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大名:圖書館管理員的逆襲之路,江戶大名「轉封」的波折旅程

2020-12-24 櫻汐筆談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作家馬伯庸和史航,都在推薦一部日本電影《搬家大名》,據說社畜看了會感覺心累不已。在好奇心驅使下,找來電影一看,果然是很有趣的一部片子。

《搬家大名》的故事背景設置在1682年,即德川幕府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時期,姬路藩藩主松平直矩半夜接到通知:

將軍下令他調轉領國,在2個月時間內,從關西的播磨地區,跨海搬到位於九州的豐後日田城。兩地之間距離600公裡,涉及數千人員和輜,搬家的任務十分繁重。更慘的是,薪俸也從原來的15萬石削減一半,降到了7萬石。

人多、事雜、時間緊、錢少……所有的不利因素像一道道緊箍咒,困擾著大名松平直矩,家臣們也都束手無策,該如何是好呢?

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片桐春之介。

片桐春之介雖然是上級武士,但性情內向、沉默寡言,只對讀書情有獨鍾。他在藩府內擔任「書庫番」之職,類似於今天的圖書館管理員,天天窩在書堆裡對著兵法書籍,看得津津有味。

這天,眾家臣們商討「搬家奉行」人選遲遲未定,一位武士提出可以由片桐春之介來接手,眾人一看:燙手的山芋終於丟出去了,便紛紛附和。

於是,「新人」片桐就被趕鴨子上架,負責統領所有搬家事宜。當然,他有過強烈抗議,但面對「要麼做,要麼切腹」的兩難選擇,有點兒「慫」的片桐還決定保命要緊。

好在片桐不負眾望,在好友鷹村、前任搬家奉行之女於蘭、會計中西監物等人的幫助下,成功且高效地組織了這次大型搬家活動。

當然,這不是松平直矩所經歷的第一次搬家,也不是最後一次。他的一生中共搬家7次,因此被後人戲稱為「搬家大名」,電影名稱《搬家大名》便由此而來。

01 頻繁「搬家」背後:幕府時代的「轉封」制度

松平直矩的「悲催」搬家經歷,是江戶時代「轉封」制度的一個縮影。

所謂「轉封」,指的是根據幕府將軍的指令,大名從現有領地搬遷到新的領地,這種搬遷並不僅限於大名及其家眷,還有跟隨他的家臣、武士等人,人數少則上千,多則超過萬人。

因此,每一次轉封,都是一次浩大的人員大遷徙,耗費人力、財力無數。松平直矩在5歲時,親眼看到父親在搬家途中暴斃而死,這樣的場景在他年幼的心裡留下了深刻印象,午夜夢回時都對搬家心有餘悸。

伴隨著「轉封」的,還會有「減封」「加封」等命令,也就是對大名的薪俸進行增減的操作。在松平直矩的故事裡,他從姬路藩轉到日田城,薪俸從15萬石降到7萬石,之後輾轉羽山、陸奧白河兩地,薪俸才逐漸增至10萬、15萬石。

不止是松平直矩,江戶時代數次搬遷的大名屢見不鮮,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時期的幕僚大久保忠鄰,最初的領地在小田原藩,之後一度轉封美濃加納、播磨明石、肥前唐津等地,薪俸也從6.5萬石增至8.3萬石。

為什麼大名們要頻繁搬家呢?其背後有著江戶時代特殊政治制度的考量。

眾所周知,江戶時代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是幕府將軍,掌握著全國土地的所有權。為了方便管理,全國1/4的土地由德川家直接管理,其餘的則分封給各個大名。

200餘位大名有親疏遠近之分,和德川家關係最為親密、最受信賴的是親藩大名,通常可以分到土地豐饒、距離江戶較近、交通便利的領地,譜代大名、外樣大名分到的領地往往要略遜一籌。

為了防止大名與領地的關係過於密切,形成對幕府統治的衝擊,德川家設計了多種削弱藩閥勢力的政策。

其一是「參勤交代」,大名定期要在領地和江戶之間往返,向將軍匯報工作,他們的家眷還得作為「人質」留在江戶。其二是普請助役,要各地大名出人出力幫助修路築橋,或者打仗等。其三就是轉封制度,大名在一個地方還沒待上幾年,就得換一個新領地。

