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徐州新沂市草橋鎮堰頭村83歲的周淑英老人搬進了湖濱佳園小區的新家,目前她和家人住在一套二層歐式風格的住宅裡。說起現在的幸福生活,老人開心極了:「心裡是真高興啊,以前沒過上的好日子,現在都過上了。到處乾淨敞亮,家門口的花園裡都栽上了花,早上起來轉一轉,蠻好蠻好。」
按照規劃,2018—2020年徐州新沂市共編排農房改善項目74個。其中2019年該市安排農房改善專項資金6.6億元,啟動建設新型農民集中居住區44個,為1.2萬戶農民圓了「宜居夢」,2020年計劃實施農房改善項目55個(新建項目30個、續建項目25個),年底前力爭讓1萬戶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有效改善。在2019年徐州市考核中,新沂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位列第一等次,並作為徐州唯一一家被納入全省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激勵支持縣名單。
徐州新沂市委書記高山說,2018年以來,新沂市把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作為鄉村振興的牽引性抓手,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和需求導向,堅持統籌聯動、因地制宜,重塑「群眾嚮往」的田園村莊,打造「繁榮興旺」的小康家園,農房改善工作走在了蘇北縣域前列。
統籌聯動 繪出「住有宜居」的美好願景
前不久,徐州新沂市阿湖鎮桃嶺村集中居住區二期項目竣工交付,一棟棟乾淨整齊的兩層帶院小樓呈現在人們眼前。綠樹碧水環繞著白牆黛瓦,配套建設的村綜合服務中心、小禮堂、衛生室、公共廁所、小遊園等有序分布,各具特色。
搬進新居的桃嶺村二組村民黃金忠說:「小區非常漂亮,家家都像小別墅,水電氣一步到位,幼兒園、超市、休閒廣場一應俱全,居住條件比原來提高不止一個檔次。」
在農房改善工作中,徐州新沂堅持做優規劃布局,以縣域為單位,統籌做好農房改善與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融合及與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產業發展等規劃銜接。根據村莊類別、功能定位、發展方向,編制了《新沂市鎮村布局規劃》,明確了集聚提升、特色保護、城郊融合、搬遷撤併和其他一般村莊等五種類型村莊。構建了「1+5+8+190」鎮村布局(1個中心城區、5個重點中心鎮、8個特色鎮、190個規劃發展村莊),為農房改善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了科學規劃依據。
因地制宜 重塑「群眾嚮往」的田園村莊
走進徐州新沂市棋盤鎮小楊莊農民集中居住區,古樹、水塘、碑石等鄉村印記隨處可見,讓村民留住鄉愁記憶。小楊莊農民集中居住區在建設中有機融入馬陵山當地紅石、紅瓦等自然元素,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新中式住宅,既留住了濃濃鄉愁,又彰顯了山水田園特色。
徐州新沂在農房改善中重點對空間結構、建築風貌、地下管網、綠化景觀等進行重點把關審查。在建設規模上,新型農村社區項目一律在3層及以下、城鎮社區項目以多層為主、適當配置小高層,集居規模500戶左右,戶型面積主要以110—125平方米為主。
在建築風貌塑造上,尊重村莊現狀地形風貌、延續村莊原有肌理,充分挖掘花廳古文化、運河商旅文化古韻,傳承「吳韻漢風」建築風貌,建築色彩以「灰白淡彩」為主,充分利用馬陵山紅石、紅瓦等本土建設材料,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古樹、水塘、碑石等鄉村印記,加強歷史古蹟、紅色遺蹟保護,讓村民留住鄉愁記憶和鄉村味道;在綠化景觀上,融入「海綿城市」理念,以櫸樹、烏桕、欒樹、銀杏等鄉土樹種為主,喬、灌、果樹、花草立體搭配。
在項目建設中,徐州新沂市對標省級標準,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確保農村社區建設實現「五通十有」的標配。汙水管網接戶率、地表水入戶率、垃圾收運處理率、電力通信敷設入戶率全部達到100%,實現居住集中化、環境生態化、設施城鎮化、管理社區化、生活智能化。
強村富民 打造「繁榮興旺」的小康家園
住上好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徐州新沂推動建設農民集居區,除了讓農民住得好之外,還要讓農民留下來、有事做、有錢掙,把農民群眾融入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鏈中。
記者在徐州新沂市邵店鎮沭河村農民集中居住區看到,集居區項目初步建成,農民們還沒有完全入住。而距離集中居住區不遠的標準廠房裡的企業,則開始了新一輪的招工。
徐州新沂把農房改善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聚焦「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把產業發展規劃和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規劃同布局同實施,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拓寬富民渠道,確保搬遷農戶有穩定的保障、充分的就業和持續的增收。
以建設「極具特色的淮河生態經濟區現代農業和生態旅遊高地」為引領,將農房建設與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產業示範園建設有機結合,加快優質糧油、綠色果蔬、生態養殖、花卉苗木農業四大產業集群建設,加快土地規模流轉,目前全市高標準農田佔比達80%,高效設施農業42.5萬畝,其中新沂水蜜桃、設施葡萄連片種植近10萬畝,已成為富民的甜蜜產業。加大農業產業招商和鎮村標準廠房建設,先後招引牧原股份、匯農天下、華英、益客等農業龍頭企業入駐園區,通過強基地、樹品牌、帶農戶,發揮聯農帶農作用,實現居住在社區、工作在園區。以50公裡休閒農業帶為主線,依託「一山一湖一古鎮」旅遊資源,積極培育農業新業態,大力推進千畝軟棗獼猴桃產業園、衛崗生態牧場、天鵝湖田園綜合體、沙墩湖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建設,有效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大力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三年行動計劃》,突出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結合農房改善,圍繞宅地基、廢棄溝渠、田埂等大力開展土地復墾整治,復墾后土地全部由村集體統一規模流轉,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資源支撐。支持村集體自持社區商業用房,由村集體統一經營或者租賃增加收入。鼓勵村級農業公司承擔小區物業管理、基礎設施維護、綠化亮化等服務,增加村集體經濟,確保到2022年底,徐州新沂所有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穩定超過5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走在徐州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