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潛力巨大 巨頭湧進加碼餐飲機器人發展迎來拐點

2020-12-14 中食報大健康產業

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用工荒」問題放大。在這一大背景下,成本可控且兼具「無人化、非接觸」優勢的餐飲機器人再次引發行業關注。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猛已經過萬,進駐餐廳上萬家,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

與此相對應的,是餐飲企業招工難現象。據58同城招聘研究院的數據,今年1—10月,住宿和餐飲業招聘活躍職位TOP10中,服務員、收銀員、娛樂廳服務員、後廚、酒吧服務員位列前五,洗碗工和後廚求職需求同比增速達到20%以上。此外,餐飲行業人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人力成本佔營業收入比例均值為21.35%,並且以3.69%的漲幅持續增長,是餐飲企業中成本增速最快的板塊。

從餐飲機器人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在產業鏈前端生產製造環節,既有老牌機器人公司如新松機器人、穿山甲機器人、繁興科技等,也湧入了新創公司如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優地科技、普華靈動等。在終端應用方面,京東、阿里等電商零售巨頭以及美團、餓了麼等都在入局。

瞄準萬億級餐飲市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餐飲業收入達到46721億元,比上年增長9.4%。龐大的市場規模和用工需求,催生餐飲機器人產品線日漸豐富。

從產品形態來看,目前餐飲機器人主要有五類:送餐機器人、炒菜機器人、回盤機器人、消毒機器人、外賣機器人,其中送餐機器人應用相對比較成熟,但整體滲透率也處於低位。

雲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表示,從宏觀趨勢來看,未來中國一定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用工成本上升問題,機器人將會成為勞動力的一個補充。陳昱說:「未來中國的藍領勞動力有多少,服務機器人的市場就有多大,他們是1:1的替換關係。餐飲是三個賽道中規模和市場最為龐大的一個市場。在大眾點評上有400萬個餐廳,服務機器人哪怕僅滲透10%,就可以擁有40萬個點位。」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來看餐廳機器人的滲透率僅為千分之一,而理論上來看,有60%的餐廳可以使用送餐機器人,行業擁有600倍的增長空間。

青桐資本投資副總裁劉天程表示,送餐機器人主要集中在海底撈、西貝、望湘園等頭部大型連鎖餐飲公司,且多局限在一線城市。從餐飲品類覆蓋看,送餐機器人在火鍋店使用較多,因為火鍋菜品較多,機器人能放置較多的菜品,大大節省服務員往返於後廚的時間,極大提升人工效率。

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炒菜機器人,但機器人炒菜品類偏單一、製作簡單,考慮到中式餐飲口味、用料複雜性,對機器人性能和算法要求比較高,因此滲透率還比較低,大多集中於食堂等場景。

餐飲機器人上遊還涉及晶片、舵機、雷射雷達等底層技術,中遊涉及圖像、語音識別等AI模塊,以及設計、加工、組裝、作業系統研發等,是目前學術研究和初創公司搶佔的熱點。下遊則包含餐廳、食堂、酒店等不同的應用場景。核心零部件、AI模塊、作業系統是餐飲機器人產業鏈的重要價值所在,其中不乏A股上市公司身影。

作為A股上市公司,新松機器人是國內較早開始機器人本體研究與應用的企業,於2015年就推出了智能送餐機器人,目前其產品線已經包含回收餐盤機器人、促銷導購機器人、展示機器人等多款產品。

巨星科技則通過投資初創公司切入到該產業鏈,其產品主要應用於酒店場景。穿山甲機器人是一家老牌服務機器人製造商,其中餐飲機器人是公司的核心產品,包括迎賓服務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炒菜機器人等,而另一家公司繁興科技則主打烹飪機器人,不過從財報來看,兩家公司均處於虧損狀態,且已經從新三板退市。

目前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餐飲機器人都屬於新興行業,這也給了新創公司同臺競技的機會。目前,大多數新創公司處於A、B輪早期投資階段,主要以財務融資為主。但具備一定體量的頭部企業已經開始獲得戰略投資者的青睞,例如美團投資了普渡科技、攜程投資了雲跡科技、華住投資了優地科技。

