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認識這些字?貴州一老人所作奇特圖案,非字非畫誰能破解

2021-01-18 網易新聞

這位八旬老人,書寫的這些不同筆畫的「文字」、「圖案」,似字非字、似畫非畫無人能識。

老人在屋簷下寫字

近日,記者在畢節市七星關區鴨池鎮南箐片區核桃村看到,村裡這位名叫孫良訓的老人,現年86歲。老人從年輕時起,就會書寫這種奇特的文字。

老人寫的字不重樣

孫良訓老人雖然年歲已高,但寫起字依然得心應手:在桌子上能寫;在屋簷下的簷坎上鋪上一張紙,蹲在地上照樣能寫。老人一下筆,一口氣能寫幾十個字,而且每個字都不完全重樣,只是有部分筆畫相同或相似。

遊客在觀賞老人的字

老人寫的這些「字」,貌似漢字,筆畫也是由點、橫、豎、撇、捺、臥鉤、豎彎鉤等筆畫組成。有些部件由漢字組成,如「日」、「王」、「口」字等。就單個字把它當漢字來辨認,有的貌似「心」、「現」、「理」。而更多的字,一群人拿起研究半天,完全不認識。

從漢字書法藝術角度來看,這些字筆法貌似行草風格,下筆流暢,很多字均為一氣呵成。從「章法」上來看,不像我國傳統的漢字書法的章法,行文中大字小字夾雜,無章可循,不知意欲何為。從書法水平來看,幾乎沒有大家喜愛的王體、顏體、柳體、趙體、歐體等傳統書法體的明顯痕跡。

從「字意」上來看,連「字」都不認識,更不要說理解其意義了。據村裡其他老人介紹,見證過孫良訓多年來寫過的這種字中,不重樣的至少有300個以上。

一群人看到字不知其解

更奇特的是,記者在老人寫的一張紙上看到,在眾多奇特文字中還夾雜著兩幅「畫」,這是所有紙張中發現的唯一一張有「畫」作品,也是老人最近才「創作」的作品。

兩幅「畫」總體形象均為熊熊烈火狀。其中一幅「畫」由紅、黃、綠、黑四種色調組成,色彩鮮豔,「技法」複雜,不知何意。另一幅由紅、黃、綠、深綠、黑、灰六種色調組成,也不知其表達的意義。

據孫良訓老人介紹,他40多歲時,有一次上山放牛時,他大腦裡突然浮現出很多這種文字,於是他就在石頭上「寫著玩」。

老人的奇特文字被當地人傳開後,就有越來越多的人來請老人寫字。中間因為某些原因,他停寫了一段時間,直到近些年,孫良訓又開始提起筆來繼續書寫。

當地人家大門上貼的字

記者問孫良訓:每個字讀什麼?是什麼含義?用於什麼地方?等,老人說,"沒什麼含義,只是想到了就寫。」其他問題就避而不答。

老人有時候也會按照求字人的意思來寫,比如需要表達平安、順利、健康等。因此,現在的孫良訓老人,只寫,不說。

記者將這些字拍照發給幾位文化專家辨認,專家都說從未見到過這種「文字」,不認識,更不知何意。有人認為老人寫的字很像西夏文,但老人在當地生活數十年,一直沒有出過遠門。

