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遜熱帶雨林發現1.2萬年前壁畫,滅絕動物原貌被完整保存
考古學家在亞馬遜雨林裡發現一面巨型巖畫,時間可追溯至1萬2500年前,而壁畫上也畫滿大量史前生物,包含滅絕1萬多年的乳齒象及冰河時期的馬類等,由於當地氣候溼熱,歷史文物幾乎難以保存,壁畫上的圖像還能夠如此完整,讓考古學家都驚嘆不已,甚至稱其為「史前版」的壁畫教堂。
-
亞馬孫熱帶雨林發現規模最大的史前巖石壁畫:13公裡長、壯觀
據外媒報導,在亞馬孫熱帶雨林,科學家們發現了迄今規模最大的史前巖石壁畫。有專家用「遠古人的西斯廷教堂」來形容其宏大和壯麗程度,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建立的其中一個目的是重現羅馬時代的輝煌。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受邀創作了《創世紀》《最後的審判》等穹頂畫作,堪稱巔峰藝術瑰寶。
-
亞馬遜森林,新發現13公裡的史前壁畫,畫風奇特,細看讓人害怕
他們比較習慣把一切遺留給後代的東西通過壁畫的形式刻畫在巖石上,或者隱蔽的洞穴中。史前巖畫大規模出現,專家被其驚呆!關於史前壁畫的發現,考古史也發現很多。正是這些壁畫的出現讓科學家們了解到有關古人類文明的很多不為人知的真相!
-
亞馬遜雨林中發現精美壁畫,長達13公裡,史前人類留下的?
前段時間在亞馬遜的雨林中發現了長達13公裡的巖石壁畫,這些變化是否和史前文明有關係呢?遠古壁畫被發現這一壁畫的地點位於亞馬遜雨林中的一個公園內,公園內部不僅僅發現了壁畫,還發現了一些藝術品,似乎意味著可能是史前文明的藝術家在哥倫比亞附近活動過,所以才留下了長達13公裡的壁畫,發現這些壁畫後讓當地的考古學教授和科學家們非常興奮,於是他們來到此地進行觀察研究。
-
亞馬遜雨林發現1萬年前的人類巖畫,長達13公裡,疑似失落文明
亞馬遜雨林發現1萬年前的人類巖畫,長達13公裡,疑似失落文明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我們創造了輝煌的文明,留下了燦爛無比的文化,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有很多獨特的歷史文化,已經消失在時間的長河當中了
-
亞馬遜雨林發現1.2萬年前巨大巖畫!記錄大量冰河時期滅絕動物
古團隊日前在亞馬遜雨林發現巨型巖石壁畫,描繪大量已滅絕的冰河時期動物和人類,畫作可追溯到1萬2500年前,總長8英裡(約12.8公裡)。綜合外媒報導,考古學家近日在哥倫比亞偏遠雨林發現大型史前壁畫,紀錄乳齒象(mastodon)、古時美洲駱(palaeolama)、巨型樹懶和冰河時期的馬類等已絕種動物,考古學家把壁畫與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等穹頂畫比較,將石壁譽為「史前的西斯汀小堂」(SistineChapel of the ancients)。
-
...失落的史前文明,超大規模精美巖畫綿延13公裡,瘋狂原始人真的...
我看了幾遍這些繪畫藝術,還是完全無法相信,如此精美的巖畫是至少生活在1.25萬年前的史前人類的傑作。然而我更無法相信的是,這些繪在巖壁上的畫作,竟然在亞馬遜雨林裡綿延了近13公裡! 不是考古學家們瘋了,就是史前人類瘋了,要不然就是我們對人類祖先的藝術水平普遍認知不足,對他們的思想、智慧和雙手缺乏敬重。
-
哥倫比亞雨林深處發現神秘史前巖畫
12月12日,英國電視臺播放了紀錄片《叢林之謎:亞馬孫河的失落王國》,塞拉尼亞·拉林多薩史前巖畫是其中一集的主題。塞拉尼亞·拉林多薩原始巖畫在陡峭的巖壁上連綿不絕,長達近13公裡,巖畫的圖案數以萬計,極為壯觀。巖畫內容豐富,除了人、馬、魚、鱷魚、海龜、鳥等現今依然可以看到的動物外,巖畫還描繪了很多只有在冰河時代才存在的動物,如早在1.2萬年前就在南美絕跡的乳齒象和古駱駝等。
-
30萬年前存在的壁畫,或許地球上有史前文明!
