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石墨烯的硬度:《三體》水滴為什麼能團滅戰艦?

2020-12-19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烯旺石墨烯,ID:szxiwa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

《三體》中的「水滴」,頃刻摧毀千艘恆星級戰艦,堅硬無敵。未來材料的硬度,可以折射出人類社會的文明程度。

回到原始社會,石頭的抗壓強度只有20MPa,青銅器也才100MPa。到了鐵器時代,鐵的抗壓強度是青銅器的兩倍,再到鋼的出現,抗壓強度達到了600Mpa,緊隨其後的金剛石2800Mpa,氮化矽13720Mpa,而現在,石墨烯又刷新了硬度量級,達到了130000Mpa!

石墨烯是單層碳原子,它開啟了原子領域的硬度研究。三體中的「水滴」則是突破原子界限,通過原子核、電子等微觀分子重新排列組合設想出來的超堅硬物質。

我們都在設想未來世界是什麼樣的,或許石墨烯正在搭建我們通向未來文明的橋梁。

相關焦點

  • 《三體》中水滴為什麼不先殺羅輯再封鎖太陽,因為三體人不敢
    由於三體文明的傲慢,他們拋棄了ETO,這使得他們沒有辦法殺掉羅輯,而且他們並不能確定羅輯能理解黑暗森林法則,畢竟葉文潔只是給了羅輯幾個提示,並沒有透徹講解黑暗森林。"水滴在距地面兩萬公裡處轉向,徑直飛向太陽,並且急劇減速。電視中,記者在大喊:"北半球注意!北半球注意,水滴減速時亮度增強,現在你們用肉眼能看到它!"羅輯抬頭仰望,真的看到了它,它並不太亮,但由於其極快的速度,能夠輕易分辨出來,它像流星般划過夜空,很快消失在西天。"
  • 傾盡人類科技,能在150年內能製造出《三體》中神物「水滴」嗎?
    水滴是什麼東西,它用什麼材料做的水滴是三體文明向地球發射的探測器,在這裡需要大致交代下背景:葉文潔用紅岸的巨大的射電天線向太陽發射了電磁波,突破了太陽日冕層的能量鏡面放大閥值,被千百萬倍的放大,瞬間達到了II型文明,使得在4.2光年外正苦於搜索宜居行星的三體文明注意。
  • 僅一顆水滴,能摧毀人類2000多艘戰艦,三體文明有多強大?
    三體文明威力有多大?僅一顆水滴,或能摧毀人類上千艘戰艦!劉慈欣的《三體》小說中,表達對宇宙獨特的看法,從側面反映出外星文明與人類文明之間的差距。人類文明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在三體文明面前,顯得極其弱小,僅憑一己之力便能毀滅人類。
  • 三體文明僅用一顆水滴,就把人類的戰艦摧毀,文明等級差距多大?
    三體人的一個水滴,能將人類的艦隊毀掉,它們到底有多強大?通過《三體》小說,能夠知道外星文明的優秀之處,從中能了解到劉慈欣對宇宙的獨特看法,在《三體》小說中,他明確指出三體文明和人類文明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三體文明憑藉一己之力,能輕輕鬆鬆毀滅人類。在這種前提下天文學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在宇宙中是有三種不同的等級,那麼在宇宙當中,不同等級文明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 用物理學說說《三體》中的水滴結構
    水滴結構肯定是強相互作用力結合而成的,強相互作用力是作用於強子之間的力,是所知的四種宇宙間基本作用力中最強的,也是作用距離第二短的(大約在 10^(-15)~10^(-10) m 範圍內)。最早研究的強相互作用是核子(質子或中子)之間的核力,它是使核子結合成原子核的作用。
  • 地球環境遠勝於三體世界,為什麼人類文明等級卻低於三體文明?
    引言:在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三體人的科學技術比人類的科學技術更加先進,一個水滴就可以摧毀人類1993艘戰艦,讓人類的太空防禦系統幾乎崩潰,唯有之前因害怕逃離的幾艘戰艦存活下去了。那麼問題來了,在《三體》中地球的環境要遠勝於三體世界,為什麼人類文明會比三體文明低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三個。
  • 為什麼三體人的探測器 水滴無堅不摧
    中國的科幻小說發現比較晚一直很少有優秀的作品能登上國際平臺,但是有一部小說例外,那就是劉慈欣的長篇科幻小說 「三體」,這部小說也斬獲科幻小說最高獎-雨果獎。在三體小說中所描寫的當人類得知三體威脅之後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擁有數千艘宇宙戰艦,以為可以和三體人見高低,結果被人家的一個小小水滴打得全軍覆沒。那這個名為水滴的探測器為什麼如此厲害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
  • 《三體》手遊大猜想!撞艦水滴,點擊就送!(誤)
    自從我們報導了某遊戲公司拿到《三體》改編權,將推出5-6個遊戲之後,讀者們反響熱烈,大家紛紛開始暢(tu)想(cao)未來的《三體》改編手遊會是什麼樣子。我們會看到「黃金二向箔」或者「女神葉文潔」或者「油膩的程心」麼?我們可以首先猜一猜這些《三體》遊戲究竟會是什麼樣子。
  • 獲得三體人科技支持後,為什麼地球還是無法應對水滴的打擊
    地球一共遭受過兩次水滴的打擊。第一次,地球天空軍幾乎全軍覆沒;第二次,地球本土遭受打擊,人類險些進行自我屠殺。如果細看,這兩次遭受水滴打擊的間隔時間其實還是相當長的。並且在第二次遭受水滴打擊時,地球的科技實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 《三體》中的物理學:水滴態可能存在嗎?