當地學者拿著紅崖天書的圖片給孫良訓老人看,老人說他也可以寫出類似紅崖天書這樣的文字。

老人在字中夾雜著的畫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賈華

編輯 申凌

編審 李中迪 廖波

本文來源:貴州都市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卻說一個字不認識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卻說一個字不認識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物,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的祖先利用自已的智慧創造出了許多的文明和文物。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之後,這些古老的文明已經消失不見,但是珍貴的文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之後來到我們面前。
  • 用「長」字組成的奇特對聯,上下聯完全一樣,文人:堪稱經典
    對聯一出,友人皆感嘆,紛紛讚嘆秦大士博學多識,而杭州西湖也自此多了一段佳話,經典的對聯千千萬,還有一些看似不像對聯的對子,也流傳了下來。 比如說這副只用一字組成的奇特對聯,上下聯完全一樣,豆芽小販明白了其中的含義後直呼:這對聯放我家門口太合適了。
  •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物,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的祖先利用自已的智慧創造出了許多的文明和文物。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之後,這些古老的文明已經消失不見,但是珍貴的文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之後來到我們面前。
  • 遠看一幅畫!國寶級甲骨文書法你認識幾個字?
    好的甲骨文書法作品,就像一幅畫 「甲骨文很古老,但甲骨文書法是一種新興的書法形式。」江蘇省檔案館館員藍曉霞說。隸書楷書草書作品傳之久遠,但120年以前,沒有人用甲骨文創作書法。當甲骨文與書法結合,就產生了一種新的書法藝術。
  • 花鳥字藝人李玉奇妙筆驚人 字裡藏著畫 字中生花鳥
    花鳥字藝人李玉奇妙筆驚人字裡藏著畫 字中生花鳥創作中的李玉奇。李玉奇現場創作的「蘭州晨報」。花鳥字又名龍鳳書法、板書字畫,因筆畫多用花鳥圖案而得名,它以「字」為載體,把「字」的筆畫用花、鳥、魚、蟲、山、水等圖案代替,集繪畫書法為一體。近看細節是一些花鳥畫,遠看整體卻是一幅字,是一種多彩花鳥蟲魚組合書法。「這一點,畫成一朵花,一鉤一撇一捺描成孔雀開屏,再加一點修飾,就成了『良』字。」
  • 蘇軾畫字,黃庭堅描字,蔡襄勒字,那你呢?我是「噴子」!
    最能代表北宋書法且引領北宋書壇的,當屬「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俗稱:蘇黃米蔡。要問宋四家中誰寫的最牛,這個不好回答,因為四人書風不同。但要問宋四家中誰最能吹牛,米芾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可以說他將「裝」、「噴子」的藝術表演到了淋漓盡致,今天的「鍵盤俠」是無法企及的,不信我們來看。
  • 「葉」字加一筆,你能想到什麼字?除了「吐」字以外,還有兩個字
    比如日,加一筆,舊;大,加一筆,太;口,加一筆,中;火,加一筆,滅;去,加一筆,丟;今,加一筆,令;這些都是很簡單的字,第一反應就是答案,要知道這僅僅是給一年級的小朋友做的,換做是成年人的話,還得多考慮一下,想一想會不會有其他的含義,或者是變成其他新的字。 今天就滿足大家的好奇心,如果把「葉」字加一筆,你能想到什麼字?
  • 有字|172畫的漢字,認識嗎?Biang在它面前弱爆了!
    提醒一下,上圖是大家能在網上找到的這個字的最清晰版本。因為,我用人工智慧把它放大了4倍,看起來還不失真。不過這個字,真的是不認識。但研究漢字,還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朗讀愛好者,每天與文字打交道,更應該與文字做朋友。
  • 誰能告訴我:仝卓的「仝」字,怎麼讀?
    原因是:前不久,他在直播中自爆,曾為考心儀大學,將往屆生身份修改成應屆生,一時間,該言論在網絡上,迅速引發熱議!大家紛紛好奇:仝卓究竟是如何將「往屆生變應屆生」的?也有網友說:又是一個坑爹族,後面,肯定還有故事;還有網友更直接,直言道:你們就別扯其它的,我書讀得少,誰能告訴我,仝卓的「仝」字,怎麼讀?作為一個文史愛好者,我想說,這位網友真的挺實在,也很真實!為什麼這麼說呢?
