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哭:被解僱的餐飲機器人也有明天

2020-12-12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有味財經」(ID:uvfinance),作者:古廿,編輯:廿一,視覺:顧好,36氪經授權發布。

機器從誕生第1天就自帶使命:先解放人類的身體,再增強人類的大腦。

餐飲業的第一批機器人員工們,入職之後工作勤勤懇懇,但還是因為設計缺陷不斷迎來差評和下崗。

但是,寶寶不哭,只要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定會有自己的春天。

01 腿腳受寵,手腦解僱的餐飲機器人

邱吉爾說,不要浪費一場危機,危機之下送餐機器人開始在餐飲行業走紅。

比如,疫情之下4家店倒閉3家的上海某餐館,在疫情恢復後的最後一家店大膽租用傳菜機器人,在疫情期間大起大落的客流中,有效緩解了人手不足問題。

一天工作18個小時,效率高,傳菜的數量頂得上1-1.5個勞動力。每月租金比傳菜員便宜兩倍有餘。同樣位於上海的豐茂烤串部分門店也表示能讓機器幹的活,儘量不讓人幹。

不怕苦不怕累,一個能頂兩個用。在腿腳功夫上的高效率使得送餐機器人開始走紅並逐漸普及。

相比漸入佳境的腿腳功夫機器人,執行炒菜料理等難度係數較高的手腦功夫機器人卻正在面臨解僱。

最早被解僱的是一個來自英國的迎賓機器人,因為大腦不夠發達,對於顧客的詢問答非所問,最終導致投訴被解僱。

頭腦不太行,在今年開業的碧桂園「天降美食」機器人餐廳同樣出現。

進入餐廳、手機下單、機器人炒菜,雲軌送菜,看起來仿佛餐飲機器人一切成熟。但是走進後廚,20餘種,40餘臺烹飪機器人在工作,涵蓋炒菜、漢堡、咖啡、調酒、粉面等眾多品類。

每個機器人只會一道菜或者一個品類,在中餐豐富的烹飪方式和飲食習慣面前,被虐的幾乎0智商。

高達2000平的面積,高昂的機器人密集布局,對於傳統餐廳來說,幾乎不具備複製移植性,也只能成為一種理想概念。

在豐富的中餐面前扛不住複雜,在標準化的西餐面前,國外的機器人月亮也不圓。

2018年食品製備自動化公司Miso Robotics推出漢堡機器人Flippy,當時據稱每小時可以製作300個漢堡,不過之後就因動作太慢被辭退。

02 火爆之下迎來機器人解僱潮

不止餐飲行業,不拿工資的機器人在其他行業同樣也被曝解僱潮。

《華爾街日報》11月3日報導稱,沃爾瑪終止與Bossa Nova 的合同,解僱其旗下的貨架巡檢機器人。

本來受疫情影響,沃爾瑪宣布將機器人部署範圍從350家門店擴展到1000家,但最終10個月過去交付500家以後迎來解僱。主要原因是沃爾瑪覺得不如人工划算。

根據科技媒體統計,2018年機器人火爆以來,試運營兩年,今年被辭退新聞頻繁爆發。

比如日本的機器人酒店因效率低下「解僱」一半機器人;特斯拉工廠過度自動化導致 Model 3 產能爬坡緩慢;阿迪達斯關閉機器人工廠也被推測是成本高昂且無法大規模生產。

