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為何說此人「三十一歲做學閥,八十四歲在武俠小說中死去」?

2020-12-12 覃仕勇講史

我們都知道,李敖大師是以罵人著名的。

有人統計過,在李敖大師的著作中,被他指名道姓進行鞭撻和痛罵的各色各類名人超過3000個,其中既有孫中山、蔣介石這樣的政治人物,更多是魯迅、金庸、余光中這類的文化名人。

政治上的東西,這裡就不展開評述了。

來看看李敖大師是怎樣開文化名人開炮的。

李敖大師罵魯迅,說:「魯迅在租界裡面寫文章的話,他受到洋人——當時是日租界——日本鬼子的保護。在我們看起來,我們必須說,他的勇敢是來自租界的保護。」

李敖大師罵魯迅這年是2005年,魯迅已作古已近七十載了。

李敖大師罵金庸,說金庸信佛是一種「偽善」,原話是這樣:「佛經裡講『七法財』、『七聖財』、『七德財』,雖然『報恩經』……等等所說的有點出入,但大體上,無不以捨棄財產為要件……你有這麼多的財產在身邊,你說你是虔誠的佛教徒,你怎麼解釋你的財產呢?」

金庸沒有正面轉開回應,而在2009年有媒體向他提及此事時,才揭穿了李敖大師罵人的背後真相:「我跟李敖本來要好的,他請我到他家裡去。後來因為他跟胡茵夢離婚了,《明報》照實報導,他怪我為什麼不幫他,我說:我們辦報紙的人完全公平講話,絕不因為私交好就幫你。我到臺北去,他有一個房子想賣給我,我說:我在臺灣不置產業。他說這個房子半賣半送給我,我說:你再便宜我也不要。」

李敖大師罵余光中是勢利中人,說:「他為人最喜招朋引類、結黨營私。」

余光中也沒有正面回應,而在和朋友聊天中說:「他一直罵我,我則保持沉默,這說明,他的生活不能沒有我,而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

李敖大師罵人,大多諸如此類,有時是挾私報復,有時是蹭名人上位。

李敖大師罵李濟,可以說是二者兼而有之。

因為,和李敖大師比較起來,李濟更是大師中的大師——是真正泰鬥級別的大師。

李濟是人類學家、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之父,1925年時,曾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人類學講師,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等人同執教鞭。其於1926年發掘山西夏縣西陰村新石器時代遺址,最大的成就是從1928年至1937年,主持河南安陽殷墟發掘,使殷商文化由傳說變為信史,並由此將中國的歷史向前推移了數百年。夏鼐、尹達、高去尋 、石璋如、尹煥章等人,都得過他的指導和栽培。張光直、許倬雲等中國考古學與中國上古史界的領軍人物,都是他的親傳弟子。

張光直身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對自己的老師李濟推崇備至,對老師的評價是:近60年的歲月裡,一開始作為中國考古學之父,隨後又作為中國考古學掌門人,他的學術思想一直在中國這門學問的發展中佔據支配地位。

李濟一生中最大的悔事是於1949年去了臺灣。當時,「中研院」史語所奉命將所裡全部圖書、儀器、標本共裝了上千箱,連同故宮等機構的重要文物一併船運,特地指派他協助押運。

這一押運,李濟從此偏居一隅,陷入了無古可考的境地,而且也缺少大陸的考古資料,他後來的幾本著作,是通過從日本買來的新近出版的殷墟圖片作研究寫出來的。

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大師的悲劇。

這也是為什麼李敖大師說他「在武俠小說中死去」的原因。

那麼,李敖大師要說他是「學閥」呢?

「學閥」一詞,估計很多人是第一次聽到,但應該不難理解,只要想一想「門閥」、「軍閥」這類詞兒,將之應用於學術界,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據說,建國偉人少年時期在舊私塾裡讀書,由於討厭舊私塾教育,曾用這個詞抨擊過老先生,說他們是收錢賣知識。

李敖大師用這個詞來指罵李濟,是指責李濟憑藉勢力把持和壟斷了教育界、學術界。

從1963年起,李敖大師在他自己編輯出版的《文星》雜誌中,對李濟進行全方位鞭撻、攻擊。其中,11月1日發行的第73期有題為《從李濟的悲劇看中央研究院的幾個黑暗面》,裡面寫到:中國的「軍閥」倒了!可是「學閥」呢?正因為中國的學者們都養生有道,正因為他們是學術界裡的老壽星和不倒翁,正因為他們以「三十年如一日」來自豪,自豪他們獻身學術和盡瘁教育。所以,這筆總帳上一旦有赤字出現,他們在倉皇之間,實在無禍可嫁,也無「租界」可逃……李濟的苦惱正在這裡。他名至實歸,是今天文化沙漠裡的數一數二的鑿井工程師,也是真正有執照的人。可是,他無法鑿井。

