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名副其實的文明古國,擁有五千餘年歷史,文化底蘊自然非常深厚,尚且不說舉世聞名的唐詩宋詞,平仄協調、包羅萬象的對聯,就足以讓炎黃子孫驕傲。對聯文化最早由桃符演變而來,五代後蜀皇帝孟昶,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帝王,據說第一副對聯出自孟昶之手:「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顯而易見,這是為了慶祝新年而作。
早在2005年,對聯就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遠影響。自從對聯產生之後,深得古代文人墨客的追捧,但凡讀過幾年書的才子,幾乎都以吟詩作對為榮,因此留下許多與對聯有關的趣聞軼事,從中不僅可以學到對聯知識,同時也能體會古人超高的情商和智商。
一代名相王安石,因主張變法青史留名,殊不知,他也是宋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文章寫得水平高,對聯方面的才華也不容小覷,甚至跟蘇軾有一拼。有一天,王安石與友人下棋,友人突然來了靈感,說出「三代夏商周」作為上聯,王安石不假思索對出「四詩風雅頌」之下聯,朋友佩服得五體投地。
宋代名臣寇準,具備王佐之才,同時也熱衷於對對子,而且水平極高。某日,寇準收到一封書信,原來是多年未見的故友,近幾日會過來看望他。寇準非常激動,大辦宴席招待故友,酒後兩人乘船在湖中遊玩,回憶過去難忘的時光,直至天黑才靠岸。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然寇準才華出眾,故友肯定也不同凡響。即將上岸的時候,故友低頭看到水中明月,乘興出了一個上聯:「水底月為天上月。」此聯極為巧妙,意境與當時環境緊密結合,不過並沒有難住寇準,他隨口說出下聯:「眼中人是面前人。」對仗工整,且表達對故友的情誼,堪稱千古絕對。
吟詩作對不是古代科舉才子的專利,一些巾幗不讓鬚眉的才女,也是對聯高手,甚至以對聯的方式挑選夫君。明代永樂年間,江南有一位姓陳的千金小姐,因是家中的獨生女,從小備受父母疼愛,所有心血都放在她身上,幾乎把她當成兒子撫養,請當地知名教書先生教她讀書。
陳小姐天資聰慧,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琴棋書畫無一不精,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簡直是美貌與智慧並存的才女,假如她是男兒身,定能考取功名,說不定可以入朝為官。眼見女兒到了成親的年紀,父母不忍心讓寶貝女兒離開,經過一番考慮,決定找個上門女婿,入贅到陳家,如此一舉兩得。
陳小姐也不願離開父母,贊同他們的做法,但她自己很有想法,畢竟嫁人是終身大事,寧願孤獨也不願將就,未來丈夫一定要符合她的要求。於是,陳小姐公開招親,對相貌和家世沒有規定,唯一的條件就是通過她出題測試。消息一出,城裡頓時熱鬧起來,前來面試者絡繹不絕,畢竟只要娶了陳小姐,不僅解決終身大事,以後還能繼承豐厚的家產,誘惑力不可謂不大。
經過幾天的角逐,沒有一人能打動陳小姐,這讓她非常失落,無奈感慨道:「莫非我真的遇不到如意郎君,註定孤獨終老嗎?」正當她難過時,一位長相俊秀的書生悄然而至,陳小姐不是顏控,認為長相與才華未必成正比,為試探書生是否有真才實學,出了上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本以為書生對不出來,讓陳小姐驚訝的事情發生了,只見書生胸有成竹地說:「春讀書,秋讀書,春秋讀書讀春秋。」此時她已芳心暗許,認為書生符合她心中如意郎君的要求,不過並沒有急著表態,而是繼續出了個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書生依舊很淡定,微笑著對出下聯:「傍晚洗衣,弄碎一片彩霞。」
不得不說,書生的智商很高,且臨場應變能力不俗,加上長相出眾,綜合條件非一般人可比。於是,書生從眾人當中脫穎而出,憑藉經典對聯迎娶美嬌妻,後來考取進士,但他對陳小姐的感情從未改變,兩人生活非常幸福。假如你是這位書生,能否成功對出絕佳對聯,迎娶貌美如花的陳小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