  • 中國一個奇特的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中國一個奇特的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讀音相同的奇特漢字中國文字的演變與讀音,在使用同一文字的前提下,讀音與含義區別不是特別大,讀音相同的字也不在少數。今天所要提及的文字,不是最生僻的,也不是最有趣的,卻是最日常的,基本天天都會看見或聽見,這個字便是「街」,其含義指城市的道路,通常指有商場或者能閒逛的地方。這個字早在古代,便有文人注釋講解,如《康熙字典》中的「允街,地名」,含義一直沒多大變化,但讀音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發生變化。其字主要有兩種讀音,一種稱為「gai」,一種稱為「jie」。
  • 畫家與恩師反目,把老師畫成一條狗,稱其為無賴,老師題8個字回應
    範曾成人後進入中央美院學習,在這裡認識了一位幾乎互掐一生的恩師——黃永玉。黃永玉是誰?是逃學當過木匠的叛逆少年;是得弘一法師提點的幸運兒;是擅長版畫的一代「鬼才」;是在窄小黑屋裡為自己「畫一扇窗」的豁達老人。
  • 書法人必練的1000個字,搞懂這些字,在書法上你必能成大器!
    並不是像今天的很多人認識的必須從楷書練起,而是先了解筆法,掌握了基本的用筆方法之後,練什麼書體都無所謂。當代人受到了學校教育規範字的影響,認為書法必須要規規矩矩、整整齊齊,否則就不是書法,有這種想法的人,對於書法沒有最基本的認知。
  • 朱軍一幅畫賣130萬,賈平凹一個字賣5萬!收藏誰的作品更掙錢?
    ,要是古字畫收藏不到的話,要是能收集到現代名人的字畫,那也同樣非常的值錢,而且也很有收藏的價值,說到字畫,很多網友都想到了自己喜歡的書畫家,也有的網友問到底是收藏朱軍的畫掙錢呢?,但是曾有一幅畫叫《牧羊女》竟然在2016年的拍賣會上拍出了130萬的價格,看到這到裡以後大家是不是也好奇呢?
  • 張齊英散文:耄耋老人鑄字魂,丹青飄香春秋夢
    然而,被上饒人民稱為「拆市長」的政壇明星,以摧古拉朽和敢作敢當的豪邁氣魄,正義凜然地為百姓辦好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拿到尚方寶劍絕不是亂砍濫殺,亦非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而是耐心講政策、普法紀、說道理、擺證據、談人情、辦好事。
  • 這個非隸非楷、亦隸亦楷的破體,對當下書法創作很有啟示!
    碑文上方是兩層一佛兩菩薩佛龕造像。沿淺窟北壁為刻佛經內容。《唐邕寫經碑》橫向全部佔滿石面,高度為151㎝,寬99㎝。20行,每行34字。總計近800字,字體為隸楷。字徑大小約6㎝左右。該碑作為北響堂山刻經記事之碑,較之所寫刻佛經,字徑大了許多,整個碑的上方為造像,碑面書丹前淺刻方格底線,整體近800字,基本排滿碑面,實為特別經心之作。
  • 作家給畫家出難題:《美人圖》裡無美人,怎麼畫?齊白石輕鬆破解
    在中國美術史上有個著名的典故叫做「踏花歸去馬蹄香」,傳說宋徽宗酷愛丹青,廣招天下丹青妙手齊聚京城,出題「踏花歸去馬蹄香」要求各位畫家當場作畫,誰畫得最好 有的畫家直接畫了人騎馬踩在層層疊疊的花瓣上過去,有的畫家在「馬」字上下功夫,畫了少年揚鞭躍馬,完全忽略「香」字,主考官看了之後都不滿意。唯有一幅畫著幾隻蝴蝶圍繞馬蹄翩翩起舞的畫,完美體現了命題的內容,獲得第一名。
  • 古詩詞裡的這些字,有多種讀法,誰讀錯誰尷尬!
    在古詩詞中有很多字的古代讀音跟現在的讀音是截然不同,誰讀錯誰尷尬。你是否讀錯了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車馬」, 要念「jū馬」。古人是沒有「車」(chē)的讀音,在古代中「車」字只有兩個讀音:一個是jū,押魚韻;另一個是chā,在詩裡押麻韻。「飛鳥相與還」的「還」,其實是念xuán。
  •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字看不懂
    其實《易經》並不是單單的一本書,它包括了《連山》、《歸藏》和《周易》3本易書,前2本不是失傳就是只剩殘本,目前我們所能學習到的完整的易經,只有《周易》。當然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之後,珍貴的文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之後來到我們面前。
  • 《天道》:故而天道止於道法,非眾生之天,非眾生所論道之道
    01伯爵公司的一石二鳥,即是誅心也是試探市場生存,只講規則和規律,誰犯戒埋誰不論是丁元英,韓楚風,林雨峰,都試圖在這些大佬的身上解讀出一種可能,會被自己以創業者的身份所學習的特質和經驗。但這種解讀是什麼樣的解讀?這種解讀是自我的解讀,是一種偏見的解讀,是一種所需,斷層式地解讀。
  • 學會草書「來」字,這些字就太容易了!
    「2」形,這是最常見的寫法,還有的書法家寫成大寫的「七」字形,比如懷素;但應注意,不管是「2」形,還是「七」形,這種簡化方法只能用在「寒」字中,而不能用於其他具有這種結構的字,如「塞」、「賽」等,這是由於「寒」與「塞」、「賽」等字楷化後雖然在字形上具有相同的部分,但是它們在造字之初所代表的含義是不同的,這在它們的篆書結構中就能看出來,因此在後來演變成草書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