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推倒生活的「高牆」

2020-12-06 康斯坦丁

有些題材的電影一旦經過大師拍攝,就再也不會留給其他導演空間了,《肖申克的救贖》就是這樣的電影,它是監獄類題材電影的巔峰,把人性深處掰開揉碎地供人咀嚼,後來者一直在模仿卻從未超越。這部電影於1994年上映,同年上映的還有《阿甘正傳》,兩部人類歷史上最經典的電影角逐奧斯卡最佳電影,《救贖》最終輸給《阿甘》。有影評家評論說:奧斯卡本就重文藝輕商業,偏愛弱勢群體。顯然,阿甘的人設更符合奧斯卡推崇的價值觀。雖然落敗於奧斯卡最佳影片,但不影響《救贖》在各種電影排行榜上的高排名。在一個宏大的歷史電影排行榜上,《救贖》高居第三名,足以證明其內容豐富經典以及之於觀眾心理的巨大衝擊。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部電影是一部純粹意義上的小製作,所謂監獄只不過是一些廢舊的倉庫,所用到的汽車更是經常拋錨,演職人員要自己站出來推車,如此背景更是從側面證明《救贖》的導演、演員、編輯的深厚功底。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然後,再給人以現實生活的指導。筆者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有主角安迪的遭遇和天賦,簡單點兒說:大家都不會經歷監獄生活,而影片給人的啟示和思考,也不限於極端生活,畢竟,普通人心理上,總會有「高牆」。

音樂和自由,凌駕於「吃喝拉撒」的追求

《救贖》中有很多經典的鏡頭。安迪在剛入獄之後,有犯人打賭他會馬上哭起來,但天生有光輝羽毛的安迪只是靜悄悄地觀察監獄中的形勢,他不但沒有淪為監獄中的可憐蟲,而且通過給獄警合理避稅成為監獄紅人。安迪幫了獄警的大忙,但卻沒有過多的要求,他只希望獄警能給朋友們弄來一桶冰鎮的啤酒。正在此時,經典的鏡頭出現了:陽光灑在屋頂上,大家喝著冰鎮的啤酒,非常地放鬆、自由,好像是在自己的屋頂上。

平心而論,普通人在修理自家屋頂時,應該不會有如此美好的心境,因為自家屋頂和冰鎮啤酒唾手可得,是一種平淡無奇的「擁有」,但對於安迪和他的朋友來講,這些「擁有」都是奢侈的,令人覺得美妙。如此心境的的差別,倒是頗值得思考。

社會發展很快,大多數人的心理狀態都是充滿焦慮的,普遍不幸福:抱怨房價高,抱怨教育失控,抱怨主管永遠苛責。長期浸潤在抱怨中,使得人感官變得麻木,心理仿佛建築起一座高牆,看不到生活中的小幸福。文學大師王小波說: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身高、體重、背景、學歷、機遇等等,而是對幸福的感知能力。事實上,當我們抱怨房價、教育、醫療的費用時候,抱怨這個時代的時候,卻不曾想比之戰爭年代,我們不用顛沛流離,比之飢餓年代,我們從不發愁吃不上飯;即便是現在有新冠肺炎,也有管理者站出來硬核隔離,比之古代瘟疫動輒消失10000人,實在是莫大的幸福;而當我們抱怨主管嚴苛,9000塊的薪水非常低廉的時候,卻猛然發現,全國依舊有6億人口的平均工資低於1000塊。那些擺地攤的人,不用面對主管,但要面對城管,一點兒也不輕鬆。

當然,筆者並不提倡停止奮鬥或者安貧樂道,而是當自己感到焦慮、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要學會審視自己已經擁有的幸福,否則,奮鬥一生也不會得到幸福,更有可能因盲目地追求金字塔,而丟掉已經擁有的「屋頂」和「啤酒」。

除了陽光灑在屋頂、安迪朋友們喝啤酒的經典鏡頭之外,第二經典的鏡頭應該是安迪冒著「被毒打」的風險,在監獄中播放了一段美妙的歌劇。實事求是地說,筆者也不知道那個義大利娘們唱的是什麼,只是覺得這股子音樂是凌駕於「吃喝拉撒」之上的生活元素。其實,人們出現心理高牆,常常是因為沒有「稱心如意」的愛好。當生活中只剩下吃喝拉撒、加班、做報告、防疫等等,自然會出現心理高牆。忙碌枯燥的工作之外,對體育的熱愛、對美學的嚮往、對音樂的理解,這些都會幫助我們推倒心理高牆。

持之以恆: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幸福感知能力,體會到已經有的幸福,對音樂、體育、美術的熱愛,這些都是保持生活幸福的小訣竅,但顯然,還不足以完全支撐起整個人生。如果要真正地推到生活、心理上的高牆,需要志存高遠並將之轉化成為可執行的目標。