「李濟三十一歲起就做學閥,八十四歲才在武俠小說中死去」之語,全話是:「李濟三十一歲起就做學閥,八十四歲才在武俠小說中死去。他壟斷學術,自己不研究也不給別人機會,『安陽發掘報告』有始無終,『中國上古史』計劃拖延不做」。」見於2005年9月20日,鳳凰衛視播出的《李敖有話說》。

也正是李敖大師在電視上的這次攻訐,許許多多大陸普通百姓才知道了考古界一代宗師李濟的名字。

李敖大師為什麼會對李濟如此耿耿於懷、乃至似有刻骨之恨呢?

也許是事出有因,但更多的是李敖大師的心胸不夠開闊,放不下。

話說,1955年,李敖在臺大歷史系就讀(當時的李濟是臺大考古人類學系主任),該年4月25日,他的父親突患腦溢血死在家中。李敖在喪葬事宜上反對傳統「把活人弄成死人,把死人弄成鬼」式的喪禮,世人對此議論紛紛,他也因此背上了「不孝」的惡名,一則「李敖把他老子氣死了」的流言也開始悄然盛行。李敖大師為此大為氣惱,恨不得查出這個流言的始作俑者,將之揍個半死。查來查去,他最後認為把這個始作俑者鎖定為李濟!當然,他也沒有任何證據,不能把李濟怎麼樣。

不管怎麼樣,李敖大師和李濟之間的梁子算是結下了。

後來,李敖大師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有一天,李濟對姚從吾說:「聽說李敖跟他父親意見不合,最後把他父親氣死了。」姚從吾答:「這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我知道李敖的父親是我們北大畢業的。北大畢業的學生,思想上比較容忍、開通。李敖的父親若能被李敖氣死,他也不算是北大畢業的了!李敖對他父親的態度如何,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李敖對母親很好,一個對母親很好的人,大概不致對父親不孝吧!」

最讓李敖大師不能釋懷的是:1963年(注意這個時間點,這是李敖大師在《文星》撰文罵李濟之始),李敖大師準備進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但遭到了拒絕。

李敖大師很快就將這筆帳記到了李濟頭上。

因為,當時擔任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考古組主任的人是李濟。

1998年,李敖在撰寫回憶錄時,提到了自己進史語未遂的一段隱秘:「……梁實秋認為李敖如此人才,任其流落,太可惜了,因此他不得我同意也沒告訴我,就秘密寫信給『中央研究院』王世傑院長、歷史語言研究所李濟所長。對李濟來說,其實這是有點難堪的事,因為李敖是他學生,自己學生自己都不能常識,還要勞動校外的與李敖非親非故的梁實秋推薦,這不是有眼無珠嗎?儘管梁實秋甘冒不韙,推薦了李敖,王世傑、李濟他們,還是拒絕了。」

李敖大師進史語所被拒,是不是李濟的原因呢?

實際上,還真是。

1990年3月,《王世傑日記》全十冊於在臺灣公開出版發行,其中五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記事為:……李敖為臺大畢業生,有才華而口行不端,梁實秋於五十二年五月曾推薦於中研院史語所,李濟之以其行為不正,不願收納,餘遂拒絕之,彼即因此懷恨。」

