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張三丰年輕時的故事,和吃蝙蝠一樣沒必要

2020-12-04 厲無咎先生

這幾日一直在關心疫情和科比離世的消息,無意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金庸的書為什麼不寫張三丰年輕的故事而是直接跳過」。

這個問題在我念初中第一次讀「射鵰三部曲」時便有些迷惑,如今自己寫過兩本小說了,似乎有了一些答案。

為什麼不寫張三丰,還是因為難度太大,不是說老爺子沒那個能力去挑戰這個難度,而是沒那個必要。

從老爺子在神鵰的最後埋下的伏筆來看,應該是有打算寫張三丰的。(《神鵰》最後,張君寶經楊過指點,打敗了瀟湘子等高手。)

後來也不知是刻意為之還是靈感爆棚,《倚天》的故事往後跨了近百年,這一處理恰好成就了又一部的經典之作,而「張三丰」卻成了一個串線人物。

為什麼寫張三丰難度太大,我認為至少三點:

1.已有射鵰和神鵰兩部作品,其中人物大量重合,讀者在看射鵰時,會為裡面的人物所吸引,諸如黃藥師的五絕、老頑童、全真七子等。而在看神鵰時,這些人物再次出現,讀者讀起來更是有種熟悉感和親切感,但只能到此為止了,假如再續下去,張三丰青年時可能東邪、南帝、老頑童都還沒死,而且大量的絕世武功重複,張三丰成長的路上免不了要和這些人物及武學有所交集,因為當時江湖中,黃老邪等人和降龍十八掌等武功代表最高的宗師和最高的武藝了,張三丰要取得成就,是繞不開這些人和武學的,這樣一來,張三丰豈不是成了又一個「楊過」了,這勢必會給讀者造成審美疲勞,所以張三丰的經歷十分難寫,會出現大量與「郭靖」、「楊過」所重複的情節。

2.在神鵰和射鵰的時代背景中,郭靖「大俠」這個人設太強,貫穿兩部小說,在神鵰中,楊過也深受郭靖影響,而兩部小說的時代背景都在南宋末年,張三丰的少年背景也是同一時代,要寫張三丰的話,是很難打破這個大的世界觀的,即「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而要塑造張三丰,「俠」用給了郭靖,「情」用給了楊過,張三丰的人設非常難設定,張三丰如何獲得和郭、楊不一樣的成就,這點非常難跳出時代的限制,總不能又寫張三丰抗蒙古吧。從這一點考慮,得塑造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出來,而這個世界是要儘量避開前兩部的時代背景,所以往後跨幾十年到一百年的時間正好不過。

3.張三丰人設太強,一代宗師,開宗立派,無論怎麼寫,都會有漏洞,因為他在至高處,你就很難去給他設置障礙,沒有障礙就難有矛盾的出現,而小說沒有矛盾或者矛盾設置太簡單,那就等同於一部失敗的小說。所以最巧妙的做法就是避開不寫,比如「王重陽」這個角色,太強了,最好幾句話交待一下,寫太多了反而陷進坑裡。又比如《三體》,我在看第一部時老是在想作者會將「三體人」的模樣描寫成什麼樣子,是三隻眼還是八條腿?好像無論什麼樣子都無法滿足自己的想像,所以作者通篇沒寫「三體人」長什麼樣,巧妙的避開,不得不說是一種非常厲害的技巧。同理,張三丰這種大宗師,無論怎麼寫都滿足不了讀者的想像,還不如避開不寫,把空間留給讀者自己。

也許正是因為這些難點,所以老爺子將故事背景往後近百年,避開了與上兩部雷同的情節和人物,換了新的時代背景也就可以塑造新的世界觀,同時避開了在人物塑造上非常不討巧的「張三丰」一角,不得不說老爺子真是一個高手。

所以《倚天》在射鵰三部曲中自成一派,幾乎和前兩部沒什麼關係,唯一重要的關係就是張三丰,在《倚天》中幾乎神一樣的存在。

回過頭來,我說老爺子不是沒那個能力去寫張三丰,而是沒那個必要,這是因為世間有很多事情是「費力不討好」的,為什麼偏要去做那些沒必要又自損的事兒呢?

你看貝爺做節目時吃蝙蝠,那是因為他在做節目,況且那是貝爺,食物鏈最頂端的男人,演示一下要是真是在絕境時,沒有東西吃的情況下怎麼保命。

是的,是為了保命才吃蝙蝠,而且貝爺進蝙蝠洞時就用衣服捂住口鼻,連蝙蝠糞都可能會使人得肺病,吃蝙蝠時要除掉內臟、扯掉腦袋、徹底烤熟他才敢吃。

所以在下真是不明白,那些吃蝙蝠的,吃什麼野味的人,是為了保命還是自認為自己在食物鏈的最頂端?或者是人類智商的最頂端?