「目前餐飲機器人市場馬太效應還比較明顯,頭部品牌優勢明顯,擎朗、普渡的市場佔有率比較大。」劉天程說道。從商業模式而言,目前餐飲機器人主要採取了購買和租賃兩種模式,租賃模式的推出大大推動了餐飲機器人應用落地,對於餐飲行業而言,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免費試用期降低了使用門檻。  

海外發展空間更為廣闊

在一位投資人士看來,網際網路巨頭會影響國內的競爭格局,但餐飲機器人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海外市場。「海外銷售額可能會達到70%,國內佔30%,餐飲機器人真正的戰場在海外。」陳昱表示,一方面海外市場利潤更為豐厚,同樣的機器人賣到海外價格至少可以提升兩倍,無論是租賃還是售賣模式均利潤可觀;另一方面中國的供應鏈和成本優勢明顯,同時疫情影響海外市場,目前日本、韓國都在加速布局餐飲機器人。

據了解,新松機器人在上海設立了國際總部負責海外業務,2018年年底就有200多臺服務機器人銷售至歐洲。擎朗智能、普渡科技的餐飲機器人也已經銷售至俄羅斯、義大利、奧地利、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

當下,餐飲機器人仍有諸多環節有待優化。一方面在複雜的環境下,餐飲機器人的定位導航功能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人機互動還需更智能。從應用環節來看,目前餐飲機器人主要應用於迎賓、點單、送菜、回收餐具等環節,但制菜和炒菜環節仍由人力完成。對此陳昱認為目前機器人的產品形態主要是有腿和眼睛,未來還會添加上手臂,屆時餐飲機器人可以參與更為複雜的工作環節,實現工作流程全自動化。

「實現上菜環節自動化需要廉價好用的機械臂,但目前機械臂的控制算法還存在一定問題,其次成本太高,一個機械臂就要上萬元成本,無法實現大規模應用。」陳昱解釋道。他認為無人餐廳是一種噱頭,未來餐飲行業將是人機協同模式,很多情感交互環節機器人無法替代。

