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人千軍萬馬,六七步穿州越國。」一張臺子,三五個木偶,七八個人,一招一式、一舉一動、一彈一唱間就能演繹中國神話的奇幻奧妙、歷史的波瀾壯闊以及紛繁的世間常情。萊西是中國著名木偶之鄉、中國木偶藝術的發源地,萊西木偶被列入青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近日,記者走進萊西木偶藝術團,拜訪萊西木偶戲第五代傳承人、萊西木偶藝術團團長姜玉濤,聽他講述與木偶戲的不解之緣,感受這一古老傳統文化的魅力神韻。
與木偶戲「一見鍾情」
萊西木偶以杖頭木偶為主,俗稱「撮頭戲」,木偶造型多沿用戲曲中生旦淨末醜的臉譜,以表現不同的人物形象。據記載,清朝時,萊西木偶戲表演已遠近聞名。傳統的萊西木偶戲能演出《斬黃袍》等十幾個劇目,以京劇、呂劇等戲曲伴唱,京胡、二胡、鼓、鑼等樂器伴奏。這種傳統表演形式一直紅火到上世紀50年代,然後漸漸由盛轉衰,到80年代已基本銷聲匿跡。
隨著2006年非遺普查工作的深入開展,萊西木偶戲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重新被發現。為復活該劇種,當地文化部門將老藝人倪奉先從東北請回萊西,並於2008年初成立了8人小劇團。但由於資金不足等諸多問題,木偶戲劇團發展一直難有起色。 2008年,戲迷姜玉濤接觸了幾次萊西木偶戲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僅主動為劇團的排練提供場地,為外出演出提供車輛,而且還拜倪奉先為師,與木偶戲結下不解之緣。
「1978年,萊西岱墅村西漢墓出土了一具身高1.93米的大木偶,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萊西因此被認為是木偶藝術的重要發源地。 」姜玉濤告訴記者,近年來,萊西木偶戲先後被列為萊西市和青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目前正在申報山東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全能團員一人頂仨
2012年,姜玉濤改組成立萊西木偶藝術團,並建立了萊西木偶藝術館,主要展示萊西木偶歷史淵源、木偶製作工藝和木偶表演藝術。當時,姜玉濤既是老闆,又是司機、搬運工;既要跑市場,又要登臺表演。在姜玉濤的帶領下,許多年輕演員在演出之餘,也都自覺發揮一技之長,或負責音響影像,或負責服裝道具,相互協調配合,承擔起臺前幕後的工作。
木偶戲的傳承沒人不行。劇團現在有不到10名專職演員,「別看我們人不多,但是我們一人能頂仨,每個人都是多面手。」姜玉濤笑著告訴記者,在大夥的共同努力下,萊西木偶藝術團逐漸走上了正軌,並具備了木偶的自主開發能力。
作為非遺項目的木偶戲,其傳承還包括木偶製作。經過數年不斷的攻關,劇團在掌握了傳統木偶純木雕刻技藝的基礎上,又具備了新式木偶的自主開發能力。特別是木偶最關鍵的頭部製作,他們自創了 「打磨成型—油彩定妝—控制機關組裝」等一條龍生產工藝。如今,以紙漿等為原材料製作的木偶大大減輕了重量,更便於演員長時間託舉表演。自製木偶外表更美觀,內部機關也更複雜,極大地提升了角色的表現力。
姜玉濤說,學木偶戲表演很不容易,悟性、體力、恆心一樣都不能少。最考驗技術的是捻功,木偶的一舉一動都要靠表演者捻動杆子來實現,木偶的動作到不到位全看表演者的功力。 「好在我們這兒都是80後、90後的年輕人。」這令姜玉濤比較欣慰。在他看來,只有不斷創新,木偶戲才能走得長遠。現在創新的紙制偶頭採用了翻模技術,轉向靈巧輕便、易於控制,機關多樣,動作也更加豐富。
小木偶蘊藏大夢想
今年受疫情影響,所有的文旅項目按下了暫停鍵,萊西木偶藝術團的演出也不例外。「因為上半年所有的演出都取消了,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姜玉濤說,他粗略估計了一下,光是正月裡,他們就損失了大約10多萬元的收入,為此團裡有三四名工作人員辭職了,目前依然堅守崗位的只剩下不到10個人。雖然如此,但是姜玉濤和他所率領的團隊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越挫越勇,他們化危為機,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經營新模式。
「我們將木偶戲搬到了網上,利用雲平臺搭橋,在網上開直播、做表演,讓更多的人能欣賞到精彩的木偶戲。」姜玉濤說,疫情期間他們創作的抗疫木偶劇《對決》榮獲了山東省優秀非遺作品一等獎。除此之外,他們還編排了抗疫新劇《代表月亮檢測你》,歌頌抗疫一線上的保安隊伍,獲得了較好的反響。此外,姜玉濤還開設了「大漢偶歌」淘寶店,銷售小木偶、泥塑、剪紙等文創產品,受到了顧客的歡迎,每天的交易額喜人。
疫情期間,姜玉濤利用休息時間,著手實施很多原本處於計劃階段的項目。姜玉濤一刻都不肯停歇,每天都在為小木偶們尋找新的夢想。籌建木偶藝術博物館、木偶藝術劇院、木偶夢工坊,啟動木偶藝術國際化運營等,都是目前他每天為之忙碌的事情。
「5G時代給木偶產業帶來新的可能,更多的木偶藝術作品將以影視形式傳播,我們在『十四五』期間計劃籌建300平方米左右的木偶動漫影視基地3個,用於木偶動漫影視產品的拍攝製作,對遊客開放。預計每年推出木偶影視作品15部以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姜玉濤說,他們還準備籌拍大型木偶動漫版《西遊記》,爭取在下一個猴年來臨前完成,為全國人民奉上一部木偶戲藝術盛宴。
此外,他還在積極探索萊西木偶戲的國際化發展之路。初步計劃在韓國、日本設立海外傳承中心,推廣萊西木偶劇及木偶影視產品的海外輸出,推廣以木偶文創產品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看點
萊西木偶走出國門收穫大批老外粉絲
根據市場特點,木偶藝術團大膽調整了演出劇目,在保留傳統幕後劇的基礎上,創新編排了人偶同臺木偶劇,演出中兩種形式有機交融、相得益彰。「2017年,萊西木偶第一次走出國門,看到外國人對我們的萊西木偶頻頻豎起大拇指時,我們內心也感到很驕傲很自豪。」姜玉濤說,如今木偶藝術團已先後出訪過美國、日本、瑞典、紐西蘭、烏克蘭等近10個國家。
「在國外表演的時候,臺下的觀眾看到我們的木偶戲都瞪大了眼睛,十分好奇,尤其是現在木偶戲和京劇、變臉等藝術融合在一起,這些交融的傳統藝術更是讓老外大開眼界,直呼神奇。 」姜玉濤說,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2018年他們在紐西蘭表演的時候,臺下的一名小學生見到木偶 「孫悟空」出臺的一剎那,竟然激動得哭了,表演結束後,硬是要求老師去跟孫悟空來個親密接觸,還自己動手感受了一下木偶戲的神奇。 「這個孩子對我們中國的木偶充滿了好奇,他表示以後要好好學習中文,到中國來學習木偶戲。」姜玉濤說,通過文化交流,他希望能讓木偶戲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張揚國粹魅力。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