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的本願寺雖然屬於宗教勢力,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國大名。那麼,日本戰國時代,本願寺是如何進入歷史舞臺並參與到大名間的徵伐殺戮的呢?
儘管有說法認為,在本願寺九代目證如之前,本願寺並不願意幹涉世俗事務的,對大名間的徵伐殺戮也多是置身事外的態度。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日本戰國時代群雄徵伐,本願寺為了保護寺院財產,甚至建立自己的武裝部隊,所以根本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1471年越前吉崎道場建立之後,蓮如表面上三申五令讓信徒不要齊聚越前,甚至寫了《御文》教育信徒,但騎士,根據1475年的蓮如御文,早在八代目蓮如的時候,本願寺就和加賀一向一揆的重要指導者洲崎和泉入道慶覺有密切關係。
1488年加賀民亂的時候,守護富樫氏內部也發生爭鬥,爭鬥雙方分別是富樫政親和富樫幸千代。雙方都邀請本願寺在內的宗教勢力介入。本願寺不僅沒有拒絕,而且還聯手加賀國人終結了富樫氏的統治。家和國由此成為戰國時代唯一一個由一向一揆控制的百姓持有之國,也是一個以金澤御坊為政治中心的本願寺王國。有人認為,這件事是本願寺名僧下間蓮崇和蓮如的兒子們聯手所為,蓮如對此持默認態度。
九代目證如時代儘管沒有發動宗教戰爭,但本願寺本部在戰國時代的第1場大戰就是在這一時期爆發的。1531年,細川晴元拉攏細川家猛將木澤長政,對此不滿的細川家悍將三好元長聯合足利義維、畠山義堯、細川晴國(細川高國之子)等人對抗。細川晴元和木澤長政眼看支撐不住,就像本願寺求助,本願寺正式以武裝勢力的身份打入戰國舞臺。
這場內亂最終以細川晴元的勝利告終,三好元長、畠山義堯被逼自殺,足利義維慘遭軟禁。細川晴元隨後和本願寺翻臉,聯合法華宗對付本願寺,導致細川氏的覆滅,終結細川氏的是三好長慶。
日本戰國時代,越前、加賀、伊勢長島等一向宗較為繁盛的地區,都有一向宗寺院,都和一向宗的代表本願寺有緊密關係。不過身處亂是,本願寺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他們曾經為了建立所謂佛國在各地煽動民眾造反,對抗各路大名,也難怪織田信長容不下他們。而當本願寺顯如歸順信長後,曾經聲勢浩大的本願寺武裝勢力也宣告終結,各地的一揆紛紛投降。
日本戰國時代,大名徵伐,本願寺是如何進入歷史舞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