電影《救贖》中傳達了同樣的信念。監獄裡的生活是非常枯燥的,犯人們為了打發時間,會賭博、鬥毆、撿肥皂等等,但這些消耗性活動並沒有辦法填滿生活的空虛。而主人公安迪則做了更有意義的事情:首先,他給州政府寫信,要求撥款修建圖書館,這些信自然會石沉大海,但安迪堅持寫信,估計是寫到管理人員都煩躁了,圖書館就這樣被修建起來。其次,安迪幫助朋友獲得學位,教他們如何讀書,還因此和一位朋友結下了深厚友誼。同時,因具備相當豐富的財務知識,安迪順理成章地成為典獄長洗黑錢的工具人,也正因如此,安迪的假釋需求被反覆地拒絕,而這也堅定了安迪要用自己的方式逃離監獄。筆者認為,電影最高潮的部分是安迪用小鶴嘴錘鑿開的通道,巨大的洞口和小錘尺寸的對比給人強烈的震撼,《救贖》的導演也真是有點兒變態,他就不能給安迪一個稍微靠譜點兒的工具?普通人難以想像,安迪是怎樣夜以繼日、堅持不懈地工作的,太震撼了。

其實,奇蹟的另一個名字叫堅持。平庸的生活者並不是指那些不願意改變的人,而是特指那些善變、卻無法堅持的人。生活總是苦悶的,普通人又只是主角的綠葉,是豪邁進程中的一聲嘆息。但如果能像安迪一樣,堅持一件事情20年,肯定會成為大師,而推到生活的高牆,遠離苦悶和彷徨,也都只是順便的事兒。(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飛出高牆的伊卡洛斯
    世界知名度最高,獲獎無數的電影,常年盤踞各大榜單榜首,豆瓣IMDB前一百,所謂男人的聖經,各大必看電影集合肯定有的電影,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肖申克的救贖》。其實主角的名字並不叫肖申克,而是叫安迪,肖申克是主角所進的監獄的名字,電影名《肖申克的救贖》很明顯,獲得救贖的肯定不止主角一人。主角安迪是一位銀行家,年輕有為,事業順風順水,有自己的愛好,潔身自好並且有一個家庭。一天他回家發現自己的妻子正在與一位高爾夫球教練偷情。怒火中燒的他不停的灌自己酒,另一隻手,則拿出了藏在車裡的手槍。
  • 影評|穿透高牆的曙光,《肖申克的救贖》抒寫安迪的人性光輝
    我想,我也被一座圍城困住,圍城裡面也是一堵彷徨的高牆,這裡的人們只是在例行公事,我也一樣面臨著被規矩化的生活。或者說,我需要走進影片裡面,走進這兩小時的長久的十九年的光陰來走完這場靈魂的救贖。我沒有看過史蒂芬·金的原著,但影片足以讓乾癟無力的人生得到洗禮。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這部電影我看了好幾次,就好像是在演繹我們的生活一般。故事從1946年說起,緬因州一位銀行家安迪喝得醉醺醺地上了自己的車,還把手槍裡裝滿子彈,接著是他妻子與人私通的畫面,然後兩人雙雙被殺。安迪被判刑入獄,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
  • 《肖申克的救贖》:這樣的男人,註定將是生命的強者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肖申克的救贖》講述的不光是一個越獄的故事,而是一個男人人性光輝的展現,是對全人類人性的一次救贖。愛與恨的情感救贖安迪入獄完全時因為情感問題。他原本是一個成功的銀行家,事業有成,嬌妻在懷,生活可謂是志得意滿。
  • 影評《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講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獄的年輕銀行家在牢中如何追尋自由的故事。不同的人看同樣的影片可能都有不同的感受。肖申克的救贖中經典臺詞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安迪在肖申克監獄完成了自我救贖,成功越獄,重獲了自由,開始了新人生。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實現救贖要經過身體救贖和靈魂救贖兩個階段。一、身體救贖肖申克監獄是一個地獄般的牢籠,同性、暴力、洗錢、暗殺等行為橫行,囚犯在失去了尊嚴和人格。新囚犯剛到時,典獄長就給大家上了第一課:「把信仰寄託神,把賤命交給我。」
  • 《肖申克的救贖》:我們在生活中永遠不能放棄的是信念和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一個這部電影於上映,改編自著名作家金的小說。上映至今已有《xxx-4》仍然是現代人心目中的必看電影之一,他獲得了三個獎項,包括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據說,人們總是讀經典的原因不僅是因為他們是新的,而且是因為他們總是讀經典。《肖申克的救贖》是這樣的一部電影,當我們隔一段時間看他時,他可以激發我們不一樣。
  • 深渡|觀影——《肖申克的救贖》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誕生於1994年,二十多年過去了,它仍然是豆瓣電影排行榜第一。今天就隨小編一起走進《肖申克的救贖》,深度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
  • 《肖申克的救贖》:影史第一的背後,是作者史蒂芬·金的人生寫照
    史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贖》背後的男人,影史最佳影片的締造者兩年前,那會還在廈門那個繁華城市每天兩點一線往返來回於公司與宿舍,那時候有部叫《平凡英雄》的片子我曾看過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動容,裡頭的4個主人公都是普通人,但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煩惱:生活困頓,11次想逃離城市;工作挫折,7次想離職;創業失敗
  • 《肖申克的救贖》來自麗塔·海華絲的誘惑