當然,每一次「轉封」都會給出相應的名目,比如繼承家業的子嗣年幼、地方出現叛亂等。在電影《搬家大名》中,設計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理由,因為松平直矩拒絕了小納戶役(總務官)柳澤吉保的「示愛」,並且使他當眾出醜,柳澤出於報復心態,唆使將軍下達了讓松平直矩「轉封」「減封」的指令。

02 「搬家」是個大工程:人、錢、事裡的江戶生態

從幕府將軍的角度來說,轉封制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穩固統治手段,但對於接到指令的大名來說,每一次「轉封」,都是大傷元氣的頭疼事。通過電影《搬家大名》,我們不難發現,大名搬家要處理的問題簡直多如牛毛,涉及的人和事都十分龐雜。

搬家之初,必須仔細丈量土地,繪製城市道路、鄉村的地圖,整理好所有文書帳簿,以留給下一任大名做參考,類似於今天職場上的「工作交接」。

接下來是確定要帶走的家當,製作成清單,這涉及到要僱傭多少人手搬運行李和費用的問題。不過,這可是一件相當「得罪人」的事,此次的搬家奉行桐春之介,需要逐一到武士家進行檢查,清理出不必要、累贅的物件。

無論是已經鏽跡斑斑的鐵茶壺,還是價值不菲的唐物,一旦要將之丟棄或變賣,心裡總是有些捨不得,因此片桐遇到的阻撓力量並不小。為了以身作則,片桐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整整四天,硬是把書裡的所有內容記了下來,然後將最珍愛的書籍付之一炬。

搬家中的「重頭戲」自然是錢,跨海搬家預計要花費2萬兩銀子,但藩府的金庫裡只有區區3000兩,巨大的資金缺口就得靠借。然而,厚著臉皮向商戶們借款,又是一場漫長的心理博弈。

商人們身處「士農工商」中的最底層,他們的社會地位不高,藩府所謂的「借」常常意味著有去無回,他們心裡老大不情願,但又懼於武士們的武力脅迫,最後不得不勉強就範。

電影中的片桐提出了一個「雙贏」的建議:讓從事運輸貿易的商家販運清酒到九州,這樣可以獲得商業上的收益。他的真誠和友好態度打動了商鋪老闆,借到了第一筆資金。

在松平直矩的此次「搬家」中,還有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裁員。由於薪俸減半,藩府在轉領後,無力支付全部武士的薪水,因此要裁撤到2000多名武士。在江戶時代,武士是一個典型的寄生階層,他們擁有諸多特權,可以從主人那裡直接領取錢糧,不用從事生產勞動。但是他們如果被「解僱」,失去了主人的庇佑,就成了沒有生存能力的浪人,要麼是切腹自殺,要麼就成了社會不安定因素。

片桐在閱讀兵書《甲陽軍鑑》的過程中,得到了啟發:一旦回鄉務農,必將重見天日,這是日後東山再起的武田家之策。在他的勸說下,這些武士接受了暫時務農的安排,在山間地頭開闢稻田,做起了農夫,等著有朝一日,加封恢復至15萬石,再回到藩府中效力。

03 從圖書管理員到家臣長:小人物片桐的逆襲啟示錄

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片桐春之介經歷了人生最大的一次考驗,他被迫走出舒適區,一點點去尋找資源,向前任搬家奉行的女兒諮詢經驗,鼓起勇氣跟持反對意見者對峙,想方設法減少開支。

片桐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不僅這一次「搬家」組織得當,在之後的幾次「轉封」中,他都很好地履行了搬家奉行的職責。片桐還把「搬家」的流程、注意事項一一整理歸納,形成了系統化的操作手冊。

由於在「搬家」過程中,他對藩府內部的人員、財務等有充足的了解,他後來被松平直矩提拔為家臣長。

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圖書管理員,居然做到藩府內的眾家臣之首,不能不說是「小人物」逆襲的一個典範。對於今天的職場來說,我們也可以從片桐的故事中得到不少啟示。

