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洋政府時期,出現過很多不可一世的大軍閥。這些軍閥勢力褒貶不一,有的為虎作倀,有的又頗有民族氣節。張作霖就是一位頗有成就、顧全大局的東北軍閥,他為東北的發展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張作霖沒有多少文化,小的時候家裡很窮念不起書,後來還投身綠林草莽。但他是一個懂得把握機遇的人,及時接受清政府的招安。然後一步步地做到東北的一把手,張作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梟雄。不過,小編這次主要介紹的還是張作霖的陵園。
張作霖後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是北洋政府的最後一個最高權力者。1928年6月4日發生皇姑屯事件,張作霖所乘的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當日送回瀋陽後即死去。
張作霖葬在在遼寧的驛馬坊村,墳前有一條青磚鋪成的甬道,周圍還有青磚花牆。雖然不算華麗,可給人一種乾淨美觀的感覺。他的墓地是由他的部下置辦的,有兩座墳墓,分別是和先母王夫人和原配趙氏合葬。雖然這個地方比較偏遠,可選址還是頗有意義的。張作霖墓地暗合風水之理,西邊的山有著封疆掛帥的寓意。這也體現了張作霖戎馬一生,最後雄踞東北的身份。
其實,對於張作霖死後沒有葬在元帥林有很多的因素,尤其是因為張學良過早離開故鄉,一直都沒有回來。本來張學良是打算給張作霖修築元帥林的,然後把他父親遷移過去,可一直都沒有機會。再加上日本的侵略,東北的形勢不容樂觀。張學良就很難有機會回來,甚至張作霖的喪事都是他的部下置辦的。
在這種情況下,張作霖才被葬在驛馬坊村的一片小樹林中。張作霖死後,他的墓地經歷了歲月的磨練,風霜雨雪,甚至現在到處都長滿雜草,顯得十分悽涼。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淡忘了這位曾經風光的北洋領袖。就算是張學良,在他父親死後,也一直都沒有機會去他墳頭看一看,直到張學良死在夏威夷,也沒有到他父親的墳前上一柱香。這件事也成了張學良心裡的一塊心病,少帥一直覺得有愧於父親。
不過,雖然張學良沒有回來祭拜父親,可張作霖並不寂寞,他的很多部下都來掃墓過。上世紀80年代,張學良的部下胡震等人不遠萬裡來到了張作霖的陵園,來祭拜張作霖,替他掃墓。之後張學良的侄子侄女也從國外回來祭祖,包括張學良的堂弟張學文也和一家人來掃墓。一代梟雄就這樣葬身於偏遠的小村落裡,可他仍然被世人牽掛。
當然,作為北洋軍閥時期閃亮登場的人物之一,張作霖盤踞東北,與日本人的接觸比較多。那麼,當日本開始侵略的時候,張作霖和日方的一些聯繫自然就少不了。就會有很多人對張作霖的看法都不一樣,大家都眾說紛紜。可更多人認為張作霖是拒絕與日本人合作,頗有民族精神的軍閥將領。他在東北的時候,多次拒絕日本人的合作請求,是一位有原則、有骨氣的梟雄人物。歷史不應該埋沒這位著名將領,他的墓地也不應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文獻出處:《張學良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