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出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書生對出下聯迎娶美嬌妻

2021-01-09 諸葛品歷史

中國作為名副其實的文明古國,擁有五千餘年歷史,文化底蘊自然非常深厚,尚且不說舉世聞名的唐詩宋詞,平仄協調、包羅萬象的對聯,就足以讓炎黃子孫驕傲。對聯文化最早由桃符演變而來,五代後蜀皇帝孟昶,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帝王,據說第一副對聯出自孟昶之手:「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顯而易見,這是為了慶祝新年而作。

早在2005年,對聯就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遠影響。自從對聯產生之後,深得古代文人墨客的追捧,但凡讀過幾年書的才子,幾乎都以吟詩作對為榮,因此留下許多與對聯有關的趣聞軼事,從中不僅可以學到對聯知識,同時也能體會古人超高的情商和智商。

一代名相王安石,因主張變法青史留名,殊不知,他也是宋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文章寫得水平高,對聯方面的才華也不容小覷,甚至跟蘇軾有一拼。有一天,王安石與友人下棋,友人突然來了靈感,說出「三代夏商周」作為上聯,王安石不假思索對出「四詩風雅頌」之下聯,朋友佩服得五體投地。

宋代名臣寇準,具備王佐之才,同時也熱衷於對對子,而且水平極高。某日,寇準收到一封書信,原來是多年未見的故友,近幾日會過來看望他。寇準非常激動,大辦宴席招待故友,酒後兩人乘船在湖中遊玩,回憶過去難忘的時光,直至天黑才靠岸。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然寇準才華出眾,故友肯定也不同凡響。即將上岸的時候,故友低頭看到水中明月,乘興出了一個上聯:「水底月為天上月。」此聯極為巧妙,意境與當時環境緊密結合,不過並沒有難住寇準,他隨口說出下聯:「眼中人是面前人。」對仗工整,且表達對故友的情誼,堪稱千古絕對。

吟詩作對不是古代科舉才子的專利,一些巾幗不讓鬚眉的才女,也是對聯高手,甚至以對聯的方式挑選夫君。明代永樂年間,江南有一位姓陳的千金小姐,因是家中的獨生女,從小備受父母疼愛,所有心血都放在她身上,幾乎把她當成兒子撫養,請當地知名教書先生教她讀書。

陳小姐天資聰慧,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琴棋書畫無一不精,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簡直是美貌與智慧並存的才女,假如她是男兒身,定能考取功名,說不定可以入朝為官。眼見女兒到了成親的年紀,父母不忍心讓寶貝女兒離開,經過一番考慮,決定找個上門女婿,入贅到陳家,如此一舉兩得。

陳小姐也不願離開父母,贊同他們的做法,但她自己很有想法,畢竟嫁人是終身大事,寧願孤獨也不願將就,未來丈夫一定要符合她的要求。於是,陳小姐公開招親,對相貌和家世沒有規定,唯一的條件就是通過她出題測試。消息一出,城裡頓時熱鬧起來,前來面試者絡繹不絕,畢竟只要娶了陳小姐,不僅解決終身大事,以後還能繼承豐厚的家產,誘惑力不可謂不大。

經過幾天的角逐,沒有一人能打動陳小姐,這讓她非常失落,無奈感慨道:「莫非我真的遇不到如意郎君,註定孤獨終老嗎?」正當她難過時,一位長相俊秀的書生悄然而至,陳小姐不是顏控,認為長相與才華未必成正比,為試探書生是否有真才實學,出了上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本以為書生對不出來,讓陳小姐驚訝的事情發生了,只見書生胸有成竹地說:「春讀書,秋讀書,春秋讀書讀春秋。」此時她已芳心暗許,認為書生符合她心中如意郎君的要求,不過並沒有急著表態,而是繼續出了個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書生依舊很淡定,微笑著對出下聯:「傍晚洗衣,弄碎一片彩霞。」

不得不說,書生的智商很高,且臨場應變能力不俗,加上長相出眾,綜合條件非一般人可比。於是,書生從眾人當中脫穎而出,憑藉經典對聯迎娶美嬌妻,後來考取進士,但他對陳小姐的感情從未改變,兩人生活非常幸福。假如你是這位書生,能否成功對出絕佳對聯,迎娶貌美如花的陳小姐呢?

