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風起正清明,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官網為英烈獻上一束「鮮花」,靜靜欣賞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推出的《追尋英雄》視頻……這個清明節,很多人云逛博物館、紀念館,緬懷先烈,為每一位「平凡英雄」點讚。
清晨,軍博通過官方微信推送了一段視頻,將紅色故事娓娓講述——「這裡有厚重的革命歷史、鮮活的紅色基因、人民軍隊成長壯大的足跡,有新時代強軍的偉大徵程」「我們始終心懷敬畏」……一位工作人員在鏡頭前說:「每個熱血青年的心中都有過一個英雄夢,戰火硝煙、抗洪搶險、疫情火災,其實英雄並不遙遠,他們和我們一樣年輕,他們曾有過我們一樣的年輕。」
在這條視頻下,「觀眾」們的留言飽含深情。網友劉亮說,「我們沒有超級英雄,我們的人民,都是英雄」。
國家博物館通過「雲展覽」的方式,向更多人展現了「從抗洪到抗疫,武漢——英雄的城市」。這座虛擬展廳內,一塊白底紅字的木製「生死牌」是最閃亮的主角。牌上,武漢市江漢區防洪抗旱指揮部的16位共產黨員,在「誓與大堤共存亡」的誓詞下面莊嚴地籤下了自己的名字。這是1998年中國人民抗洪搶險鬥爭的珍貴見證,後被送入當時的中國革命博物館作為一級文物收藏。
抗日戰爭紀念館在官網發出呼籲,希望更多人在網上參與「緬懷抗戰英烈 致敬抗疫英雄」的活動。
首都博物館將「讓我們再次保藏一段難忘記憶」的倡議在官網置頂。這份倡議說,「十七年前,SARS疫潮尚未退去,首博便已開展抗擊SARS物證資料的徵集工作。而今回眸,這兩千餘件鐫刻著京城抗疫之戰的物證資料何其珍貴!2020年,首都博物館再次與您並肩抗疫,與您攜手將這次抗疫之戰的代表性、典型性、標誌性物證資料徵集入藏,保藏並展示一座城市在重大疫情防控中所發生的一切」。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劉冕
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