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視角下,截然不同的王安石

2020-12-12 榆岡

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我的認識,還停留在中學水平。大體知道:王安石變法、唐宋八大家和一些零星的詩詞,比如《梅花》等。此外,就再也沒有更多的了解。偶然間,我在上海圖書館,翻看林語堂先生《蘇東坡傳》時,書中多次提及到王安石,引起我的極大興趣直覺告訴我,他是個相當有趣的人,於是帶著這一好奇心,又翻開了另一位大師,梁啓超的《王荊公》(也稱王安石傳),看完我就徹底懵了。這兩位大師,對王安石的點評,幾乎不挨著,說完全對立也不為過。

王安石雕塑

我們先看看,林語堂筆下的王安石。《蘇東坡傳》可以說林老先生,寫過的最精彩的文章,也是他晚年,最得意的作品。林老先生在寫作之前,共收集了1000多首蘇軾的詩詞800多份書信的情況下,才動筆寫作《蘇東坡傳》,並且是以英文的方式,向全世界介紹,中國文學史的傳奇人物蘇東坡。但這份傳記中,還有大量筆墨,記述了王安石和他的變法。

林語堂

林語堂認為,在宋仁宗時期,是有一大批才能卓著的人,在皇帝身邊任職。包括:包括蘇東坡的科舉考試的主考官歐陽修,還包括《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等等。但「王安石變法」,卻徹底打破了這一切,到北宋末年,才能卓著的人,在朝堂上幾乎一個都不剩。

免役法

他認為王安石是典型「國家資本主義者」以社會改革避免私人資本剝削維護可愛中國人民之利益,而悍然發動的變法。在書中,多次借宋徽宗、司馬光、歐陽修、蘇洵、蘇轍和張方平等人之口,說王安石:行為怪異沽名釣譽清除異己欺上瞞下等。

梅花

對王安石,貶損最厲害的,要數蘇洵,也就是蘇東坡的父親。蘇洵是打心底裡看不上王安石。話說王安石的母親去世,曾邀請蘇洵前去做客,但老蘇拒絕出席。他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叫《辯奸論》,來批判王安石。

三蘇祠

我從中,節選一段文字,供大家賞析:「今有人,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造作言語,私立名字,以為顏淵復出、孟軻復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並說這種人,一旦得勢,必是國家一大禍害

北宋瓷器

蘇洵還說:」正常人,臉髒了,衣服髒了,都要去洗,這也是人之常情。但王安石不同,穿的破破爛爛,吃人不能吃的東西(王安石曾經,在皇帝的宴請上,吃過一整盤魚食,連宋仁宗都對太監說,這人太假,不可信),邋裡邋遢的談詩書,難道不是裝的嗎?並說凡事不近人情的人,沒有不是奸詐小人的。對於《辯奸論》中的王安石,就連蘇軾兩兄弟,都認為父親蘇洵,言過其實了。但曾經和王安石共事過的張方平,卻十分贊同。

北宋鈞瓷

林語堂老先生在對這篇文章的看法,也認為看後來的發展,被蘇洵不幸言中,還進一步地寫到:不知道為什麼,世界各國的怪人、狂想家、精神分裂者、都相信邋遢是天才的標誌,拒絕紳士的衣著便是不朽的最佳保證,還有人有一種怪想法,認為汙穢表示不重視物質環境,因此就代表更高的靈性,如此推論下去,天堂豈不充滿又髒又臭的天使。可見老先生,很反感王安石的沽名釣譽。

邋遢

再看梁啓超,在《王荊公》敘論中如何描述王安石的,梁啓超寫道:「以餘所見宋太傅荊國王文公安石,其德量汪然若干頃之陂,其氣節嶽然若萬仞之壁,其學術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設施之事功適應於時代之要求而救其弊。悠悠千祀,間生偉人,此國史之光,而國民所當買絲以繡鑄金以祀也。距公之後,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國民之視公何如?吾每讀《宋史》,未嘗不廢書而慟也。」

梁啓超手稿

梁啓超,還對「王安石變法」中,推行的四個主要的政策,進行了進一步的解讀。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成是近代社會銀行的先驅。把「免役法」看成是,西方國家推行的所得稅,認為「保甲法」,就與今天警察體制是一回事。

梁啓超墓

可以說,梁啓超對王安石的歌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超出此前所有人的評價。在他的筆下,王安石被比作中國的克倫威爾,稱其為「三代以下唯一完人。」(註: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新貴族的代表人物之一,獨立派領袖,曾逼迫英王退位,並解散國會,建立英吉利共和國,出任護國公,成為英國事實上的國家元首)

倫敦國家美術館

梁啓超的寫王安石,更多是從時代進步,和改革先驅的視角入手,難免言過其實。林語堂先生,又因為偏愛蘇東坡,對王安石筆墨,難免有太多貶損。而且大多引用的文字,都是當時王安石的政敵的言論,並不能客觀地反映王安石的真實為人。只有綜合兩位大師的記述,才能立體呈現,王安石其人。