相關焦點

  • 才女出上聯「竹本無心,奈何節外生枝」,唐伯虎這個下聯堪稱妙對!
    對聯分為上聯和下聯,上聯叫出句,下聯叫對句,出句顧名思義,就像是考試出題一樣,所以古代選拔人才的時候根據上聯的平仄調和意境,想要對出完美的下聯可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如果肚子裡沒有點「墨水」,還真是讓人十分的捉急。 在我國唐宋時期,是對聯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唐代的李白對對聯文化就很有心得,也流傳出很多有關李白對聯的有趣故事。到了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蘇小妹、佛印幾人也經常以對聯互相調侃,每次品讀之餘都忍俊不禁。而對聯全面興起和繁榮的時期,是明代和清代。
  • 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書生的下聯成經典
    當然,想要對出上好的佳對,也需要立意高遠,言之有物。一副對聯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就是境界的高低,不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裡巴人,對聯都要在氣勢上領先一步,這樣才會被後人所認可,當然也能名傳千古。知府看到這一景象感覺十分有趣,於是就叫來所有的和尚尼姑還有方丈師太,當著大家的面說:「我這裡有一副上聯,如果你們對不出來,就派官兵拆了這座寺廟」,於是他說出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這副上聯很顯然帶有羞辱之意,暗指和尚和尼姑同住在一座寺廟,有傷風化。
  • 老翁上聯「半聾半啞半糊塗」,才女聽到後對出下聯,妙不可言
    對聯講究的是對仗工整,平仄押韻,上聯和下聯的詞彙要一一對應,不能有缺字或者多字的情況發生。比如看到「天」,我們自然會想到「地」,「短木」也會和「長舟」相對,這些就是對聯的規矩,只要我們熟讀熟記,自然不在話下。而平仄方面也很好區分,漢字的每個讀音都有四種,其中一聲和二聲歸入平聲,三聲和四聲歸入仄聲,這樣看是不是很簡單呢。
  • 乾隆出上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紀曉嵐的下聯堪稱妙對!
    比如前幾年流行的一句迴文聯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這副上聯就是典型的迴文聯,所謂迴文聯,就是正著讀和倒著讀是一樣的意思,那麼下聯也要正讀倒讀意思相同,所以創作難度還是很高的。現代人喜歡玩迴文聯,其實古人也很喜歡玩,而且玩的難度更高。
  • 棺材店的一副上聯:「人無千歲壽」,大才子對出下聯,很有哲理
    比如諧音聯,由於音同字不同,所以上聯和下聯皆要有諧音的詞彙才能對仗工整,同理拆字聯由於字數的拆解,那麼下聯也要考慮拆字這一層面。所以說想要對好一副對聯,十分考驗一個人的詞彙量。    比如在《唐伯虎點秋香》的電影當中,就有唐伯虎對對子的橋段,對穿腸出的上聯是「圖書裡,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僮可笑可笑」,這副上聯說的是唐伯虎在圖書館裡,沒有任何大作為。唐伯虎文思泉湧,對的下聯是:「棋盤裡,車無輪馬無韁,叫聲將軍提防提防」。也是暗中諷刺有些人表面看起來風光無限,實際上卻是草包一個。
  • 對聯分享——上聯:日月兩輪天地眼,下聯:乾坤一脈陰陽魚
    廬山白鹿洞書院一、上聯「日月兩輪天地眼」出自廬山白鹿洞書院楹聯:日月兩輪天地眼詩書萬卷聖賢心這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朱熹為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所題的楹聯意思是說,天地因日月得光,人靠讀書致聖。所謂八卦就是八個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也就是伏羲畫出的。八卦其實是最早的文字,是文字符號。它是中國文化中與陰陽、五行一體用來推演世界空間、時間各類事物關係的工具。《易傳·繫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穎達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 日本人出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中國網友對出下聯,堪稱教科書
    日本人出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中國網友對出下聯,堪稱教科書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傳承了幾千年,長久沉澱下來,頗有些可研究之處。對聯文化是中國文化中比較特殊的一個領域,發展到現在,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餐桌上有一盤五花肉,和珅頓時有了靈感,出了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為了讓皇帝開心,同時也能夠挫挫和珅的威風,一下子對出下聯"五兩六錢七把蔥"。皇帝一聽樂開了花。
  • 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對出下聯,在場之人紛紛叫好!
    有位書生自恃才高,就當場出了一副上聯「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這副上聯裡的司空,是漢代的官制,與司徒、司馬合稱為三公,在清朝稱工部尚書為司空。而且這副上聯裡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應俱全,可以說是十分難對的一聯。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書生對出下聯後,成初中必背詩詞!
