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輝——金庸小說,我極愛之

2020-12-12 長江新世紀

文章摘自《平均分》作者:康輝

金庸小說,我極愛之。

相信金庸必定是受過《紅樓夢》的影響的,而在中國古典小說的基礎上,又多了很多西方小說、電影的手段,加之題材,開一時之新風,留一世之巨著。有華人之處必有金庸讀者,誠不我欺。如純以影響人群之廣、之深計,金庸小說或可與紅樓一較短長。

金庸小說好,首先文字極好,特別符合我的標準。曾經與幾位同好之人討論,金庸小說到底哪裡吸引人?我給出的理由最簡單:讀金庸讓我無比享受「閱讀的快感」!

這種快感並不僅僅來自情節的曲折、結構的複雜、敘事的宏大,還來自那一個個方塊漢字組接而成的一種獨特、難以言說的韻律。金庸小說同樣既可「閱」,更可「讀」。即使需佔據一點版面,也請容許我在此錄下一段文字,否則可能無法盡述什麼是既可「閱」,更可「讀」。就選《天龍八部》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中蕭峰率燕雲十八騎上少室山的那一段吧:

但聽得蹄聲如雷,十餘乘馬疾風般卷上山來。馬上乘客一色都是玄色薄氈大氅,裡面玄色布衣,但見人似虎、馬如龍,人既矯健、馬亦雄駿。每一匹馬都是高頭長腿,通體黑毛,奔到近處,群雄眼前一亮,金光閃閃,卻見每匹馬的蹄鐵竟然是黃金打就。來者一共是一十九騎,人數雖不甚多,氣勢之壯,卻似有千軍萬馬一般。前面一十八騎奔到近處,拉馬向兩旁一分,最後一騎從中馳出,喬幫主到了!

每讀至此,我只覺熱血沸騰,背脊發冷,那吞吐於唇齒之間的文字的快感簡直無以復加!我始終認為好的文字一定是可以朗讀出來的,那些難以上口的文字,或許「達」,但未必「美」。而且,在金庸的文字中,幾乎總是可以「看到」那些場景,這大概與他做過電影編劇、導演有關,他的文字是有畫面的,而我之最愛正是電影。所以,讀金庸,於我是雙重享受。

金庸小說也好在豐富。14部作品建構起了一個社會,不僅僅是江湖,而是一個完整的社會。社會的各個階層、各個功能、各個矛盾,都能在其中探得一二。在這個社會中,有人看到至情至性,有人看到為國為民,有人看到政治鬥爭,有人看到人心險惡,有人看到心灰意冷,有人看到雖千萬人吾往矣,有人看到故事,有人看到哲思。這種豐富性甚至是作者自己都無可解釋的,因此,與所有偉大的小說一樣,每個讀者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也完全可以不以作者的標準為標準。

金庸被問道:「最喜歡自己的哪部小說?」他曾這樣回答:「後期的比早期的好,長篇的比短篇的好。」以此衡量,金庸心中最好的應是《鹿鼎記》。韋小寶這小傢伙實在是金庸給武俠世界開的一個大大的玩笑,或許寫到最後,金庸已完全不是把故事當武俠小說來寫,而其中時時閃現著查良鏞這位政治評論家的影子。《鹿鼎記》比起其他的金庸小說,立意深了不止一層,以武俠小說呈現反武俠的效果,結構明暗交織,文字筆墨老辣,讀來妙趣橫生。然皇皇五冊,讀罷掩卷,卻很難再笑得出來,滿心只剩下「無奈」二字。所以,《鹿鼎記》在我心裡沒有好或不好,是難以評價、無以評價的一本金庸之作。

可評價我心中的金庸小說前三甲,排名第一的是《笑傲江湖》。毫無理由地,我先是愛上了這個書名,只四個字,便萬千氣象,無一字乃金庸首創,但組合在一起,卻盡顯胸中之大丘壑。有人說笑傲的主旨是政治,其成書於20世紀60年代,正是「文革」如火如荼時,影射的便是那段歲月。但我以為,僅這樣以創作年代論,反低看了這部小說的格。「笑傲」其實說的是人怎樣才算得高貴。小說無明確朝代指向,也正是在表達只要人類社會存在,便要始終面對這樣一個永遠的提問、永遠的警醒,永遠要找答案。