看得出,李濟之所以拒絕,並非李敖大師說的「自己學生自己都不能常識,還要勞動校外的與李敖非親非故的梁實秋推薦」,而是「行為不正」。

因為以上兩事,李濟就成了李敖大師要不遺餘力口誅筆伐的人物。

相關焦點

  • 李敖評價金庸偽善,並直言:武俠小說不入流,全是糊弄人的
    "武俠小說"在很久之前就存在了"武俠小說"是中國小說眾多類型中最重要的其中一種,這類小說中的主角大多都是武功高強、身懷絕技的俠客或者義士,講述他們在江湖中瀟灑肆意的見義勇為,伸張正義或者為了解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中,向腐敗朝廷發起挑戰的故事。
  • 同為臺灣名作家的李敖和古龍,為什麼從不往來呢?
    李敖比古龍大三歲,李敖成名在60年代,古龍成名在70年代,同為臺灣名流的兩人卻沒有任何交往的記錄,在那個沒有網絡,凡事都需要親力親為的年代,是非常罕見的現象。李敖孤高傲世,敵人很多,但是朋友也不少,像林清玄、高信疆、陳文茜等名流都曾是他的座上客,金庸、三毛都曾登門拜訪過李敖,唯獨古龍,未曾單獨會晤過李敖,李敖也隻字不提古龍,兩人同為臺灣文化界的偶像,卻一生形同陌路,原因究竟為何?
  • 李敖一生有幾個老婆 李敖和兩任妻子胡因夢及王小屯感情介紹
    家屬的聲明指出,李敖近日病況轉危,18日上午10時59分安然離世,與世長辭,享年83歲。》》推薦閱讀:李敖和第二任妻子王小屯相識相戀經過李敖,字敖之,臺灣作家、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1935年生,祖籍吉林省扶餘縣。1949年舉家赴臺,定居臺中。李敖一生的文學成就令人驚嘆,其感情生活也吸引大家的注意。很多人都好奇李敖有幾個妻子?分別是誰?
  • 明武宗暴死之謎:年僅三十一歲,正值壯年,為何卻突然駕崩
    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明武宗朱厚照咽下人生中的最後一口氣,死於豹房,終年三十一歲。作為明朝歷史上第十位皇位,後世對明武宗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的情況,有人指責他貪玩荒唐,也有人稱讚他特立獨行。
  • 45歲的李敖卻不能忍受胡因夢在廁所便秘而漲得通紅的臉,他提出了離婚
    1980年,27歲的胡因夢穿著一身睡衣,夜奔李敖家中。婚後第115天,45歲的李敖卻不能忍受胡因夢在廁所因為便秘而漲得通紅的臉,覺得不堪的他提出了離婚。李敖曾說:「罵人別人都只會罵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個本領,我能證明你是王八蛋。」李敖語言的犀利不僅體現在文章中,也在胡因夢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 李敖評論三毛、金庸、王菲,一針見血,無可辯駁,畫骨
    二、金庸——「超凡脫俗」的偽善 說到金庸,大家肯定不會感到陌生,他是中國武俠小說的鼻祖和翹楚。然而,就是這樣才高八鬥的文學家,也曾經難逃李敖的批判和抨擊。 有一次,金庸專程抵達臺灣,來到李敖家中做客,他談到自己的武俠小說時,李敖說他和胡適一樣,對這種小說抱有極大的質疑,因為在他眼裡,這種小說構造的是一個並不存在過的、虛無縹緲的世界,人們雖然為此著迷並深陷其中,卻無法對現實形成任何意義。所以在李敖認為理智文學才是有意義的,而武俠小說是「無用的文學」。
  • 上海最後的名媛唐薇紅:八十歲舞動百樂門,李安邀請她拍《色戒》
    只見那老人八十歲有餘,一身時髦打扮,偶爾穿上一件非常得體的旗袍,或者一件翩翩起舞的裙子,雅中帶貴,正在像年輕人一樣,在舞池中高興地挑起拉丁舞來。此老人便是唐薇紅,此時她已經八十多歲,每個星期依舊會精心的打扮一番,來到百樂門跳舞。周圍的人新奇,怎麼八十歲的老人也還來跳舞,殊不知,唐薇紅當年在百樂門跳舞的時候,那些看熱鬧的年輕人可能都還沒有出生。
  • 神農架深處住著一位600多歲的老道長?
    前臺大校長李嗣涔博士,曾做客李敖的一檔電視節目,談到他研究開發人體潛能的專題實驗時,曾親自練習打坐,打通了任督二脈。 李敖驚問:「這是不是就是武俠小說裡說的絕世武功?」 連李敖這樣以史學見長,博聞強記的學者也有此一問,可見武俠小說實在是誤人不淺。也暴露出坐而論道的專家,和追求實證的科學家之差別。 在道家的內丹修行術裡,有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三個階段。
  • 李戡追念父親李敖:夢見生病晚期的他可以站起來和我散步
    中新社香港7月22日電 題:李戡追念父親李敖:夢見生病晚期的他可以站起來和我散步中新社記者 曾平李敖之子、今年25歲的李戡日前第三次到訪香港書展,也是第一次在沒有父親的陪伴下出席香港書展。近日在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他說,自己夢到了已故的父親可以站起來和他一起散步。
  • 狂人李敖:沒有長篇小說,魯迅不算文學家
    李敖抨擊魯迅的第二條,是將魯迅的小說,又換成了雜文。高曉松說,魯迅先生確實是近現代雜文第一人。雜文創作浸染了魯迅更多的心血,也承載了魯迅更多的思想,魯迅的創造力和鮮明的個性,也更多地呈現出來。但李敖一句話就給否了:「魯迅的雜文寫得不好,為什麼不好?