不管用人還是機器,本質上來說,依舊是個勞動力成本問題。當機器人的使用成本和勞動力成本達到拐點,企業才會有動力去使用機器人降低成本。

03 不夠靈活,雞肋的24小時體能

雖然餐飲機器人腿腳速度出眾,但是在手腦效率上並沒有任何優勢。

以咖啡、調酒類協作機器人為例,亞洲新聞記者曾經做過一場調酒比賽,最終在製作時間上機器和人打成平手。

雖然製作時間上打成平手,但是機器人研發商仍然認為此類協作機器人的效率是人的三到四倍,在廠商看來效率提升主要取決於你讓機器人工作的時間。

區別於工廠24小時生產的效率邏輯,餐飲具有明顯的高峰低峰期。通過拉長時間來偷換速度的效率提升,對於非24小時的餐飲行業來說並不可行。

機器人可以工作24小時,基本上不需要停工期,通常不會生病。但是餐飲沒有24小時的用餐高峰,沒有人可以服務的時間裡,24小時體能看起來確實雞肋。

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解僱無壓力,可以隨時放棄。

04 大趨勢裡的小波折

即使種種不順利,但是餐飲行業目前仍然是機器人研發商最看重的賽道。

相比酒店、醫院等行業,餐飲屬於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市場規模和市場需求最為龐大。

根據相關餐飲機器人產業負責人向媒體透露:在大眾點評上有400萬個餐廳,機器人哪怕僅滲透10%,就可以擁有40萬個點位。中國星級酒店4萬家左右,三級醫院2500家,在數量級上和餐飲行業均存在不小的差距。

目前僅有千分之一滲透率的餐飲機器人,按照最終有60%的餐廳使用機器人,未來行業擁有600倍的增長空間。

相關產業人士透露,在目前低生育率,人口老齡化趨勢下,相當於目前有多少藍領,未來都可以用機器人1:1替換。

這也就意味著對於機器人生產商來說,堪稱再造一個勞動力輸出國。

一位讀過MBA的從業者曾經向媒體表示:在餐飲圈子裡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機會看上去遍地都是。

機會之下,巨頭扎堆。機器人頭部企業普渡科技背後站著獨家領投的美團,阿里旗下的盒馬智慧餐廳早已推出數年。不止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知名房企碧桂園旗下集團也跨界推出多款千璽機器人。

如今種種噱頭和故事,也終將成為大趨勢裡的小波折。成長中的機器人寶寶,也終將迎來獨擋一面的明天。

參考資料:

叫停1000臺訂單,沃爾瑪為什麼不再使用機器人 | 甲子光年

用機器人調酒、泡咖啡,靠譜麼?|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相關焦點

  • 餐飲機器人市場空間巨大 企業爭相布局餐飲機器人
    中商情報網訊:人口紅利褪去,人力成本上升,餐飲行業遭遇「用工荒」。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不少餐飲企業選擇使用餐飲機器人破解「用工荒」問題。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人力成本的提升將成為制約餐飲企業提升利潤空間的痛點,行業的持續發展亟需控制人力成本佔比,提高人力勞效,解決方案之一就是發展智能化服務,使用機器人替代人力。餐飲機器人降低用工成本,出錯率低,還幫助服務員回歸服務本質。
  • 餐飲機器人「造夢工廠」碧桂園推出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
    千璽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稱,未來所有新研發的單機機器人設備將先在這裡亮相,接受壓力測試。「這裡相當於未來餐飲機器人產品的『造夢工廠』」。大廚的機器人徒弟在提高出品速度和生產效率的同時,機器人也提升了烹飪的標準化水平,解決了傳統菜餚出品不穩定、口味差異大等問題。
  • 餐飲機器人「造夢工廠」 碧桂園推出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
    千璽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稱,未來所有新研發的單機機器人設備將先在這裡亮相,接受壓力測試。「這裡相當於未來餐飲機器人產品的『造夢工廠』」。 大廚的機器人徒弟 在提高出品速度和生產效率的同時,機器人也提升了烹飪的標準化水平,解決了傳統菜餚出品不穩定、口味差異大等問題。
  • ...炒鍋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棉花糖機器人……千璽餐飲機器人...
    (直播回顧:科技興水,深圳在行動——直播帶你看水務高新科技主題展)黑科技助力一線抗疫千璽機器人集團自主研發的「馳援湖北抗疫」同款貨櫃煲仔飯機器人、「天降美食」中餐及火鍋雲軌系統、漢堡機器人、五穀豆漿機器人、棉花糖機器人、冰淇淋機器人等多款智能餐飲機器人齊齊亮相高交會。
  • 餐飲機器人的行業革新到來了嗎
    招聘難的原因,一方面是薪資不理想,基層嚴重招不到合適的員工,流失率嚴重。   此前在洶湧的疫情下,大量員工被逼退,但也自此一去不復返。招人時給的薪資一般,而激勵機制不足,又會進一步導致員工離職。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餐飲業內人士介紹,「當時盒馬、沃爾瑪等公司跨行業接收了不少餐飲業員工。
  • IN視頻|炒鍋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棉花糖機器人……千璽餐飲機器...
    (直播回顧:科技興水,深圳在行動——直播帶你看水務高新科技主題展)黑科技助力一線抗疫千璽機器人集團自主研發的「馳援湖北抗疫」同款貨櫃煲仔飯機器人、「天降美食」中餐及火鍋雲軌系統、漢堡機器人、五穀豆漿機器人、棉花糖機器人、冰淇淋機器人等多款智能餐飲機器人齊齊亮相高交會。
  • 餐飲機器人遍地開花 西式快餐為何按兵不動
    餐飲機器人正在迅速走進中國的大街小巷,餐館老闆們躍躍欲試,精明的投資人跑步入場,服務員也巴不得把重複枯燥的活交給機器人。 西式快餐標準化程度高,適合大規模工業化運營,面對如火如荼的餐飲機器人熱潮,西式快餐企業選擇按兵不動,令人意外。
  • 機器人餐廳掀開大灣區「智能+餐飲」時代
    這是機器人在餐飲行業探索智能製造的應用場景,也是碧桂園宣布跨界機器人產業後,首次讓自主研發的餐飲機器人從實驗室走上終端市場,接受社會考驗。「以機器人推動中餐標準化,解決餐飲行業人力成本高的問題。」通過多方配合,用機器人取代簡單機械重複工作,同時保證標準化、穩定化。「這也是我改變想法,願意向機器人傳授廚藝的原因。」這確是解決餐飲行業瓶頸的方法之一。後廚高溫的工作環境、重複機械的工作,年輕人不願意加入餐飲行業。而持續的培訓、管理成本佔據餐飲成本的大部分,但若培訓、管理不善,甚至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用人難、用人貴等成為制約餐飲行業規模化發展的難題。
  • 中國餐飲機器人在莫斯科餐廳「歡樂送」
    疫情之下,對無接觸式服務的需求暴漲,俄羅斯許多服務行業對機器人的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莫斯科一家連鎖餐廳裡最近就來了幾名不尋常的「服務員」,他們是來自中國的餐飲機器人。萌系機器人為你上菜為減少接觸,俄羅斯餐廳引進了由中國科技公司研發的餐飲機器人。 該公司俄羅斯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出口俄羅斯的機器人產品是「歡樂送」和「貝拉」系列。「歡樂送」採用方圓結合的線條更適應餐廳和商用環境。
  •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 海底撈只給打40分