令狐衝是金庸小說中一個高貴的靈魂。他自然是追求自由的,但絕不是自以為是的一切的破壞者,相反,這個追求自由的人其實很期待一種規則和秩序,一種能將人之高貴最好地保護起來的規則和秩序。只是如果沒有理想中的規則和秩序,他寧可捨棄其可直接賦予個體的現實利益,而選擇以一己保護人之高貴。令狐衝外在灑脫不羈的底子實是心中的一片深情,對「人」這個字的一片深情與希望。他是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並在努力喚醒著許多人心中的理想主義。但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往往最終會碰得頭破血流,獨孤九劍不拘一招一式就可笑傲江湖,但依然解不了令狐衝面對的問題。金庸也給不出令狐衝的未來,只能給一個好像「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笑傲江湖」的結尾,這個結尾可真是「成年人的童話」啊。令狐衝應是金庸理想的化身,所以,他不忍,就留一顆高貴的種子在心裡吧。

讀《笑傲江湖》,唯一不滿足的是書中真的甚少可愛人物,嶽夫人寧女俠本算一個,可惜看令狐衝的眼光極準,看丈夫卻如瞎眼,又將女兒縱成那一副樣子,大大減分;其他只有盈盈得一「大」字,梅莊四友得一「痴」字,儀琳、藍鳳凰得一「真」字,恆山三尼得一「正」字,算是一點點高貴的光芒吧。

榜眼位置的是那「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的《天龍八部》。猶記得高考前夜,抱此書不可釋卷,不過那時少年不識愁滋味,又哪裡真懂得什麼情與苦?只是讀到蕭峰雁門關前將斷箭扎入心口,不由得悚然心驚!原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英雄,也會進退兩難,唯有一死。命運真的有如此不可抗拒之力?光陰流水,待得回頭一遍遍讀,雖從未經歷過如書中那般跌宕的人生,也越來越明白人力與人心的距離。再看到「塞上牛羊空許約」,總忍不住喃喃低語:「蕭大俠,不要等什麼揪出大惡人了,就在此刻,帶了阿朱走吧,給她更是給你自己一個美好的人生吧。」可是,我如同一個被施了咒的無法預言的預言者,眼睜睜看著命運之手將這一對推向無底的深淵,這才恍然,命運一旦讓人「開頭是錯,結尾還是錯」,那就是無可選擇。可是,我始終固執地不把蕭峰和阿朱歸入「情孽」,他們的愛情,有過聚賢莊大戰的生死相依,有過塞上牛羊許約哪怕是空的高光時刻,已勝過旁人一生一世。他們的愛情,留給活下去的那個人的是無盡的苦,可也是無盡的幸福,此情不孽。

《天龍八部》中幾乎沒有快樂的人,所以,能快樂的人便難得地可愛。論及可愛,段譽當仁不讓,最難得永遠一片赤子之心。我常想,如果段譽處在蕭峰的處境,他會不會也一箭了卻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未必,段公子自有一番「進就進了,退就退了,又如何」的灑脫。可愛之人自多福,連金庸也不忍心讓他愛上的都是同胞妹子,編出了大理王妃那段漏洞百出的奇緣,才讓段公子盡可得享人間至樂。

據說最初金庸定下此書名,是想借佛教中八部的名字寫八個獨立又相互關聯的故事,但寫著寫著已不再履原來的計劃,書中人物猶如有了靈魂,命運只是假借作者的筆在支配著,這也再次印證了偉大的作品是作者創作的,也是人物在作者創作的空間裡自由生長出來的。雖然《天龍八部》我只在金庸作品中排第二,但論結構複雜、人物眾多、情節繁複,《天龍八部》遠在《笑傲江湖》之上,可以說在金庸小說中無出其右。此一部,最見金庸之扛鼎筆力,相信無論以怎樣的標準評價,都會在金庸小說的前三甲。

「射鵰三部曲」,我列入探花。三部放在一起,不僅是因為書中人物都有前後關聯,更因這三部曲在我眼中,其實講的都是一個成長故事。

郭靖的成長讓人看到一種樸拙的力量,他的執拗、傻只是不違初心,不違簡單卻是至理的大是非。他的江湖奇遇、與黃蓉的痴戀固然是促其成長的重要因素,但真正決定性的成長卻是母親從小賦予他的為人的最根本價值觀,在大是大非面前迸發出的那種力量。郭靖最耀目的光彩不在最終成就的震古爍今的武功,而在直斥成吉思汗殺人之非的勇氣,在襄陽城頭、夕陽之下黃蓉眼中兩鬢微霜的側影。

楊過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尋找愛並終於懂得愛的過程。「一見楊過誤終身」,那是年輕時不懂愛、揮霍愛的明證,與小龍女分離的十六年,才是最終解了他情花之毒的真正的斷腸草。十六年的等待中,楊過怕是日日思過,終於改之。仍是至情不變,但所謂愛恨分明,到中年後已無需那麼分明,他已能將愛的包容、寬厚悟得,能由己達人,能解開過往愛之極也恨之極的心結。再度華山論劍,黃蓉贈他一個「狂」字,我不大接受,彼時楊過,狂在何處?他若無收斂起總要爭得一點什麼的狂氣,又哪裡有「終南山後,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

