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如何處理與親族的關係?大名:很難

2020-12-16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如何處理與親族的關係?大名:很難

日本戰國時代,君臣之間缺乏信用,哪怕是送出人質也無法保證忠誠。為了能夠獲得足以信賴的家臣,親族成為戰國大名的選擇。遠親雖然不如近親可靠,但至少比外人要可信得多。在當時,有許多戰國大名通過有血緣關係的親戚,讓他們成為家臣並擔任重要職務,這被統稱為一門眾或家眾,是家臣中最重要的戰鬥部隊。

在這個紛亂的戰國時代,光是有血緣關係這一點,就足以讓人信賴。例如,關東地區的戰國大名北條家,就是靠一門眾建立屹立不倒的統治基礎,進而擴大統治範圍。中國地區的大名毛利家,也是靠著一門眾小早川、吉川兩家人在背後支持。

毛利兩川讓毛利家順利延續

不過,有時血親的影響力過於強大,反而會成為包袱。特別是一門眾對內的影響力太強,這會動搖大名統治的基礎。我們往往以為大名能夠主導領地的經營方策略,其實大名的經營方針往往是在與家臣的會議中決定的,並非是大名的一言堂,哪怕是織田信長也要慎重考慮重要家臣的意見。

在會場上,發言權最大的,當然是與大名有血緣關係的一門眾(前提是一門眾實力足夠)。當大名本人的意見與一門眾相符時,當然沒有什麼問題,可是若遇到意見不合時,問題就嚴重了。我們繼續以北條家為例,在豐臣秀吉率大軍圍攻北條家時,就是因為一門眾的意見不合(有人提議抵抗,有人提議投降),才錯失了最佳作戰時機,導致國破家亡。

北條家歷經五代最終滅亡

因此,由於一門眾在家臣團隊中舉足輕重,一旦雙方失去互信之後,問題也就格外嚴重。在最糟糕的情況下,還會出現重臣團與一門眾聯手搶奪政權的情況。武田信虎被放逐的背後,就是家臣團與一門眾聯手,加上武田信玄,終於使得武田信虎在外流浪,實在是倒黴。

此外,大名與一門眾的微妙關係也經常成為被外敵利用的弱點。例如中國地區的尼子家,原本家督尼子晴久在叔父尼子國久的輔佐下,國力進一步增強,但在毛利元就的計謀下,兩人之間出現隔閡,最終演變成尼子晴久對以尼子國久為首的新宮黨全面圍剿。這使得尼子家的實力迅速衰弱,最終滅亡。

尼子家在毛利元就的計謀下肅清新宮黨

對於一門眾的使用上,大名們也是極為謹慎。同樣是武田家,就是因為家督參與到京都動亂中,家督死於非命,新任家督被阻擋無法上任,幕府只好下令周邊國家護衛武田家督上任。就在這種情況下,一門眾甚至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使得武田家在武田信虎成為家督前一直處於搖搖欲墜的狀況。直到武田信虎成為家督後,通過不斷發動戰爭,逐步壓服蠢蠢欲動的一門眾,終於穩定了武田家。

德川家同樣有著相同的境遇,在這個家族還叫松平時,也發生過主家衰弱,一門眾意圖取而代之,並因此爆發過繼承人之戰,使得原本就實力不強的松平家進一步遭到打擊。到了德川家康之父時期,松平家迫不得已將家康作為人質送往今川家,換取今川家的軍事保護。

德川家康之前的松平家也差點亡於一門眾

但對於織田家而言,一門眾的培養幾近於無,這造成一門眾的實力無法凌駕於家臣團之上。織田信長再世時,家臣團的主要成員無人敢異動,但隨著織田信長的身亡,一門眾無力制約家臣團,只能坐視織田家被瓜分。

當然,也並非所有的一門眾都如上文所說的一般。也有如毛利家一般,一門眾團結一致輔佐主家,讓家業延續到江湖末期。其實毛利家只是一個例子,位於九州地區的島津家,同樣也有一門眾支撐,使得他們不但能夠延續家業,還能在明治維新時大展拳腳。

