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書生對出下聯後,成初中必背詩詞!

2020-12-19 大咖說史

詩歌文化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大多數人說古詩詞美,其實美就美在它的凝練,越是精簡凝練的語言,越能夠將詩人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甚至能表達出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的複雜之意

所以後世對每一首詩詞都有多種賞析,甚至對其中的某一個詞,也能總結出各種各樣的思想感情。比如:"惘然"二字,有遺憾、嘆息的意思,也有追憶、悵然的內涵,更有許多悲喜交加的複雜情緒蘊含其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惘然"二字

在《錦瑟》裡,"惘然"是對那些不可挽回的情景與事物的迷茫與惆悵,更多的是一種於事無補、有心無力的悔恨,在《發秦州》裡,"惘然"表現了杜甫無法在同谷留下的遺憾與無奈。

其實,有的時候當我們真的處在"惘然"狀態的時候,那種觸景生情的狀態以及自己無法釋懷的惆悵,真的不是"惘然"二字可以充分表達的。

所以常說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確實是有道理的,一個字或者一個詞就可以將情感無限延伸這是其他語言都無法比擬的。

圖片:處在"惘然"狀態劇照

對聯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實對聯和古詩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通常一副好的對聯經過改寫,就能成為兩句精美絕倫的詩句而很多詩句,從古詩詞中提取出來就是一副精彩的對聯。

例如,杜甫有一首被稱為是七言律詩之冠的作品:《登高》,這一整首詩中,有兩聯詩句無論是字句對仗,還是從音律和諧上看,都堪稱是絕妙的對聯。如"無邊"對"不盡"、"蕭蕭"對"滾滾"、"萬裡"對"百年"、"常"對"獨",幾乎每一個字都有與之對應的字。

如若杜甫猶在,由他出上聯,我們來猜,其實有些人就有很大機率能對出下聯。

圖片:杜甫的《登高》劇照

這是其中一種情況,還有一種是古詩中有上聯,但下聯愣是對不上,比如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相信很多人對這個題目不是特別了解,但如果拿出其中一句,大家一定能豁然開朗,這一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後世有文學才子閒來無事將這一句詩當做上聯來對,可他們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來,直到北宋的石延年對出一句:月如無恨月長圓

其實,李賀的這首詩句實在是經典,後來還被偉人沿用,對了一句"人間正道是滄桑"放到自己的七律詩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詩人李賀漫畫

所以,古詩詞與對聯之間是有聯繫的,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看一首詩作,這也是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晏殊,大家應該對晏殊也有所了解,他是北宋早期詞壇的領軍人物,同時也是宋詞發展的開路人之一。

其實晏殊的原生家庭並不富裕,但是他從小就非常聰明,年僅七歲就會寫文寫詩了,十四歲就成了大家口中的神童,還被人推薦給朝廷,皇帝賜他進士出身,宋仁宗還在當太子的時候,晏殊就當了太子舍人。

接著,晏殊的官運暢通無阻,最後被任命為宰相,但是有人卻說,晏殊雖然享盡了榮華富貴,但是他的一生好像也沒有特別之處,其實這就說錯了。

圖片:"宰相詩人"晏殊漫畫

因為晏殊無論是在政壇或是詩壇上,都居於中心地位,他甚至被世人稱為"宰相詩人",他經常處理完政事後,在家舉辦詩詞宴會,邀請文人雅士來參加,引導上流圈子的文人進行詩詞創作。

晏殊的詞風是偏婉約派的,比較典雅溫潤,後來也被稱為"江西詞派"。但後世有許多人說晏殊的詞沒什麼真材實料,都是無病呻吟,而且題材很是局限。

因為晏殊這一生都過得比較順暢,也沒有過什麼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經歷,更沒有經歷過戰爭或者田園生活,所以人們覺得晏殊的詩詞題材很受限。