張無忌的成長是終於知道「仁厚」並不足以成就的故事。很多人奇怪身負血海深仇的小張無忌,如何長成了一個心中無恨、以仁厚待人的「阿牛哥」?也許是金庸寫著寫著改了主意?也許本就有這樣的命運轉折,只是那隻看不見的手我們始終看不見?總之,張無忌的成長在「射鵰三部曲」的男主角中偏向模糊,但他的成長還是讓讀者看到了「一片宅心仁厚到底可不可以真正化解矛盾紛爭」這個問題的答案,答案是未必。他的「不願傷人」有時偏偏成了最傷人亦傷己的武器,與四女的感情如是,與朱元璋、陳友諒最終的爭鬥亦如是。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明確說張無忌「或許,和我們普通人更加相似些」,也直說「任他武功再高,終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領袖」。張無忌作為武俠小說的主人公,很難讓人有代入感,恐怕就在於他太似生活中的我們。拿我自己來說,便始終是「心向令狐衝,實則張無忌」。唯盼仁厚之人終有齊天之福吧,可又哪有那麼容易?張無忌與趙敏即便終於「畫眉深淺入時無」時,心頭不仍有片「答允周姑娘的那一件事」的陰影嗎?

「射鵰三部曲」在我的金庸小說排名中靠前,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金庸筆下我最喜愛的女性角色。郭襄—郭二小姐,就像《紅樓夢》中的史大姑娘,光風霽月,胸懷闊大,玲瓏剔透,冰雪聰明,相比之下黃蓉少了一分豪爽,盈盈多了一分扭捏,趙敏遜了一分寬厚,素素添了一分執拗。郭襄更難得與段譽一樣,一片赤子之心,以她手握的資本,卻從不以自我為中心。「小東邪」其實也名不副實,她既不憤世也不嫉俗,所有的「邪」不過是點少女心緒的捉摸不定罷了。郭襄可算是母親可愛的進階版,兼父母之長,無父母之弊,都說中年靖、蓉固然俠之大者,為人父母卻未必超絕,但有女如襄,就不枉了這一對俠侶。

在我心中,時常為郭襄遺憾,一見楊過誤終身。郭襄四十歲那年大徹大悟,出家為尼,開創峨眉一派,她徹悟了什麼呢?誰也不知。穎慧如她,是否勘破了情關?峨眉代代相傳的掌門信物是什麼?玄鐵指環,那玄鐵來自何處?徒兒名為「風陵師太」,那風陵渡口是與誰相識之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便是錯。只是我仍然可惜,可惜的是即使有緣有分,楊過又會是郭襄的良配嗎?未必未必,也曾想金庸小說中,誰才德配這一流人物?遍思過後啞然失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又何嘗是能安排的?就像《白馬嘯西風》結尾處:「白馬帶著她一步步地回到中原。白馬已經老了,只能慢慢地走,但終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只是,對著郭襄,總心有不甘,也因此,金庸小說中最令我動容的情傷,除卻蕭峰葬了阿朱那一幕,便是—

卻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鵰並肩下山。

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正是:秋風清,秋風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其他幾部或許不算金庸最好的小說,但比之其他作家,便立顯高出一格。

