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後中國女科學家震動矽谷:我用腦電波讓衣服變色

2021-01-20 澎湃新聞

Kitty是一名在矽谷微軟工作的女性科學家,

是個85後,

她的特長是把高科技縫到衣服裡,

到現在為止,已經設計了約30件衣服,

每一件都用到不同的高科技:

有3D列印的裙子,腦電波控制的禮服,

她的衣服可以測心率、測空氣汙染指數、

甚至當充電寶……

根據手臂揮動變色的裙子

測心率的禮服

在深圳讀完高中後,

Kitty被劍橋大學物理系錄取,本碩連讀,

畢業後又繼續全獎在哈佛讀博士,

現任微軟創新車庫(The Garage)矽谷區經理。

更難能可貴的是,

Kitty將作品整個流程用到的元素、原件,

都寫成了教程,

放在開放資源的平臺上,供大家下載。

有人說女孩子做不了科學,

Kitty偏偏就做到了。

「做高科技的最終目的,

還是幫助到更多的人和機構,

讓更多人從科技中獲益。」

自述    Kitty Yeung  編輯   張銳嘉 

我是Kitty Yeung,現在在美國矽谷的微軟創新車庫(The Garage)做經理,是一名創新工程師。平時愛好設計可穿戴服裝,到現在已經設計了二三十件,每一件都運用不同的高科技。

對我來說,所有的新科技都可以把它做到衣服裡面去。

 什麼是可穿戴科技?

科技可穿戴,是將各種高科技縫紉到衣服裡。

現在所做的方法就是將電路縫到布料上面,並且連接一些傳感器,LED顯示器,微控制器去控制衣服,將衣服智能化。比如測量心率,測量空氣汙染指數,翻譯不同的語言,給手機充電,檢測溫度,根據周圍環境變色等等。

用到的科技有3D列印,太陽能板,腦電波控制,人工智慧等。

腰部白色雕花裝飾為3D列印材料

 火山巖石做裙子,

 結實還能測汙染指數 

「Made of Mars」是一件利用火山巖材料做的服裝設計。

製作這件衣服的初衷,是想如果有一天我們移居到火星,我們就可以利用在地球上已經做好的研究,怎樣運用火星上的材料去生活。

火山巖分布在夏威夷、冰島這樣的地區,也布滿火星。

因為火山巖結實,又抗熱炕燒,所以用在很多工業方面,比如一些管道等等。設計衣服的時候,這些巖石先被做成纖維,再織成布料,所以衣服很結實。

"Made of Mars"的設計展示

這件衣服做好後,我設置了三種功能:

1. 我用了一個小喇叭,可以讓衣服發出聲音;

2. 裡面安置的微控制器可以檢測到溫度,通過不同顏色的LED顯示出來;

3. 我又加了一個光感煙塵傳感器,就可以檢測到周圍環境的空氣汙染指數,當汙染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可以發出報警的聲音。

其實這只是一件概念性服飾,真正投入使用還需要採集很多數據。但我想通過這個作品,呼籲人類在做大規模勘探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地球長期的生態發展。

 

 花瓣拼成的禮裙,

 內裝心跳檢測器,LED隨心跳閃爍 

我最近的一個項目是一件測心率的高定禮服裙。

我在布料上畫了很多花朵,將它們一朵一朵剪下來拼成了一個裙子。裙子裡面加了心跳檢測器,放在身上的三個部位,它在檢測出心率後,上面的LED就會根據心率閃爍。

測心率裙子的原理展示

這件衣服有兩個初衷,一是我想學會怎樣利用編程測量心率,二是現在測心率的產品大多都在手腕上,用手環測健康指數,但我覺得我們的思維可以不那麼局限。

 

 腦電波控制的衣服 

這件衣服跟我畫的一個漫畫內容有關。裙子的右下角就是地球一角,其他空間是廣闊的宇宙,上面寫著「The world is full of beautiful things(這個世界充滿美麗的事物)。」 

這一件地球部分是可以變顏色的,把它編程,與腦電波結合,可以用腦電波改變衣服的顏色。

太陽能充電設計展示

 太陽能支架穿身上

 設計前衛,還能給手機充電 

「Solar」這件衣服,我是用一個登山的便攜性太陽能板,通過視覺的設計將它變成了衣服的一部分。

因為這個形態看起來比較奇怪,我就乾脆把它設計成很前衛的樣子,還根據布料本身的圖案,做了維多利亞式花紋的3D列印支架。經過一番設計,本身一片很簡單的黑白太陽能板,就變成了衣服整體的一部分。

