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花落去」背後是晏殊對自己愛情的惋惜,也是對蕭娘的悔

2020-12-19 万俟鈞溪

《浣溪沙》是晏殊詞作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它傷春惜時,也抒懷留念。傷春,一年又一年,花落燕去,人散情離,對於晏殊來說,這種流逝消亡最為痛心,因為他深有體會。燕子何時才能歸來,即便歸來,它還是去年的那隻嗎?一如蕭娘,重逢了,她對晏殊的感情還是以前那樣嗎?

小小神童心正直

晏殊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他從小便聰明好學,5歲的時候就能創作,因此人們都稱其為「神童」。在他14歲的時候,他以神童入試,與幾千個年齡比他大的考生一同考試,他神色淡定從容,很快就完成了答卷。之後他的試卷答案完美,還受到了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宋代進士分五甲,第五甲為同進士出身)。

古語有言:「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而晏殊在14歲時便取得了這般成就,也證明了他的才能超群。在這次考試中,還有一個小插曲,更是體現了晏殊的人少德高。有一部分考試的題目晏殊都曾做過,他便如實相報,請求換題。他的這個誠實的舉動,更是得到了真宗的大大讚賞。

可以說,晏殊在他還未到弱冠之年之前,才識過人、取得學位、榮獲盛讚,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但是,在他弱冠之後,不幸卻接踵而至。

哀嘆生活悟人生

晏殊20歲的時候,他的弟弟晏潁去世,年僅18。他弟弟同他一般也是神童,賜進士出身,常年相伴晏殊左右。兩人共同學習互長,共同進宮任職,可某一夜,晏潁卻離奇去世,宛如仙人一般。晏殊知道此消息,心中痛苦無常,親弟弟的離去,對他打擊極大,可是不久,他卻再次經歷到這樣的事。

在第二年,晏殊父親去世,晏殊趕回臨川服喪,然而服喪期未了,他便被皇上「思臣心切」召回朝廷。可是,回京不久,晏殊的母親便又去世。雙親相繼去世,偌大的繁盛家世,血緣之人卻逐一離去。弟弟,父親,母親,他們的離開對晏殊的內心造成了巨大傷害。至此,血緣至親只剩他獨自一人。

對生命的體悟感傷,晏殊應是體會至深,可是,即便如此,命運卻依舊不願放過這可憐的人。在晏殊與李氏成親之後的兩三年,他的妻子再次去世。本是孤獨一人,原以為找到了一生陪伴之人,卻也只是生命中的匆匆過客。之後,他又與孟氏成婚,那年他才27歲。

而立之年還未到,他卻嘗盡人間至痛之苦,歲月對他的磨練是殘忍的,也是無情的。他對生命變得謹慎又敏感,總是小心翼翼地對待著周遭事物。然而,在他近40歲之時,他的愛妻孟氏又因病去世。在這之後,他又娶了一位夫人王氏,性格潑辣,大大咧咧,晏殊對她沒有很多的好感,卻也是很忌憚。這位夫人算是真正陪伴著晏殊度過了他的後半生。真是既可笑又可惜,晏殊相愛之人不能與他長處,偏偏無感之人卻隨他一直到生命盡頭。

心喜歌妓賜她姓名

她是一位孤女,憑著歌聲和舞姿才得以生存。礙於身份,她在生活中只能低頭,然而在她的歌聲之中,唱出的是她遏住行雲的心。晏殊是在一次宴樂中見到的她,僅一次,他看到了她,聽懂了她,也心喜於她。她唱著他的詞,他聽著她的心。他將她帶回府宅,賜她姓名:蕭娘。

「蕭娘勸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詞。

暮去朝來即老,人生不飲何為?」

酒後一詞,一詞一舞,一舞一曲。他們琴瑟相合,歌舞為伴,每日也是逍遙快活。可是,他的這般作為卻惹怒了他名正言順的夫人,王氏妒忌生恨,天天與晏殊大鬧,逼其將蕭娘賣掉。晏殊無奈,盡真的將蕭娘賣掉。

可憐那蕭娘,只是一名歌妓,雖然對於晏殊來說是紅顏知己,但卻也改變不了她可以隨意買賣的身份。晏殊應是想過要將蕭娘納為妾,可現實卻不允許他這麼做。他是大宋宰相,怎能因為一個歌妓而影響自己的事業,況且,他的家中還有王氏一般兇狠潑辣的夫人,斷然不會允許他納妾,不然也不會逼著晏殊將蕭娘賣掉。

