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上聯「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楊柳」,下聯不能容納唐伯虎

2020-12-22 丫吖楠木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形式,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藝術,自古以來就有「吟詩作對」的說法。對聯從內容到節奏,從字數到結構都是相對的。

歷史上有很多關於對聯的故事,如「白居易妙改楹聯」、「唐伯虎巧對來客」、紀曉嵐與船夫有關

說到唐伯虎,最著名的是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這齣戲的對聯也層出不窮

「圖畫裡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童可笑可笑;棋盤內車無輪馬無韁,叫聲將軍提防提防」「十口心思,思君思國思社稷;八目嘗賞,賞花賞月賞秋香」

當然,真正的唐伯虎沒有影視劇那麼傳奇,但他確實是一個天才。當然,這種浪漫的天賦曾經被一個女人所迷惑。

故事是這樣的:

當時唐伯虎因為有人在科舉考試中作弊,結果無效,所以他整天去妓院喝酒。自古以來,有才華的男人總能吸引女人的注意,包括那些同樣有才華的男人和美貌。

妓院妓女蘇媚兒早就聽說了才華的唐伯虎,想去看看。所以在唐伯虎走後,她提議和他做一對,並在之前從準備好取出上聯

六木森森,松柏印度楊柳。

這副對聯真是一副好對聯,他不僅是一副對聯,而且有六塊木頭,兩個「森」個字,「松柏梧桐楊柳」中的每個單詞都以「木」為邊,還形成了六塊木頭,非常奇妙。

看看他,他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聯合,但是下聯是怎麼回事?這真的很難唐伯虎,想了很久,唐伯虎說:

「四水沝沝,江河湖海泉澤」。

雖然唐伯虎認為他的下聯不是很好,但是蘇媚兒仍然認為下聯是對的、整齊的,而且水和木頭的意境非常吻合。

你看這個下聯,水和木頭一樣,江河湖海也與水有關。

至於上聯「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楊柳」,過去有一些許多人試圖糾正下聯。

三水苗苗,渤海滇池浙江。八個人田田,聽嘆息。四火,烯烴乙炔爐。四張嘴呂呂,吟唱、呼喊和嘶嘶聲。

可以看出有很多才華的朋友,對聯確實是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好方法。

對聯雖不如唐詩宋詞出名,但就其數量和廣度而言,他是最好的對聯之一,無論是作家還是普通人,都能感受到對聯的文化情趣。

如今對聯中的「楹聯」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聯已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財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人們對詠詩、寫詩的熱愛,也使文化得以傳承。

要理解對聯,你可以看看《中華對聯精粹》,他包含了許多優秀的傳統對聯,他是中國古代經典的通俗讀物。

對聯起源於桃符,作為一種對偶文學,他與書法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他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並成為中華民族一個輝煌的藝術創意。

選取了《大學》、《論語》、《中庸》、《詩經》、《莊子》等18部先秦傳統經典名著,他們文化內涵豐富,通俗易懂。

他們的內容與社會現實相結合,進行注釋、翻譯和評論,賦予這些經典以新的時代內涵,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陶冶性情、寶貴提升文化素質的精神食糧。

本書內容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雅俗兼備,集中了中國對聯文化的精髓,實現了實用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統一。

讓你在閱讀過程中體驗中國文本的獨特節奏。

精裝版《中華對聯精粹》現在只賣39.8元,只要你付一頓飯或一包煙,就可以享受古典文學的樂趣,孩子們也可以一起學習,為什麼不呢?

點擊下面的產品卡購買:

相關焦點

  • 江南藝妓出一上聯: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楊柳,還難倒了才子唐伯虎
    江南藝妓出一上聯: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楊柳,還難倒了才子唐伯虎 古代的對聯是文人所喜愛的娛樂方式, 他們沒事兒就會在酒樓和風月場所吟詩作對,生活十分地逍遙自在,後世也流傳下來了許多千古的絕對和對聯趣事。今天我們要來講一講,有關明朝唐伯虎的一個小故事。
  • 最難數字對聯:「三」字頭被蘇軾對出,「六」字頭難倒唐伯虎
    這本身沒任何難度,難的是按照對聯的一般規則,上下兩聯不能用相同數字。上聯中用了「三」,下聯中就只能另選其他數字了,但還要對應上後面三個字的數量。也就是說,一個合格的下聯,必須要用一個非「三」的數字表達出三個字涵蓋的數量,乍看之下,這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文豪就是文豪,蘇軾做到了,他當場對出完美下聯:四詩風雅頌。
  • 才女出上聯「竹本無心,奈何節外生枝」,唐伯虎這個下聯堪稱妙對!
    對聯分為上聯和下聯,上聯叫出句,下聯叫對句,出句顧名思義,就像是考試出題一樣,所以古代選拔人才的時候根據上聯的平仄調和意境,想要對出完美的下聯可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如果肚子裡沒有點「墨水」,還真是讓人十分的捉急。 在我國唐宋時期,是對聯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唐代的李白對對聯文化就很有心得,也流傳出很多有關李白對聯的有趣故事。到了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蘇小妹、佛印幾人也經常以對聯互相調侃,每次品讀之餘都忍俊不禁。而對聯全面興起和繁榮的時期,是明代和清代。
  • 棺材店的一副上聯:「人無千歲壽」,大才子對出下聯,很有哲理
    比如諧音聯,由於音同字不同,所以上聯和下聯皆要有諧音的詞彙才能對仗工整,同理拆字聯由於字數的拆解,那麼下聯也要考慮拆字這一層面。所以說想要對好一副對聯,十分考驗一個人的詞彙量。  到明朝時期,號稱對聯大師的解縉,還有一生作詩作畫的唐伯虎,也曾在對聯文學上大有建樹。  比如在《唐伯虎點秋香》的電影當中,就有唐伯虎對對子的橋段,對穿腸出的上聯是「圖書裡,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僮可笑可笑」,這副上聯說的是唐伯虎在圖書館裡,沒有任何大作為。唐伯虎文思泉湧,對的下聯是:「棋盤裡,車無輪馬無韁,叫聲將軍提防提防」。也是暗中諷刺有些人表面看起來風光無限,實際上卻是草包一個。
  • 老翁上聯「半聾半啞半糊塗」,才女聽到後對出下聯,妙不可言
    對聯講究的是對仗工整,平仄押韻,上聯和下聯的詞彙要一一對應,不能有缺字或者多字的情況發生。比如看到「天」,我們自然會想到「地」,「短木」也會和「長舟」相對,這些就是對聯的規矩,只要我們熟讀熟記,自然不在話下。而平仄方面也很好區分,漢字的每個讀音都有四種,其中一聲和二聲歸入平聲,三聲和四聲歸入仄聲,這樣看是不是很簡單呢。
  • 才女出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書生對出下聯迎娶美嬌妻
    有一天,王安石與友人下棋,友人突然來了靈感,說出「三代夏商周」作為上聯,王安石不假思索對出「四詩風雅頌」之下聯,朋友佩服得五體投地。宋代名臣寇準,具備王佐之才,同時也熱衷於對對子,而且水平極高。某日,寇準收到一封書信,原來是多年未見的故友,近幾日會過來看望他。寇準非常激動,大辦宴席招待故友,酒後兩人乘船在湖中遊玩,回憶過去難忘的時光,直至天黑才靠岸。
  • 才女上聯徵婚:飽漢不知餓漢飢,乞丐下聯讓她又羞又氣,無奈出嫁
    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個才女,只不過她的故事比較曲折罷了。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寡婦覺得生活有些許的無趣,而她又是個有學識的人,因此便想要通過對對聯的方式來為自己尋找下一個夫婿。寡婦招親的消息傳出去之後,引來了不少人的圍觀,而她的上聯是「飽漢不知餓漢飢」。
  • 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唯有一位學生答對,下聯是什麼?
    喜歡周星馳的朋友可能都看過《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而電影中最膾炙人口的情節,應該就是唐伯虎與對穿腸拼對子的情節了。「十口心」組成了一個「思」,「八目共」組成了一個「賞」(賞的繁體賞在書法中有「八目共」的寫法),對得相當工整,還同時能表達唐伯虎對秋香的愛意,實在是妙。據史料記載,對聯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大概在公元240年左右,在孫權時就已經有非常工整的對聯了。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對聯的形式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和延伸。除了像上面的拼字聯,還出現了很多精妙的對聯方式。
  • 山東出上聯: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陝西給的下聯成絕唱
    山東出上聯: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陝西給的下聯稱絕唱筆者今天與大家講一則有關對聯文化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文化古國,中國有著許多古老的文明、文化,而對聯文化就是其中極具的特色的一種文化,毫不誇張地講,對聯文化從古至今,對人們都是有著極大的影響的
  • 上聯: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對聯愛好者對出的下聯令人讚嘆
