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 海底撈只給打40分

2020-12-16 網易財經

(原標題:獨家調查|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海底撈只給打40分)

靳海寧還有兩年到50歲,西安人,臉上很少有笑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打理的「唐韻秦風」餐館,4家關了3家,還在營業的一家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乳山路,「客流量恢復了七到八成」,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在「最後一塊陣地」,靳海寧做出了改變。

初露崢嶸

靳海寧租了一臺傳菜機器人,唱著歌傳菜的機器人讓他很滿意,一天可以工作18個小時,效率高,傳菜的數量頂得上1~1.5個勞動力,每個月租金只要1500元,一個傳菜員的月工資是4000元,機器人不僅便宜,出錯率也低。「關鍵是不怕累,不會找老闆埋怨發脾氣。生意如果好起來,我會再租一個,或者買下來」,靳海寧說。

豐茂烤串位於上海松江區的門店內也有兩位機器人員工,這兩位員工不僅能完成日常的傳菜任務,能和顧客進行基本的溝通,還懂得在行進過程中避讓行人。「能讓機器幹的活我們儘量不讓人幹,有了機器之後我們不僅節省了一位員工的薪資,門店員工也能輕鬆一些。」豐茂烤串門店店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機器人不僅僅只能端盤子,在餐飲業的各個環節,機器人越來越多地出現。

在盒馬的門店裡,有專門的機器人通道,顧客掃碼點單後,後臺會接收到顧客點菜信息,出菜後由小機器人順著專門的通道將菜品送到對應的餐桌前。

在面點機器人項目現場,第一財經記者看到,其「麵館」就是一個方盒子,在加入麵粉和水等原料後,按動按鈕,幾秒鐘內,就可以做出麵條,然後邊上是電腦控制烹煮時間的機器,將麵條放入機器中,會自動煮麵,而湯底是統一標準化配送好的。理論上,一個這樣的方盒子,一個人操作即可,邊上放幾張桌椅,就可以做麵館。

海底撈這樣的全國連鎖餐飲企業也在砸重金試水智能化。

在北京海底撈中駿世界城智慧門店,第一財經記者看到,餐廳入口處即是封閉的玻璃展示區,展示區內設有3臺機器人手臂,背後是密密麻麻放滿各種菜品的貨架,接到指令後,機器手臂即從貨架上將對應的菜品取出,由員工將菜品直接傳出,或員工放到傳菜機器人上,由機器人傳到餐桌旁,由員工從傳菜機器人取到餐桌。整個餐廳除了正常看臺的服務員和發毛巾的阿姨,工作人員的數量會比正常門店少。

在智慧門店的後廚也是同樣的情況,火鍋店中配鍋是一件複雜的工作,往往需要多人配合,但在這家智慧門店,採用了智能配鍋機,鍋體從傳送帶經過,相對應的出料口就可以根據訂單自動放料,原本需要7~8人操作的放料區,如今2個人就可以完成。

海底撈首席信息官邵志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初做智慧餐廳最主要的考慮是從保障食品安全的角度出發,同時實現降本增效和提升用戶體驗,在實際操作中,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效果要好於預期。

在邵志東看來,餐飲業可以分成二個部分,在菜品上桌之前,屬於製造業的範疇,而菜品上桌後,則變成服務業,後者的智能化目前還很難見效,但前端的生產、加工、儲存、運輸在工業領域都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鑑,智能化也有相當大的發揮空間。

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撈共在3家門店安裝了智慧機械臂,23家店採用了智能配鍋機,並在全球餐廳中使用了958臺傳菜機器人和385部小美電話機器人,其IKMS智能廚房管理系統和門店要貨系統也在不斷更新迭代,通過智能化一方面確保後廚的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餐廳的運營效率。