    儘管後面還有高維空間碎塊,以及能將太陽系二維化的二向箔,但我覺得水滴還是足夠神奇,因為它的材料雖然不重,卻無堅不摧。按照劉慈欣的說法,水滴是用強相互作用力起主要作用的材料建造的,我們在這一章中先回顧一下物質的基本結構,以及材料科學中的各種「神奇」的材料,然後再討論水滴是否是可能的。在開始之前,讓我們欣賞一下劉慈欣對水滴的描寫。
  • 我的三體:死神的繡花針,水滴瞬間摧毀星際艦隊,毀滅你與你何幹
    在《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第八集中,水滴末日之戰是本集最主要的看點,亞洲艦隊為了近距離接觸三體人的探測器,將2000艘戰艦掛在太空,等待它的到來。三體人派出的探測器第一次被捕捉到的時候,有人形容它像水滴,像聖母的眼淚,於是三體人的探測器就以水滴命名。在成功捕捉到水滴之後,物理學家丁儀率先給了它做了鑑定,丁儀心心念念渴望接觸的三體文明,此時觸手可及,然而末日之戰才剛剛開始。
  • Netflix權遊主創操刀,《三體》連續劇要開拍了!
    為什麼三體值得改編?局長覺得,三體之所以具有跨文化改編性,是因為他所描述的內核是不受地域和文化限制的。我國著名物理學家、科普作家李淼先生此前出版的《三體中的物理學》一書中,還專門對這些知識做了科普。作為天體物理學家,葉文潔對核武器十分敏感,她知道這是恆星才具有的力量。她更清楚,宇宙中還有更可怕的力量,有黑洞,有反物質,等等,與那些力量相比,熱核炸彈不過是一支溫柔的蠟燭。
  • 三體世界、水滴雕塑、德羅寧跑車……來科幻大會穿越「平行宇宙」
    本報記者 鄧偉攝捕捉水滴雕塑、德羅寧跑車,這些科幻迷熟悉的炫酷裝備,將在11月1日至2日舉行的中國科幻大會上與觀眾見面。其中的「平行宇宙」展、科幻產業展、科幻藝術展將再現經典科幻場景,帶來豐富的虛擬實境、人工智慧體驗,多層次、多維度展現科幻魅力。
  • 三體:同樣被廣播坐標,為什麼對三體的黑暗打擊來得比地球快
    生計環境如此惡劣,科技水平卻相對優異的三體文明為何是在收到葉文潔的回覆才決議遠航的方向?依據三體國際的文明發展史來看,三體第一艦隊是在葉文潔之前就開始製作的。也便是說,就算沒有葉文潔,三體文明也決議了要遠航。僅僅國際那麼大,三體國際的資源有限,不行能從360度的方向宣布艦隊。
  • 《三體》改編電影8.7分,動畫高達9.9,劉慈欣:是我心中的三體
    作為科幻迷們來說,劉慈欣的《三體》肯定是必讀的書單之一。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可謂是國內科幻小說界的巨著,因此創下連續八年榮獲國內科幻最高獎"銀河獎"的記錄也是不為過的。隨著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粉絲們對《三體》的期望越來越大,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三體》的電影。
  • 三體: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的技術差距有多大
    要知道三體第一艦隊的最大航行速度才10%的光速。而在危機紀元,經過了大低估後,人類在基礎物理學被鎖死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研製出兩千多艘星艦,並且最大航行速度達到15%光速。這太可怕了。地球人類的智慧和技術絕對讓三體人嚇到脫水。再來看摧毀掉兩千多艘星艦的水滴技術水平又如何了?
  • 《三體》改編電影8.7分,動畫更高達9.9,劉慈欣:是我心中的三體
    作為科幻迷們來說,劉慈欣的《三體》肯定是必讀的書單之一。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可謂是國內科幻小說界的巨著,因此創下連續八年榮獲國內科幻最高獎"銀河獎"的記錄也是不為過的。隨著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粉絲們對《三體》的期望越來越大,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三體》的電影。
  • 《三體》落地,十年一夢
    文丨網際網路圈內事,作者丨商陸跳票多年的劇版《三體》,似乎離我們越來越近了。4月28日,編劇、製片人白一驄稱,劇版《三體》將於今年6月開機。粉絲們「不要拍攝,不要拍攝,不要拍攝!」的警告言猶在耳。有網友吐槽:「《三體》的片場中綠幕褶皺、光線不足、藍幕前的灰塵,都會給後期特效帶來很大的麻煩。」對於能否拍好《三體》的質疑,張番番和孔二狗都做了回應,前者表示「謠言會不攻自破,歡迎繼續推高熱度」,後者則放話「年底一定會出」。但直到現在,我們仍然沒能一睹這部《三體》的真面目。
  • 與您共學、網上領讀 | 《三體》——暫時的平衡
    從事校外科普教育工作多年,倡導用書籍點亮心靈,閱讀照亮生活,書香潤澤人生,知識丈量未來。把讀書作為生活的常態,作為生命中最美好的習慣,願意以書為友,以書會友。他的表面上的計劃呢,是要研發一種叫機器,能在人的大腦裡強制性地輸入「人類必勝」觀念。當然,這只是幌子,其實他的真實計劃是,偷偷往思想代碼裡加一個負號,這樣一來結果變成「人類必敗」,快點逃,也就是給人類留下火種的計劃。這個計劃倒是成功了,但是三體人根本不在乎逃跑的那麼一小部分人類。第四位面壁者,也就是《三體2》的主人公羅輯。
  • 《大聖歸來》導演將拍《三體》,國產科幻片為什麼就敢不認命?
    但是激動的從業者感到被一種昂揚的力氣催逼,尖端的出資,尖端的IP,2015版《三體》的幻夢從一開端就達到高潮,但是終究成為一場連續11年的黑色喜劇。這一次,能改寫劇情嗎?為什麼都不看好《三體》電影版?只能說,《三體》,註定是塊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