這件衣服的作用就是當你在外出手機沒電的情況下,可以給手機供電,像是一個移動充電設備。

 

2016年舊金山時裝周 「科技引領時尚」主題

 2016年舊金山時裝周 

2016年,舊金山時裝周的主題是「科技引領時尚」,當時有三個秀,我作為其中一個設計師,參加了「Ready to Wear(成衣)」的秀。

所有的作品都是用我的繪畫設計的。我用了兩個月設計了12件作品,其中一半是有高科技的、加入可穿戴的晶片硬體,一半是有多種穿法的。我當時就穿了用腦電波控制的裙子去主持。

Kitty的部分服裝設計作品

2個月設計12件這樣的裙子其實不是件容易事,那段時間還是一下班就動手,一直不停地在做,需要從工作到設計的狀態來回切換。

 魔性的翅膀裙子 

這是我做的第一件可穿戴科技的服裝,是用我畫的中國風繪畫,裡面有荷花,有魚,有水。我在兩個肩膀上加了旋轉舵輪,可以支撐起肩膀上的翅膀,讓它有隨波浮動的感覺。

 

 純白色的裙子

 檢測物品顏色,可隨機變色 

有一件純白色的裙子,那一件沒有用到我的畫,但衣服上裝了一個傳感器,拿任何東西放到傳感器上,衣服就會變成這件物品的顏色。

 

 衛星圍繞木星轉動的浪漫 

這件衣服上畫的是木星上的風暴,風暴是可以旋轉的,你可以通過衛星的旋轉去控制風暴的旋轉。這件算是比較早期的,能讓大家看到星體之間的機械運動的成衣。

 

翻譯機做好後放在手工製作的徽章後面

加入人工智慧設計,

 衣服就是翻譯機 

可以翻譯的服裝是我現在正在進行的設計。做好之後準備放在我大學的學院長袍裡。

這件衣服可以連接到微軟的雲服務,然後利用我們的人工智慧平臺將控制板做成一個翻譯機,你跟它說不同的語言,它就可以翻譯成英文顯示出來。這件衣服就運用到當下比較流行的人工智慧和雲計算功能。

 

 手勢只能解鎖?

 還能讓衣服顯示你想要的星座 

這件衣服本身是可以做機器學習的,你可以教它記住你的手勢。

我當時編程的時候,做了四個星座,四個揮手的方式分別對應四個星座。你在揮舞正確手勢的時候,相對應的星座就會在衣服上顯示出來。這件衣服不光運用了不同科技,還有我漫畫的創作。

我漫畫的其中一頁,就是科學家跟他的小機器人在天文臺仰望星空。

手勢控制演示過程

星空的部分,我加了四個LED閃爍的星座。將LED鑲嵌到衣服裡是個很漫長很痛苦的過程,當時重複了很多次才將電路焊接起來。還要把電路擺成星座的圖案。然後在電腦上編程,讓晶片做機器學習。

 

Kitty創作的漫畫

把漫畫人物的衣服做出來 

其實,我的很多服裝設計,靈感都來源於我的漫畫。從十幾歲開始,我就在構思一個天文題材的科幻漫畫。是講一個21世紀的女科學家非常熱愛生活,但同時又能看到世界上醜惡的一面,她想去看看未來的世界是怎樣的…..這個科學家就好像我自己。

我在設計人物的時候會給他們設計一些衣服,也一直很想把這些衣服真正做出來。

  

Kitty的服裝設計大多源自於她的繪畫作品

我3年前讀博士的時候,算是一個比較衝動的決定,我買了一臺縫紉機,買了本書,開始學習怎樣製作衣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一開始是做純衣服類的設計,後面慢慢地我把我所擅長的高科技結合到服裝裡了。

 