除了送餐,還有機器人替代廚師進行炒菜或製作面點等。「我們已經與一些餐廳合作,開發了炒菜機器人,即根據菜譜,切配好原材料,然後只要將原材料放入機器中,機器會根據設置好的程序進行烹飪,口感與人工烹飪的是基本無差別的。根據我們的估測,未來,廚師的需求會降低,由人工智慧進行部分取代的可能很大。」華食智造創始人、蜀海供應鏈高級顧問張鴻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辰智科技《2020年中國餐飲大數據白皮書》認為,數位化與科技運用是餐飲業未來發展趨勢。機器人送餐、機器人配菜在火鍋、快餐等餐飲領域已開始應用,也為餐飲企業構建了一種新的場景和應用,進一步推動餐飲智能化的進程。

巨頭布局

靳海寧租用的傳菜機器人來自於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擎朗科技」)。

第一財經記者從擎朗科技了解到,該公司餐飲機器人從2018年開始量產下線,目前產量已經能夠達到4萬臺,月營收達到千萬元以上。

同時投資擎朗科技的知名機構股東還有雲啟資本。雲啟資本從A輪就開始投資擎朗智能,並持續多輪加注。雲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說,彼時二胎剛剛開放,但生育率沒有明顯好轉,因此從宏觀趨勢來看未來中國一定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用工成本上升問題,機器人將會成為勞動力的一個補充。「未來中國的藍領勞動力有多少,服務機器人的市場就有多大,他們是1:1的替換關係。」陳昱說。

在項目投後賦能過程中,雲啟資本率先考察了眾多賽道包括餐飲、酒店、醫院等,但最終幫擎朗智能把市場突破口鎖定在了餐飲行業,背後的邏輯並不複雜,餐飲是三個賽道中規模和市場最求最為龐大的一個市場。具體而言,在大眾點評上有400萬個餐廳,服務機器人哪怕僅滲透10%,就可以擁有40萬個點位。中國星級酒店4萬家左右,三級醫院2500家,在數量級上和餐飲行業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餐飲機器人領域,另一頭部企業為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普渡科技」),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來看餐廳機器人的滲透率僅為千分之一,而理論上來看有60%的餐廳可以使用送餐機器人,行業擁有600倍的增長空間。

天眼查顯示,普渡科技實際控制人為張濤,持股32.7%。2020年7月,普渡科技完成過億級別B輪融資,由美團獨家投資。

中國餐飲市場規模龐大,《2020年中國餐飲大數據白皮書》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9年,餐飲行業快速發展,餐飲規模增長850多倍,至2019年已突破4萬億大關。

4萬億元的市場,行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即便是海底撈這樣的龍頭企業,所佔的市場份額也並不顯著。2019財年,海底撈收入266億元,佔整個市場的份額不到1%。

餐飲企業,特別是中餐企業,還有不少工序靠手工,標準化、機械化程度低,制約餐飲企業進一步發展做大。

一位讀過MBA的從業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餐飲圈子裡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機會看上去遍地都是。

地產巨頭碧桂園看到了機會。

碧桂園旗下千璽集團已經推出了漢堡機器人、單臂煎炸機器人、小龍蝦機器人、粉面機器人等多款機器設備。

碧桂園的機器人產業布局,不僅僅只是銷售機器人,還有著更大的野心。

消費者將來住在碧桂園的房子裡,樓下是碧桂園的機器人餐廳,由碧桂園農業提供餐廳所需的食材,這樣的生態系統理論上可以打通。

千璽機器人集團副總經理肖然說,將來,希望每天有1億人吃上碧桂園餐飲機器人提供的餐食,如果每餐能賺1元錢的利潤,一年就是365億元的利潤。碧桂園把餐飲市場的智能化改造看成藍海市場來開拓。

今年以來,千璽集團推出的示範性機器人餐廳在順德、廣州、大連等地相繼開業,目前已有13家餐廳,計劃今年底將達到100家。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的銷量近兩年在迅速增長,銷量已經過萬,擎朗科技、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

捲土重來

餐飲機器人的前途看上去一片燦爛,與多年前的一股熱潮頗有相似之處。

大約十年前,哈爾濱、合肥等地都出現了機器人餐廳,吸引了眾多眼球,媒體爭相報導,幾年過後,這些餐廳歸於沉寂,甚至關門大吉。

新一輪的餐飲機器人熱潮是否會重蹈覆轍,最終淪為噱頭?

