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條早雲:幕府小公務員出身的戰國大名

2020-12-14 指尖看日本

北條早雲是日本戰國時代早期的戰國大名之一,雖然他以「北條早雲」之名聞名後世,但是實際上北條早雲生前並未使用過「北條早雲」這個名字,他真正的名字乃是「伊勢盛時」,亦或者是出家後的法號「伊勢宗瑞」。

北條早雲

康正二年(1456年),伊勢盛時出生,其父是室町幕府奉公眾、備中伊勢氏出身的伊勢盛定,母親則是幕府的政所執事伊勢貞國的女兒。在江戶時代,伊勢盛時的出生年份被誤認為是永享四年(1432年),這一年也是他的舅舅伊勢貞藤出生的年份,因而在江戶時代的軍記物中,伊勢貞藤經常被誤記為是伊勢盛時的父親,或者乾脆說伊勢貞藤就是伊勢盛時本人。

伊勢盛時是伊勢盛定的次子,但是歷史上並未出現過多對其兄伊勢貞興的記載,因而他的兄長應該在很早的時候就過世了,所以伊勢盛時實際上是以伊勢盛定的繼承人身份活躍。當時的政所執事伊勢家地位顯赫,代代都是作為幕府將軍的乳父撫養將軍長大,伊勢盛時雖然只是庶流備中伊勢氏出身,但是由於其父迎娶了京都伊勢氏的女兒,因而地位也自然水漲船高。

文明三年(1471年),伊勢盛時十六歲時出現在了備中國的荏原莊,這裡也是備中伊勢氏的根據地。伊勢盛時在此地修築了父親的菩提寺長谷法泉寺,並在同寺下髮禁制。當然,此時的伊勢盛時壓根就沒想到,自己將來再也回不到備中國了。文明十五年(1483年),二十八歲的伊勢盛時繼承父業,成為幕府將軍足利義尚的申次眾,申次眾是負責幕府將軍與各地大名之間聯絡的職位,相當於幕府將軍的秘書,雖然職務不高,但是地位卻是非常之高。

在此期間,伊勢盛時的姐姐、嫁入駿河國大名今川家的北川殿因為今川家的內亂向伊勢盛時請求支援,因而伊勢盛時才會向幕府將軍申請前往駿河國。在江戶時代的軍記物記載中,文明八年(1476年)時伊勢盛時的姐夫今川義忠戰死,當時今川家陷入內亂,一部分家臣在扇谷上杉家的支持下想擁戴今川家庶流今川範滿繼承家督,伊勢盛時在此時下向駿河國,還曾與扇谷上杉家的家宰太田道灌見面,最終約定在外甥龍王丸成年以前,由小鹿範滿代理今川家的家督之位。不過,實際上在一次史料中,伊勢盛時第一次在駿河國出現時已經是長享二年(1488年),所以第一次下向駿河國這件事應當是不屬實的,伊勢盛時也沒有與太田道灌見過面。

長享元年時,今川義忠的嫡子龍王丸已經到了元服的年紀,北川殿這才會請求表兄伊勢貞宗(京都伊勢氏、伊勢貞親之子)與弟弟伊勢盛時的協助。在伊勢氏的運作下,幕府將軍足利義尚認可了龍王丸繼承今川家之事,因而伊勢盛時才作為代官下向駿河國,協助姐姐和外甥奪回家督之位。此時的伊勢盛時,年僅三十二歲。

龍王丸元服後取名為今川氏親,但是今川家的局勢仍舊不算穩定,因此作為今川家一門眾存在的伊勢盛時便只好留在駿河國穩定今川家的局勢。在此期間,伊勢盛時從今川家處拜領了駿河國下方莊的善德寺城領地,作為自己在駿河國的開銷。與此同時,當時駿河國的鄰國伊豆國是「堀越公方」足利政知的領地,伊勢盛時在駿河國期間也出仕了堀越公方,拜領了伊豆國田中鄉、桑原鄉等領地。

明應二年(1493年)四月,幕府管領細川政元在京都發動政變,廢黜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材,擁立堀越公方足利政知之子足利義澄出任將軍。此時的堀越公方已經在兩年前去世,其長子足利茶茶丸在父親死後發動政變,奪取了堀越公方之位,殺害了繼母與弟弟(足利義澄胞弟)。在足利義澄出任將軍的同時,伊勢盛時也打起討伐殺害幕府將軍母親和弟弟的逆賊的大義旗幟,在扇谷上杉家、今川家的支持下出兵伊豆國。明應七年時,堀越公方足利茶茶丸自盡,伊勢盛時徹底奪取了伊豆國,作為自家的根據地。

