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助:​用好文學教育 亦可助力人類的心靈療愈

2020-12-18 TOM資訊

近日,由百度小說、掌閱、縱橫文學、七貓免費小說四家網絡文學頭部企業深度聯合打造的2020中國「網絡文學+」大會,百度AI閱讀主題公園在京舉行。

此次大會中,心之助心理平臺的聯合創始人盧悅老師、趙悅辰老師聯合其他百度百家號籤約大咖,以「文學的邊界」為主題從影視、網絡文學、科技、作家等多維角度進行了深度探討。

在會議現場,眾多嘉賓上被盧悅老師的「文學的有效期」以及「文學是人類心理發現的見證者」觀點深深吸引。

開展文學創作和欣賞 有益於人類心靈健康

在心之助心理專家盧悅看來,改革開放四十年使得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主要的變化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是由物質時代進入了精神時代,其二是由軀體疾病轉入了心理疾病。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約有 5400 萬抑鬱症患者,其中只有 20% 接受了治療。

一個屬於心理學習的時代正在到來,心理學將成為一門「顯學」。

他指出,除了利用專業心理援助,其實文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滋潤著人類躁動、脆弱甚至是陰暗的心靈。

從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

首先,文學閱讀可以使讀者的心理系統保持適度開放的狀態。增長見聞、開闊心胸,幫助讀者改變不合理認知,產生新的行為方式。

其次,在文學創作中,恰恰需要放鬆意識和理智對於潛意識的控制力,使潛意識獲得任意馳騁、自由聯想的機會。

總而言之,文學創作和欣賞可以使人產生高峰體驗,忘我的創作和忘我的閱讀都能達到馬斯洛所言的「充分、忘我、集中全力、全神貫注地經歷生活」的狀況,有益於內在的完善和療愈。

心理專家趙悅辰對此也表示,文學如何書寫疾病,其實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題目。

關於疾病的中外經典名著有很多,比如國外的有薄伽丘《十日談》、笛福的《瘟疫年紀事》、加繆的《鼠疫》、薩拉馬戈的《失明症漫記》。

國內的有魯迅的《藥》、餘華的《一九八六年》、閻連科的《日光流年》、畢淑敏的《花冠病毒》等。

在她看來,對疾病的書寫,無論是極其現實的紀錄,還是把疾病當作一種隱喻,都有深刻的意義。

青少年發現文學之美 則是提升社會之美

北京一所中學的相關調查顯示,大多數12到18歲的青少年,課餘時間幾乎都是花在軍事、電子遊戲、低品位漫畫、網絡小說等愛好上。

一位長期從事語文教育的老師表示,我國基礎教育體系雖然一直都很重視文學教育,但語文課堂上進行文學教育的方法卻是機械的、刻板的,看似條分縷析,實際上卻流失了最為寶貴的文學味道。

心理專家盧悅指出,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最好的語文課,不一定是在「教育」青少年,更多的是在治癒青少年的心靈,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打下良好基礎。

在他看來,文學提供了一個他方的世界,可以讓人特別是青少年認識到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一味接受道德完美、理想純正的刻板教育。

其次,文學可以通過文字傳達思想、傳達對真善美的信念、傳達有益的認識,這些對於青少年也是具有人格或心理提升作用的。

心理專家趙悅辰則表示:「日常生活中,即使那些你最不能理解的事情,其實背後往往都有你所不知道的原因。」

談到人的心理,她表示說:「其實所有的心理疾患,除了遺傳、誘發事件等原因外,很大程度上都源於自我內心的衝突。」

「人的生命能量有限,花費太多的精力在一些人或事上,自然不再有能力顧及另一些事,內在的糾結往往比外在的牽絆更讓人消耗能量,而這個時候,文學的力量就至關重要。」

她總結:「文學語言是所有語言表達系統中最豐富、最富於變化、最多姿多彩的,給人類最好的審美力量,有著心靈療愈的力量。而且文學愈在失落和壓抑的情況下,愈有治癒的力量。」

從「文學」 到「心理學」 熱點事件是普及三觀的好時刻

心理專家盧悅表示:「其實文學是離心理學最近的一門學科,文學就是人學,心理學能為文學提供很多素材,而文學能為心理學插上翅膀。」

在他看來,所有偉大的作家無一不是洞悉人性、覺察內心,而那些偉大的心理學家,很大程度上也是文學家。

「文學作品作為人們生活的反映,是人類文明的標誌和有力見證者,所以想要讓優質的心理學內容進入大眾的視野,就必須要結合文學的深度性,促使用戶分享內容。」

他提到,新媒體時代去向社會大眾普及心理學知識,除了文學性的結合,也需要轉變思維視角,以用戶的視角去關注問題,切記高屋建瓴。

「熱點事件是最好的傳播心理學知識的媒介,通過將心理學內容與熱點事件結合,便可深入淺出地為用戶普及優質、專業的心理學內容。」

他指出,用最質樸和有趣的語言去傳遞心理學的知識,反應出人類的心靈世界,是「文學」 和「心理學」的雙重展示。

「在未來,心之助心理平臺將會繼續在情感諮詢領域不斷耕耘,把握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特點,結合心理學專業內容,運用文學的慈悲和深度,創造出更多優質的內容,幫助用戶實現自我成長,提升婚姻的幸福指數。」