晏殊雖將蕭娘賣掉,卻也不是心狠之人。他思念著蕭娘,想著她的唱曲,想著她的舞姿,想著她的心界。每一次的想念之後都是借酒消愁。他飲著酒,作著曲,都是為她而作。之後一次,他的友人張先來與他相見,卻不見那才藝高超的女子,問過之後,心中也甚是感慨,便當場寫下一首《碧牡丹》,讓其他歌女來唱。

晏殊聽著,心卻一怔。「望極藍橋,但暮雲千裡,幾重山,幾重水?」人生在世,何故苦了自己,晏殊想通一般,便取錢將蕭娘又贖了回來。兩人重逢,相互飲盡一杯相思,晏殊含著熱淚為蕭娘作下《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蕭娘回來,對於晏殊心中不勝感激,可是對於晏殊的感情也悄悄發生了變化。之前或許有過奢望,之後卻只求安穩。她是晏殊的紅顏知己,她便只當作他的紅顏,知己。晏殊會更加珍惜她,他一生都沒有他心喜之人長伴,他敬畏生命,但這次,他也想要為自己活一次。蕭娘會永遠陪伴著他,雖不是以夫人的身份,但他們只會更好。

愛情,何為愛情?對於晏殊與蕭娘來說,便是彼此的默默相守罷。

作者推薦:西楚霸王項羽盡生的柔情都給予虞姬,她為他死,可他卻辜負她的死

這張圖現在已經沒有人能看得懂,因為懂它的兩個人早已去世

這麼全的複姓大集合,好聽又讓人心動,你這輩子恐怕就見這一次了

相關焦點

  • 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的《浣溪沙》有著歲月悠悠流轉的愁思
    《中國詩詞大會》中曾經考到晏殊的《浣溪沙》,這首經典的懷舊之作是晏殊的代表作品之一。從小神童到大宰相的晏殊,生活相對其他詩人更順風順水,詞也顯得恬靜閒雅,清麗唯美。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 晏殊大自然的啟悟: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隱藏著夕陽西下、也就是年華老去的變化。詞人在年復一年的歡樂宴飲中,發現身邊的事物以及自我的生命,都在不知不覺中消逝,一種淡淡的感時懷舊的氣氛油然而生。詞中有「舉杯消愁愁更愁」的酒,有「只是近黃昏」的夕陽,因而讓人在樂景中生出感傷之情和生命之思。原來,詞人在快樂中也是節制的、清醒的,才能體驗到人事無常這個人類共同的悲劇。
  • 晏殊最經典的一首《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北宋時期的可謂是人才濟濟,但是晏殊卻是能夠在眾多的詩人中脫新穎而出,所憑藉的正是他真實的才學,以及他過人的天賦,據說他在從小聰明好學,年僅五歲便是能夠創作,這也正是為什麼,他能夠創作出一萬多首詞的原因。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其中包含的是人生的真諦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於《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作者是我國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晏殊。他創作的這首詞的背景是什麼?他為什麼要寫這麼一首詞?這是學懂這句詞最起碼的一個方面了。
  • 「無可奈何花落去」歐陽修三惹晏殊,師徒間又有怎樣的恩怨情仇?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每當讀起這句詩就會想起北宋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晏殊,晏殊不僅僅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而且還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自幼聰穎,被大家稱為「神童」,據說晏殊5歲的時候就能夠創作詩詞了,14歲的時即入殿參加殿試,參加殿試這是很多人努力一生都不一定得來的機會,但是晏殊在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先扯點題外話,「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詩有一個傳說,並非晏殊獨立所作,而是與一個詩人王琪有關。「無可奈何花落去」是晏殊在晚春時節,眼看到花瓣凋零心生感慨,隨口吟出。但是對子的下半句卻一直想不出。
  • 你知道「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由來嗎?揚州市江都
    而王琪得到重用,並能名傳後世,則是源於在任江都縣尉期間,與詩人宰相晏殊的一段機緣。北宋 晏殊畫像當時的宰相晏殊,是一位大詩人,一次南下杭州巡視路過揚州,在大明寺休息。他見寺內壁上題詩頗多,便叫侍從把題詩念給他聽。為了能既發現優秀詩作,又不先入為主,他除了自己「閉目徐行」外,還囑咐侍從「戒其勿言爵裡姓名」。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官員巧對7字,竟成千古名作
    所以,古詩詞與對聯之間是有聯繫的,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看一首詩作,這也是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晏殊,大家應該對晏殊也有所了解,他是北宋早期詞壇的領軍人物,同時也是宋詞發展的開路人之一,人稱"宰相詩人"。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何讓我們如此共鳴?
