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裡的這些字,有多種讀法,誰讀錯誰尷尬!

2021-01-11 語文迷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詩詞是古人留給我們一筆寶貴的財富。在古詩詞中有很多字的古代讀音跟現在的讀音是截然不同,誰讀錯誰尷尬。你是否讀錯了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車馬」, 要念「jū馬」。古人是沒有「車」(chē)的讀音,在古代中「車」字只有兩個讀音:一個是jū,押魚韻;另一個是chā,在詩裡押麻韻。

「飛鳥相與還」的「還」,其實是念xuán。念huán 時是「還家」的意思,念xuán時是在空中飛翔的樣子,所以在這首詩中應該念xuán。

這裡的「下」,很多時候我們會念成「xia",但其實是不念「xià」,念上聲,「xiǎ」,是詩韻裡的押馬韻。

這裡的「憑」很多人是不是念成了「ping」呢,其實是不對的,應該念「bìn」,在平水韻中屬去聲二十五徑韻。

這句詩裡的「契」字念「qiè」,意思是「久別」,不能念成「qì」。

檻有兩種讀音:「jiàn」,「kǎn」。檻「jiàn」是指欄杆的意思,檻「kǎn」是指門檻。這首詩裡的檻是指欄杆,所以這句詩裡的「檻」讀「jiàn」。

這句詩裡「跳」字的讀音,是不是讀錯了呢?其實應該念「tiáo」,不念「tiào」。

「胡馬大宛名」的「宛」,一般念「wǎn 」,但是這裡是作為國名應念「yuān」。

「并州」是山西太原在古代的別稱。「幽并遊俠兒」裡的「幽并」不是什麼別的地方,正是「幽州」和「并州」的合稱,所以應該按照「并州」的套路讀成「bīng」。是不是讀錯了?

白居易的這首詩中的「長」字應該是念「zhàng」,是指長物,多餘的東西。

這些古詩詞的字音,你都讀對了嗎?還有哪些詩詞中比較容易讀錯的字呢?大家不妨分享一下!