伊勢盛時佔據伊豆國時,關東的山內上杉家與扇谷上杉家正處於敵對狀態,當時領有駿河國御廚以及相模國小田原城的大森氏原本從屬於扇谷上杉家,但是在此期間卻加入了山內上杉家的麾下。因此,伊勢盛時在奪取伊豆國後,立即對相模國西部的小田原城發起攻擊,奪取了小田原城。

在關東作戰的同時,伊勢盛時還時常以今川家御一門眾的身份,作為今川軍的總大將出兵遠江國、三河國。日本歷史學者黑田基樹指出,伊勢盛時此時的身份並不僅僅是一門眾那麼簡單,從他多次在今川家的軍事行動中擔任總大將來看,當時的今川氏親將伊勢盛時視作自己的「家宰」,也就是家臣的筆頭。伊勢盛時雖然已經是擁有伊豆國與相模國西部廣大領土的戰國大名,但是他本人對這件事卻並不抗拒。

不過,永正六年(1509年),當時山內上杉家、扇谷上杉家已經達成和解,要共同對付侵入關東的伊勢盛時,所以自這年開始伊勢盛時不再作為今川家的總大將活躍,而是在重心放在了經營伊勢家的領地以及與兩上杉的戰爭之中。

同年八月,伊勢盛時響應與山內上杉家、扇谷上杉家敵對的越後國守護代長尾為景(上杉謙信的父親)的邀請,出兵侵入扇谷上杉家的領地。由於扇谷上杉家的重臣上田氏背叛了上杉家投入伊勢家麾下,導致扇谷上杉家的根據地江戶城遭到了伊勢盛時的威脅。次年七月,趁著伊勢盛時侵入山內上杉家的領地時,扇谷上杉家對伊勢家發起反擊,一度攻打至小田原城城下,最終兩家以議和告終。

可是,山內上杉家與扇谷上杉家一旦停止對外的戰爭,立馬就開始了內鬥。伊勢盛時也再次借著兩上杉內鬥的機會,大舉侵攻相模國中部與西部,於永正十三年(1516年)徹底佔領相模國,成為佔據相模國、伊豆國二國的戰國大名。在此之後,伊勢宗瑞繼續發兵攻擊房總半島以及武藏國,擴大著自家的領地。

永正十六年(1519年),此時的伊勢盛時已經將家督之位讓給了長子伊勢氏綱,臥病在床的他將自己隱居的領地讓給了末子菊壽丸(北條幻庵),並在同年八月十五日去世,享年六十四歲。伊勢盛時的一生非常傳奇,他本是室町幕府的奉公眾出身,只是個普通公務員罷了,但是他卻抓住機會下向駿河國,並且藉助今川家的力量開創了自家的家業,讓伊勢家(北條家)的威名傳至今日。