劉天程則認為,從技術視角而言,目前餐飲機器人底盤技術壁壘已基本突破,更重要的挑戰在算法層面,包括路徑規劃、識別、避障等算法的融合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將極大影響機器人運行送餐的效率。不過長遠而言,用工短缺、青年勞動力不足已經成為全球各國隱憂,未來餐飲機器人會成為勞動力重要補充,屆時產業將迎來發展機遇期。(王金臣 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餐飲機器人迎來發展迎來新拐點,國內銷量快速增長
    餐飲機器人迎來發展迎來新拐點,國內銷量快速增長 第一財經 發表於 2020-12-09 11:27:06   疫情之後,餐飲機器人迎來發展拐點。
  • 餐飲巨頭加碼中國咖啡市場→
    咖啡市場最近確實有點火。先有騰訊押注。5月,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中國公司獲得騰訊獨家投資,加速在中國市場開店,計劃在中國開1500家店。後有星巴克看好。現在,火熱的中國市場讓全球餐飲巨頭麥當勞也坐不住了。11月16日,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旗下專業咖啡品牌麥咖啡宣布,未來3年將投資25億元,加碼布局中國內地市場。屆時,全國將有超過4000家麥咖啡門店,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商品與服務。今年,麥咖啡將率先覆蓋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的麥當勞餐廳。
  • 餐飲機器人市場空間巨大 企業爭相布局餐飲機器人
    中商情報網訊:人口紅利褪去,人力成本上升,餐飲行業遭遇「用工荒」。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不少餐飲企業選擇使用餐飲機器人破解「用工荒」問題。餐飲機器人市場空間巨大民以食為天,近幾年我國餐飲業市場規模穩定增長,由2014年的28926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46721億元,此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0.1%。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影響,2020年1-10月,全國餐飲收入29598億元,同比下降21%,降幅逐步縮小。
  • 餐飲機器人放量在即 這些A股公司加緊布局
    摘要 【餐飲機器人放量在即 這些A股公司加緊布局】疫情之後,餐飲機器人迎來發展拐點。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猛已經過萬,進駐餐廳上萬家,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
  • 餐飲行業分析師指出,我國航空水晶餐具市場潛力巨大
    餐飲行業分析師指出,我國航空水晶餐具市場潛力巨大:一、航空水晶餐具作為新型環保衛生餐具,具有對一次性消毒餐具良好的替代性。國家對餐具衛生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伴隨一次性消毒餐具失去社會大眾信任,而航空水晶餐具行業以其低投入、低風險、高回報的特點、迅速成為本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行業之一,尚萊特航空水晶餐具的發展已具備良好的市場環境;二、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家支持環保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對環保餐具生產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和融資支持,這些航空水晶餐具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 寶寶不哭:被解僱的餐飲機器人也有明天
    餐飲業的第一批機器人員工們,入職之後工作勤勤懇懇,但還是因為設計缺陷不斷迎來差評和下崗。 但是,寶寶不哭,只要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定會有自己的春天。 02 火爆之下迎來機器人解僱潮 不止餐飲行業,不拿工資的機器人在其他行業同樣也被曝解僱潮。
  • 機器人餐廳掀開大灣區「智能+餐飲」時代
    這是機器人在餐飲行業探索智能製造的應用場景,也是碧桂園宣布跨界機器人產業後,首次讓自主研發的餐飲機器人從實驗室走上終端市場,接受社會考驗。「以機器人推動中餐標準化,解決餐飲行業人力成本高的問題。」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總經理邱咪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通過標準化、精細化運營機器人餐飲模式,既可實現智能化管控,提升人員管理效率,同時提升菜品的品質、速度,帶動翻臺率提升以增加營收。這是餐飲行業的應用需求,也是製造業邁向「智造」的要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大灣區要加快製造業結構調整,推動製造業智能化發展。
  • 餐飲生鮮市場潛力巨大,吉味家®多品類,全力保障開店成功
    吃是消費者的高頻需求,在2018年餐飲市場規模就達到了4.2萬億元,若不是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餐飲市場規模還將有所突破。這次的疫情,也使得很多企業開始思考如何抵抗風險這一問題。這種能力是多方面的,不僅僅局限於現金儲備。
  • 前景分析:多重因素推動下服務機器人發展空間較大