曾於查先生生前在一個場合見過本尊,也有機會近距離地交流幾句,不過,我始終有點「近鄉情怯」般的不適應。與面前這位團團如彌勒的老人相比,我更願意鑽進他的文字世界裡。

謹對故去的先生致以敬禮。

相關焦點

  • 古龍對金庸小說的評價:「我能看出他模仿了誰,但並不算抄襲!」
    學生時代,不知道多少學子們曾偷偷地躲在課桌下看武俠小說,甚至讀的廢寢忘食,當時古龍和金庸的小說,看了一遍又一遍,他們倆可以說是陪伴了無數個如今的中年人。當時我很喜歡古龍的小說,心裡覺得古龍肯定對金庸很不滿,兩人也一定是水火不容勢不兩立,後來翻讀古龍的散文隨筆時才發現,原來古龍不僅不恨金庸,還是金庸的"頭號大粉絲",古龍曾說:如果我手邊有十八本金庸的小說,只看十七本半我絕對是睡不著覺的。
  • 古龍評價金庸小說:「我能看出他模仿了誰,但並不算抄襲!」
    學生時代,我曾酷愛古龍的武俠小說,常常讀得廢寢忘食,每遇精彩處兀自顱內高潮迭起拍手稱奇,覺得古龍的武俠小說天下第一,對同學推薦的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之類嗤之以鼻:趕快拿走,真不稀罕看金庸。當時的我覺得古龍一定也和我一樣恨死金庸了,兩人一定是水火不容勢不兩立,後來翻讀古龍的散文隨筆時才發現,原來古龍不僅不恨金庸,還是金庸的"頭號大粉絲",古龍曾說:如果我手邊有十八本金庸的小說,只看十七本半我絕對是睡不著覺的。
  • 康輝:我在新聞聯播「不務正業」的日子
    為什麼是康輝?最後他連連叫停,臉上寫滿了「饒了我吧」,還委屈巴巴地說「不行,我要屏蔽家人,不能讓他們看到我跳舞的樣子」 以往大家看到的,更多是新聞主播們比較沉穩的形象。因為康輝,大家發現央視主持人還有著另一面。 外表嚴肅的康輝,骨子裡卻滿是浪漫。結婚第一天,他和妻子就約定好要丁克,給對方滿分的愛。
  • 盤點一下對金庸十四本小說的看法
    殺父仇人卻是意中人之父,饒了他就會陪上自己,胡斐能下得去手嗎?三、連城訣這是金庸小說裡最暗黑的一部。雖然最後給了一個明亮的童話結局。男女主雖然很悲情,還比不上男主的師傅那一對。金庸小說中我唯一沒有重看過的一部。四、天龍八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當段譽故事那樣輕鬆開頭的時候,你想不到後面故事是那樣的走向。這部小說中也有冤也有孽,但是看起來沒有那種透不過氣的感覺。
  • 從禁書到入選教科書 金庸小說在臺灣的奇幻漂流
    (資料圖片)  武俠小說大家金庸辭世,華人世界同聲哀悼。在臺灣,金庸小說曾長期被禁,後來雖獲解禁,仍被廣大家長視為洪水猛獸,不許孩子閱讀。而今,金庸小說卻已進入臺灣教科書、試卷中。起落之間,見證經典會穿越時空。
  • 金庸小說全集各個版本
    金庸,原名查良鏞,是享譽全球的武俠小說作家,一生所著作品都被搬上了熒幕,廣受好評,與古龍、梁羽生並稱「武俠三劍客」,被人評價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但是非常可惜在2018年10月30日下午,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 為什麼金庸的小說翻拍了一遍又一遍,而古龍的小說卻很少有翻拍?
    為什麼金庸的小說一直被翻拍,而古龍的小說卻很少有翻拍?主要是投資風險跟拍攝難度不同導致的。金庸小說受眾龐大,投資風險小金庸小說的小說被稱為「華人世界的共同語言」,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可見其受眾之龐大。成熟的IP本身就是資本角逐的對象,龐大的粉絲量更是讓金庸作品影視劇自帶話題自帶流量,大大降低了投資風險。
  • 金庸小說中的武功秘籍是否真的存在,來源又是在哪?
    金庸一生所著武俠小說中出現了非常多的絕世武功,成為幾代人的青春記憶。在武俠小說的世界裡也就只有金庸的小說能夠稱之為經典,只可惜金庸在昨日去世了,去了他的武俠世界,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江湖了。但是他留下的那些神奇的武功有一些卻是真正存在的。
  • 古龍和金庸誰的小說更好看,誰的小說成就更高?
    古龍和金庸誰的小說更好看,誰的小說成就更高?談到武俠小說時,金庸和古龍總是兩座繞不開的大山,他們開了中國武俠的新紀元,是武俠小說界的泰鬥,古龍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2、風格那麼再來看兩個人的風格,金庸小說裡面的大俠那都是俠之大者,不僅懷抱家仇,而且內心裡還蘊含著國恨,每一個大俠那都是心繫天下。
  • 金庸第一部小說是《書劍江山》,古龍第一部小說是什麼?你知道嗎
    當時和金庸一起在《大公報》工作的梁羽生在報社領導的安排下執筆寫出《龍虎鬥京華》,一炮而紅,給報社帶來很大的效益,報社領導見有利可圖,就慫恿查良鏞也去寫武俠小說。查良鏞就是金庸,金庸心想,梁羽生可以寫出精彩的武俠小說,我也可以,便開始在《新晚報》連載《書劍江山》,署名「金庸」。
  • 金庸小說裡的壞人,結局都不會太慘