圖片:舉辦詩詞宴會劇照

然而筆者認為,古詩詞就是表達詩人生平經歷、思想情感的一種媒介,都是詩人傳遞最真實的東西,所以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或者是有什麼樣的生活就寫什麼樣的詩,晏殊這些詩詞雖然題材種類不太豐富,但它們也切切實實地反映了,像晏殊這一類人的真實生活中的樂趣、歡樂與憂傷。

晏殊的人生觀念就是及時行樂,他覺得在短暫的人生中享受富貴自在的生活,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其實,儘管像詩聖杜甫這樣的人物,為後世留下了那麼多情感豐富、主題深刻的詩歌,但每一首詩作也都是與他的經歷息息相關,所以才能引發世人的共鳴。

大家都默認杜甫的詩寫好,但其實,相信他本人不一定想寫那樣反映悽苦生活的詩作呢!

圖片:杜甫漫畫

言歸正傳,晏殊有一天邀請他的朋友王琪去府上品茶,然後出了一句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讓王琪對下聯,雖然上聯只有短短七個字,卻十分講究,比如,"無可奈何"是一個成語,下聯也要想一個成語才對得上。

還有"花"這個字,在下聯中也要找一個與之相配的字,比如"鳥"、"月"之類的,總之,對聯講究的是每一個字詞的意思和詞性及形式都對仗工整。

其實,晏殊給王琪出的這一句上聯,是打算用到自己作品中的,可想來想去,卻不知道該寫出怎樣的句子與之對應,所以才找來王琪想辦法,沒想到王琪也是個厲害人物,他想了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似曾相識燕歸來

圖片:邀請朋友去府上品茶劇照

王琪的這句下聯真的是沒話說,他用"似曾相識"與"無可奈何"相對應,都是成語,還用"燕歸來"與"花落去"相對應,從字句上看,十分工整,而且還掃去了上一句的陰鬱、無奈之感,賦予了這首詞新的生機與活力,使之更加具有氣勢。

晏殊對下聯甚是滿意,對王琪表達了感激之情後,就將這幅對聯寫進詞裡,創作了《浣溪沙》,這也是初中必背的古詩詞之一。

《浣溪沙》是一首感時傷春的詞作,它的意境非常悽美,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而且語言十分麗婉轉,可以稱得上是晏殊筆下最出名的一首作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晏殊的《浣溪沙》

這首詞的開篇寫的是晏殊喝著美酒,要填新詞時發現自己面前的亭臺樓閣仍然與先前一樣,所有的景物都未發生改變,但是時光卻流逝了,人也發生了變化,晏殊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讓周圍的景物都沾染上自己的悲愁,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而由王琪補下聯的那兩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僅僅十四個字,卻被後人稱讚,明代的文人楊慎更是稱之為天然奇偶。

本來花落與燕歸都是再常見不過的景色,但是加上了"無可奈何"與"似曾相識"後,整體的感覺就不一樣了,使得全詞除了表達傷春之情外,還多了一絲哲理蘊含在其中

圖片:花開花落劇照

花開花落是自然界約定俗成的規律,人類也無法改變,而燕子飛走後又飛回來,發現來年春天看到的還是那隻燕子,這何嘗不是一種安慰。想到這裡,晏殊內心其實也比較複雜,就在園內獨自徘徊思索著。

