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烏素圖村村民有事就找張書記

2020-12-19 瀟湘晨報

「讓村民過上舒心安心放心的生活,讓貧困戶遠離貧困,努力為大家解決困難……」這是回民區東烏素圖村第一書記張月朋駐村以來一直努力的方向。

2018年駐村以來,張月朋緊密聯繫村情村況,找準思路,開拓創新,有力有序地推動本村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的開展,竭盡全力幫扶那些他時刻放在心裡的貧困戶。「有事就找張書記」成了村裡的貧困戶掛在嘴邊的話……

張月朋以共產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兩年如一日堅持走家串戶調研。他為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並針對每戶的實際困難,徵求本人意願後制定出適宜的幫扶措施,確保真脫貧。兩年的積累,張月朋入戶調研記滿了多個筆記本,對村內每一戶的情況都能娓娓道來。

在摸排走訪過程中張月朋發現,貧困戶焦林鳳家房頂有漏雨風險,他立刻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冒雨進行加固封堵。但因房屋年久失修,補漏做法只能維持一時。為徹底解決貧困戶住房困難,他積極協調相關部門拆除危房,新建住房。走訪中得知焦林鳳剛考上大學的女兒因貧困將輟學時,張月朋十分著急,第一時間為其申請教育資助三萬元。發現貧困戶趙全枝因雙腿殘疾行動不便後,張月朋多方協調為她爭取到區殘聯幫扶項目,免費為她配置了電動輪椅,為確保趙全枝能安全使用電動輪椅,張月朋自己先學先用,掌握使用方法後,手把手教給趙全枝和她的家人,並仔細叮囑使用注意事項。

為了幫助貧困戶找到更好的致富途徑,更早地脫貧致富,張月朋反覆調研走訪並結合本村草木豐茂的實際,提出發展養殖業的思路,並通過走訪養殖大戶和畜牧業專家,多方諮詢驗證,最終確定養殖奶山羊的扶貧方案。2018年,3戶貧困戶通過養殖奶山羊每戶年收入增加3000元,真正擺脫了貧困,也找到了致富新門路。

張月朋始終堅持以黨建促脫貧,黨員帶動村民共同致富。工作中,他帶領支部黨員群策群力,根據支部的工作需要,結合黨員自身特點設崗定責,開展幫扶包聯。設立了先鋒模範崗,幫扶貧困戶,為貧困戶宣講政策、解決困難、收集民意,提高貧困戶對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和對村「兩委」工作的滿意度,既夯實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又為脫貧攻堅打下堅實基礎。

記者了解到,東烏素圖村全村共1911戶4300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8戶35人,目前已經全部實現脫貧,其中穩定脫貧10戶18人,正常脫貧8戶17人,無一人返貧。其中6戶貧困戶中的在讀學生,均在張月朋幫助下領取教育補助金,順利完成學業。

張月朋表示,作為一名基層幹部,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帶領村民共同致富,讓村民儘早走上幸福之路。

(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祁曉燕)