他相信,隨著網際網路的用戶覆蓋率越來越高,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意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一定能讓更多的人因此而受益。心之助會肩負這份使命,創造更多通俗易懂的心理學內容,切實可行的情感經營方法,幫助國人實現自我成長,提升家庭、婚姻的幸福指數,為情感教育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 WY-BD

相關焦點

  • 【教育敘事】做一個心靈療愈師
    馬克思說:「教育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真正有價值的教育是直至心靈的教育,只有心靈的改善,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教師是在學生心靈深處耕耘的人,永遠要守住心靈的一塊淨土,做一個心靈療愈師。 2020年註定是不平常的一年,疫情和洪災讓每個人更深刻的明白尊重生命,熱愛生活是一堂必修課。
  • 《凡人之心》:一部人類心靈簡史|書評
    尤其考慮到,此前威廉·博伊德已經寫作了另一本虛構畫家的傳記《納特·泰特》,成功地欺騙了整個藝術圈,並說明了自己的寫作觀念:「有這麼多真正的壞藝術家,我寧願聽到一個不存在的好藝術家的故事」。《凡人之心》即這一觀念的複雜延伸版本。一位不存在的作家留下的「私人日記」,真實地記錄了一個普通人在二十世紀經歷過的一生。
  • 以文學療愈人心 第八屆海峽兩岸文學筆會在廈門舉行
    他講述了國內外歷史上有關「抗疫」的民間故事、傳說等,以及文學在「抗疫」過程中的精神作用。他認為,後疫情時代,兩岸作家可以通過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創作,對人心進行療愈。  與夏敏持同樣觀點的,是來自臺灣的廈門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夏光武。「文字是感情交流溝通的重要載體,民眾需要精神讀物支撐心靈,這就是文學的力量所在。」
  • 齊心協力抗擊疫情|《輕療愈》用聲音提供療愈的力量
    》, 希望為共抗疫情出一份力, 用優秀的思想和 閱讀內容守護大家的心靈, 提供療愈的力量。 《輕療愈》提供了一套簡單、易行、有效的「情緒釋放療法」,通過敲擊8個穴位,15分鐘即可有效舒緩壓力、疼痛與負面情緒,助人快速減壓
  • 心理學可以療愈你的心靈,變得堅強而自信
    而這一切都需要心理學的強大支撐和深耕研究,最後才能一步步發現人類心靈的構圖,走向重生。 沒有人會直接告訴你:他(她)的內心,但你可以通過心理學的知識為自己提供強有力的識別工具,挖掘真相,解決真正的難題。 心理學是一門複雜的學科,它是所有學科的集成,是全學科體系的總結,可以說是包羅萬象。
  • 在花香中品讀文學療愈心靈,辰山植物園「文化園長」陳丹燕帶你逛...
    法語文學翻譯家、學者袁筱一和英語文學翻譯家、出版人曹元勇在現場共同接過了這盆「翻譯家」。「作為翻譯家代表來接受這株花,我相信這份情意和敬意很快會傳達給所有的翻譯家。」袁筱一說。 從植物園到美術館,讓花與文學更貼近城市中的每顆心靈 聘請陳丹燕擔任「文化園長」是辰山植物園邀請市民擔任「市民園長」後的又一舉措。「非常感謝陳丹燕用發現的眼睛賦予植物文化的生命。」
  • 《最好的療愈》:醫學通過身體治癒心靈,音樂通過心靈治癒身體
    "確實如此,那家小小的唱片店安撫了許多人受傷的心,成了人們的心靈驛站。這個溫暖的故事來自一本小說,音樂的魔力讓人感到驚奇。都說小說創作來源於生活。那麼,在現實生活中,音樂真的會產生這樣的奇蹟效果嗎?01.
  • 後疫情時代,以文學療愈人心!第八屆海峽兩岸文學筆會在廈門成功舉行
    或出現更多創傷敘事作品本屆海峽兩岸文學筆會分為主題研討、分組討論和專題講座三大部分。在「後疫情時代的海峽兩岸文學」主題研討會上,多位作家、評論家講述了各自的觀點。集美大學文學院教授、廈門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夏敏,以「抗疫的民間表述與文學治療」為題進行了發言。
  • 頌缽療愈:用音波重啟人體內在能量!
    亞洲使用頌缽的紀錄可追溯至3000年前的銅器時代,今天頌缽在全世界普遍被運用在冥想、音樂、放鬆、個人身心調養和宗教儀式中,腫瘤學家、心理治療師、按摩師以及瑜珈練習者也很喜愛頌缽獨特的療愈效果。您可以通過下面的一段「銅缽療愈音樂」,親身感受銅缽的療愈、靜心力量。(建議您放下頭腦,找個安靜的環境,以舒服的姿勢,或坐或臥,全身心投入體驗。)