    如若杜甫猶在,由他出上聯,我們來猜,其實有些人就有很大機率能對出下聯。後世有文學才子閒來無事將這一句詩當做上聯來對,可他們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來,直到北宋的石延年對出一句:月如無恨月長圓。其實,李賀的這首詩句實在是經典,後來還被偉人沿用,對了一句"人間正道是滄桑"放到自己的七律詩中。
  • 她被稱為「天下第一才女」丈夫死後就出上聯徵婚,被一和尚對出
    她就是宋代詞人李清照,李清照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詞,充滿著悽慘婉轉,最著名的莫過於「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尋尋覓覓,悽悽慘慘戚戚」。說實話,讀完她的詞,不知為何,許多人男人讀了她的詞,總會萌生一種保護感,很心疼她的一種心情。
  • 才女出上聯:「關關難過關關過」,才子對出下聯抱得美人歸
    很多人認為對對聯非常的簡單,只要多記一些詞組就好了,就能夠組詞,對照押韻的形式直接對出別人給出的上聯。其實我們對對聯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在對方出對聯的時候不但要在文字上押韻,在意境上也要符合要求,這也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思維靈活能力。所以要是想要一來就擁有開口成對的功力是不可能的,必須要經過長期的學習才能夠對出一副好的對聯。
  • 山東出上聯: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陝西給的下聯成絕唱
    山東出上聯: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陝西給的下聯稱絕唱筆者今天與大家講一則有關對聯文化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文化古國,中國有著許多古老的文明、文化,而對聯文化就是其中極具的特色的一種文化,毫不誇張地講,對聯文化從古至今,對人們都是有著極大的影響的
  • 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才子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常見的輓聯有「良操美德千秋在,高節亮風萬古存」,「隴上猶留芳跡,堂前共仰遺容」,「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風幾處遊」,多用於表達對逝去的人們的思念之情,和希望活著的人能好好生活的願望。在明朝時期,更是巧妙地與書法相結合,成為了一種別樣的中華傳統藝術特色。不得不說,對聯真的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華文化的優秀載體。
  • 才女出一上聯捉弄和尚:面對面吃麵,和尚巧答下聯,才女羞紅臉
    這顯然是給佛印出了一個上聯,但是這個上聯並不簡單。裡面有三個「面」,第一個「面」是指臉面,第三個「面」是指麵條,第二個「面」既能指麵條,也可指臉面,十分有趣味性。蘇軾看到妹妹這麼有雅興,自己正好也有靈感,想到了一個下聯:人與人論人。
  • 艄公出上聯:木匠造枷枷木匠,幾十年後一死囚在行刑前對出下聯
    就在戴名世聽得入迷的時候,擺渡的老艄公看到了他,見他是書生打扮,就出了一個對子考他,對子是:木匠造枷枷木匠。戴名世聽後,覺得老艄公的對子出得很巧很有趣,便開始思考,不過可惜的是,直到船靠岸,他還是未能想出下聯。戴名世後來也考中了進士,還當上了翰林院編修,但是老艄公出的那個上聯,過了這麼多年,戴名世還是沒能對出來。
  • 老闆出上聯,「士要翻身就得幹」,員工對的下聯解氣
    拆字聯別出機杼,像猜字謎一樣。它將漢字的字形分拆開來,使它分成另幾個字或形,並賦予它們新的意義。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形神兼備又不落窠臼的拆字聯,看看誰對出的下聯最好。話說,我的老闆是一位大文化人,除了有點摳外,其他都好。
  • 才女上聯徵婚:飽漢不知餓漢飢,乞丐下聯讓她又羞又氣,無奈出嫁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古人也衍生出了不少文學型的休閒方式,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的樂趣,比如對對聯便是如此。古人喜歡對對聯,有的人用對對聯的方式交朋友,而有的人則因為對對聯這件事情而找到自己人生的另一半。在中國歷史上,因為對對聯而產生的故事有很多,比如著名的宋代大才子蘇軾便因為和佛印之間的對對聯,而給後世留下了不少的段子。
  • 公園出了一個上聯,5年來無人對出,懸賞70求對聯下聯
    對聯講究的是平仄協調、對仗工整,上下聯除了字數要求相同這一基本條件外,還要求必須結構相同,也就說,如果有個十字的上聯,上聯的結構是"四三三",那下聯的組成結構也必須如此。再有就是上下聯本身的平仄就要協調,並且上下聯的平仄關係還得對應,這可跟我們平時說大白話不一樣,平仄關係亂了,這對聯從格式上就已經落了下乘。
  • 河北人出上聯「河北名將,顏良文丑」,江蘇人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一、上聯:河北名將,顏良文丑眾 首先,來看一下這個對聯的出處,它是由河北人傾心打造,河北人根據自己地區名人的特點,出了這麼一個上聯,叫做「河北名將,顏良文丑眾」。
  • 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才子給出的下聯堪稱經典!
    第一個故事發生於武周時期,據說當時的民間出了一對天資聰穎、聰明伶俐的雙胞胎姐妹。小小年紀便能通曉文史,於是人們稱這對姐妹為神童。武則天聽說了此事後感到十分好奇,於是便差遣手下的宦官將這兩位聰明的小娃娃請進了宮中。兩位女童應召進宮後,武則天便帶著她們到後花園中遊玩。不知不覺,她們便走到了池塘旁。武則天見池塘中的荷花開得正盛,便來了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