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題材的電影一旦經過大師拍攝,就再也不會留給其他導演空間了,《肖申克的救贖》就是這樣的電影,它是監獄類題材電影的巔峰,把人性深處掰開揉碎地供人咀嚼,後來者一直在模仿卻從未超越。這部電影於1994年上映,同年上映的還有《阿甘正傳》,兩部人類歷史上最經典的電影角逐奧斯卡最佳電影,《救贖》最終輸給《阿甘》。有影評家評論說:奧斯卡本就重文藝輕商業,偏愛弱勢群體。顯然,阿甘的人設更符合奧斯卡推崇的價值觀。雖然落敗於奧斯卡最佳影片,但不影響《救贖》在各種電影排行榜上的高排名。在一個宏大的歷史電影排行榜上,《救贖》高居第三名,足以證明其內容豐富經典以及之於觀眾心理的巨大衝擊。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部電影是一部純粹意義上的小製作,所謂監獄只不過是一些廢舊的倉庫,所用到的汽車更是經常拋錨,演職人員要自己站出來推車,如此背景更是從側面證明《救贖》的導演、演員、編輯的深厚功底。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然後,再給人以現實生活的指導。筆者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有主角安迪的遭遇和天賦,簡單點兒說:大家都不會經歷監獄生活,而影片給人的啟示和思考,也不限於極端生活,畢竟,普通人心理上,總會有「高牆」。
音樂和自由,凌駕於「吃喝拉撒」的追求
《救贖》中有很多經典的鏡頭。安迪在剛入獄之後,有犯人打賭他會馬上哭起來,但天生有光輝羽毛的安迪只是靜悄悄地觀察監獄中的形勢,他不但沒有淪為監獄中的可憐蟲,而且通過給獄警合理避稅成為監獄紅人。安迪幫了獄警的大忙,但卻沒有過多的要求,他只希望獄警能給朋友們弄來一桶冰鎮的啤酒。正在此時,經典的鏡頭出現了:陽光灑在屋頂上,大家喝著冰鎮的啤酒,非常地放鬆、自由,好像是在自己的屋頂上。
平心而論,普通人在修理自家屋頂時,應該不會有如此美好的心境,因為自家屋頂和冰鎮啤酒唾手可得,是一種平淡無奇的「擁有」,但對於安迪和他的朋友來講,這些「擁有」都是奢侈的,令人覺得美妙。如此心境的的差別,倒是頗值得思考。
社會發展很快,大多數人的心理狀態都是充滿焦慮的,普遍不幸福:抱怨房價高,抱怨教育失控,抱怨主管永遠苛責。長期浸潤在抱怨中,使得人感官變得麻木,心理仿佛建築起一座高牆,看不到生活中的小幸福。文學大師王小波說: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身高、體重、背景、學歷、機遇等等,而是對幸福的感知能力。事實上,當我們抱怨房價、教育、醫療的費用時候,抱怨這個時代的時候,卻不曾想比之戰爭年代,我們不用顛沛流離,比之飢餓年代,我們從不發愁吃不上飯;即便是現在有新冠肺炎,也有管理者站出來硬核隔離,比之古代瘟疫動輒消失10000人,實在是莫大的幸福;而當我們抱怨主管嚴苛,9000塊的薪水非常低廉的時候,卻猛然發現,全國依舊有6億人口的平均工資低於1000塊。那些擺地攤的人,不用面對主管,但要面對城管,一點兒也不輕鬆。
當然,筆者並不提倡停止奮鬥或者安貧樂道,而是當自己感到焦慮、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要學會審視自己已經擁有的幸福,否則,奮鬥一生也不會得到幸福,更有可能因盲目地追求金字塔,而丟掉已經擁有的「屋頂」和「啤酒」。
除了陽光灑在屋頂、安迪朋友們喝啤酒的經典鏡頭之外,第二經典的鏡頭應該是安迪冒著「被毒打」的風險,在監獄中播放了一段美妙的歌劇。實事求是地說,筆者也不知道那個義大利娘們唱的是什麼,只是覺得這股子音樂是凌駕於「吃喝拉撒」之上的生活元素。其實,人們出現心理高牆,常常是因為沒有「稱心如意」的愛好。當生活中只剩下吃喝拉撒、加班、做報告、防疫等等,自然會出現心理高牆。忙碌枯燥的工作之外,對體育的熱愛、對美學的嚮往、對音樂的理解,這些都會幫助我們推倒心理高牆。
持之以恆: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幸福感知能力,體會到已經有的幸福,對音樂、體育、美術的熱愛,這些都是保持生活幸福的小訣竅,但顯然,還不足以完全支撐起整個人生。如果要真正地推到生活、心理上的高牆,需要志存高遠並將之轉化成為可執行的目標。
電影《救贖》中傳達了同樣的信念。監獄裡的生活是非常枯燥的,犯人們為了打發時間,會賭博、鬥毆、撿肥皂等等,但這些消耗性活動並沒有辦法填滿生活的空虛。而主人公安迪則做了更有意義的事情:首先,他給州政府寫信,要求撥款修建圖書館,這些信自然會石沉大海,但安迪堅持寫信,估計是寫到管理人員都煩躁了,圖書館就這樣被修建起來。其次,安迪幫助朋友獲得學位,教他們如何讀書,還因此和一位朋友結下了深厚友誼。同時,因具備相當豐富的財務知識,安迪順理成章地成為典獄長洗黑錢的工具人,也正因如此,安迪的假釋需求被反覆地拒絕,而這也堅定了安迪要用自己的方式逃離監獄。筆者認為,電影最高潮的部分是安迪用小鶴嘴錘鑿開的通道,巨大的洞口和小錘尺寸的對比給人強烈的震撼,《救贖》的導演也真是有點兒變態,他就不能給安迪一個稍微靠譜點兒的工具?普通人難以想像,安迪是怎樣夜以繼日、堅持不懈地工作的,太震撼了。
其實,奇蹟的另一個名字叫堅持。平庸的生活者並不是指那些不願意改變的人,而是特指那些善變、卻無法堅持的人。生活總是苦悶的,普通人又只是主角的綠葉,是豪邁進程中的一聲嘆息。但如果能像安迪一樣,堅持一件事情20年,肯定會成為大師,而推到生活的高牆,遠離苦悶和彷徨,也都只是順便的事兒。(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