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因為跟風,在16年房價高峰的時候,買了一套層高4.9米的Loft複式45㎡公寓,總價200萬,18年底交樓到現在還沒有租出去,想賣也賣不出去。
賣不出去的時候想託管給酒店做酒店式公寓,但是酒店經理跟我朋友說房子是複式的,不好打理,收益不高,平層SOHO的公寓就可以。
賣也賣不出去,想託管出去但酒店也不收,自己也不住,因為一層有二十幾戶,有辦公的也有住的,會比較亂;而且公寓沒有陽臺,沒地方晾衣服;廚房衛生間沒有窗戶,通風不好;最主要的是廚房是開放式的,油煙夠受的,而且不能起火炒菜。
所以就放棄了,住了一個月實在忍受不了就搬出來,他現在很後悔,首付給了100萬,現在還要還銀行貸款跟利息,覺得這次投資很失敗,以後肯定再也不買公寓了,血淋淋的一次教訓。
其實很多買了公寓的人,基本上是第一次,手上有公寓的人都知道持有公寓成本很高,商水商電,物業費比住宅還要高,而且限制又很多,轉讓稅費高,很難出手,變現率非常低等等缺點。
有些人說公寓租金回報率大概4%-5%,住宅租金回報率才2%左右,買公寓比住宅的租金回報率高,雖然缺點很多,還是值得投資的的啊!
他說的沒錯,但是看得不夠遠,我們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一點,其實買房不只看租金回報率,還要看房價的漲幅以及流動性。
對比房價的漲幅
很多人後悔買了公寓而沒有買住宅,因為住宅的房價漲了兩倍,公寓漲幅才一倍,甚至有些漲幅還不到一倍,因為公寓的性質決定了它的漲幅。雖然住宅租金回報率比公寓低,但是住宅的居住功能,還能落戶等等這些功能決定了住宅比公寓更搶手。
16年到18年,各地城市不斷出臺很多限購政策,基本上都是針對住宅,很少針對公寓的,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住宅市場很大,住宅房價的漲跌幅影響著樓市的走向,是樓市的風向標。不管是剛需還是投資者,都是青睞住宅的,國家都告訴你答案了。
但也不是說不能投資公寓,如果你能找到租金回報率超過8%的公寓,也是可以考慮的。
流動性的重要性
上面提到公寓變現率低,也就是流動性差,未來十年買房,可以說流動性是最重要的,它的重要已經遠遠超越了房價上漲空間。流動性,顧名思義,指的是變現能力,持續撬動槓桿的能力,將資產變現為現金的能力。 任何資產,只要不能變現,終究只是紙面財富。
如果房子失去了流動性,就是有價無市,沒有交易,任何價格、任何浮盈都只是空中樓閣,只要沒有人再來接盤,你買的房子漲了一倍都沒用,因為賣不出去。
總的來說,投資公寓要更加謹慎,不然分分鐘掉坑裡你都不知道。
既然公寓缺點這麼多,為什麼市場上還有這麼多公寓產品?其實市場上的公寓基本上使用年限是40年,是開發商把寫字樓改成這種商住公寓,為什麼不賣寫字樓而改成公寓?因為寫字樓不好賣,空置率高。所以改成公寓,包裝成可住人又可註冊公司的商住公寓,就有很多人買了,所以這個坑要警惕。
本文由大臣觀察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