司馬光砸缸

最後,王安石,從來不縱慾,也不貪汙,他的作風多是迫不得已。王安石是帶著悲天憫人的神聖目標,推行他的變法,但神聖目標向來是最危險的,一旦目標神聖化,實行手段,必然日漸卑鄙,這也是最大悲劇所在。司馬光(宰相)後來快去世時,對人說:「王安石不是壞人,唯一的缺點就是固執,儘量諡給他一切高貴的榮銜吧。」可以說,司馬光對王安石的評價,應該更接近事實的真相,畢竟作為其一生的政敵,能夠說出這一番話,起碼司馬光是認可王安石的人品,只是不認可他的變法而已。

相關焦點

  • 同樣是寫失敗英雄項羽,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為何大不同?
    我們從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對悲劇英雄項羽的詠嘆之中,就會發現,這三個詩人完全不同的性格特點,以及晚唐、北宋和南宋不同的歷史軌跡。我們先來看看杜牧是如何詠嘆項羽的。無奈在牛李黨爭的背景下,杜牧的才能和主張得不到重用,所以杜牧是一個懷才不遇鬱鬱寡歡的人。但是杜牧始終沒有放棄,他還是在等待機會,尋求崛起的時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杜牧對項羽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第一是項羽還沒有學會忍。老子的道德經中經常強調「柔弱勝剛強」「以退為進」,這是中國人的謀略,而項羽卻不能以退為進,為了面子和虛榮自殺。
  • 王安石變法下的大宋之變
    來自臣下的任何限制,如果他想拒絕,都有權拒絕;他的任何荒謬決定,只要堅持,臣下都不得不執行。只要不打破君臣秩序,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對皇權實施強制性約束。作為皇權的行使者,「皇帝」具有雙重性。北宋士大夫群體的「惡性分裂」出現在哲宗親政以後,然論其根源,則必上溯至王安石變法。王安石本人反對「異論相攪」,主張「一道德,同風俗」。在王安石的縱容鼓勵下,神宗不再承認批評是一種正向的力量,斥之為「流俗」,理直氣壯地拒絕約束。王安石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之說,那還有什麼是可以約束皇帝的呢?
  • 蘇軾與王安石,政見不同,各自登山寫下名詩,你喜歡哪一首
    今天不得不說,古今不得不佩服的文豪王安石與蘇軾,就是這麼一對筆墨「冤家」,他倆生於同一個時代,二人也都是當時文壇中的佼佼者,卻因為各自的政治理想不同,而爭了半輩子。這二位文豪的爭鬥,除了政壇上的變幻之外,更多的是詩詞上的文筆較勁,而真正讓我們感慨的也是英雄相惜的感動。
  • 《墨魂》王安石聯詩答案有哪些 王安石聯詩答案...
    《墨魂》遊戲中王安石是很多小夥伴喜歡的角色,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在尋找王安石的聯詩答案,新手小夥伴表示不知道王安石的聯詩正確答案是什麼,那麼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墨魂》王安石聯詩答案大全,一起來看看吧。
  • 《墨魂》王安石怎麼樣 王安石技能屬性一覽
    導 讀 墨魂王安石怎麼樣?王安石值不值得培養?下面來看看九遊小編帶來的墨魂王安石培養推薦攻略。
  • 《墨魂》王安石背景是什麼 王安石背景資料一覽
    導 讀 墨魂手遊中王安石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角色,那麼到底有什麼特點呢?
  • 北宋大文豪王安石,這十首超凡脫俗詩作,宛如山澗瀑布傾瀉而下
    北宋大思想家、大文學家王安石,其詩自成一家,素有「王荊公體」之稱。王安石並非只在詩歌上有建樹,在散文與詞方面同樣成績斐然,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的十首佳作,首首都是經典,讀懂後你會發現其詩卓爾不群,超凡脫俗,如山澗之中的瀑布傾瀉而下。
  • 好處全歸皇帝,過錯全歸臣下,王安石是如何成為靖康恥的背鍋俠?
    在元修的《宋史》中,王安石的形象是有小聰明但是沒有大智慧,剛愎自用不近人情的偽君子。雖然宋朝一直大罵王安石,但是在實踐當中卻是「口嫌體正直」,最出名的就是宋高宗,只要一提到王安石和他的新法,那就是破口大罵,表示「免役法」是導致天下大亂的」刻「法,但是又說「行之已久,不可聚變爾」,這樣就很搞笑了,為什麼新法怎麼到了宋高宗趙構這裡就是「聚變」呢?
  • 王安石的詩有哪些 王安石著名的古詩有哪些
    說起唐宋八大家,大家一定都知道王安石吧,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與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世的時候作了許多意義非凡的古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王安石簡介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中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改革家。
