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為皇后的烏拉那拉氏去世後連個諡號也沒有,她也是清朝唯一一個沒有諡號的皇后,而且她的葬禮也不是皇后的規格,僅為貴人規格,最過分的乾隆還不許給她設立牌位。究竟烏拉那拉氏做什麼事兒會讓乾隆如此討厭她?
事情的導火索發生在乾隆第四次下江南期間,與乾隆此次遊江南有皇太后、皇后烏拉那拉氏和令妃等人,這期間皇后烏拉那拉氏因為一些事和乾隆發生了爭執,具體是什麼事兒現在無從考證,一說是:乾隆要晉升令妃魏佳氏為皇貴妃,皇后烏拉那拉氏堅決反對,但乾隆心意已決反對無用。一說是:乾隆到了江南煙花之地,自命風流,粘花惹草的毛病犯了,烏拉那拉氏諫言遭到了乾隆的無視。憤怒之下烏拉那拉氏剪掉了自己的頭髮。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按照清朝的制度,皇貴妃在後宮的地位僅次於皇后,是皇后的法定接班人,直接威脅到皇后的地位。所以,一般來說為了照顧皇后的情緒,也為了避免引起後宮衝突,一般不輕易封皇貴妃這個封號,除非是皇后駕崩或者病重不能處理六宮事務,否則這個位置一直是空著的。
而烏拉那拉氏此時還講講康康的存在著,乾隆帝卻要封令妃魏佳氏為皇貴妃,這不是明擺著要抬舉令妃,而無視皇后烏拉那拉氏的存在嗎?所以說,烏拉那拉氏的憤怒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皇后輕易剪掉自己的頭髮可不是小事兒,這時可能有人要問了:剪個頭髮怎麼了,有什麼大不了的?值得大驚小怪,大動幹戈嗎?人家這剪頭髮可跟咱們普通人剪頭髮不一樣,有講究,什麼講究呢?這是因為滿族女子一向視頭髮如生命,剪頭髮的行為就相當於詛咒夫君死亡,是很大的忌諱。得嘞,這一剪算是斷送了自己的權利地位和兒子的前程。
烏拉那拉氏在憤怒之下,想要通過這種過激的行為表達自己強烈的抗議,以達到刺激乾隆同情自己的目的。這確實是刺激到了乾隆,不過不是同情,換來的乾隆的盛怒,乾隆看到皇后這種行為頓時吹鬍子瞪眼,龍顏大怒,隨即讓額駙隆安以「調攝」為名強送皇后從水路先行返京,他不想讓這個人影響自己遊江南的心情。
乾隆回京之後,做出了最終處置,剝奪了烏拉那拉氏的一切封號和權力,只保留了皇后的虛名,這相當於直接打入了冷宮,烏拉那拉氏這頭髮剪的可真不划算啊,不但自己的地位沒有了,還斷送了兒子的前程,所以說啊,人不能在憤怒之下做決定。
乾隆給出的理由是:烏拉那拉氏成為皇后後,自犯過失,但朕一直包容,其後竟不顧國俗,悍然剪髮,朕仍然隱忍,不行廢斥。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乾隆對皇后烏拉那拉氏的厭惡不是一天兩天了,皇后剪掉頭髮只不過是給了乾隆懲治她的一個藉口而已。
人說乾隆最愛的是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在我看來,乾隆最愛的是自己和雍正留下來的大好江山,六下江南就是為了自己玩的開心,對後宮佳麗的愛只是相對的,有時間期限的。
當了六十年皇帝,大多數兒子都先於他死去,禪位嘉慶以後,把著大權不放手,嘉慶實際上當了幾年傀儡皇帝。所以說乾隆最愛的是自己和手中的權利,其他一切都是相對的。
何況,烏拉那拉氏前有個乾隆寵愛的富察氏 ,後面又有令妃魏佳氏和容妃和卓氏(也就是傳說中的香妃)。雖說乾隆最愛的人是自己,但在所有的妃嬪中,富察氏是他的最愛。
烏拉那拉氏生於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滿洲鑲黃旗人,比乾隆小七歲,在乾隆還是皇子時,由雍正親自指配為寶親王弘曆的側福晉,而福晉正是富察氏,乾隆即位後,封她為嫻妃,乾隆十年,又晉升她為貴妃。雖說烏拉那拉氏跟隨乾隆多年,但一直不怎麼得寵,所以,也沒生出一瓜半棗來。
那麼,一直不得寵的烏拉那拉氏是怎麼當上皇后的呢?第一,是因為富察氏去世了,第二,是因為她跟皇太后的關係處的非常不錯。第三,其他妃子地位不高。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三月,皇后富察氏去世,乾隆一度很悲傷,因此沒心情打理後宮的事兒。但後宮不可一日無主,不然長久以來會亂套的,所以皇太后就讓乾隆趕快選一個皇后,在乾隆後宮的這些嬪妃中,除了已經去世的富察氏,那時候受乾隆寵愛的還有純貴妃高氏和嘉妃金氏,而且她們都有子嗣,高氏生有皇三子永璋、皇六子永瑢,金氏生有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