 把所有教程放在開源平臺上,分享給大家 

做可穿戴,不光是滿足我個人的創造力。作品整個流程用到的元素、原件,我都會寫成一個教程,放在開放資源的平臺上。大家看過就可以學習編程、硬體,學習怎樣做類似的項目。

另一個方面,如果工廠學會了如何將高科技做成他們衣服的元素,也能帶動整個服裝產業的發展。

雖然做可穿戴設計也有很多前輩,但我想做的完全是我自己的風格。這些成衣不光可以穿到秀上面展示,也可以用普通面料,做成平時可以穿的衣服。  

做高科技的最終目的,我認為還是為了讓更多人從科技中獲益,學會利用科技去生產,減少浪費與汙染。

Kitty和量子力學書籍

我從小就對科學感興趣。我的家人會潛移默化地跟我說,未來不管做什麼都要對這個社會產生貢獻。後來覺得做科研是最直接的一個方法。

小的時候可能有些社會言論,說女孩子做不了科學,女孩子不需要太努力……他們說女孩子做不到,我就越要證明給他們看。

我初中就決定學物理,物理在我來看是一個很美妙的學科,它能夠描繪整個宇宙、整個世界如何運作。

從左到右分別為Kitty

劍橋碩士、哈佛博士、劍橋本科的畢業照

Kitty跟同學在劍橋學院與霍金合影

很幸運地我大學接到了劍橋大學的錄取,在霍金所在的Gonville & Caius學院讀了4年,以學院第一的成績畢業。研究生和博士在哈佛拿到全額獎學金,學習應用物理。

我也一直在想,未來到底要做什麼?

我感興趣的幾個不同領域是互相啟發,交錯在一起的,所以我很想把科技和藝術結合到一起,同時做科學、工程、設計和藝術。但這樣的理想工作很難找。

在英特爾工作了幾年之後,我很有緣分地遇到了微軟的創新車庫(The Garage),正好是我喜歡的內部創新的平臺。

 

Kitty在Garage Beijing進行可穿戴科技交流活動

同事們每個人都有技術上的側重點,我的特長包括可穿戴科技,還有我的專業——量子物理,平時也會進行可穿戴科技與量子計算機的講座和交流。

 

Kitty表演豎琴

要學明白科研所研究的最前沿、最未知的創新思想,是很艱苦的過程。

在我本科和碩士的四年中,基本上課餘的東西都暫時放下。每天除了8個小時的睡眠,基本上一睜眼就是推導公式,想問心無愧地把物理學明白。

做可穿戴,可以用藝術去展示科技,能夠讓大眾更直觀去理解、去感知、去欣賞其中的技術。

我所追求的,是將科技和藝術更好地結合在一起。

部分圖片、視頻來源於Kitty Yeung官網

關鍵詞 >> 湃客,矽谷,腦電波,女科學家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113)