織田信長沒有培養一門眾自釀苦果

因此,對於一門眾的使用和培養,極大考驗著家督的智慧。能夠使用好,一門眾就相當於實力倍增器;使用不好,尼子家和織田家就是血淋淋的實例。但戰國大名一邊要用一門眾,一邊也要防範一門眾,這種萬般無奈的滋味實在是很難。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為了保證能夠正常運轉需要大量的資金。比如,維持軍隊產生的軍費、國內公共建設費用、公務員薪資、還有其他經費等。即使在日本戰國時代,也是如此。
  • 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上洛有區分?目的不同上洛方式也不同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除了對內穩定局勢,排除異己分子,對外逐步擴張增加自家實力外,最讓這些大名魂牽夢繞的就是上洛。那麼,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呢?在戰國時代,實力足又能影響周邊勢力的大名通常會設法上洛,因為到達京都後自然可以獲得相應的利益。儘管上洛可以獲得利益,不過上洛其實分成兩種,一種屬於私人上洛,一種是軍事上洛,兩種方法決定了上洛的目的不同。私人上洛就是帶著少數家臣前往京都。
  • 日本戰國時代,宗教是如何影響大名的?佛教激進,神道低調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宗教是如何影響大名的?佛教激進,神道低調一旦進入亂世,宗教界便會蓬勃發展,這本是人世常情;不過,鎌倉時代以前引進的傳統佛教,多半已經失去勢力,但剩餘的仍保持完好。而日本的本土教派神道教則被融入到佛教中,被視為較低階的部分。那麼,佛教和神道教又是如何影響大名的呢?
  • 日本戰國時代,大名徵伐,本願寺是如何進入歷史舞臺的
    日本戰國時代的本願寺雖然屬於宗教勢力,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國大名。那麼,日本戰國時代,本願寺是如何進入歷史舞臺並參與到大名間的徵伐殺戮的呢?日本戰國時代群雄徵伐,本願寺為了保護寺院財產,甚至建立自己的武裝部隊,所以根本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 日本戰國時代,大名是如何僱用家臣的?再優秀的人才也要謹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大名是如何僱用家臣的?再優秀的人才也要謹慎日本戰國時代,即是一場大名間的實力比拼,也是家臣能力的對抗。身為大名,不可能什麼事情都親自處理,大部分事情需要家臣負責,因此招募有能力的家臣,成為大名重要的公務之一。
  • 日本戰國時代,最強的十位大名!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戰爭頻仍,跌宕起伏,你方唱罷我登場,令人神往。前不久,在日本國內統計的,日本國民最嚮往的時代。戰國時代僅次於幕末年代,而位居第二位。那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又有哪些大名可堪稱日本戰國時代的俊傑呢?第一位、甲斐 武田信玄。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痴迷茶道,交出茶具謀反可活命?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痴迷茶道,交出茶具謀反可活命?日本戰國時代是日本史上空前流行茶會的時代。據說茶道成立在室町幕府後期,由村田珠光創始。正因為如此,戰國武將留下了許多與茶具相關的悲喜劇故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瀧川一益。隴川在討伐武田家之後,因功獲頒上野國的領地與關東管領的官職,然而他卻嘆息說寧可拿到名茶具「小茄子」。另外,織田信長的家臣森長可也不相上下,森長可在遺書的開頭提到的,就是把這些年收藏的名茶具要如何分贈給哪些人。
  • 日本戰國時期,到底有多少大名?多少石領地才算大名?
    在這戰國時期,大名之間進行著戰爭,每一個大名都有自己的名號,具體有多少大名呢,其實在日本戰國時期之後的一個時期稱之為「德川幕府」時期,對大名的稱呼,必須是領地擁有10000石以上的武士階級。而「10000石以上為大名」的說法是後世德川幕府時代的法制,但是歷史上也把10000石以上為大名的說法用在了日本戰國史上。什麼是戰國大名?其實在日本戰國時代,要成為大名,那麼領地至少要在10萬石以上,所以說要想成為大名,也是很不容易的。
  • 日本戰國時期,大名是如何僱傭家臣呢?你知道多少?
    戰國亂世,在日本史上也是有的。不過說到日本戰國時期,那簡直就是亂世之中的亂世,各種勢力交錯生存,錯綜複雜,軍閥割據,不論是上層公卿,還是下層的平民,可謂是民不聊生,戰門之處,往往是血流成河,不忍直視,而且日本戰國和中國古代戰國時的「秦國」一樣,幾乎都是採用軍功制。
  • 盤點那些有稱號的日本戰國大名
    日本戰國時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對應到中國的明朝時期。織田信長,稱號「第六天魔王」,織田家家主,是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戰國三傑之一。