    上聯: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對聯愛好者對出的下聯令人讚嘆!對聯,也稱之為春聯,是我國古老的傳統文化,對的就是巧和取,講究的是平仄協調,是中華民族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古人用三國中的張飛和關羽兩位名將來出上聯,寫得頗有韻味:上聯: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別看這幅上聯簡單,只有寥寥十一個字,但卻是意境深遠。仔細品讀一下,便可知道這是一個諧音聯,也是一個會意聯。諧音聯,顧名思義就是利用語音達到一語雙關的目的。古代經典的諧音聯有很多,諸如大唐高力士和李白的對聯。
  • 三國有一絕對,上聯: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
    本文分享國有一絕對,上聯: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 我國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而對聯的開始要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我們比較熟悉的會出對子的文人大概就是唐伯虎了,他以文採斐然而出名,在很多方面都有些許造詣。還有就是蘇軾,他最出名的是寫出來的詞,蘇軾之詞大氣磅礴,閱讀時十分暢然,但他在出對子上也很厲害,並留下了一些經典的對聯。
  • 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下聯一出震驚四座
    在《唐伯虎點秋香》的電影中,七省文狀元兼參謀將軍,人稱對王之王的對穿腸在和唐伯虎對聯比試中被對得口吐鮮血,相信大家對這個橋段至今難忘。對穿腸:一鄉二裡,共三夫子不識四書五經六義,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膽。唐伯虎:十室九貧,湊得八兩七錢六分五毫四釐,尚且又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 才女徵婚上聯:昨日今日明日,日復一日,木匠巧對下聯,贏得芳心
    於是柳姓女子便寫出了一副上聯「昨日今日明日,日復一日」。此消息一出,全城的公子哥都來了。但是看到這個上聯怎麼也對不出來。一日,當地一個木匠路過王府,看到王家小姐的上聯,沉吟片刻,提筆寫出下聯:這個下聯非常普通,但是對的卻很工整:「早餐午餐晚餐,餐外加餐」王家小姐看過下聯後感覺頗為有趣,上下聯字數相等、結構相同,對仗也算工整,「昨、今、明
  • 1字價值10萬,觀音山70萬懸賞下聯,5年已過為何下聯依然未出?
    對聯的學問,難在玄機暗藏一幅「觀音山上觀山水」的上聯,歷時5年依然難尋完美下聯,此事,引起不少人關注,不少人覺得,應該是景區在藉此炒作吧。其實,從古往今來的一些關於對對聯的故事中,一幅對聯對了好久好久的情況也是有的,畢竟,對聯的學問,常常總是玄機暗藏,在某些案例中,真非有曠世奇才的出現而不能對上。
  • 乾隆出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紀昀的下聯實在是很經典
    乾隆皇帝對自己觸景而生作出這則蘊含漢字結構的上聯很是得意,旁邊的大臣也都紛紛附和,讚揚聲響成一片。 過了一會兒,乾隆回過味兒來:「你們別光顧著誇啊,也對個下聯出來。」這些侍從拍馬屁是一把好手,哪裡能對出這種蘊含漢字結構的下聯呢?環顧四周,見旁邊立著的紀曉嵐正凝望著大運河旁蔥鬱的樹林,一言不發,於是引起了乾隆的興趣,乾隆便讓紀曉嵐對下聯。
  • 上聯:學生報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下聯經典到爆!
    所謂絕對,主要指的是比較難對,但是又很經典的上聯,正如這個上聯,筆者先嘗試試對。上聯:學生報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下聯:相愛良久、子醜寅卯巳午未辛壬癸。闡釋:洞房,此處做三解,第一即洞房花燭,第二,洞,可以作0解,如007,代碼洞洞拐。
  • 乾隆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寡婦下聯讓和珅拍手叫絕
    看到這個上聯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網友感到十分熟悉,和此前很多版本不同,這個上聯並非網絡中所傳聞的那樣,它的真實出處是在乾隆在下江南時所創。眾所周知,乾隆後期十分好大喜功,這也讓他多次下江南去炫耀自己的功績,雖然這樣對於他的心裡有了極大滿足感,但就事實而言卻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 了解對聯的基礎常識,上聯和下聯有什麼區別
    了解對聯的基礎常識,上聯和下聯有什麼區別文/@成長新視點對聯,是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也叫對子、楹聯。它由上聯、下聯和橫批組成,上聯和下聯雖字數相同,屬於一個整體,結構相同或相近,但在音調平仄、空間大小、內容因果、時間先後等四個方面有所區別。一、音調平仄。上聯最後一個字為仄聲。下聯最後一個字為平聲。
  • 上聯:狗啃河上骨,下聯怎麼對?
    這幅對聯的上聯是:狗啃河上骨其實這幅對聯裡面有一個諧音,那就是「河上」,「河上」諧音是「和尚」,而蘇東坡的好朋友佛印就是個和尚,所以這上聯有人說是蘇東坡戲謔自己的好朋友佛印的一上聯。據說是蘇東坡有一天和自己的好朋友佛印出外遊玩,看到一隻狗,而這隻狗呢正在啃骨頭,聰明的蘇東坡於是就想到了這一上聯。
  • 才女出一上聯捉弄和尚:面對面吃麵,和尚巧答下聯,才女羞紅臉
    這顯然是給佛印出了一個上聯,但是這個上聯並不簡單。裡面有三個「面」,第一個「面」是指臉面,第三個「面」是指麵條,第二個「面」既能指麵條,也可指臉面,十分有趣味性。蘇軾看到妹妹這麼有雅興,自己正好也有靈感,想到了一個下聯:人與人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