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經典文物,其中最為出眾的,當屬「世歷三古、人更三聖」的《易經》,作為百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闡述了天地之間萬物變化的規律,歷來被尊稱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
其實《易經》並不是單單的一本書,它包括了《連山》、《歸藏》和《周易》3本易書,前2本不是失傳就是只剩殘本,目前我們所能學習到的完整的易經,只有《周易》。當然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之後,珍貴的文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之後來到我們面前。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
易經三部原書失傳,無疑是中國人的一大損失跟重大遺憾。所以國人一直以來都在四處苦苦找尋它的下落,就在2005年,貴州市的博物館來了一位81歲白髮斑斑的老人,他說自己家裡有一套《連山易》。
專家們在了解基本的情況之後隨著老人來到家裡。
由於我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自然在各個朝代中,文字和文化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當老人拿出幾本書後,在場的所有專家們愣了神,完全看不懂這本書,也不知道書上到底是什麼意思。
經過了解和研究,專家們才發現,原來這書是用水族的文字水書寫成的。水書是水族人特有的古老文字,大部分是口口相傳,這就造成大部分人看不懂文字。
水書作為一種文字體系,時至今日約有1600個,而水書目前最為嚴峻的一個問題,就是傳承。一直以來,水書都由水書先生傳承著,而這些能夠傳承的人,一律都是男性。口耳相傳,手抄等方式,使得水書存留至今。為了能夠更好的研究這本書,專家們請來了一些水書先生對這本書進行研究解讀。
研讀發現《連山易》是上古神農代的一部「百科全書」,囊括了天文曆法、農事。以動物、圖畫和各種符號為表現形式,講述了天象、曆法知識,又在天文曆法的基礎上,推算出陰陽五行、天幹地支及各種衝、克、刑、合的原理;
然後再根據這些原理來預測、指導現實中的各種活動,比如婚喪嫁娶、出行、經商等的「吉」或「兇」。
為了鑑定這本《連山易》是否是《易經》中的那本,專家請水書先生破譯一隻宋瓷注碗上的符號,水書先生按照《連山易》打卦,結果打出來的與易經的八卦圖完全一致,破解出這是一隻記錄北宋興衰的史志碗,而且破解出來的北宋史實與史書記載完全吻合。
至此,專家才確定,失傳近兩千年的《連山易》終於現世,最終,謝朝海老人把《連山》無償上交國家,如今這本奇書在貴州省民族文化館珍藏,3000年後,它終於真正「回家」了。
從以上事跡來看,足以看出國家對《易經》的重視程度,不讀易經自然覺得小題大做,深入了解後才會發現,國家之所以如此重視也不無道理。
《易經》不僅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更是人生的路標
《易經》對中國的影響非常的深遠,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是中國文化智慧的結晶。研究歷史,你會發現,古代懂《易經》的人,動不動就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人和,可見易經之深度與廣度。
在古代,像孔子、諸葛亮、鬼谷子這樣的能人異士,都曾經熟讀《易經》。
而在現代,首富李嘉誠曾評價《易經》可以使人受益終生,就連國外的諾貝爾獎得主查理·威爾海姆也曾表示:帶給我們巨大衝擊的這次革命,其實都是受益於中國古代的《易經》。
《易經》可以啟迪智慧,提供關鍵時刻的破局之道:處於逆境中,我們會明白「否極泰來」;生活中遭遇不公平待遇,我們會知道「有損有益」……
不論男女,不論在什麼年齡階段,身處什麼角色,為學,為商,為政,還是為人父母,都能從其中汲取到你所需要的「成長心法」。
《周易》共64卦,對應了64個人生決策心法,其中包括婚姻、教育以及工作等各個方面的發展規律。
我們個體來看,人活在世上,無論富貴,無論貧窮,無論如何風光,最後總是殊途同歸,塵歸塵,土歸土,回歸到一切的原始狀態。
而在《易經》中早已經告訴了我們「是什麼」「怎樣形成」等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
有人說,《易經》如此深奧,我們學他幹什麼?這也算問到點子上,其實我們學易經,主要就是改變固有的思維,讓自己掌握自然的發展規律,洞悉萬事萬物,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從而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滿。
其實我們與《易經》的距離之所以遠,是因為看不懂文言文,解讀也非常無聊,我之所以能看得進去,是找到了《圖解易經》。
書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周易》的基礎知識。而且圖文並茂,600幅精美的精美插圖,視覺體驗非常好。
一本書的價格只需要56元,也就是一頓飯錢,就能讓自己離智慧、成功更進一步。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