第一,與人溝通中,「真誠」和「守信」永遠是第一位的。

片桐之所以能夠借到錢,能夠說服被辭退的武士轉行種田,他的誠意扮演了重要角色。作為地位高高在上的上士,他甘願向商人和泉下跪,許諾一定會還錢。這種誠懇的姿態得到了和泉的認可,他說:這個錢不是借給松前藩,而是借給了片桐大人。

在搬遷到九州後,片桐沒有忘記曾經給留守武士們的諾言,他一有時間就給他們寫信,告知藩府最新的情況,不至於讓他們感覺被遺棄。等終於恢復15萬石的薪俸後,片桐快馬加鞭趕回姬路藩,迎接武士們回到新的領地。

第二,逆襲是個結果,過程中的積累和成長更為重要。

片桐之所以能夠在「藩府職場」中逆風翻盤,和他一直以來的用心積累和謙遜好學的態度分不開。他喜讀兵書,雖說沒有機會運用於實戰,但他可以融會貫通,巧妙地用於人事協調上,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他在最初接手「搬家奉行」時毫無頭緒,這時他會想到找上一任搬家奉行求教,而不是一味閉門造車;對於於蘭、西村等人提出的建議,他也可以做到從善如流。

「搬家」這樁苦差事,沒有壓倒片桐,反而讓他得到了鍛鍊和提升,發揮出了自己的比較優勢,性格中懦弱膽怯的劣勢也逐漸被彌補。

第三,團隊合作,是成就大事件的關鍵。

片桐的「搬家」故事中,時時處處都有團隊協作的影子,他也極為注重團隊凝聚力的提升,他對眾人說:「搬家就像場戰爭,我們來共同打贏它。」

在搬家預演中,武士們要一邊訓練一邊唱歌,朗朗上口的歌詞和旋律可以起到提振士氣的效果。會計中西幾天不眠不休,幫忙整理出一本厚厚的商人名錄,使片桐在借款時有了可靠的參考。

對於留守姬路藩的武士們,片桐也做出了周密的安排,他讓一位名望和資歷深厚的武士留下,作為這些武士的「精神首領」,帶他們挺過難關。當武士們重返藩府後,片桐特意製作了一座高大的石碑,刻上務農期間死去武士的名字,這一細心的舉動讓所有武士都深受觸動。

總的來說,《搬家大名》是部很不錯的歷史主題電影。

在故事呈現上,「搬家」本是一件關涉無數細枝末節的「小事」,聽起來有些枯燥乏味。但電影中加入了不少喜劇成分,有效衝淡了其沉重意味,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幾位主演的表現也十分出彩。

更重要的是,它的觀看和解讀視角是多維的。

歷史愛好者可以從中看到江戶時代幕府統治的細節:幕府將軍與大名之間的角力、士農工商的階層分化,以及武士階層內部的鬥爭等。

職場人士也可以跨越時空,看到「江戶社畜」的艱辛和逆襲,他在處理搬家事宜中展現出的智慧,同樣值得借鑑。

參考資料:

1、Duncan McCargo,《認識日本》

2、大石慎三郎,《江戶大名》

3、小島毅,《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

相關焦點

  • 喜劇電影《搬家的大名》,大河劇強大陣容演繹江戶時代有趣冷知識
    相比前兩種,第三種制度當屬冷門了,轉封「國替」制度,讓各地藩主每隔幾年,更換一下封地管理。從大名的家眷、所屬文武百官、武士、到平民百姓數萬人浩浩蕩蕩舉國搬遷到另一個新的領地。,「益生菌」高橋一生、「氧氣美女」高畑充希、「王子」及川光博;還有濱田嶽、小澤徵悅、西村雅彥、松重豐等大河劇常見陣容,在《搬家的大名》中貢獻了顛覆式的演出,實在是精彩絕倫!
  • 星野源、高畑充希、高橋一生出演的日影《搬家的大名》看了嗎?
    《搬家的大名》是2019年末的日影, 該片改編自土橋章宏原作的時代小說,以在歷史上搬家七次(更換領地)的大名松平直矩為原型,描述姫路藩藩士為大名解決參勤交待、搬家難題所展現的智慧與苦樂。下方有劇透。松平直矩與小姓幸虧筆者對日本傳統文化稍有了解,小姓負責在大名會客時持劍護衛,更多的職責是料理大名的日常起居。
  • 132年,搬家10次,德川親藩:求放過
    摘要:132年,搬家10次,德川親藩:求放過自從日本進入江戶時代後,雖然不至於立刻進入四海昇平的狀態,但也無大的戰事。為了避免武士挑起事端,幕府一邊給予武士超規格待遇,一邊又對武士嚴加管束。為了加強控制,德川幕府將親人安插於各藩之間,進行有效監督及威懾,這就造成了德川親藩中,有一家族一直處於搬遷狀態,堪稱近乎時代的搬家大名。結城秀康是德川家康的兒子,他不受家康喜愛,很早就被送給豐臣秀吉當養子,秀吉後來又將他轉送給結城家。
  • 日本江戶時代,煙花女的膽子有多大?寧願死也不接受大名求愛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煙花女的膽子有多大?寧願死也不接受大名求愛江戶時代的吉原,其實並不完全等同於現代的紅燈區。那裡的煙花女以自身的瀟灑與氣魄,讓男人們願意認真與她們談上一場模擬戀愛。而在這其中,君臨多達3000煙花女之上的花魁,也是浮世繪經常描繪的一流名人。
  • 關原合戰之後,大名制度的一次重大調整
    這和德川家康建立的親藩、譜代、外樣大名制度有關係。德川家康在經歷了關原合戰的亂象後,發展完善了豐臣政權的五奉行、五大老制度,使新的權力領地劃分變得更加均衡了。親藩大名就是和德川家有血緣關係的藩領,比如御三家的尾張、紀伊、水戶藩,其中水戶家甚至世代作為副將軍,享有彈劾將軍的權力。江戶中期德川幕府的將軍又分封了一些親族成為御三卿。
  • 進貢給德川將軍的鯛魚,三尾超五千萬,大名:不敢不買
    在古代日本,鯛魚也相當於大位(tai),江戶時代大名三不五時會對將軍獻上賀禮,那時在日本橋魚市開店的批發商不知何時會收到訂單,所以店內經常得備有鯛魚。但死掉的鯛魚根本不能賣,只好把魚放進魚槽內保其壽命,默默等待生意上門。根據上貢活鯛這個慣例,大名要進貢符合身份等級大小的鯛魚。
  • 英雄大名——敵人二次進犯大名
    國民黨孫殿英部奉命進攻大名,一時間戰爭氣氛濃重,大名一帶的形勢日趨緊張。11月4日,國民黨的11架飛機突然從西南方向飛來,繞城轉了幾圈,而後撂炸彈對大名城進行狂轟濫炸,頓時大名城內火光沖天,狼煙滾滾,啼哭哀嚎,一片悽慘。數日後,又有4架國民黨飛機再次轟炸大名。城內被炸得磚瓦亂飛,到處是殘垣斷壁。
  • 從《菊與刀》,看日本歷史上的「譜代大名」是怎麼一回事?
    說起大名,很多人都知道,毫無疑問,作為日本古代史上的重要部分,大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那麼大名這個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大名有哪些分類呢?彼此之間又有哪些區別?譜代大名是怎麼一回事呢?本尼迪克特在書中一部分,寫到了德川幕府統治後期的日本,他說,當時日本的大名很多,而且非常有實力的也很多,當然在德川家康統一日本之前,反對他的日本大名也更多,那麼這些人戰後怎麼處理呢?這本書給出的回答是,這些人依然可以保留原本的財富,但是卻得不到榮譽,也得不到政府的信任。哪些人真正統治日本呢?這本書的回答是,譜代大名。
  • 「下克上」的日本戰國伊始,史上第一位戰國大名的創業之路
    北條早雲作為最早「下克上」的人,他也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戰國大名,也是第一代後北條氏當主。作為劃時代的人物,他的行動讓全日本各地爭相效仿,徹底打開「日本戰國時代」的潘多拉魔盒。可是,「應仁之亂」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隨義視將軍避居伊勢國後,就辭職創業,與六名浪人組成「七武士」開始創業之路,意圖奪取天下,這是他野心的萌芽。