    在二十世紀末期,《肖申克的救贖》等一系列的電影無疑給了電影王朝最為輝煌的一段歷程,從1994年起這些電影統治了電影前後數不清的歲月,很多人說那是一個神仙打架的年份,無疑,不論是《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還是《這個殺手不太冷》單拎出來都可以獨當一面,獨載史冊。
  • 看了100遍《肖申克的救贖》,依舊困在牢籠裡
    這部1994年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贖》,到如今已經問世26年了,被一代又一代人推崇,奉為經典。很多人也將這個故事熟爛於心了,簡單來說,影片講述了一個含冤入獄的銀行家,19後成功越獄的故事。那為什麼總會有人推薦,而看過的人又一發不可收拾,不斷重溫呢?
  • 強力推薦的十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
    「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肖申克的救贖整部電影將我們帶到1947年肖申克監獄,以名叫Red的囚犯用他的視角向我們敘述了一個殺害妻子的銀行家被判入獄的故事,是一個充滿自由,希望,救贖的故事。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雖惜敗於《阿甘正傳》,卻也因此成為了廣大影迷心中的無冕之王,至今仍備受廣大影迷的推崇與喜愛,成為永遠的經典。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在大部分人看來,監獄和救贖,似乎並沒有什麼關聯。我對其的理解是,監獄是黑暗的,讓人跌入塵埃;救贖是光明的,使人看到希望。
  • 《肖申克的救贖》「徹底被改造」布魯克斯:有些自由,能毀滅人生
    多年的獄友瑞德對海德伍說:這些高牆很奇怪,最初你恨它,然後慢慢習慣它,再久一些你就離不開它了。布魯克斯是監獄裡的圖書管理員,有文化有教養。每天整理圖書,逗逗鳥,生活過的充實。他已然依賴肖申克這個救贖他的地方。生活的變故往往讓人突然茫然無助。布魯克斯挾持了海伍德。原因竟是他獲得了假釋,獲得了瑞德等人拼命爭取不來的自由。
  • 《肖申克的救贖》深度分析人物背後的救贖——恐懼讓你淪為囚犯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史蒂芬·埃德溫·金寫的一部中篇小說,自1982年首次出版後就奪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而根據這本書改編的電影也一直穩居豆瓣250top榜首。這本書將肖申克監獄作為故事背景,由安迪、典獄長、囚犯們構成了這個混亂的世界。
  • 為什麼《肖申克的救贖》輸了奧斯卡,還能成為影迷心目中的第一?
    當然了,在今天的電影、電視劇中,利用數位技術製作生活外景、舊日場景很平常。但在二十多年以前,這是《阿甘正傳》的創造。對於喜歡《肖申克的救贖》的觀眾來講,很不理解,這麼好的影片怎麼會獲得不了獎項呢?《肖申克的救贖》和《阿甘正傳》故事情節就不說了,你肯定看過。今天康康就和你一起分析下「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兩個獎項,《阿甘正傳》為何能打敗《肖申克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深度解析,帶你了解電影中你所不知道的意義
    《肖申克的救贖》是好萊塢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人們被這部電影深深吸引,是因為他所表達的希望與持久的友誼。越獄是監獄電影所持有的,觀眾也許已經猜到了這個情節。但《肖申克的救贖》將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向了別處,和所有猜想不同的是,肖申克監獄裡的凡人害怕被釋放,即使他們討厭監獄的高牆,他們也不想從中逃跑。被關押了50年的布魯克斯就是這樣想的。對於自己的假釋,布魯克斯嘗試殺害自己的朋友,只是為了留下來。對布魯克斯來說,自由將她驅逐到另一個他不屬於的世界。所以當他最後發現自己只剩孤身一人,除了自殺以外他別無選擇。
  • 好萊塢電影臺詞盤點:鐵達尼號、《教父》和《肖申克的救贖》
    ——馬裡奧·普佐《肖申克的救贖》臺詞: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肖申克的救贖》「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的。——《肖生克的救贖》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 《肖申克的救贖》錘子的自我救贖
    大家好,我是老徐,我感覺到了一部經典勵志電影羅永浩的救贖,哦,不,是《肖申克的救贖》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劇情。故事發生在20世紀代,講述的是一個人如何在內用錘子完成自我救贖。在奧斯卡的第67次開庭中,他與《阿甘正傳》大戰進行了300輪的較量,甚至最終與法院抗爭,但是,象徵著美國精神的《阿甘正傳》打敗了美國官僚黑暗的《肖申克的救贖》。在口碑上,肖申克贏了。在IMDB擊敗另一部電影神作《教父》,他從未被超越過。這部電影之所以被認為是神作,是因為他牢牢抓住了人類嚮往的自由本能。
  • 從多角度深度解讀經典《肖申克的救贖》魅力與價值所在
    不僅用濃重的鏡頭語言宣示了安迪自由的淪陷,也昭示著此刻的肖申克監獄根本就沒有自由可言,它是自由的絕緣體,它是囚禁人心靈的監牢。進入了肖申克監獄後,安迪仿佛被人從以前光鮮亮麗的生活中生生的剝離出來,就像是折斷了翅膀的飛鳥,永遠的失去了自由翱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