    1金庸這個人,其實是很捨不得虐他筆下的壞人的,倒是虐起主角來毫不手軟。你看他虐楊過、令狐衝、狄雲、張無忌等等主角的那個手段,真是讓我嘆為觀止。像喬峰,一個多麼頂天立地的英雄,金庸非得讓他自殺。研究金庸小說中壞人的死法,你會發覺他們都死得千奇百怪,而且他們基本上都不是被主角親手殺死的。滿手沾血的李莫愁,金庸最後安排她中了情花毒,然後葬身火海。楊康最後是為了殺人滅口,打到了黃蓉的軟蝟甲上,被江南七怪之南希仁遺留在刺尖上的劇毒刺破手掌,中毒身亡。
  • 金庸先生逝世兩年了,我很想念他
    讀金庸的小說,是從讀《書劍恩仇錄》開始的。當時是小學生,不認識多少字,但是我異常喜歡讀書,家裡帶文字的書我拿到就讀。記得當時家裡有霍元甲的殘本,然後張揚的《第二次握手》,還有一本封面看起來很不正經的、包括書名也不像好書的《殺人不見血》,其次就是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我一一都把家裡的這點帶文字的都讀了,翻來覆去地讀。
  • 金庸小說中六大最強武功心法
    金庸小說中六大最強武功心法 6、龍象般若功 代表人物:金輪法王 龍象般若功,是出自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的武功,載於《龍象般若經》上,屬於西藏密宗裡至高無上的護法神功,共分十三層,其外功掌力強悍兇勁。
  • 金庸小說裡的島嶼 你知道哪幾個?
    金庸小說裡的島嶼 你知道哪幾個?作為金庸的武俠迷,無論電視裡什麼時候在播《天龍八部》或《神鵰俠侶》等任何一部劇,都會立刻停下來看,看著劇裡的場景幻想自己也在劇中,今天就給大家盤點金庸小說裡的島嶼 你知道哪幾個?
  • 金庸小說武功十大排名
    金庸小說中武功高強的人物眾多,各類高深武功層出不窮,要武功做個排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裡我們將採用對比法和對所有人物武功進行排名。  本排名榜站在純粹武學的角度定位,理性的判斷該武學的級別,因為一天武學奇才連普通長拳也會比一個傻瓜練習九陰真經來的厲害。
  • 2本金庸武俠的續集小說,雖然是魚目混珠,卻比同人文好看許多
    眾所周知,金庸是武俠小說的泰山北鬥,金庸小說是流行多年的通俗文化符號。所以,網絡上有大量金庸武俠的同人小說,什麼穿越倚天世界變成張無忌,什麼穿越射鵰世界結識黃蓉,許許多多,怪怪奇奇,滿足了一些武俠迷的幻想。但不得不說,多數同人小說水平低劣,文字粗糙,簡直無法讓老牌武俠迷滿意。
  • 《天龍八部》被他多次代筆,寫死金庸的主角,差點寫成玄幻小說!
    各位大俠們,大家好呀,我是鴨蛋。金庸的十五部小說中《天龍八部》必是其中呼聲最高的小說之一,不僅因為小說中喬峰俠義天下的個人魅力,更是因為這部小說摻雜了金庸武俠小說中以往沒有的東西,如果說金庸武俠的特點就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武俠偏向古典,給讀者們所呈現的武俠江湖少了一些快意恩仇,更多的是與江山社稷掛鈎,而《天龍八部》名字出自佛經,講的便是芸芸眾生,就算是天下無敵的喬峰最終也死於自盡,應了古龍大俠那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金庸小說裡哪種武功最厲害?原因是什麼?
    金庸先生是現代武俠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甚至可以稱其為現代武俠小說的巔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一部部的作品中刻畫出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也有著各種神奇功法的出現。那麼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到底哪種武功最厲害呢?
  • 金庸小說中的絕世高手 你知道是哪些人嗎?
    金庸小說中的絕世高手 你知道是哪些人嗎?俗話說,文無第二,武無第一,看來這個第一高手之論,只能是一個懸疑。金庸的武俠小說中真正武功出神入化、高妙絕倫的,非《天龍八部》莫屬,要評選金庸武俠小說武功之最,也非在《天龍八部》中尋找不可。
  • 金庸武俠中最聲名遠揚之人,在三本小說中出現,成就兩大絕世高手
    金庸武俠中最聲名遠揚之人,在三本小說中出現,成就兩大絕世高手 說起金庸武俠十五部小說之中,最受人歡迎的小說,被譽為是金老先生巔峰之作的自然是《天龍八部》,天龍八部之後有射鵰三部曲即《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這三本,這些都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最佳的幾本,這幾本也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到小說背後就是家國大義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