【來源:呼和浩特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防疫前線的稅務駐村第一書記
    「回村時間、幾人回村、從哪裡回村、交通工具、是否有接觸過湖北回來人口、回村後是否在村內村外參加過聚會活動、家裡是否有防控用品、打算何時離村、去哪裡、交通工具、聯繫方式……」陳夕才組織村幹部嚴格圍繞這些問題,對回村人員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同時,開通電話、微信等方式,接受群眾舉報。    大年初二,站點上飄起了雪花。雲隘村、冷水村兩地隊員分組正在村上摸排、核查防控對象。
  • 一村有一警 有事找「村警」
    在金東區,每個村都有一個像金若瑩這樣的「村警」。每天,他們活躍在反詐、糾紛調處、便民服務等基層治理一線,為村民排憂解難。今年4月,金東公安分局推動警力下沉、警務前移,從全區選派120名民警、114名輔警全面入駐全區354個村(社)中,將村(社)劃分為5個類別,精確配備警力,以一村一警為載體,探索「警力不增警情下降」的新路子。
  • 「有事找『中國』」,村組長服務村民不打烊
    「他有一次犯病,把家裡的鍋碗瓢盆都砸爛了。」村組議事堂裡,村民羅海軍在全小組會議上回憶道,後來是彭中國把組民組織起來,商量著給龍武家送了點廚灶器具過去。村民們附和說:「是的,龍武每次犯起病來,彭中國永遠是最先趕到、最先上前的那一個。」勸說精神病人是件極其需要耐心、時間和精力的事情,但彭中國卻不辭辛勞地做了一次又一次。
  • 瀘州市納溪馬村「解憂閣」 專解村民煩心事
    四川新聞網消息(陳維江 曾運吉 文/圖)在瀘州市納溪區豐樂鎮馬村黨群服務中心,有這樣一間叫「解憂閣」的袖珍小屋,雖然屋子小,可它卻解開了不少村民心中的疙瘩,讓一個個帶著滿腹牢騷甚至怨氣而來的村民,在經過村兩委坐班幹部的調解下,都笑容滿面而歸。村民們都說,這個「解憂閣」硬是神了,再大的火氣走進去,出來時都煙消雲散了。
  • 「我的扶貧故事」張政:駐村經歷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
    我叫張政,山東人,是國投集團盤江公司的員工,也是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同的兩個角色,讓我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2018年7月,我像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一樣,背起裝滿夢想的行囊,伴著激昂的鬥志,來到平塘縣興民村擔任第一書記。
  • 陳波:「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
    2016年8月12日,四川省喜德縣公安局李子派出所所長陳波到喜德縣北山鄉自日莫村擔任第一書記,在任職期間,陳波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初進入自日莫村,陳波深知「脫貧幫扶」這一任務的重要性,始終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貫穿於對貧困戶的整個幫扶工作中,和大多數駐村幹部一樣懷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走進這個小村莊。為了儘快適應角色轉變,駐村以後,陳波經常深入農戶,開展調研,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為群眾排憂解難。
  • 村美了人富了 村民更有精氣神
    採取「集體經濟+能人+農戶+貧困戶」的方式,引進有經濟實力、有技術的能人來投資、生產經營,柑橘基地總面積300畝,帶動村民發展柑橘種植產業園,種植柑橘面積600畝。 在街道相關部門及愛心企業大力支持下,三年來,共募集400多萬元善款投入幫扶17個結對貧困村沃柑種植基地、危房改造、亮化工程、修建道路、維修蓄水池、完善體育設施等結對幫扶項目30多個,同時還助力鄉鎮創業致富帶頭人帶動村集體、貧困戶等發展畜禽養殖、蔬果種植、種桑育蠶等產業項目,為村集體、貧困戶創收。
  • ...好村民的主心骨——軍轉稅務「老兵」張欽迎「第一書記」工作紀實
    無論是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還是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肥城市稅務局扶貧幹部張欽迎衝鋒在前、忘我奉獻,贏得了駐點村村民們的一致稱讚:「有張書記在,我們心裡踏實。」「大娘,家裡的米和面還有嗎?不夠我再給你送,缺什麼你就說。」在例行登記完體溫後,張欽迎總要多問張玉蘭一句。
  • 給村民的補償款中怎麼會有村會計個人欠條
    2015年7月,三門峽錦江史翔礦業有限公司到王家後鄉廟前村採礦,礦方和村民代表商定了補償標準,和廟前村村委會籤訂補償協議。群眾的搬遷補償款2985萬餘元,理應經「村財鄉管」帳戶管理,卻全部打入村幹部個人帳戶,有村民懷疑部分補償款變成了村幹部個人小金庫。
  • 東烏武裝不是塔利班,防空飛彈多如牛毛
    根據Aviasvit XXI航空展的新聞發布會,巴西方面將在今年10月份,將「超級巨嘴鳥」帶往基輔參展,向烏克蘭空軍進行展示,烏克蘭空軍在Aviasvit XXI航空展上考察了「超級巨嘴鳥」,認為這種相對廉價的反暴亂飛機不僅可以幫助烏克蘭空軍培訓飛行員,還能夠用於東烏地區的作戰。