其實,很多詩句本來就能成為一副對聯,大家可以在平時的古詩詞中多留意一下,說不定還能用到過年時的對聯上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官員巧對7字,竟成千古名作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經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澱,凝結出不少祖宗的智慧結晶。其中,對聯和古詩詞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有時候,一副好的對聯可以改寫成不錯的詩句。同時,某些詩詞句子,本身也就是一副絕妙的對聯。
  • 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書生的下聯成經典
    對聯和詩詞很像,對韻律有著嚴格的要求,可以說對聯就是詩詞的濃縮版。當然,想要對出上好的佳對,也需要立意高遠,言之有物。一副對聯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就是境界的高低,不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裡巴人,對聯都要在氣勢上領先一步,這樣才會被後人所認可,當然也能名傳千古。
  • 才女出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書生對出下聯迎娶美嬌妻
    對聯文化最早由桃符演變而來,五代後蜀皇帝孟昶,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帝王,據說第一副對聯出自孟昶之手:「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顯而易見,這是為了慶祝新年而作。早在2005年,對聯就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遠影響。
  • 艄公出上聯:木匠造枷枷木匠,幾十年後一死囚在行刑前對出下聯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很多有趣的文化產品,比如謎語、歇後語、詩詞、對聯等。其中,對聯是十分有趣而且深受知識分子喜愛的一種,也是我國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是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產品。在歷史上,流傳了很多有趣的對聯和對聯故事。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個叫戴名世的人,他是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出生於貧寒家庭的他,學習十分認真,只要得到一本書,可以看到廢寢忘食。
  • 乾隆出上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紀曉嵐的下聯堪稱妙對!
    比如前幾年流行的一句迴文聯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這副上聯就是典型的迴文聯,所謂迴文聯,就是正著讀和倒著讀是一樣的意思,那麼下聯也要正讀倒讀意思相同,所以創作難度還是很高的。現代人喜歡玩迴文聯,其實古人也很喜歡玩,而且玩的難度更高。
  • 老翁上聯「半聾半啞半糊塗」,才女聽到後對出下聯,妙不可言
    我國是一個文化大國,比如詩詞歌賦、國學經典、文藝戲曲等等,無論是哪一個系列,都是包羅萬象,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研究。中華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傳承和發展,而其中的對聯文化,更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得到大家的喜愛。古代沒有那麼多娛樂活動,一群才子聚集到一起,喝著小酒看著月光,彼此推杯換盞,席間吟詩作賦,偶爾說出幾副對聯歌頌一下景色和情懷,可以說是十分愜意的事情。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其中包含的是人生的真諦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於《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作者是我國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晏殊。他創作的這首詞的背景是什麼?他為什麼要寫這麼一首詞?這是學懂這句詞最起碼的一個方面了。
  • 棺材店的一副上聯:「人無千歲壽」,大才子對出下聯,很有哲理
    早期的對聯被稱為楹聯,一般都是寫在桃符之上,後來造紙術發明後,對聯都用筆墨紙硯代替,這樣一來對聯的傳承變得更廣泛了。  對聯的種類有很多,比如諧音聯、拆字聯、疊字聯、重字聯等等,每一種區分,都有一定的規則限制。比如諧音聯,由於音同字不同,所以上聯和下聯皆要有諧音的詞彙才能對仗工整,同理拆字聯由於字數的拆解,那麼下聯也要考慮拆字這一層面。所以說想要對好一副對聯,十分考驗一個人的詞彙量。
  • 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對出下聯,在場之人紛紛叫好!
    對聯講究對仗工整,而且平仄也要相互的協調,上聯與下列字數上要相等,詞性也要相當,這些都是其他外國語言辦不到的。對聯的種類也有很多,比如過年貼的春聯,人逝去後懸掛的輓聯,給老人祝壽寫的壽聯,還有行業聯、學術聯等等。