    專業服務機器人在商用各個行業中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醫療、金融、倉儲/物流、客服/餐飲等領域中專業服務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現階段,醫療機器人、物流機器人等是專業服務機器人主要的應用領域。——個人服務機器人發展潛力巨大隨著技術的升級、核心零部件成本的下降,服務機器人不斷走進人們的生活中,為人們日常生活所用,包括掃地機器人、割草機器人或娛樂機器人等。
  • 雀巢加碼中國「人造肉」市場 深度布局零售餐飲渠道
    12月10日訊,全球食品飲料巨頭雀巢正式加碼中國「人造肉」市場。12月9日,雀巢宣布位於天津的亞洲第一條植物基生產線完工並投產,將推出素麻辣香鍋、素紅燒獅子頭、素紅燒肉等在內的六款嘉植餚植物基產品,售價每盒29元到39元,銷售渠道為天貓官方旗艦店和部分盒馬門店。
  • 全球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落子廣東 瞄準5萬億+餐飲市場內需
    「現在製作一個漢堡需要20秒,比當前快餐行業巨頭的出餐效率快了將近1倍,未來效率還會更高。」 千璽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千璽集團相關負責人向來賓介紹送餐機器人。除新品亮相外,漢堡機器人、火鍋雙臂取餐機器人等14款設備還實現了迭代升級,升級後的機器人更加穩定、高效。
  • 奔馳卡車領銜,商用車巨頭跑步加碼中國市場
    外資商用車巨頭正加速布局中國市場。】撰文|張大川、編輯|禾 子商用車,尤其是卡車領域,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憑藉這幾年穩定的經濟發展,中國已經連續數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市場。根據中汽協數據,2019年我國商用車產銷分別為436萬輛和432.4萬輛,與上年基本持平。
  • 厲害了,中國這個2721.84億的公司搞出全世界首個全機器人餐飲飯館!
    作為房企巨頭,碧桂園自2018年起正式進入機器人領域,最先開發的是因勞動力成本上漲、建築工人短缺所產生需求的建築機器人。而進入餐飲行業,則是因為考慮到傳統餐飲行業正面臨著人力成本逐漸增長、人員流失率高等挑戰。成本上行,競爭加劇,傳統的餐飲企業紛紛開始改變原有的經營模式,通過規模化、管理體系規範化來提高服務質量和收入。
  • 智慧機器人在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短暫之需還是新的發展節點?
    (小標題)疫情防控加速機器人應用場景落地業內人士認為,疫情期間服務機器人能快速「上崗」,得益於行業原有技術積累,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加深了既有的應用場景。《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機器人全球整體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服務機器人迎來發展黃金期。
  • 特色餐飲行業市場快速發展,囤囤魚大有可為
    據《中國特色小吃餐飲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數據:2019年中國餐飲業市場規模達到4.2萬億元。2017年-2019年餐飲業年復增長率達到9.88%,高於同期GDP增速。其中,小吃作為中式快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式快餐中佔比33.2%,在中式快餐業態中獨佔鰲頭,發展前景廣闊。
  •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 海底撈只給打40分
    在項目投後賦能過程中,雲啟資本率先考察了眾多賽道包括餐飲、酒店、醫院等,但最終幫擎朗智能把市場突破口鎖定在了餐飲行業,背後的邏輯並不複雜,餐飲是三個賽道中規模和市場最求最為龐大的一個市場。具體而言,在大眾點評上有400萬個餐廳,服務機器人哪怕僅滲透10%,就可以擁有40萬個點位。中國星級酒店4萬家左右,三級醫院2500家,在數量級上和餐飲行業存在不小的差距。
  • 碧桂園餐飲機器人量產 產業在加速布局中
    在終端應用方面,京東、阿里等電商零售巨頭,以及美團、餓了麼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都在入局。  從產業鏈結構來看,餐飲機器人上遊涉及晶片、舵機、雷射雷達等底層技術,中遊涉及圖像、語音識別等AI模塊,以及設計、加工、組裝、作業系統研發等,是目前學術研究和初創公司搶佔的熱點。下遊則包含餐廳、食堂、酒店等不同的應用場景。
  • 中國第一的機器人巨頭,坐擁377件專利,半年吸金超12億
    文/BU 審核/子揚 校對/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機器人市場如今發展正是火熱,經過多年穩步增長,在2019年預計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高達294.1其中,在增速最快的服務機器人市場中,中國佔據業界份額的25%以上。2019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已達22億美元,而在2020年這一數字有望突破40億美元。在我國眾多機器人企業中,新松機器人可以說是中國第一的機器人巨頭。
  • 獨家調查|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海底撈只給打40分
    辰智科技《2020年中國餐飲大數據白皮書》認為,數位化與科技運用是餐飲業未來發展趨勢。機器人送餐、機器人配菜在火鍋、快餐等餐飲領域已開始應用,也為餐飲企業構建了一種新的場景和應用,進一步推動餐飲智能化的進程。
  • 無線耳機新動態:2021,安卓品牌TWS 耳機發展拐點
    根據旭日大 數據統計顯示,白牌TWS耳機目前約佔市場66%份額,其他34%為蘋果和安 卓品牌TWS耳機市場,未來對著安卓陣營TWS耳機與蘋果之間技術差距逐漸 縮小,手機廠對可穿戴設備和AIoT重視程度不斷加深,21年將迎來安卓品 牌TWS耳機發展拐點。安卓TWS耳機技術差距相對縮小,更新周期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