    「無可奈何花落去」要調整一下語序,變為「花落去無可奈何」,然後再補一補,大意就出來了:花兒凋落,讓人無可奈何。試著揣摩一下詩人的口氣,就能明白,詩人是極不願意春花凋落的,但卻絲毫沒有辦法阻止,才發出「無可奈何」的感慨。詩人心中的惆悵之深便可想而知了。春花凋落是自然規律,說到底就是時間規律。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書生對出下聯後,成初中必背詩詞!
    圖片:杜甫漫畫言歸正傳,晏殊有一天邀請他的朋友王琪去府上品茶,然後出了一句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讓王琪對下聯,雖然上聯只有短短七個字,卻十分講究,比如,"無可奈何"是一個成語,下聯也要想一個成語才對得上。
  • 嘗到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甜頭,他的宋詞,字字都是哲理之思
    一直覺得北宋的晏殊是宋詞文學史上的一個異類,他曾經位居高官,也寫下了很多精彩的宋詞作品。但在他那個時代,宋詞的文學地位還談不上很高,不過是市井文學。根據有關的記載,晏殊在位居高官之後,為了愛惜羽毛,之前寫過的這些作品都不承認是自己所作。
  • 親民黨:無可奈何花落去
    用晏殊的詞,給親民黨乃至臺灣第三勢力做個詮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與國民黨分分合合2000年,獨立參選的宋楚瑜以微弱差距敗給了陳水扁。為了凝聚支持者的力量,宋楚瑜於3月31日宣布成立親民黨,打開了臺灣政壇的另一片空間。
  • 沉默老師伴你讀《宋詞選》之六:《浣溪沙》晏殊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花兒總要凋落讓人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的春燕又歸來,獨自在花香小徑裡徘徊。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這首詞純以白描手法寫平常意象,如「酒」、「亭臺」、「夕陽」、「落花」、「歸燕」等,有著對美好事物的留戀,對時光漸逝的惋惜,透著淡淡的惆悵和哀愁,帶著詞人特有的富貴氣象,仿佛溫潤的珠玉,含蓄中富有哲理。
  • 高登:無可奈何花落去
    福建男籃高登可能沒有想到,在他打出了也許是自己職業生涯最漂亮的一場球的同時,卻依然沒有能夠幫助球隊走出連敗的泥潭。而在積分榜上,福建隊也是穩坐副班長的位置。但是如何去解決福建隊所面臨的防守問題,這仍然是最令人所頭疼的問題。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願高登和福建隊在後面的比賽中繼續加油,輸球可以,但請別忘記了榮譽和尊嚴。
  • 法國車無可奈何花落去,門可羅雀欲怪誰?
    法國車無可奈何花落去,門可羅雀欲怪誰?我自己是雪鐵龍C5的車主,非常喜歡,已經開了十年20萬公裡。前陣子去標緻4S店保養,你沒看錯,雪鐵龍是上標緻店裡去保養,因為園區裡的一家雪鐵龍店已經閉店了,原有的客戶都轉移到同在園區標緻這家來保養。
  • 無可奈何花落去,命中注定的無可奈何
    人生有很多的無可奈何,當別人煩惱有過多的選擇的時候,看看自己,卻是別無選擇。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全是自己日積月累的走出來的。呵呵呵相對於命中注定的無可奈何 ,我覺得不如叫做性格決定命運。老人們總是說三歲看大,一個人的性格形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習慣的養成。以前我根本不信這話。覺得說的有點太誇張了。但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閱歷的增多,只要你的人生沒有什麼特別重大的劫後重生,一般一眼確實能看到個七七八八了。所以說也確實有一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比如你的原生家庭。一個人的性格的形成最開始都是最直接的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性格決定命運。
  • 透過晏殊的詞,可以看到北宋生活的寧靜致遠
    我特別用晏殊來做典型代表,因為晏殊算是在文學上對蘇軾產生比較大影響的人物。先來看一下第一首《浣溪沙》,這首是晏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我想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這句是北宋詞開創時期最重要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一首《清平樂》,感悟北宋詞人晏殊的人生態度:及時行樂很重要
    北宋時期曾湧現出一批傑出的文人,如晏殊、歐陽修、範仲淹、王安石、蘇軾等,但是在這些人中,晏殊經歷的磨難最少,運氣也最好。在宋仁宗繼位後,晏殊的仕途之路便像開掛一般,平步青雲的做到宰相位置,這對於其他文人而言簡直不可想像。
  • 《清平樂》裡的晏殊: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男人,不會有深刻的愛情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相同的天氣與風景,連燕子都像是去年那隻。獨自徘徊在小園香徑上,跟過去那些日子沒什麼不同,但哪裡就是有點不一樣,那點不自在,沒法說,只能自己默默消化。晏殊筆下常常會有這種「看上去沒什麼」的不自在,同時又常常展示出他強大的消化能力,他還有一首《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