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28日,廣州市委網信辦聯合新浪廣東共同主辦「廣式撐貴扶貧有我」主題採風活動,帶領「微博扶貧公益鄉村振興助威團」赴貴州省進行走訪調研,第一站深入畢節威寧、赫章、納雍等地,了解廣州幫扶成效,講述兩地扶貧協作故事。
產業幫扶精準有效,將赫章的芳香送去遠方
在廣州市對口幫扶下,畢節市赫章縣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廣州港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接中井村大棚經營管理,建成「廣州對口幫扶鮮花種植基地」。花卉基地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氣候條件,運用現代農業科技,培育和種植優良、適應性強、附加值高的種苗和鮮花,並延伸拓展花卉加工產業鏈,以此調整升級當地農業產業結構,創造穩定的就業機會,帶動當地貧困戶和農戶脫貧致富,形成「造血式」長效脫貧機制。目前該項目覆蓋5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近3000人。
由廣州市天河區對口幫扶的赫章縣鐵匠鄉花卉基地
「當時聽說有個花卉基地,就立馬報了名。當初選擇這份工作,家裡很不支持。」工作初期受到家人質疑的當地村民周巧,工作短短兩個月後便脫了貧,隨後積極介紹丈夫及婆婆在花卉基地務工,一家3口總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今年還建起了新房。
「助威團」成員在實地走訪花卉基地後,感嘆基地的硬體配套完善,尤其對一棚一(貧困)戶,精準建卡的幫扶模式大大點讚。
用公開課堂勾勒少年夢想,用天河經驗書寫納雍故事
位於畢節市南部的貧困縣納雍縣,教育水平、教育觀念都相對落後。近年來,廣州市天河區52所中小學與納雍縣65所中小學陸續開展「教育組團幫扶」。擁有24年教齡的廣州天河中學英語教師董明,於今年8月底來到納雍第五中學支教,「這裡英語學科師資非常缺乏,來到納雍後可以感受到學生英語基礎十分薄弱。」董明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整合教材進行授課,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另一名從廣州前來支教的物理老師王成果表示,支教期間,來自廣州的老師不斷與當地老師及時交流、互相學習。數學科的貴州老師熊進,前不久赴廣州交流培訓回到納雍,「廣州的老師注重學生能力培養,課堂上留時間給學生做題訓練、及時反思,目前我們這裡還比較缺乏思考。」廣州支教老師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對當地產生教學方式、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改變。
「助威團」走進五中,和同學們共同開展了一堂有趣有料的互動公開課,各位大V憑自己的人生經驗、專業領域知識為同學們開啟了更大的視野,為大山深處的少年勾勒人生夢想,也讓億萬網友實實在在地看到廣州天河區對口幫扶納雍縣教育的成績。
兩天的行程,「助威團」先後走進畢節威寧、納雍當地企業,在火堆上體驗烤茶文化,在生產車間裡進行月餅手作,見證了一系列當地農產品重新活化、創新內涵。同時,以切身的體驗,帶領大家零距離了解畢節的歷史文化、產業發展情況,感知廣州對畢節的幫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