本文作者:北條早苗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下克上」的日本戰國伊始,史上第一位戰國大名的創業之路
    如中國的陳勝、吳廣起義,一旦揭竿而起,各地就會紛紛效仿,形成全面引爆的局面,而北條早雲就是戰國時代的先驅。經「應仁之亂」後,日本就開啟了頻繁戰爭的「戰國時代」。北條早雲作為最早「下克上」的人,他也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戰國大名,也是第一代後北條氏當主。
  • 後北條五代一代目:北條早雲
    關東後北條,從伊勢氏盛在東駿河得到了一隅領地到天正18年(1590年)豐臣秀吉發動小田原徵伐滅亡。歷經五代人,百餘年之長。它在戰國的起點崛起,也為戰國的終結畫上了句號。想要了解後北條的歷史,就要從它的五代家督說起。
  • 日本戰國時代,北條家簡史:從外來者到建立關東霸權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北條家簡史:從外來者到建立關東霸權日本戰國時代,北條家是關東地區的最大勢力。相比於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等戰國大名,北條家雖然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具備其他戰國大名沒有的穩定性,北條一族的向心力也是當時大名們所不具備的。北條家由創始人北條早雲創建。剛開始時,北條早雲在室町幕府任職,後受幕府指派前往今川家,為穩定今川主家的繼承資格而在此落腳。
  • 日本武士興亡史:稱霸一方的戰國大名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武士興亡史。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長達百年的群雄混戰時代也是武士發展史上人才輩出的時代,從中下級武士中湧現出許多影響深遠的軍事家、戰術家。繼守護大名之後登臺的上級武士,是大約200個大大小小的新興軍事家族——戰國大名。
  • 日本戰國時代的父與子 北條篇
    北條氏是日本戰國時代雄踞關東近百年的大名,出自桓武平氏·伊勢平氏伊勢流的分家備中伊勢氏,初代家督伊勢盛時原本是幕府申次眾出身,為了幫助外甥今川氏親繼承家督,下向駿河國,並藉助從屬今川家、關東兩上杉爭鬥的機會由駿河國侵入關東,最終獨立成為大名。  伊勢盛時的兒子伊勢氏綱擔任家督期間,將家族的苗字由伊勢氏改為北條氏,北條氏亦是桓武平氏出身,原本與伊勢氏是兩支分家。
  • 日本戰國武將大名綜合實力前十名
    豐臣秀吉3、德川家康「戰國三傑」之一,建立江戶幕府,戰國追後的贏家。德川家康的一生詮釋了什麼叫「忍」。德川家康少年時代就一直當人質,當了十多年的人質養成了德川家康隱忍的性格。在毛利元就的領導下毛利家從一個地方小勢力發展成統治中國地區十個國的大名,領地達到120萬石。有田中井手之戰毛利元就成功以一千兵力擊敗來犯的武田元繁五千兵力並擊殺武田信繁,此戰被稱為西國的桶狹間。毛利元就一生徵戰48場、勝45場。勝率之高無人可比,而且很多戰役都是以少勝多,屢出奇計。經典戰役有吉田郡山城合戰千餘人配合援軍成功擊退尼子晴久的數萬大軍,嚴島之戰借兵擊敗陶隆房的二萬大軍,斬首三千。
  •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8大梟雄,其中德川家康排第七,武田信玄第三
    TOP、8 北條早雲北條早雲原名伊勢長氏,早年並不出名,只是在公卿身邊工作;其實相對其他梟雄而言,北條早雲根本不值一提,不說弱小,但也不強,但他卻是「戰國大名」的先驅,也就是說,他是日本戰國的開啟者;經過了二十餘年的奮鬥,不斷的運用自身優秀智謀來對抗勢力龐大的兩上杉的早雲,終於取下了伊豆與相模兩國
  • 日本戰國是村長打架?中國網友為何稱日本戰國是村戰
    就算是能夠統治一國的大名,排除掉自身和家臣掌握的領地外,其餘都是國人或者地頭控制,對於統治不穩定的主君而言,並不會真心把這些人計算在內,因為他們總會隨著形勢的變化,倒向更強勢的大名。就如同上杉家強勢時期,倒向上杉家的國人不知凡幾,而在上杉家面對北條、武田而寸步難進後,這些國人又分別倒向北條及武田,將牆頭草的「優良傳統」發揮到了極致。面對這種情況,身為主君是否生氣?
  • 幕府將軍足利義教遭暗殺,原已飄搖的幕府名存實亡,戰火熊熊燃起
    室町時代中期1441年,室町幕府第六代將軍足利義教遭暗殺,使得原已飄搖的幕府名存實亡。從此以後,戰火便熊熊燃起。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來了解一下這些歷史吧!在這期間,山名宗全逐漸擴張勢力,成為九國守護大名。守護原為統率各地武士團的大帥,日後演變為擁有一國或數國統治權的領主,室町幕府可以說是各國守護大名的聯合政府。日後,這些守護大名有些成為新興戰國大名,有些則漸趨沒落。六代將軍遭暗殺後,由年方九歲的長男足利義勝繼位七代將軍,但在位八個月即過世。接位的義政是義勝的同母弟弟,年僅八歲。當然兄弟倆都是傀儡將軍,真正的掌權者是幕府三管領(地位相當於宰相)斯波氏、畠山氏、細川氏。
