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的意思,從字面上看很簡單,說的就是:花兒落去了無可奈何,燕子歸來了似曾相識。仔細琢磨、梳理這兩句的含義,並不那麼簡單,裡面蘊含著對人生與時光的感嘆和哲理。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於《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作者是我國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晏殊。他創作的這首詞的背景是什麼?他為什麼要寫這麼一首詞?這是學懂這句詞最起碼的一個方面了。
晏殊是神童。十四歲入仕,「早而夙慧」,年少進入府僚;後「神秘得器」,被提拔為樞密副使;因違反劉太后旨意而「獲罪外貶」,知宣州,改知應天府;不久,「再入中樞」,官至宰相。可以說他的仕途,政治生涯,雖有坎坷,還是比較順利的。他病故後,宋仁宗還賜其諡號:「元獻」,並用篆體在碑文寫下:「舊學之碑」四個字。
晏殊寫《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這首詞,是在他顯官要職時創作的。平時,他經常在詩酒對唱之風月和悠閒自得之吟詠中度過,在這些詩詞唱賦中,往往會流露出官僚文人的思想空虛,精神不振,對逝去的年華,遲暮落寞的感傷和嘆息。《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這首詩詞,就是晏殊眾多作品中的代表作。
我們大體了解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作者創作背景和寫作目的。我們再結合這兩句詞的前後句,就能更加領悟這兩句詞的含義了。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接上面的一句:「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是落日,「西下」是指落日向著西方地平線落下,「幾時回」是什麼時候回來。這是描繪了一幅風景秀麗的,夕陽西下的自然風光,抒發了作者面對著這幅即將逝去的美景,所發出由衷的感嘆:這幅夕陽西下的景色,什麼時候能回來?「幾時回」這句的下句,緊接著轉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幾時回」的感慨,使作者產生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渴盼之情。而「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對應上句「夕陽西下幾時回」再恰當不過了。
「無可奈何花落去」對應上句「夕陽西下幾時回」中的「夕陽西下」。夕陽下山了,那幅夕陽紅的美景被時光淹沒了;花兒落去了,那幅百花爭豔的靚麗景色不見了。這裡的夕陽指的人,上了歲數的人,同時,也是指自己,「幾時回」是夕陽人所發出的渴盼的吶喊。緊接上句,下句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直接抒發了自己對時光流逝的一種無奈的傷感。這種感傷會一直陪伴著自己,無奈下去嗎?難道沒有一點兒希望嗎?
「似曾相識燕歸來」回答了作者無可奈何的心中疑問。燕子歸來了,這幅生動的畫面「似曾相識」。是啊,每年的「燕歸來」,就是在告訴人們,春天的時光始終來去匆匆,年復一年。這是作者從傷春中解脫出來的真實寫照,從花落去的無可奈何,到看到了燕歸來的似曾相識,暗喻了春天,對春的嚮往與珍重的深情。
接下句的結尾句「小園香徑獨徘徊」,把作者此時此刻的心境,充分地展現了出來。作者在小小花園裡的窄小的徑道上,獨自穿梭著徘徊著,是激動?感慨?追索?感悟?還是在思索這其中的人生與時光的哲理?時光就是這樣悄然離去再來,但是,人的生命時光是有限的,逝去了不能再來。這是在思索:要珍惜時光,感受時光,用時光來書寫自己美好的人生,這才是人生最有益的價值。
綜上所述,「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詞,是通過「花落去」和「燕歸來」最具特徵的具體事物,自然景觀的細節,深化了上片「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意境,達到了更高更闊的境界,也許,這就是人們心目中所有的,筆底下卻無的一種「詩意」的深度。人,就像「花落去」「燕歸來」,年復一年,從年少,青年,中年,逐漸地到衰老,直到死亡,不停地在輪迴,這就是人生、時光的哲理。
總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作者傷感人生,慨嘆時光的名句。是珍惜人生與時光的經典之句。據查閱,「似曾相識」成語,就是從晏殊這句詩詞中流傳至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