一定會回答《人間失格》,並且有很多理由勸你不要看這本書。像這樣僅憑個人意見就草率地否定一本書的價值是不理性的,感覺那時的自己就像紅衛兵一樣激進。
  • 《人間失格》最喪的一句話,短短9個字直抵人性本能,拯救靈魂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是因為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一定是許多人了解太宰治的開端吧。一個人得卑微到什麼程度,低落到什麼地步,才會覺得連做人都是一件應該道歉的事情。《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生平最後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最為驚豔的作品。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這麼多人愛?看看10句經典語錄就懂了
    「我的不幸 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痕」有沒有被這句話戳到?這句話的出處 ,是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日本史上銷量前三的文學奇蹟,一本很喪很喪的書,讀完卻意外地被它的「喪」治癒了。分享10句經典語錄,感悟下人生。《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這麼多人愛?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那麼多人愛?看完這經典10句就明白了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這本書被稱作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自傳性作品,也是最後一部作品,完成這部作品以後,太宰治選擇了投水自盡,人間多少事,通通拋下,不再有任何留戀。那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簡短的一句話,讓我不得不停下一切來思考,人間有多苦,人生又有多沉重,才讓他說出了這樣的話。儘管很多人認為這本書很喪,我倒是覺得應該讀一讀,讓自己從這種消極中汲取更多的力量。
  • 《人間失格》這麼頹,憑啥那麼多人愛?10句話看它如何掀起喪文化
    比如這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的背後透露著喪到極致的頹廢感,立馬在一眾文藝青年中興盛流行起來,成功掀起一股"喪文化"。直到現在,仍有不少年輕人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同時也讓不少人感到不解:這種消極的情緒,憑什麼能得到這麼多人的追崇與熱愛?
  • 《人間失格》這麼低沉,為何還這麼多人喜愛?不妨看看這10句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是因為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當初看到第一句話的時候,我很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能夠覺得"生而為人"都是一件需要道歉的事情。儘管很多人認為這本書很喪,我倒是覺得應該讀一讀,讓自己從這種消極中汲取更多的力量。要說用一句話來形容《人間失格》這本書,想來還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比較貼切。《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何還這麼多人愛?
  • 10句經典告訴你:《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愛它
    曾有人問過一個問題,你有因為一句話讀完一本書嗎?我的回答:有,《人間失格》。很早就聽到過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後來才知道它是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當初看到第一句話的時候,我很好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卑微到覺得連「生而為人」都是一件需要道歉的事情。太宰治的一生,充滿了頹廢的陰暗和消極的灰色,從20歲到39歲,他曾5次嘗試過自殺,最終,他在《人間失格》完成後的一個月投湖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人間失格》帶給我們了什麼?
    每天一本好書推薦,希望你從中有所收穫。《人間失格》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一本自傳體小說,它於1948年發表於世,當時便引起文學屆的轟動,此後確立太宰治在文學屆的地位,只是作者在寫完這本書之後就投湖自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很多人都以為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但實際上,這句話是出自太宰治的好友的表兄弟,日本詩人寺內壽太郎的作品《遺書》後來被太宰治拿來做《二十世紀旗手》的副標題。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也有借用生而為人,對不起。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導演:中島哲也網抑雲,是最近比較流行的一個梗,是諷刺那些喜歡「喪文化」,並且跟風抑鬱的一個群體。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何須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以前我常聽人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也常聽人說起《人間失格》。那時雖不知「生而為人,為何抱歉」?也不知《人間失格》究竟是怎樣的書。單這寥寥幾字,便使我感到一種悽涼從文字裡侵襲而來。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那麼多人愛?
    《人間失格》自1948年發表後,一直是經典的日本小說,必讀小說之一。從滯澀的文中更可體會其內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後,太宰治終歸還是選擇了投水的方式,為他自己劃下最後的句點。因此,《人間失格》算是太宰治半自傳性作品。《人間失格》是一部滴血的靈魂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