  • 日本戰國時代穿越指南(一)室町幕府
    管領作為室町幕府裡除了幕府將軍以外的第一要職,只能由足利氏庶流出身的斯波氏、畠山氏、細川氏三家出身的武士輪流出任,因此這三個家族被稱為「三管領」。管領負責輔佐幕府將軍處理政務、監察全體大名與武士、負責處理幕府的賞罰等實權,然而,在進入戰國時代以後,三管領家也隨著時間的推進而失去實權,最終沒落。
  • 為了佔領政治高地,日本戰國大名巧借「姓氏」東風
    在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們都是沒有道義的擴張,純粹是為了稱霸天下的野心而發動戰爭,基本都是出師無名。但是,為了佔據政治高地,增加權威,以便於在各國中加強影響力,提高在領地的威望,強化統治力。那通過特定的家族背景給予賦能以及神明的傳說賦能是最簡單有效的。
  • 「下克上」的大風口:日本戰國大名的主要來源都有哪些?
    在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自然是歷史舞臺的主角。而戰國大名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守護、守護代、國人、素浪人和外來戶。下面本鬼人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日本戰國大名的這些主要來源究竟是什麼。守護室町幕府在日本每個令制國設置了守護,負責裁判訴訟、領地分配、徵收稅賦、管理兵役等事務,是室町幕府權力最大的地方官職。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如何處理與親族的關係?大名:很難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如何處理與親族的關係?大名:很難日本戰國時代,君臣之間缺乏信用,哪怕是送出人質也無法保證忠誠。為了能夠獲得足以信賴的家臣,親族成為戰國大名的選擇。遠親雖然不如近親可靠,但至少比外人要可信得多。
  • 盤點那些有稱號的日本戰國大名
    日本戰國時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對應到中國的明朝時期。織田信長,稱號「第六天魔王」,織田家家主,是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戰國三傑之一。
  • 流浪的戰國大名:甲斐武田家真正的奠基之人武田信虎
    在此期間,日本各地新興起了一批戰國大名,戰國大名為了推動領國一元化統治,通常會實行「城下集住」政策,也就是將國眾們集中遷居到一座城池的城下町居住,將國眾剝離各自的領地,防止出現割據一方情況的政策。次年,武田軍侵入小縣郡,驅逐了當地的領主海野棟綱、真田幸綱,將勢力擴張到了此地。令人意外的是,在同年的六月,武田信虎前往駿河國探望女兒女婿時,嫡子武田晴信與武田家的家臣們一同將武田信虎給流放了。武田信虎時代,武田家才真正擺脫了守護大名的身份,從而開始向戰國大名轉化。除了上述的「城下集住」政策外,武田信虎時期的武田家還開始將「棟別役」給常態化。
  • 日本戰國時代,最強的十位大名!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戰爭頻仍,跌宕起伏,你方唱罷我登場,令人神往。前不久,在日本國內統計的,日本國民最嚮往的時代。戰國時代僅次於幕末年代,而位居第二位。那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又有哪些大名可堪稱日本戰國時代的俊傑呢?第一位、甲斐 武田信玄。
  • 只狼與「老師」:日本戰國大名蘆名家究竟是什麼?
    遊戲中的「葦名家」也因為成為知名度很高的日本古代封建領主,其歷史原型就是位於日本奧羽地區的日本戰國大名蘆名家。 室町幕府統一日本後,蘆名家同時處在幕府中央和鎌倉府的影響下。
  • 只狼與「老師」:日本戰國大名蘆名(葦名)家究竟是什麼?
    遊戲中的「葦名家」也因為成為知名度很高的日本古代封建領主,其歷史原型就是位於日本奧羽地區的日本戰國大名蘆名家。「源平合戰」時,相模國豪族三浦義明之子佐原義連立下大功,被封在了陸奧國會津郡。佐原義連的孫子佐原光盛後來以「蘆名」為氏。按照日本漢字的書寫習慣,「蘆名」也可以寫成「葦名」,蘆名家就是葦名家。
  • 日本戰國時代諸大名之間特殊的「婚姻政策」
    「同盟政策」在戰國大名的外交戰略上佔有重要位置,特別是在大名間的競爭更加白熱化的天文時期(1533至1555年)後,這樣的爭鬥情況更為複雜、顯著。大名間的政治關係有各式各樣的形式存在,而在此階段最重視的不只是雙方所約定的攻守軍事同盟關係,大多數也會隨著軍事關係進而成立婚姻關係。
  • 戰國前夜真相,鎌倉幕府統治的刀為何斬向自己?是利益分配不均
    但北條時賴依然掌握著幕府實際上的統治權。北條時賴之後一共有十二名執權掌管幕府,但是能握有實權的只有出身北條一族的四名執權。日本武士北條時宗掌權的時候,正值蒙古帝國的侵略,許多重大的決策在北條時宗的私人官邸之內進行,所有政治事項皆由北條時宗和他的親信商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