  • ...到「幸福村」:「闖將」盧書記帶村民走上致富路,闖出致富經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30日訊 初冬時節,天氣漸冷,晚飯過後,泰安市寧陽縣東莊鎮南故城村的村民便三三兩兩走出家門,圍坐在的中心廣場上,等候著正要播放的電影。「村裡不光定期播放電影,還經常舉辦文藝晚會、廣場舞比賽、文化展演等活動。做夢也沒想到村裡會發展到這樣。」78歲的村民田昌華高興地說。
  • 河北陽原縣朱家莊村:產業帶動輻射 村民脫貧幹勁足
    通過光伏發電、蔬菜大棚、林下養殖、肥牛養殖等產業帶動,如今的朱家莊村,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村民有了穩定收益,幸福指數節節攀升。朱家莊村村民合影。我們的村莊村裡的活動廣場。朱家莊村距陽原縣城4公裡,村裡貧困人口老齡化程度高,參與脫貧攻堅內生動力不足,曾是深度貧困村。河北省科技廳駐村工作隊入戶走訪,了解貧困戶需求,與村兩委幹部共同研究,制定了朱家莊村三年脫貧攻堅規劃及朱家莊村脫貧攻堅作戰圖,確定了產業脫貧思路。
  • 村事有章程 鄉風更淳正(社會治理在身邊)
    以前,村民們哪家有了紅白事,都要去市裡的飯店請客。2018年,瑤幹村重新制定了村規民約,並完善「四會」制度。其中,由村兩委牽頭,8至10名德高望重的黨員幹部和「五老」鄉賢組成紅白理事會,讓村民「辦大事」有組織。「紅事上,鼓勵用鼓樂代替鞭炮,既文明又熱鬧;白事中親友只需戴黑帽或白帽,不搞潑湯路祭,既生態又環保。」屯溪區宣傳部副部長劉靚說。
  • ...勇當「戰疫」先鋒——記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新場村第一書記張黎
    (本刊記者靳豔 通訊員吳壽靜)走田間,進羊圈,鑽樹林,入農家是張黎每天在新場村的必修課。自張黎任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水尾鎮新場村第一書記後,只要是村民的事,他有求必應。現如今,流行病學調查、病毒採樣、核酸篩查,是他的日常工作。從脫貧攻堅轉戰疫情防控一線,他用「疾控人」的一絲不苟和黨員的擔當作為「逆行」而上,衝鋒在最前沿,為群眾生命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 做草坪百姓的貼心人——記中國電信江西公司派駐泰和縣草坪村駐村...
    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張敏同村兩委進行了深入地溝通,在村黨員大會上,他提出了「建設美麗宜居幸福富裕新草坪」的發展思路,並指出,建強基層組織是核心,凝聚民心是關鍵;他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為抓手,通過支委會和黨員大會等多種形式組織黨的理論和黨章黨規學習;同時,他堅持群眾路線,從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入手,提出「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的工作理念,
  • 一年前帶回的非洲雁,如今幫白穴口村村民找到增收途徑
    對於白穴口村這個位於邢臺市新河縣東部的農村,由於土地相對貧瘠,依靠種地與打工的村民在收入上並不理想。一年前,村內574戶家庭中仍有42戶尚未脫離貧困。而今年年底,白穴口村完成脫貧。村民生活不僅有了更多保障,3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試養一年的非洲雁也越來越被村民接受和認可,包括周邊村民在內,這種畜禽養殖開始增多。
  • 村民無償捐地 支持村道擴建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記者 陳明華 通訊員 林培枝 文/圖 主動放棄徵地補償款 草洋村是個山頂村,地處偏僻,全村有880多人,但年輕人大多外出謀生,常住在村裡的只有200多人,且大多是老年人。留守村民大多以種植冬瓜、蘆柑等為生。 每年到冬瓜、蘆柑收穫的季節,村裡每天都要運好幾車瓜果出去。原本通往鎮區的村道比較狹窄,彎多且角度大,出行比較不便。
  • 為什麼村民有難就找他?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數不清、理還亂矛盾糾紛爭煩惱,「路吉達克」解千愁
  • 兩次留村 幫助村民叩開致富門
    我駐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調查摸底,用1個月的時間我走完了幹改村143戶貧困戶,了解到幹改村的貧困局面與群眾思想觀念落後、無特色產業、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等分不開。  摸清情況,對症下藥。接下來,我不僅給村民們做思想工作,還帶領村民代表和村支兩委幹部外出考察學習,漸漸地,村民的心結被解開了,對產業發展樹立了信心。
  • 《我的世界》:嫌找村莊太費時?教你一招把殭屍變成村民自己建村
    村民——作為《我的世界》的中立生物之一,簡直是讓玩家又愛又恨。這些村民可以說是無商不奸,從他們這裡換東西都要被狠狠的坑一把,關鍵是我們還不得不和他們交易,比如附魔武器和裝備時所需要的一個重要的屬性(經驗修補),除了通過釣魚碰運氣之外就只能從村民手裡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