  • 我翻完網抑雲top50熱評,發現人類底色就是傷痛文學
    果然點開評論,大家早已開始用爛熟於心的臺詞書寫自己的青春回憶錄:憂鬱的太宰治傷痛文學是經久不衰的。人類需要傷痛文學,人類的本色就是傷痛。普羅米修斯因為盜取火種送給人類,被宙斯釘在高加索懸崖上,終日挨受風雪烈日之苦,它不傷痛嗎?《希臘神話》是傷痛文學沒毛病。而且從這個角度來看,四大名著也滿滿都是傷痛。
  • 108節瑜伽心靈療愈冥想課程
    大家好,我是林子 最近非常多的線上學生和我說,為什麼現在每天的心都靜不下來,每天感覺都亂亂的?
  • 新學期「心」助力,觸漫支招破解青少年「開學恐懼症」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觸漫最新資訊 > 正文 新學期「心」助力,觸漫支招破解青少年「開學恐懼症」
  • 慕夏展、雨果展、風景與畫展……除了繽紛好展,這家美術館還探索了...
    &nbsp>■參觀「風景與書:明珠美術館兩周年慶典展」明珠美術館一直致力於與醫護人員及患者之間的溝通探索,希冀以藝術療愈心靈。&nbsp>■觀看「慕夏」展在此之前,藝術療愈就已是明珠美術館藝術公共教育活動的探索之一。
  • 課程導師Dana Leong:「樂與人和」——療愈心靈的音樂之旅
    音樂不止是人類共通的語言,更是心理輔導和內心療愈的重要渠道。3月初,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面向全球發出邀約,兩度榮獲格萊美大獎的音樂家Dana Leong、華語正念冥想大師童慧琦、李燕蕙、馬淑華共同為大愛聚集,創作和奉獻了音樂療愈大合集,以音樂為媒,為所有身處疫情中,為情緒困擾,為心理困頓的人們,帶來心靈的撫慰與澄澈,帶來心理的靜思與通透。
  • 走進文學世界 淨化心靈
    不難想像,「文學」這一似乎「邊緣化」的「盛事」,又要在媒體上露露臉了。哪些被經濟大潮衝刷而去顯得有點遙遠了的「文學之夢」,又將被輕輕地喚醒,給渴望「詩意棲居」的心靈帶來幾絲溫情的慰藉。曾經因寫作《花季·雨季》一書成名的鬱秀,在美國生活學習十多年,回國後頗有感觸地說:「在美國文學是很邊緣的行為,而現在的中國少年對寫作這麼熱衷,這讓我很吃驚。」
  • 服療學院美翎老師:用愛療愈女性
    ​「如果沒有遇見你,我將會是在哪裡,日子過得怎麼樣,人生是否要珍惜……」每當這首歌響起時,鈴語總會想,如果沒有遇見服裝療愈,沒有遇見美翎老師,她將會在哪裡?會過著怎樣的生活?
  • 「心靈療愈」十七:事業成功的關鍵這點很重要——四醫之聲第143期
    那個時候,他只有14歲,每周的薪水只有六元五分,小鮑克就是用這種方法結識了美國當時最有名望的人,其中有哲學家、詩人、名作家、軍政要員、大富豪。當時的那些名人也很欣賞他,他們都很樂意接見這位充滿好奇又可愛的波蘭小移民。自從鮑克得了名人們的接見後,他便立下了遠大理想,希望能夠闖出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
  • 克裡希那穆提:心靈的一盞明燈
    東西方的哲人們思考,向外探尋宇宙的奧秘,向內探尋人類自己的奧秘,而這兩個方向本質上又是一回事。每一種思想中都包含有「認識你自己」的部分,儒家思想中也有修養身心的工夫論,做工夫的本質即是認識自己的內在,通過認識內在而「通天」。
  • 弘一律所開展爬山運動,在嶽麓山做心靈療愈,參加者都說好放鬆
    女律師工作事務部特邀請我所專職律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盛婷律師在爬嶽麓山過程中,對參與者進行心靈療愈,讓我所律師和同事們可以在工作中解放出來,提升大家的身體素質以及調整大家的心理狀態。活動參與者在做熱身運動爬山活動開始之前,盛婷律師帶領大家在嶽麓山下進行拉伸運動,為爬山做好熱身準備。
  • 活動回顧|用臺灣張嘉容老師水面戲劇的方式療愈自己
    【盒子文藝社臺灣小劇場學校】是盒子文藝社聯合臺北極光劇場,以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建立兩岸戲劇教育交流平臺為目的的戲劇文化交流中心,結合兩岸戲劇教育與社會需求點,共同開創的藝術及戲劇教育培育之教學系統。課程結束後,每個人都得到了心靈釋放,都表示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