相關焦點

  • 把科技「縫」進衣服裡,矽谷女創客了解一下!
    檢測心率的裙子、腦電波控制的禮服、適合穿上火星的智能衣、可以當充電寶的時裝等等。Kitty經常穿著親手設計的時尚單品,穿梭於理工宅遍地的矽谷,打破了公眾對理科學霸「黑框眼鏡,牛仔褲」的刻板印象,是一位做得了科研也玩得了藝術的時尚矽谷女科學家。什麼是可穿戴科技?
  • 科學家進行3大靈魂實驗愛因斯坦對鬼的解釋是人的腦電波
    愛因斯坦對鬼的解釋你知道嗎,各種鬼故事鬼片什麼的,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很多科學家都對鬼魂做過探究,比如愛因斯坦。他認為所謂的鬼魂,實際上是人的腦電波,當人去世後腦電波會在空間遊蕩。腦電波在遊蕩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進入大氣層之外的游離電波層,在那裡有無數的電波和各種思維。之所以有些人遇到了「鬼」,實際上是與那些沒有消失的腦電波相交了。
  • 人類造出的大腦,會自己發出腦電波了?
    它們是近期的研究熱點,科學家認為它們能夠最終用於模擬目前不適合在嚙齒類或其他動物身上研究的神經疾病。目前,科學家們已經知道迷你大腦可以產生自發動作電位,但是簡單的動作電位和複雜的思維活動之間仍橫貫著一道鴻溝。腦中以特定頻率發生的動作電位被稱為神經振蕩,或稱腦電波。不同頻率的腦電波與不同的精神狀態有關,例如,深度睡眠時的腦電波就以每秒鐘1-4次的頻率振蕩。腦電波也與不同疾病有關聯,所以,類腦器官要想成為科學家需要的疾病模型,就必須能夠產生腦電波或其他電活動。
  • 未來科技,用腦電波交流能實現嗎?
    而衣服也同樣是這樣從保暖和安全等主要功能,發展成為保護個人隱私的工具。而且在現代社會發展和觀念變革的衝擊下,衣服又成了隱私、人權、道德等方面的標尺。究竟裙子多長、胸口開到多低,才既能保護隱私,又能體現人權,還不冒犯道德。這是一個難題。
  • 愛因斯坦說「鬼魂」是真實存在的,它就是腦電波!
    有一句話說「科學的終點就是神學」,在世界上有很多神秘離奇的事,根本就無法用科學解釋。比如鬼魂是否真實存在?世上有鬼嗎?有一些人對世上有鬼深信不疑,有些人則表示不信。各種鬼故事鬼片什麼的,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
  • 女文青「臥底」矽谷,發現了什麼?
    這是很有趣的一點,說明這本書清晰而犀利的呈現了好萊塢專業編劇、矽谷技術員和創業家自身不能呈現的矽谷的複雜性,揭示了矽穀神秘魅力和深刻矛盾所在。書作者是從紐約轉去矽谷的,原先從事出版工作,因為同為出版社編輯的男友不忠,所以跳槽。書作者是個女文青,在跳槽之處對於矽谷、網際網路科技行業知之甚少,但這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情。
  • 意念控制頭環:用腦電波來操控智能家居
    通俗地說,腦電波(EEG)控制研究就是為了實現「意念控制」。腦電波是大腦在思維活動時,大量神經元同步發生的突觸後電位經總和形成的生物電。如果能夠通過一個設備精準捕捉並破譯腦電波,轉化為具體的控制指令,就可以實現我們期待許久的「意念控制」。人類對腦電波控制的研究已經有數十年歷史,近年來也已經取得了一些實際成果,例如在假肢控制的醫學康復領域,或是用於簡單的遊戲操縱。
  • 豆瓣9.3,一名科學家,用了85年,旅行到女兒房間的「另一邊」
    那今天小帥就不再和大家講劇情了,我就來講講,我看了十幾遍後的這次,去電影院看重映後的感受和靈光乍現的一些體會吧。首先,電影的視效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很幸運,我在有生之年,能看到這樣一部寫實且震撼、打動人心的硬科幻電影。然後,我們再來談談看了十幾遍後我對電影的體會。劇情方面就不用說了,太空人庫珀靠引力波傳遞信息引導自己從女兒身邊走到了為人類文明尋找新家園的未卜之路。用一句富有深意的話來總結這部電影,那就是「一名科學家旅行到女兒房間另一邊」的故事。
  • 科學家研發出「讀心術」,直接將腦電波翻譯成文本,錯誤率低至 3%
    ,已經訓練出一種算法,可以直接將受試者的腦電波實時翻譯成句子,錯誤率僅為 3% 。機器翻譯就是將文本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算法翻譯,只不過這次輸入的文本變成了腦電波信號。此次發表的論文《使用編碼器-解碼器框架:大腦皮層活動到文本的機器翻譯》,正是詳細描述了這一過程。在系統對一個志願者進行訓練之後,再對另外一個志願者訓練時,解碼結果得到了改善,這表明該技術可以在人和人之間進行遷移。在 GitHub 上,放置了論文對應的代碼。
  • 實時監測腦電波耳機,監控打工人小情緒的利器
    其Epoc設備常被用於計算機-大腦接口,Oullier希望能讓人輕鬆地用頭腦控制機器。Emotiv將其腦電圖技術出售給遊戲玩家和高管,試圖從自己的大腦數據中獲得洞察力,以獲得業績優勢。Emotiv宣稱,收集過去用戶的數據是為了幫助訓練算法,這些算法是受到精心保護的智慧財產權,提高其軟體分析腦電波的能力。
  • 人類用意念能夠遙控動物嗎?|安德烈亞·斯託科|大腦|腦電波|遙控器...