對此,陳昱表示,雲啟資本在擎朗多輪持續加注的同時也在不斷深入做產業研究。從市場來看,如果單純只是噱頭,餐飲機器人的應用量級不會上來,可能只有幾十臺或幾百臺的量級,但目前餐飲機器人的銷量已經達到上萬臺,這意味著餐飲機器人是一個已經被驗證能夠規模化的商業模式。「當機器人的使用成本和勞動力成本達到某個拐點後,企業就有動力去使用機器人來降低成本,回歸到本質而言依舊是勞動力成本問題。」陳昱說。

以海底撈應用最多的傳菜機器人來看,目前海底撈有多個品牌的傳菜機器人近1000臺。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按照市場價格,一般購買一臺傳菜機器人的價格從1萬多到3萬元不等,餐飲行業傳菜大多是計件工資,若以每盤菜0.5元計算,一天100盤菜,一年的費用1.5萬到1.6萬元,如果使用傳菜機器人1-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在唐韻秦風,傳菜機器人的傳感器布置在天花板上,圍棋子大小的傳感器按照一定的形狀排列,與地面的機器人交互,不需要對餐廳進行電路改造。

機器人是標準化的產品銷售,工作人員只需要到餐廳花費半天時間建立地圖,進行簡單的培訓,產品就可以投入使用,不需要過多部署工作。這意味著餐飲機器人公司只要投入足夠多的銷售力量進行地推,就可以進行低成本複製,邊際效應明顯。

在邵志東看來,海底撈雖然是餐飲行業中最早嘗試智能化的企業,但在智能化應用上也還是剛剛開始,如果滿分是100的話,現在海底撈的智能程度只能是30-40分,依然還有很大的空間去嘗試。

第一財經調研發現,餐飲業的人工智慧化正成為一種趨勢,但目前還不夠成熟,無人餐廳或人工智慧服務僅僅在少部分項目中進行。這裡涉及到技術成熟度和成本問題,至於炒菜機器人,則需要看其具體菜品,畢竟中餐的標準化是個挑戰,而機器人需要高度標準化和精準化的設置。此外,目前的市場推廣和消費者接受度還有待培養。就拿所謂的「無人麵館」來看,就如同無人便利店一樣,說是「無人」,其實還是需要部分人工操作,而且只能做相對單一化的產品,難以多樣化運作。部分的「無人麵館」、機器人咖啡店等都有關閉現象,因為實體店經營必須要有優質商業位置和可持續運作能力,光是「無人」或機器人並不能解決整體的成本和利潤問題,商業還需回歸本質。

(文內圖片由第一財經記者任玉明、胡軍華、樂琰拍攝)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鍾齊鳴_NF5619