  • 大名成語典故——短見薄識
    《大名成語典故》由李文軍同志主編,2017年12月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有關大名縣的歷史文化研究專著,通過解析與大名縣有關的成語及成語背後的故事與人物,採取敘事寫人的表現形式,濃縮提煉了大名兩千年來的燦爛輝煌。李文軍,男,1969年9月出生,大名縣大名鎮人,大學文化,教育學學士。
  • 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
    摘要: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德川幕府成立後,為什麼其餘大名不敢反抗幕府?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德川家康時期開始說起。慶長8年,在江戶成立幕府後,德川家康開始對在關原之戰中跟隨德川的大名論功行賞,賜予這些大名新的領地。
  • 北條早雲:幕府小公務員出身的戰國大名
    北條早雲是日本戰國時代早期的戰國大名之一,雖然他以「北條早雲」之名聞名後世,但是實際上北條早雲生前並未使用過「北條早雲」這個名字,他真正的名字乃是「伊勢盛時」,亦或者是出家後的法號「伊勢宗瑞」。在江戶時代,伊勢盛時的出生年份被誤認為是永享四年(1432年),這一年也是他的舅舅伊勢貞藤出生的年份,因而在江戶時代的軍記物中,伊勢貞藤經常被誤記為是伊勢盛時的父親,或者乾脆說伊勢貞藤就是伊勢盛時本人。伊勢盛時是伊勢盛定的次子,但是歷史上並未出現過多對其兄伊勢貞興的記載,因而他的兄長應該在很早的時候就過世了,所以伊勢盛時實際上是以伊勢盛定的繼承人身份活躍。
  • 日本戰國時期,到底有多少大名?多少石領地才算大名?
    在這戰國時期,大名之間進行著戰爭,每一個大名都有自己的名號,具體有多少大名呢,其實在日本戰國時期之後的一個時期稱之為「德川幕府」時期,對大名的稱呼,必須是領地擁有10000石以上的武士階級。陸奧國大名伊達政宗換句話說,在日本戰國時期,10000石以上的武士階層並不被稱之為「大名」。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如何處理與親族的關係?大名:很難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如何處理與親族的關係?大名:很難日本戰國時代,君臣之間缺乏信用,哪怕是送出人質也無法保證忠誠。為了能夠獲得足以信賴的家臣,親族成為戰國大名的選擇。遠親雖然不如近親可靠,但至少比外人要可信得多。
  • 日本戰國武將大名綜合實力前十名
    桶狹間一戰逆襲今川義元,從此開啟擴張之路,先後擊敗美濃的齋藤家,近江的六角家並擁立足利義昭實現上洛。其後織田信長實力壯大,周邊勢力多次發起信長包圍網,但最終都被織田信長一一挫敗。織田家勢力達到頂峰,四大軍團從四個方向開始實現統一進程,就在這即將統一的時候,織田信長突然遭遇明智光秀的叛變死於本能寺。織田信長是第一個將戰國日本推向統一的人,他為豐臣秀吉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 江戶幕府,德川氏的興榮與餘暉
    日本1600年關原合戰後,德川家康以天下人的姿態傲視群雄,他沒收了87個敵對大名的領地,減封了三個大名的領地,然後把收繳所得領地的四分之一當做本家的直轄地,剩餘的四分之三轉封給自己的功臣和親近大名。1603年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在江戶建立江戶幕府,也稱作德川幕府。
  • 大名成語典故——懸崖峭壁
    大名成語典故——懸崖峭壁 2020-02-15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名大事記(231)
    大名大事記(231) 2020-12-22 1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戰國的各家大名兵農分離的情況
    這類家臣的日益增加,使得大名家臣團的「職業化」趨勢增強,也促進了大名軍事、行政方面的專業化以及常備軍事力力量的形成。應該說,在戰國時代,兵農分離,實際上已經是時代的召喚,然而,仔細研究戰國時代各大名的軍役制度可以發現,兵農分離政策實際上並沒有在戰國大名中普遍化,甚至,除了前面提到的織田—豐臣系統外,其他諸有力大名反而出現了與這一政策截然相反的「軍役對象擴大」的趨勢。這又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