30萬年前存在的壁畫,或許地球上有史前文明!科學家根據地質對比研究推測,地球可能已經誕生了46億多年。而人類的存在距今也就才400多萬年的歷史。人們關於對人類文明的研究,一直都在進行著。最近有一段考古資料發現,人類在馴養恐龍。
-
亞馬遜雨林峭壁上驚現12500年前史前巖畫,長約13公裡
據英國電視第四頻道即將於12月播出的系列節目《叢林之謎:亞馬遜失落的王國》披露,英國和哥倫比亞聯合考古隊去年在哥倫比亞奇裡比凱特國家公園的懸崖峭壁上發現一堵長達8英裡(約12.8公裡)的史前巖畫牆,上面有動物和人類的圖案,創作時間最早可追溯到12500年前。
-
亞馬孫雨林中心發現八英裡的史前人類繪畫牆
近日,科學家在亞馬遜雨林地區發現了一堵長達8英裡的史前巖畫牆,上面有動物和人類的肖像。這項發現是去年由歐洲研究委員會資助的一支英屬哥倫比亞考古隊在哥倫比亞奇裡比奎特國家公園的懸崖上發現的。基於壁畫內容推測出這些繪畫的日期至少在12000年前:壁畫上有冰河時代已經滅絕的動物畫像,比如乳齒象——一種史前大象的親戚。也有關於古駱駝,巨大的樹懶和冰河時代的馬。在亞馬遜地區,大多數土著部落被認為是1.7萬年前穿過白令海峽大陸橋的第一批西伯利亞移民的後代。
-
2020年最有趣考古發現:1千年前伊朗製造「不鏽鋼」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考古學相當於現代人類擁有的「時間機器」,然而,考古學家依靠的不是科幻電影中時間機器的磁通量電容器,而是依靠探地雷達、掃描電子顯微鏡、DNA測序等技術,揭曉古代的秘密,以下是2020年最有趣的考古發現:1、不挖掘就探測到的古羅馬城市遺址
-
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久遠的戰船、最早的史前玉器……
5月5日,據媒體報導,在為期4天近9個小時的雲直播後,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讀了十大名單(按照時代順序):1.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入圍終評中唯一一處舊石器洞穴遺址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1,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疥疙洞遺址位於漢中市,是中國第一次在秦嶺山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遺址距今10萬—1.5萬年前,分為4層,發現了人類活動面、石器加工點、火塘等遺蹟,出土人類化石、石製品、燒骨、動物化石等遺物萬餘件。
-
浙江史前考古重大發現! 餘姚施岙遺址:最早古稻田在這裡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 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的40餘位專家學者和餘姚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
-
浙江史前考古重大發現!餘姚施岙遺址:最早古稻田在這裡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的40餘位專家學者和餘姚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
-
12公裡長史前巖畫帶驚現亞馬遜雨林,繪有冰河時代動物
英國和哥倫比亞聯合考古隊在亞馬遜雨林(Amazon rainforest)發現一堵長達8英裡(約12.8公裡)的史前巖畫牆,上面描繪了數千幅冰河時期巨型生物和人類的圖案,創作時間最早可追溯至12600年前。
-
號稱「萬祖之山」的崑崙山,發現萬年壁畫,上面還有「飛機」模型
要知道中國山丘眾多,何以只有崑崙最為神秘,在這片神秘的地域,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實際上崑崙山所存在的西北地方,終年嚴寒,人跡罕至,但在現代考古學發現中,崑崙山發現了史前文明的痕跡,尤其是在某些崖壁上,發現了萬年前的壁畫。
-
從猛獁象骨骸祭壇到失落的瑪雅古城:2020年考古四大發現
2020這一年來隨著疫情爆發,旅遊變成了奢侈品,但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考古學家們還是克服阻礙,成功地將一起起令人驚嘆的發現展示給世人。英國媒體《太陽報》於12月20日發表文章介紹了2020年最為重要的幾大考古發現。
-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石器時代考古又獲重要新發現
中國文物報記者 徐秀麗中國北方地區已知最早的具備完整防禦體系的石城是怎麼布局的,滕州崗上遺址南部墓葬區發現哪些器物,七星墩古城遺址又有哪些新發現,孫家崗遺址墓地出土陶器有哪些特點……12月29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