    豐茂烤串位於上海松江區的門店內也有兩位機器人員工,這兩位員工不僅能完成日常的傳菜任務,能和顧客進行基本的溝通,還懂得在行進過程中避讓行人。「能讓機器幹的活我們儘量不讓人幹,有了機器之後我們不僅節省了一位員工的薪資,門店員工也能輕鬆一些。」豐茂烤串門店店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機器人不僅僅只能端盤子,在餐飲業的各個環節,機器人越來越多地出現。
  • 碧桂園餐飲機器人量產 產業在加速布局中
    疫情後,世界對餐飲機器人又特殊的關注。第一財經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猛已經過萬,進駐餐廳上萬家,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
  • 海綿寶寶和章魚哥被蟹老闆解僱,派大星成了大明星?發生了什麼?
    如果是海綿寶寶的老觀眾,回頭仔細想想劇中內容的時候,很容易就察覺出那些隱藏在搞笑段子中的深意。海綿寶寶的作者和製作團隊,似乎非常熱衷於通過動畫影射一些現實中的現象。今天,咱們要說的,也是這樣的一集。說起海灘中的腦癱少年,當屬海綿寶寶和派大星這對活寶。一項簡單而又危險的抓水母遊戲,就足以讓他倆像傻子一樣,揮舞著捕網玩耍大半天。
  • 餐飲機器人遍地開花 麥當勞、漢堡王等西式快餐為何按兵不動?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餐飲機器人遍地開花 西式快餐為何按兵不動作者:胡軍華 陳夏怡隨著上遊核心零部件的價格開始下降,尤其是雷射雷達的價格從上萬元降至百元,以及核心算法的逐漸成熟,使得目前機器人大範圍應用於餐飲場景成為可能。
  •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行業革新到來了嗎?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行業革新到來了嗎? 餐飲機器人看上去前途燦爛 多家餐廳正在引入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餐飲業內人士介紹,「當時盒馬、沃爾瑪等公司跨行業接收了不少餐飲業員工。但由於其他行業,尤其是部分帶有網際網路元素的企業,給予員工的酬勞是明顯高於餐飲業的,於是即便在餐廳重新開業後,大量餐飲從業人員也不太願意回到原來的餐廳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餐飲業用工和留人難。」
  • 中國餐飲機器人再添新技能
    新華社廣州6月23日電(記者周強、洪澤華)千璽餐飲機器人集團(下稱「千璽集團」)打造的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綜合廳,22日在廣東順德正式開業。炒鍋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粉面機器人等20餘種餐飲機器人設備集中亮相,約2000平方米的餐廳可同時為近600人帶來充滿科技感的就餐體驗。
  • 科技抗疫:千璽餐飲機器人首次亮相高交會
    黑科技助力一線抗疫 智慧餐飲迎來新機遇自主研發的「馳援湖北抗疫」同款貨櫃煲仔飯機器人、「天降美食」中餐及火鍋雲軌系統、漢堡機器人、五穀豆漿機器人、棉花糖機器人、冰淇淋機器人等多款智能餐飲機器人齊齊亮相高交會。其中,明星產品貨櫃煲仔飯機器人更是成為抗疫科技展區中的耀眼焦點。
  • 餐飲機器人放量在即 這些A股公司加緊布局
    摘要 【餐飲機器人放量在即 這些A股公司加緊布局】疫情之後,餐飲機器人迎來發展拐點。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猛已經過萬,進駐餐廳上萬家,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
  • 海綿寶寶上班遲到被蟹老闆解僱了,小朋友們要去漢堡店打工,他們還...
    海綿寶寶上班遲到被蟹老闆解僱了,小朋友們要去漢堡店打工,他們還想吃漢堡!-14 17:41 來源:寶媽早知道 原標題:海綿寶寶上班遲到被蟹老闆解僱了
  • 獨家調查|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海底撈只給打40分
    豐茂烤串位於上海松江區的門店內也有兩位機器人員工,這兩位員工不僅能完成日常的傳菜任務,能和顧客進行基本的溝通,還懂得在行進過程中避讓行人。「能讓機器幹的活我們儘量不讓人幹,有了機器之後我們不僅節省了一位員工的薪資,門店員工也能輕鬆一些。」豐茂烤串門店店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 千裡眼機器人現身第九屆中國智慧餐飲創新峰會,助力智慧餐飲發展
    第九屆中國智慧餐飲創新峰會在智慧餐飲創新峰會上,千裡眼機器人作為為餐飲企業降本增效的配送機器人研發的企業,其ADABOT餐飲配送機器人產品在此次的創新峰會中受到了各餐飲人士的關注。千裡眼ADABOT在大廳進行配送千裡眼機器人研發的ADABOT餐飲配送機器人, 是根據人性化可愛設計,造型和諧靈巧,擁有十幾套靈動的表情,呈現出豐富的情感表達,也可以根據場景的不同生成生動的專屬情景語音,讓人機交流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