  • 李敖大師行俠記!
    1997年8月31日下午,臺北孫中山紀念館內,一場義賣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發起人是李敖大師,活動旨在對抗日本政府企圖掩蓋慰安婦罪行的可恥行徑。素來喜歡行俠仗義的李敖聽說此事後,對王清峰說:你這個辦法,用道德的標準,用個人尊嚴、國家立場的標準,來要求這些悽慘的老人家,是不近人情的。李敖的話可謂一針見血,這正是問題的癥結所在。李敖提出了自己辦法:既要有主張,還要有辦法。
  • 伊能靜,作到八十歲
    因為她生命力頑強,從十幾歲開始就立志要做不服輸的公主,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更改過自己的人設。她被罵的次數多了,卻都不是被網友罵一罵就低調行事的人,如今看起來她到八十歲都不會改變,就這樣演完整個人生。伊能靜的過往,有很多重壓瞬間,任誰都要狼狽面對,只有她,甩甩裙擺告訴世人,「我還是很好的喔」。
  • 不屑與王朔並提,李敖:我罵的都是能讓我坐牢的人!
    李敖一生,據說罵人超過3000,憑著一張利嘴,李敖博得無數讚譽,當然,也引起一些爭論。贊之者以為痛快淋漓,直擊要害,也說了很多別人想說而不敢說的話,人以真話目之。貶之者認為,罵人顯得小家子氣,你一個大師,有失修為啊。而且,罵人又耗費精力,罵來罵去你的建樹呢?
  • 臺灣漫畫大師:我會在85歲的春日下午2點死去,最後葬在少林寺
    三歲半的時候,別的小孩還在玩泥巴的時候,蔡志忠卻整天躲在父親的辦公桌下思考自己將來要做什麼,這在我們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卻真實的發生在了蔡志忠身上。四歲的時候,父親送給蔡志忠一塊小黑板,小蔡志忠就在這方寸天地之中找到了自己將要奮鬥終生的事業——畫畫,他發現自己愛畫畫,並且畫的還不錯。
  • 李敖兼具才氣和勇氣,自詡「一個正確的人活在錯誤的地方」
    ——李敖央視《新水滸傳》中,武松和方臘在破廟狹路相逢,方臘說「武松大名倒是久有所聞」,而李敖的大名之於我,也是久有所聞。李敖去世,網上出了很多紀念文章,但都把李敖的年齡算錯了。李敖生於1935年4月23號,卒於2018年3月18號。
  • 八十歲的蝙蝠俠,是永遠不老的超級英雄
    老爺今年八十歲了。「他是由悲劇孵化的英雄」老爺八十大壽,是小丑給賀的。前不久,電影《小丑》在威尼斯爆冷斬獲金獅獎,美漫巨頭DC可以久違地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慶祝一番。影片聚焦在上世紀80年代的哥譚市,世界在下沉,人日漸瘋狂,小丑正疾行在成為蝙蝠俠一生宿敵的路上。
  • 李敖:我愛你是百分百,但愛胡因夢是千分之千,所以你要迴避了
    1979年,李敖對女朋友說:我愛你是百分百,但愛胡因夢是千分之千,所以你要迴避了。胡因夢是誰?七十年代臺灣第一美女,24歲獲得金馬獎女配,是演員,是作家,也是翻譯家。在當時港臺美女如雲的年代,胡因夢的才華與美貌完全不輸林青霞。
  • 武俠小說裡說的「情花」毒,一個18歲女孩真的中毒了
    在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楊過中了「情花毒」這「情花」便是曼陀羅花最近浙江杭州富陽也有人中了此毒前幾日,杭州市富陽區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室來了一位18歲女孩小景,出現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腹痛腹瀉等不適。
  • 孔融四歲就懂得讓梨,為何老師從不說長大後的孔融?因為不能說
    《三字經》中都有「融四歲,能讓梨」的句子,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然而孔融這個孩子們的榜樣,長大以後的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又是為什麼呢? 但孔融真正在當時為人所熟知是在其十三歲時,父親泰山都尉孔宙去世,孔融悲慟不已,甚至痛哭到無法站立,州裡百姓因此皆稱讚他的孝心。 在孔融十六歲時,兄長孔褒的好友張儉為中常侍侯攬所記恨,張儉被追捕時逃到孔家,正好孔褒不在家,只有孔融接待他。張儉覺得孔融還是個小孩子,就沒有告訴孔融自己的處境,孔融卻見他形容狼狽,於是做主留下了張儉。
  • 本該享福的年紀,可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依然在種田賣菜,這是為何
    本是享受天倫之樂,安度晚安的年紀,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仍在種田種菜,這不足以奇怪,因為這一直以來都是農村常有的一個現象,而且一直延續至今。爺爺說:從十幾歲開始就一直跟著大人幹活,掙工分,到後來有了你爸他們,更是在一直幹活,幹到現在,也是一輩子過來了,不幹活你讓我幹啥去,天天躺家裡,我急的保不住呀,我天天幹活身體到健康,不幹活萬一身體出毛病了,到時候還是你們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