相關焦點

  • 鐵騎(qí)、斜斜(xié)……這些字的拼音改變了,讀古詩詞的時候...
    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2月18日,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一篇叫做《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刷屏:「糟了,以後都沒辦法教娃學習了!」「感覺自己一輩子的書全部白讀了!」文化學者酈波:讀詩詞要注意語言韻腳在那篇文章裡面,就用杜牧的《山行》舉了例子:「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斜讀音是xié,而不是xiá。實際上著名文化學者酈波在自己的著作《詩酒趁年華》中還專門提到了關於古詩詞中「斜」字的讀音。
  • 「遠上寒山石徑斜」,「斜」這個字讀什麼音?敢說70%父母不知道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學過《山行》這首古詩,這首古詩的第一句就是遠上寒山石徑斜,這個字正常的讀音就是xié,但是很多家長以前學習這首古詩的時候,卻被老師告知這個字讀xiá。現在的新版教材以及詞典上的注音其實都是xié。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學歷都比較高,平時在家裡也會教自己的孩子背背古詩。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估計你的讀法也錯了!
    中國的文字一直是世界公認難度最大的語言文字,不同於外國的符號字母所組成的單詞,中文裡的文字都是一個個的方塊字,如果是沒有半點基礎的人看到漢字的話,估計只會以為是一些形狀怪異的圖案而已。而中國的語言體系也在不斷的變遷,五千年的歲月中,漢字經歷了不斷的變化才形成了如今的形態和規則用法。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關於漢字的發明,有非常多的說法,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倉頡造字,但至今也沒有考古發現能夠證明是否存在著這個人物。漢字在人們一代一代使用的過程中也慢慢在發生變化,從最早的甲骨文,到後來的篆書、隸書,直至我們如今所使用的簡體字,漢字的讀音以及寫法都和之前有非常大的不同。但在中國有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前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正是因為有語言和文字的基礎,才有了歷朝歷代的發展。這個字,是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究竟這個字有多奇特呢? 在古代,由於聯繫不便,各地語言的差異性也有所不同,甚至就連不同的村落之間,在說話口音上都有區別。八大官話出現後,及時解決了這些問題。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然而,無論是哪一種劃分方式,都不算是特別的精準,因為很多方言在不同村落間,又有一些區別。 而在我國,卻有一個堪稱是最神奇的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如今在方言中也是如此,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 「遠上寒山石徑斜」,「斜」字怎麼讀?老師:不懂就別亂教娃
    隨著孩子課本的不斷更新、改版,孩子學習的內容也和以前有很多不一樣。有些家長腦海裡的知識可能已經跟不上現在知識更新的速度,貿然去教,孩子可能會被家長固有的知識所誤導。小林去接孩子回家,老師請她去辦公室聊聊關於孩子的事。媽媽還以為兒子搗亂了,急忙詢問情況。
  • 王者榮耀:原來我們都讀錯了,英雄排序暗示伽羅正確讀法,太扎心
    王者榮耀中每個英雄都有專屬的背景故事以及獨特的技能,眾所周知峽谷中大部分英雄的暱稱,我們都十分熟悉,因為他們的名字來源於很多神話傳說,例如:嫦娥、后羿,還有的來源於古典故事,例如:關羽、韓信等等,雖然大部分英雄,玩家都能朗朗上口,但是有一些名字的細節,玩家從未注意過。
  • 那些我們常念錯的字,居然都改了讀音……
    大家有沒有發現,有時候查字典讀字,也不一定能百分百「準確」。字典是一回事,我們日常的習慣讀法又是一回事。 比如之前《新聞聯播》中,主播郭志堅關於「六安」的讀音就曾引發熱議。他將「六安」讀作「六(liù)安」,有網友指出該讀法有誤,應讀「六(lù)安」。
  • 春風十裡,陪娃讀一讀這些關於春天的古詩詞
    春天裡的詩意,不用刻意尋找,陪娃讀一讀有關春天的古詩詞,很容易就找到了詩和遠方。古詩詞薰陶儘量生活化,不用局限於端坐書桌前,可以隨時隨地,設置情景,讓孩子脫口而出,真正學以致用。關於春天的古詩詞不計其數,我結合幼兒園和小學必背古詩詞目錄,挑選出來這20首膾炙人口的經典篇目,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走進明媚的春光裡,感受這些意蘊優美的古詩詞吧。1.《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但傳說也都是虛無縹緲的,故而文字的創造也還有多種說法,倉頡造字只是其中一種。但不管它起源如何,都是經過了千年的演變,才成為了如今的樣子,有了如今的字體和如今的發音。而字體其實也在不斷的演變中,從最早的甲骨文到後來的篆書,再到現在的簡體字,漢字的變化其實有了很大改變。而在讀音上更是如此,更有可能兩個相鄰的小鎮,對於一個漢字的發音就會有所不同。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個別的常用漢字就可怕了,據說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是「生」,它竟然有100多種讀音,聽起來就讓人絕望啊!
  • 我國頗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各不相同
    導言:我國頗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各不相同。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五千年的發展與沉澱,造就了特色的中華文化。「街」一個神奇的字,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千變萬化「街」的含義非常的簡潔明了,即街道的意思,東西為街,南北為路。在新華字典上,只有jie這一個讀音,可許多的地區將它讀gai ,比如廣東地區的撲街(gai)。
  • 阿房宮的正確讀法引起爭議,一共三種你是怎麼讀的?
    「天下第一宮」阿房宮的正確讀法,共有三種究竟該怎麼讀?阿房宮是大秦帝國的修建的宮殿,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宮」,和萬裡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這些建築都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誌。
  • 那些年被我們「誤讀」的古詩詞,你的理解真的是對的嗎?
    唐詩是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大瑰寶,用寥寥數語就能表達出無限情感,每一首作品都蘊含著獨特的意境,令人讀來十分的暢酣淋漓。例如唐代詩人張九齡在《望月懷遠》中的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短短十個字就讓人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和詩人當時的精神境界產生共鳴,實在是神奇至極。
  • 是誰學的誰?答案讓人失望
    這個世界上其實有很多東西都是相似的,這些東西東西,有可能只是單純的巧合,有的則有可能是確實存在一定的聯繫的,有聯繫的可能性其實是比較高的,只是這些聯繫可能並沒有那麼明顯,是一些牽連比較長的聯繫。是誰學的誰?答案讓人失望。英文和拼音顯然是高度相似的,很多寫法都是一樣的,所以現在很多人拿著 拼音也直接照著英文的讀法去讀,那麼是哪個模仿的哪個呢?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中國的歷史那麼漫長。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騎」字到底該怎樣讀?(南郭居士)
    又從本義引申為一匹馬(舊讀jì)。《戰國策·趙策二》:「趙地方三千裡,帶甲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又引申為一人一馬(舊讀jì)。《文選·班固〈東都賦〉》:「千乘雷起,萬騎紛紜。」唐白居易《賣炭翁》:「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辭源》的解釋為,騎 qí :跨馬。也指分腿跨坐。靠近。騎 jì :備有鞍轡的馬。如坐騎。馬兵。也指一人一馬。姓。
  • 遠上寒山石徑斜:斜字是讀xié還是讀xiá?網友:不能總聽專家的!
    比如「騎」字,本是個多音多義字,讀「qí」時,為動詞,指的跨坐在牲畜或其他東西上,如「騎馬」;讀「jì」時,則為名詞,指的是一人一馬,騎的馬人,如「單人獨騎」。但是,在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騎字的兩個讀音合二為一了,都讀作「qí」。
  • 只聽她讀這兩個字,就已不簡單
    在前幾期中,對龍洋的表現也並不覺得有多好,甚至發現了她的幾個錯處。比如用「黑雲壓城」來形容失明的大學女生,比如用「生生不息」來形容傳統文化的傳承,這都是欠妥的。但對於很多人說的,用「執之之手,與之偕老」來形容一對耄耋夫妻這個問題,筆者其實覺得她並沒有用錯。雖然這詩最開始確實是用來形容友情的,但經過2000多年的歲月,它的意義已經被引申了。
  • 央視秋晚裡,這些古詩詞和洛陽有關
    詩詞文章,既是河洛大地的文化積澱之一,又是中國傳統文化裡最鮮活的血液。在中秋這個極富意蘊的傳統節日裡,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用優美的詩詞來傳遞情感。在這場全球華人共同的中秋盛典中,有不少和洛陽有關的古詩詞,不僅飽含著濃濃的中國風,也讓這臺晚會增添了厚重與韻味。 洛報融媒記者為您盤點這些央視秋晚上出現的和洛陽有關的古詩詞,讓我們在這些古詩詞中,感受傳統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