  • 「下克上」的日本戰國伊始,史上第一位戰國大名的創業之路
    日本戰國時代雖然造就了日本近百年的混亂,但戰火紛飛中時勢造英雄,各路豪傑依次登場。其中,到底是誰率先成為領軍人物,引領戰國時代的開啟?如中國的陳勝、吳廣起義,一旦揭竿而起,各地就會紛紛效仿,形成全面引爆的局面,而北條早雲就是戰國時代的先驅。經「應仁之亂」後,日本就開啟了頻繁戰爭的「戰國時代」。北條早雲作為最早「下克上」的人,他也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戰國大名,也是第一代後北條氏當主。
  • 日本戰國時代,大名統治的基礎——分國法,到底有哪些主要內容?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大名統治的基礎——分國法,到底有哪些主要內容?日本戰國時代的人物和事跡,想必有了解的都能隨意道來,但支撐這些戰國大名、武將的則是背後的各種條令、律法,這些都被統稱為「分國法」。為了統治領地而制定分國法又稱戰國法、戰國家法,是由日本戰國大名制定,用於統治麾下領土的法令。原則上這個名詞用來指稱公開頒布的文件,不過有不少以家訓形式流傳的規範也被視為分國法。因此,分國法概念較為廣泛。不過,分國法也並非所有戰國大名都能施行。
  • 日本戰國的各家大名兵農分離的情況
    前言日本中世到近世(日本人習慣以「元和偃武」為中世至近世的標誌性分界)重要的社會變化之一就是「兵農分離」。兵農分離,是關係到身份制度和統治構成問題的重要方面。在戰國時代,「兵農分離」由織田氏肇發其端,由豐臣政權予以繼承鞏固。
  • 日本武士興亡史:稱霸一方的戰國大名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武士興亡史。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長達百年的群雄混戰時代也是武士發展史上人才輩出的時代,從中下級武士中湧現出許多影響深遠的軍事家、戰術家。繼守護大名之後登臺的上級武士,是大約200個大大小小的新興軍事家族——戰國大名。
  • 鐵炮作為日本戰國新型武器,各戰國大名是如何運用的
    在進化到我們今日的手槍、機關槍等各類的新型火器前,中世紀所使用的火器主要是火繩槍,在日本的火繩槍通稱為「鐵炮」。而日本本土原沒有火繩槍,是在1543年由葡萄牙人來到種子島後,才將火繩槍傳入日本。善於模仿的日本人通過模仿其構造製作出第一把日本制火繩槍,就地命名為種子島銃,這種新型武器產生於日本後,正好碰上戰亂時期,就很快傳遍日本,作為重要武器開始運用於戰場。那麼,戰國大名們是如何發揮鐵炮作用的?
  • 日本戰國時期,百萬石以上的大名有哪些?
    日本戰國時期,大規模「檢地」是不存在的。所以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是不存在百萬石級別的大名的。但是在戰國亂世,土地兼併極其的快速和嚴重,每一天都有戰爭,每一個大名都有輝煌與落魄。一、九州大名—島津家島津家可以說是源遠流長的家族了,在日本戰國時期,島津家還未與豐臣家進行戰爭。巔峰時刻,島津家在「島津四兄弟」的戰門之下。曾領有九州地區最高10國的領地,而這十國領地哪怕經過輕易地計算也能隨隨便便超過一百萬石。所以戰國時期,島津家大名也曾做過百萬石級別大名。
  • 日本戰國時代諸大名之間特殊的「婚姻政策」
    「同盟政策」在戰國大名的外交戰略上佔有重要位置,特別是在大名間的競爭更加白熱化的天文時期(1533至1555年)後,這樣的爭鬥情況更為複雜、顯著。大名間的政治關係有各式各樣的形式存在,而在此階段最重視的不只是雙方所約定的攻守軍事同盟關係,大多數也會隨著軍事關係進而成立婚姻關係。
  • 相互廝殺的日本戰國時代,橫掃諸多大名的六大家族
    日本的戰國時代始於1467年的應仁之亂,終結於1615年德川家康消滅豐臣氏,進入江戶幕府時代。與日本戰國時代同時期的,是1368年到1644年的大明王朝。這個時期,日本有很多大家族,有的沒落,有的崛起。但對日本戰國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這六個大名所處的家族,織田信長、今川義元、武田信玄、上杉謙信、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 「下克上」的大風口:日本戰國大名的主要來源都有哪些?
    在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自然是歷史舞臺的主角。而戰國大名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守護、守護代、國人、素浪人和外來戶。下面本鬼人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日本戰國大名的這些主要來源究竟是什麼。守護室町幕府在日本每個令制國設置了守護,負責裁判訴訟、領地分配、徵收稅賦、管理兵役等事務,是室町幕府權力最大的地方官職。
  • 日本戰國時期,到底要怎樣才能成為大名?
    日本戰國時期,無論哪個階層,士、農、工、商,都進行著戰爭,哪怕不屬於這個階層的「賤民(類似於奴隸階層)」,也進行著戰爭,至少為了自己活下去而戰。在日本戰國時期,等級制度相對的森嚴,農民的兒子終歸只是農民,武士的兒子終歸是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