按理說她們二人中的任意一個都可以母憑子貴,有資格角逐皇后之位。但是她們二人均來自漢八旗,這對於重視血統出身的清朝皇室而言,是不能選的。那麼,選誰呢?一向和皇太后關係很好的烏拉那拉氏就進入了選擇範圍,雖說她沒有子嗣,但烏拉那拉氏在眾多嬪妃中也算是出類拔萃的,而且她背後還有家族勢力。
乾隆本來屬意的不是烏拉那拉氏,但一來暫無合適人選,二來他一向以孝子自詡,既然皇太后建議了,他不好駁了太后的面子,最後只能用意了。烏拉那拉氏當上皇后以後,對後宮搭理的井井有條,贏得了一片讚譽,但乾隆對她的態度一直不冷不熱。因為在乾隆的心目中,富察氏是他唯一的皇后,無人可以替代,富察氏的一顰一笑在他心中一直不能抹去。
但烏拉那拉氏對此從來沒有表現出任何怨言,反而是更加溫柔體貼。她期待著有一天乾隆能得到乾隆的認可,皇天不負有心人,幾年以後,乾隆的傷痕抹平的差不多了,他也意識對新皇后冷落的太久了,而且人家表現的很不錯。所以,乾隆對烏拉那拉氏流露出無限歉意,說出了「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這樣的話。
故而,乾隆開始了對烏拉那拉氏的補償,時不時的臨幸於她,烏拉那拉氏的肚子也挺爭氣的,在已經快四十歲的高齡下生下了生下皇十二子永璂,之後又陸續生下皇五女和皇十三子永璟(後來夭折了),這也算是烏拉那拉氏一生最高光的時刻了。
隨著烏拉那拉氏生了孩子以後,她在後宮中的地位已經是無人能敵了,也正因為如此,她的性子也發生了改變,以前她很溫順,對每個都很好,但自從有了子嗣後,她開始變得囂張跋扈起來,處處強調自己的地位不說,還對其他嬪妃時不時的懲罰一番,這引來了其他嬪妃的很多怨言。
她的這一系列操作不但引來了其他嬪妃的不滿,連一向支持她的皇太后也漸漸有了一些看法,乾隆本來就對她沒多少感情,這幾年之所以對她好只不過是出於對她的愧疚和尊重,如今見烏拉那拉氏如此跋扈,乾隆馬上就煩了。而且她也已經年老色衰了,之前品德還不錯,這麼一鬧,乾隆瞬間對她失去興趣了。
況且乾隆此時正對令妃魏佳氏聖眷正濃,出身低微的魏佳氏獲得了乾隆的注目,一路高升,成為後宮裡最炙手可熱的紅人。魏佳氏接連為乾隆生下皇十四子永璐(乾隆二十二年)和皇十五子顒琰(乾隆二十五年),後來乾隆又非常寵幸「香妃」和卓氏,乾隆帝非常迷戀香妃帶來的異域風情,只要是外出都帶著香妃,香妃的受寵程度直逼當年的富察氏。而皇后烏拉那拉氏早被乾隆忘到九霄雲外去了。
皇后烏拉那拉氏將這一切看在眼裡,但她此刻已不是為了自己而活,因為她有了自己的兒子,她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兒子能登頂,所以,她不能讓別人上位,故而在聽到乾隆要封令妃為皇貴妃時她極力反對,憤怒之下剪了頭髮,徹底觸怒了乾隆,也牽連到了自己的兒子。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七月十四日烏拉那拉氏離世,去世的時候乾隆還在外打獵呢,得到消息的乾隆並沒有表現出悲傷,也沒有停止狩獵,而是發諭旨道:一切喪禮不許復循孝賢純皇后,只按皇貴妃例行即可。並且乾隆還拒絕給烏拉那拉氏擬諡號。
諡號是對一個人一生功過的蓋棺定論,也是對死者的一種尊重,但乾隆帝卻以烏拉那拉氏擅自剪髮,是大不敬為由,拒絕給她封贈諡號,同時還不允許為她設立神牌。沒有神牌,也就意味著不能享受後人香火,這在當時連普通老百姓都不如。
烏拉那拉氏的墓穴也不是單獨的,而且負責辦葬禮的人員看到乾隆不待見烏拉那拉氏,也跟著落井下石,本來是皇貴妃但例,但這些狗眼看人低的奴才卻落井下石,她的棺材本來應該用九十六個人來抬,但實際上只用了六十四個人,是貴人的等級。而她的棺木也不是皇貴妃該享用的金絲楠木,而是普通的杉木。
烏拉那拉氏離世以後,她的兒子皇十二子永璂不到十四歲,因為母親斷髮一事成為了宮中笑柄。永璂曾為烏拉那拉氏求過情,但被乾隆痛批一頓,乾隆也因此冷落他,永璂因此一直鬱鬱寡歡,二十四歲的時候離世,乾隆一直沒給他任何爵位,還是後來他的弟弟嘉慶皇帝給他追封了一個貝勒的虛位。
結語:其實,乾隆一生最愛的是他自己和權利,其他的對他來說都是次要的,當了太上皇還把著權利不放,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有多麼自私,烏拉那拉氏遭遇了乾隆的冷暴力,死後連個諡號牌位都沒有,結局悽涼,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