相關焦點

  • 獨家調查|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海底撈只給打40分
    在項目投後賦能過程中,雲啟資本率先考察了眾多賽道包括餐飲、酒店、醫院等,但最終幫擎朗智能把市場突破口鎖定在了餐飲行業,背後的邏輯並不複雜,餐飲是三個賽道中規模和市場最求最為龐大的一個市場。具體而言,在大眾點評上有400萬個餐廳,服務機器人哪怕僅滲透10%,就可以擁有40萬個點位。中國星級酒店4萬家左右,三級醫院2500家,在數量級上和餐飲行業存在不小的差距。
  •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行業革新到來了嗎?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行業革新到來了嗎? 餐飲機器人看上去前途燦爛 多家餐廳正在引入 在海底撈,部分門店由機器人手臂將菜品從貨架取出,再由員工交給傳菜機器人進行配送,店裡還有自動配鍋機。 據了解,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撈共在3家門店安裝了智慧機械臂,23家店採用了智能配鍋機,並在全球餐廳中使用了958臺傳菜機器人和385部小美電話機器人。
  •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藍領和服務機器人是1比1替換關係
    記者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的銷量近兩年在迅速增長,銷量已經過萬,擎朗科技、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  雲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說,從宏觀趨勢來看,未來中國一定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用工成本上升問題,機器人將會成為勞動力的一個補充。
  • 餐飲機器人的行業革新到來了嗎
    餐飲機器人的行業革新到來了嗎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2-13 09:49:15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行業革新到來了嗎?
  • 餐飲機器人迎來發展迎來新拐點,國內銷量快速增長
    餐飲機器人迎來發展迎來新拐點,國內銷量快速增長 第一財經 發表於 2020-12-09 11:27:06   疫情之後,餐飲機器人迎來發展拐點。
  • 餐飲行業領跑者——海底撈的關鍵成功要素
    (資料來源:海底撈年度報告)中國十大餐飲品牌搜索指數及排名(資料來源:《2019中國餐飲品牌力白皮書》)按照2019年全年網絡搜索指數平均值從高到低,2019年中國影響力排名前十的餐飲品牌依次為:海底撈,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呷哺呷哺,西貝莜麵村,華萊士,正新雞排,德克士。其中海底撈依舊位居榜首,而且遙遙領先。
  • 奧媒:餐飲機器人正成為中國餐飲業重要驅動力
    其中六個機器人負責將蔬菜和肉類傳送給客人,另外四個機器人負責清理餐桌。 機器人在長沙海底撈餐廳凱德廣場店送菜。(圖片來源:新華社)每當有客人遇到問題時,機器人都會用中文禮貌地回答:「請您跟我來!」這是中國一家機器人火鍋餐廳,這家餐廳耗資近2000萬美元。
  • 傳菜機器人多少錢一臺?海底撈同款機器人具有更高性價比
    2018年,商業服務機器人成為新一代人工智慧的重點風口產品,商服機器人與商業場景如酒店、餐飲、教育、養老機構、銀行、圖書館等人力密集型行業深度融合的案例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在不久的未來,商業服務機器人取代人力勞動,且在中長期投入與收穫上也更有價格優勢。
  • 餐飲機器人放量在即 這些A股公司加緊布局
    摘要 【餐飲機器人放量在即 這些A股公司加緊布局】疫情之後,餐飲機器人迎來發展拐點。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猛已經過萬,進駐餐廳上萬家,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
  • 市場潛力巨大 巨頭湧進加碼餐飲機器人發展迎來拐點
    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用工荒」問題放大。在這一大背景下,成本可控且兼具「無人化、非接觸」優勢的餐飲機器人再次引發行業關注。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猛已經過萬,進駐餐廳上萬家,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與此相對應的,是餐飲企業招工難現象。