  • 山東出上聯: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陝西給的下聯成絕唱
    山東出上聯: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陝西給的下聯稱絕唱筆者今天與大家講一則有關對聯文化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文化古國,中國有著許多古老的文明、文化,而對聯文化就是其中極具的特色的一種文化,毫不誇張地講,對聯文化從古至今,對人們都是有著極大的影響的
  • 老師出上聯:山石巖前古木枯,小學生的下聯,一般人想不出!
    語文老師的上聯:山石巖前古木枯此聯是拆字聯,前三字為巖,後三字是枯,拆字、應景、押韻,不愧是語文老師的題目,果然精妙。看來是想讓語文老師打頭陣,壓場子啊。沒想到題目一出,就有個戴眼鏡的學生甲站了起來:老師,我有個下聯:長巾帳內少女妙!您看對的如何?
  • 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才子給出的下聯堪稱經典!
    第一個故事發生於武周時期,據說當時的民間出了一對天資聰穎、聰明伶俐的雙胞胎姐妹。小小年紀便能通曉文史,於是人們稱這對姐妹為神童。武則天聽說了此事後感到十分好奇,於是便差遣手下的宦官將這兩位聰明的小娃娃請進了宮中。兩位女童應召進宮後,武則天便帶著她們到後花園中遊玩。不知不覺,她們便走到了池塘旁。武則天見池塘中的荷花開得正盛,便來了興致。
  • 李白醉酒後寫一上聯,酒醒後,連自己也對不出下聯,現成千古絕對
    馬上就要春節了,家家戶戶貼春聯,今兒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詩仙」李白醉酒後寫出的千古絕對,希望有聰明的讀者朋友能夠對出下聯! 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乃中國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這個人特別愛喝酒,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事情,他是「詩仙」,恐怕也是一位「酒仙」,他的仙氣裡總是瀰漫著醇香的酒味。
  • 才子出一上聯:水流花謝,時聞鳥語,友人邪魅一笑對出下聯
    古代的文人喜歡以文會友,除了比拼詩詞歌賦之外,還有一項就是對對聯。從古自今,文人們留下了很多千古絕對,如很長時間無人對出的「煙鎖池塘柳」,還有非常著名的「寂寞寒窗空守寡」。除了這些千古絕對之外,古人在對對聯時,還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 李白出上聯:「人生得意須盡歡」,下聯如何霸氣應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簡單的說,這就是一首勸酒詞,讀起來,就像是李白舉著酒杯對著岑夫子和丹丘生說:來來來,喝了這杯,還有三杯。
  • 老闆出上聯,「士要翻身就得幹」,員工對的下聯解氣
    不如我出個上聯,今晚要是誰對出來了我就請誰吃火鍋,大家看怎麼樣?」聽到老闆的提議後,我們辦公室一共6個人全票表示贊成。只見老闆露出了狡黠的笑容,他出的上聯是:士要翻身就得幹。姓陳的說:「王兄,我出個上聯,你若能接句下聯,那麼這頓飯就算我請你。」只聽他出的上聯是:王不出頭誰做主。對於這個上聯的用意,王秀才一聽就心領神會,這是想讓他做主結帳啊!
  • 上聯: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對聯愛好者對出的下聯令人讚嘆
    相傳,我國第一副春聯乃是後蜀之主孟昶所寫:「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古代曾有這樣一個經典的上聯:「牆邊柳,枕邊妻,無葉不青,無夜不親。」就曾難倒了不少對聯愛好者,之所以這個上聯比較難,主要是對聯的後半句「無葉不青,無夜不親」剛好形容了前半句的「牆邊柳,枕邊妻」。況且,對聯中的「葉」與「夜」同音,「青」與「親」近音,可謂是十分對稱。
  • 上聯「天若有情天亦老」,兩百年後有人對出下聯,成千古奇對
    唐詩作為唐文化的集中展現,千百年來備受世人推崇,那個朝代也是詩人輩出的時代,諸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傑』王勃、『詩佛』王維等等,而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的這位詩詞文化的集大成者,乃是與李白、杜甫齊名的大人物,他就是有「詩鬼」之稱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
  • 公園出了一個上聯,5年來無人對出,懸賞70求對聯下聯
    對聯看似簡單,其實裡面的學問可大了去了。對聯講究的是平仄協調、對仗工整,上下聯除了字數要求相同這一基本條件外,還要求必須結構相同,也就說,如果有個十字的上聯,上聯的結構是"四三三",那下聯的組成結構也必須如此。再有就是上下聯本身的平仄就要協調,並且上下聯的平仄關係還得對應,這可跟我們平時說大白話不一樣,平仄關係亂了,這對聯從格式上就已經落了下乘。
  • 河北人出上聯「河北名將,顏良文丑」,江蘇人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一、上聯:河北名將,顏良文丑眾 首先,來看一下這個對聯的出處,它是由河北人傾心打造,河北人根據自己地區名人的特點,出了這麼一個上聯,叫做「河北名將,顏良文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