    神奇的是,這隻機器狗的所有動作竟然是由兩名學生通過自己的腦電波來遙控的。具體說來,學生們通過「腦-機接口」系統實現用思維控制機器狗踢足球。所謂「腦-機接口」系統,它是由貌似泳帽的電極帽、一個腦電波放大器和一臺計算機信息處理器三部分組成。「腦-機接口」神奇的地方,就在於能夠在大腦和外界設備間建立起直接溝通的渠道,不需要通過外周的神經肌肉去完成,從大腦獲取命令,直接控制設備。
  • 腦電波究竟是什麼
    腦電波到底起什麼作用,我們還有許多其他想法,將信息如電話號碼記入我們的腦海,甚至到控制我們的神智是否清醒。或許我們大腦裡的節奏比這更重要,可能它們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大腦的時間,讓大腦的所有部分都能保持充分的同步,以便它們協同工作。大腦裡的同步不僅使神經細胞群同時做出反應,將一種強烈且清晰的信號從大腦的一部分發送到另一部分,它能協調大腦的不同部分以達到相同頻率,整合各部分之間的信號。
  • 周冬雨拿下三金影后,85後女明星無辜被嘲?
    90花周冬雨的爭氣,讓還在古偶劇裡比美的85後女明星,包括83年最近復出的唐嫣遭到了一陣有備而來的嘲笑,85後女明星楊冪、劉亦菲、趙麗穎、楊穎、倪妮、劉詩詩等人,都是熱度很高的女明星
  • 日本腦電波控制的機械手可作為人類的「第三隻手」
    「一心二用」, 有些人每天忙到恨不得有「三頭六臂」…… 另一任務則是用意念控制機械手, 使其可以抓起別人遞過來的一個瓶子。 在這個過程中, 電腦會讀取腦電波,並紀錄活躍的神經元。 測試員要在腦海中想像要抓瓶子的意圖, 電腦讀取後,會把想法變成行動。 而下一環節, 要求志願者同時執行這兩項任務。
  • 科學解釋鬼魂:愛因斯坦認為是腦電波,如果被證實,我們會害怕嗎
    然而到了今天,我們已經開始對鬼魂的研究,用科學的目光來審視它。科學家對鬼魂的探索不用懷疑,科學家們對於鬼魂其實也好奇,他們和我們一樣想弄明白鬼魂是什麼。目前支持率最高的說法,就是認為鬼魂是我們的自主意識。美國加州大學的一位神經學教授聯合了一些科學家進行了研究,認為我們的大腦可能存在著「靈魂細胞」,這些細胞就是意識或者靈魂產生的原因。
  • 美國女科學家參與「曼哈頓計劃」,研製出原子彈,後定居中國放牛
    從此,她再也沒有從事核武方面的研究,悄悄來到中國,成為了中國綠卡第一人。 瓊辛頓——費米的得意助手 瓊辛頓,1921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芝加哥大學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參與曼哈頓計劃的少數女科學家之一,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做費米的助手。 費米何許人也?他可不是一般的科學家。
  • 科學家最新證實佛教咒語具有超級神奇力量(圖)
    其實,美國科學家已經用科學實驗,驗證了咒語神奇的效果,它確實會對我們人體產生作用。咒語是一種制控聲波近幾年國外一些科研機構與科學家都在研究咒語,現在比較公認的結論是:咒語是一種制控聲波,具有一切聲波的特點:穿透性。它的速度為每秒鐘332米,可以穿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在遇到密度很大的障礙物時,會產生折射,根據不同的密度,會相應地改變傳播方向。
  • 飛機杯和震動棒分列男女成人用品第一名 85-95後的女生更追求...
    七夕來臨之際,京東大數據研究院基於近三年的銷售數據,發布的成人用品報告顯示,人們對於「性」健康的需求明顯增強:85-95後的女生在追求「生活質量」方面非常顯著地高於其他年齡段;而男性在35歲之後對功能藥品的需求顯著提升;學歷越高的人群,越在意伴侶的感受,也越懂得保護自己。此外,電商推動了更多人群對自我認知的覺醒,成人用品行業和消費者對電商越發依賴。
  • 我用它代替晚餐,脆嫩爽口,飽腹不長胖,堅持一周後衣服換成S碼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居民每天的蔬菜攝入量為1斤蔬菜,半斤水果,不知今天你吃夠了嗎?紅薯葉,你吃過嗎?它是初夏季節我最愛吃的綠葉菜之一,價格非常便宜,1元1把,遇到它,我從不猶豫,買上2把回家炒著吃。我們都知道紅薯的豐富,而紅薯葉除了有紅薯的營養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常吃能提高免疫力、清腸排毒、提高視力、抗衰老的功效,尤其是它富含的粗纖維,能清腸降脂,女人要減肥要常吃。
  • 矽谷精英回國一年記——是希望,還是希望破滅?
    摘要:越來越多華人工程師發現,他們混跡的矽谷職場開始變得艱難。於是,一批批矽谷 「勇夫」們從大公司離職,選擇回國加入「飛奔的中國公司」出人頭地。回國一年後,這群人的故事發生了轉折:有些人找到希望,一步登天;有些人希望破滅,無功而返。 「22歲出國之後沒有見過北京的春天和秋天。結果真的回去了,倒不適應了,像個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