  • 碧桂園餐飲機器人量產 產業在加速布局中
    疫情後,世界對餐飲機器人又特殊的關注。第一財經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猛已經過萬,進駐餐廳上萬家,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
  • 餐飲機器人遍地開花 西式快餐為何按兵不動
    餐飲機器人正在迅速走進中國的大街小巷,餐館老闆們躍躍欲試,精明的投資人跑步入場,服務員也巴不得把重複枯燥的活交給機器人。 西式快餐標準化程度高,適合大規模工業化運營,面對如火如荼的餐飲機器人熱潮,西式快餐企業選擇按兵不動,令人意外。
  • 餐飲機器人遍地開花 麥當勞、漢堡王等西式快餐為何按兵不動?
    餐飲機器人正在迅速走進中國的大街小巷,餐館老闆們躍躍欲試,精明的投資人跑步入場,服務員也巴不得把重複枯燥的活交給機器人。西式快餐標準化程度高,適合大規模工業化運營,面對如火如荼的餐飲機器人熱潮,西式快餐企業選擇按兵不動,令人意外。
  • 送餐、回收等餐飲服務機器人有望填補春節勞動力市場短缺
    如今,送餐機器人的出現成為餐飲行業一道亮麗風景線,餐飲行業節假日不再需要費盡心思尋找合適的服務員,將機械的傳菜、回收工作等交給餐飲服務機器人去做,已是大勢所趨。目前,餐飲服務機器人的領導品牌是擁有十年創業歷史的擎朗智能,其餐飲服務機器人已為1500+餐廳門店緩解勞動力缺口,提供機器人智能化服務,足跡遍布全球20+國家和地區落地,包括中國近500城市,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丹麥、西班牙、希臘、比利時、義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匈牙利等,服務包括全國近四百家海底撈、在外婆家登陸了200
  • 星巴克、麥當勞、百勝、海底撈……餐飲巨頭新季度財報出爐
    近期,麥當勞、星巴克、Dunkin'等多家餐飲巨頭相繼公布了新季度財報。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眾巨頭均存在營收的明顯下降,具體請看下文。財報顯示,三季度營收42億美元,市場預期40.59億美元,去年同期68億美元;三季度淨虧損6.78億美元,市場預期虧損7.23億美元,去年同期盈利13.7億美元;全球同店銷售額下降40%,市場預估下降42.8%,中國同店銷售額下降19%,預估下降21.7%。
  • 海底撈(06862)憑什麼成為中國火鍋餐飲霸主?
    公司 海底撈(06862)憑什麼成為中國火鍋餐飲霸主? 2020年4月1日 21:55:47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東方旅遊家」,作者:王克宇、椰香、莊瑩。我們認為火鍋是餐飲行業的優質賽道,而從品牌力、規模、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等維度來看,海底撈(06862)都是火鍋產業鏈下遊最為優質的公司。
  • 寶寶不哭:被解僱的餐飲機器人也有明天
    01 腿腳受寵,手腦解僱的餐飲機器人 邱吉爾說,不要浪費一場危機,危機之下送餐機器人開始在餐飲行業走紅。 比如,疫情之下4家店倒閉3家的上海某餐館,在疫情恢復後的最後一家店大膽租用傳菜機器人,在疫情期間大起大落的客流中,有效緩解了人手不足問題。
  • 部分知名餐飲企業漲價 海底撈漲價多少最新海底撈西貝菜單價格
    近日,海底撈、西貝等漲價的消息引發熱議。有消費者表示可以接受,但也有消費者表示漲價後就不會去吃了。目前,餐飲企業一直在突圍、自救。各地政府部門也拿出真金白銀,鼓勵消費。堂食剛剛放開,餐飲企業就漲價,難免讓消費者難以接受。  「本來海底撈漲價漲得就有點多了,轉眼看了下西貝的外賣菜單,發現它也毫不遜色。」
  • 漲價的海底撈,降價的麥當勞,背後是近8成餐飲春節...
    歡迎關注「紅星資本局」公眾號隨著復工復產的全面推進,各大餐飲品牌堂食陸續恢復。近日,「海底撈漲價」的話題連續登上微博熱搜。網友們曬出海底撈復工後的消費菜單,米飯7元一碗,半分土豆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小料一碗10元……對於漲價,海底撈相關負責人承認屬實,表示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截圖據微博網友除了海底撈,西貝莜麵村也被網友發現漲價。
  • 漲價的海底撈,降價的麥當勞,背後是近8成餐飲春節營收損失100%
    歡迎關注「紅星資本局」公眾號隨著復工復產的全面推進,各大餐飲品牌堂食陸續恢復。近日,「海底撈漲價」的話題連續登上微博熱搜。網友們曬出海底撈復工後的消費菜單,米飯7元一碗,半分土豆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小料一碗10元……對於漲價,海底撈相關負責人承認屬實,表示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