  • 王安石變法為啥屢遭圍攻
    熙寧三年,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後被封為荊國公,故世人又稱其為「王荊公」。從參知政事到宰相,王安石先後實行變法革新,積極推行青苗、均輸、市易、免役、農田水利等新法。推行新法期間,曾與以司馬光為代表的所謂頑固派展開激烈的鬥爭。王安石讚揚商鞅在歷史上的功績,說「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同時,痛斥程顥、程頤的復古主義,說他們「俗儒不知變」。
  • 大咖鬥嘴:王安石「以竹鞭馬為篤」,蘇軾:不知竹鞭犬有何可笑?
    蘇軾認為王安石的變法有些過於激進,所以兩人政見不合,王安石當宰相的時候,他反對王安石;但是,當司馬光當宰相,代表的的守舊勢力否定王安石變法的時候,蘇軾又認為王安石變法有他積極的意義,不應全盤否定。所以,蘇軾,在仕途上並不得意。今天,說的這則小故事是關於王安石和蘇軾的。
  • 王安石《元日》
    點擊「廊坊新聞頻道"關注我們 今天限行4和9 明 天 不 限 行 元日 宋代:王安石
  • 杜牧和王安石跨越時空互相抬槓,對於項羽要不要過烏江有不同看法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詩人,還與李商隱齊名,被稱為「小李牧」;王安石是北宋時期大文豪,改革家、思想家;兩個人原本不是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可是他們對於項羽要不要過烏江一中,卻是跨越時空互相抬槓,寫詩評價項羽,杜牧則是認為項羽應該渡過烏江,這樣還有機會捲土重來。
  • 王安石,有限遊戲的追逐者;蘇東坡,無限遊戲的大贏家
    其實王安石的每一項措施出發點都很好,但太過激進,恨不得一口氣落實所有的措施,並用最快速度見成效——北宋富強。·規則邊界有限遊戲為了判斷輸贏,必定會有比賽規則,參賽人員需在遵守規則前提下取得勝利。因此,制定規則者這個角色非常重要。而這也是王安石最讓人難以接受的,他為了統一「規則」——人民的思想,自己寫了本《三經新義》,用來代替過去所有經典名家疏解。
  • 王安石與司馬光,既是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大的宿敵
    在政治上,北宋也擁有兩個極為出色的人物,他們被稱為北宋時代的政治雙星,那就是王安石與司馬光。 可以說在政治上,王安石支持的司馬光就反對,王安石反對的司馬光就支持,他們兩人就是水火不容的政治宿敵。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學識、品德、性格上,他們兩人又是驚人的相似,仿佛心有靈犀。
  • 大奸似忠,大偽似真如何看待王安石
    明清之前,王安石可謂臭名昭著,有人把他和秦檜並列為宋代兩大國賊,官方修訂的《宋史》裡,王安石被定義為北宋亡國的元兇;晚清之後,王安石卻被公認為國家的鬥士,面對政敵的詆毀親當矢石。初到京師的王安石文採斐然、言論豪放,也積極結交名公巨卿,歐陽修、富弼都曾對他抱有好感。意外的是,蘇洵和張方平二人卻對王安石極其厭惡,更因為他的生活習慣而反感更深,認為其將是國之大害。蘇洵著名的《辨奸論》,隱喻的就是王安石。擔任三司度支判官不久,王安石上書論政,長達萬言。
  • 同樣是改革,為何韓琦支持慶曆新政,反對王安石變法
    北宋時期,有兩場影響深遠的改革運動,一是範仲淹發起的慶曆新政,二是王安石發起的熙寧變法(王安石變法)。 慶曆新政持續的時間較短,規模不大,影響較小;王安石變法持續的時間較長,規模很大,影響深遠。
  • 王安石最後的一年時光,得了什麼下場?
    交趾兵抱著必死的決心,作戰非常兇猛,一路攻城拔寨,連破欽州、廉州,殺死兵、民八千餘人,直逼邕州城下。邕州知州蘇緘雖率兵奮力抵抗,仍不敵交趾國亡命之師。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邕州陷落敵手。知州蘇緘率全家三十六口自殺而亡。邕州遭交趾人屠城之災,城中軍民五萬八千餘口慘遭屠殺。
  • 文人大家王安石、蘇軾,政見不一的他們,是否真就是敵對之人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轍、蘇軾,曾鞏,宋朝獨佔六位,而這六位,幾乎又出自同一時期,甚至同朝為官文人墨客,才子風流,宋朝的文學歷史上,他們留下了難以抹去的痕跡,其中又以王安石、蘇軾,最為出名這兩人先後不同時期入朝為官
  •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賞析】湖陰先生名楊德逢,是王安石罷相之後住在金陵時候的好友。當時王安石住在金陵城和紫金山之間,而楊德逢隱居山中。王安石英雄落寞,與超然世外的隱士多所投緣,也是可以想見的。詩寫在湖陰先生楊德逢家的牆壁上,自然有關於楊的山居。那裡花草蔥蘢,善加種植;茅簷簡屋,但苔跡掃盡,收拾得很乾淨,凡此俱見這位隱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