相關焦點

  • 金庸為何不寫張三丰的故事?老爺子一巴掌一個反派
    可張三丰的第二次再出場卻已經是八十年後,昔日的少年郎雖然未曾垂垂老矣,卻已經是不復青春,年少時的佛門弟子,年老後卻成了道家宗師,金老的安排卻也是有趣得緊。射鵰三部曲以射鵰英雄傳為開始,以倚天屠龍記為結束,神鵰射鵰兩部作品之間,故事情節關係密切,而射鵰中的人物到神鵰也不過年長了十多歲而已。
  • 蝙蝠平時都吃些啥?這種蝙蝠居然和貓一樣,喜歡吃魚!
    在蝙蝠身上,有如此多的問題,一些人可能會好奇:蝙蝠平時都吃些啥?其實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對蝙蝠可能完全理解錯了!比如說,這種蝙蝠居然和貓一樣,喜歡吃魚。1.「吃啥?」由於西方國家的一些傳說,加上某些電影的渲染,人們可能認為,蝙蝠會咬人吸血。這完全是錯誤的! 全世界約有1200多種蝙蝠,絕大部分都是「吃素」的。
  • 《太極張三丰》背後故事:李連杰沒學過太極,錢小豪敗給命運
    《太極張三丰》是一代經典電影,但這部電影也是來之不易的。李連杰在1992年建立了自己的公司,開始自己打拼,就拍了一部經典的《太極張三丰》,由自家公司出品,這部電影非常火爆,口碑爆棚,但票房卻平平,只有一千多萬港幣。
  • 明朝十六個皇帝都苦尋張三丰,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
    張三丰,1427出生,到死時不知活了多少歲,有人說活了2百多歲,有的說300歲,有的認為是4百多歲,更有甚者說張三丰已化羽升仙,說的一個比一個傳神。確實張三丰己成為了傳說,但歷史上記載真有其人,他出生於遼東懿州,是武當派的創始人,他自創了太極拳。
  • 老道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
    我們在宋、元、明三朝中都能找到張三丰的身影,甚至到了清朝,還能看到張三丰在刷他的活動軌跡,清朝雍正年間,有個叫汪夢九的人聲稱自己遇到了張三丰,說此時的張三丰已經快七百歲了。這種說法未免也太誇張了,哪有人能活到七百歲,如果真的活到七百歲那不早就已經成仙了!既然成仙就不會死,沒歲數。如果說張三丰活了七百歲,那彭祖可是活了八百歲,比他道行還深呢。
  • 蝙蝠和老鼠有親緣關係嗎?老鼠吃了鹽會變成蝙蝠的傳說從何而來?
    翼手是蝙蝠的標誌性特徵,蝙蝠的翼手和鳥類的翅膀完全不同,翼手其實是上肢和手演化而來的,並從前肢到後肢覆蓋著一層皮膜,翼手能夠像人手一樣張開和握緊,當翼手張開時就是飛行用的翅膀。關於蝙蝠的演化過程,目前還沒有定論,據推測,早期蝙蝠生活在樹林中,在樹木間活動時學會了滑翔,進而演化出了翼手。
  • 張三丰同人故事:穿越時空再見郭襄,風陵渡一見鍾情,了結一生憾事
    寫於前文:同人作品是在已知作品的基礎上進行那一次創作,本篇文章寫一寫武當宗師張三丰,一個筆者之前很想寫的一個故事,會有一些穿越元素,歡迎吐槽,請勿上綱上線。在場之人無不大驚失色,一是沒想到張翠山想要自殺一了百了?二、是沒有想到這世上還有如此武功高絕之人,能夠在這瞬息之間阻止。
  • 金庸筆下的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
    說到金庸小說中的兩位道教祖師張三丰和王重陽,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了,雖然兩人都是武功高強之輩,但兩人的壽命確實天壤之別,王重陽不過活了五十來歲就飲恨,後面的徒弟也難堪大用。而張三丰不僅徒子徒孫眾多,而且還活生生熬垮了南宋和遠超,而自己看起來永遠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張三丰具體活了多少歲呢?在金庸一部叫做《俠客行》的小說中,有一位創立了絕世武功的高人,可能就是其中的重要線索。在《倚天屠龍記》中,俞岱巖出場時的時間事1336年,也是元朝的至元二年,當時他正著急回家給自己師傅張三丰過九十大壽。
  • 蝙蝠和老鼠有關係嗎?蝙蝠褪翅膀成老鼠,或老鼠長翅膀成了蝙蝠?
    蝙蝠和老鼠沒有任何關係的, 蝙蝠是蝙蝠,老鼠是老鼠,可以說它們除了都是哺乳動物之外,其它的地方,沒有任何相似的地方。它們的外觀也是不一樣的呀,而且區別是很大的,為什麼會有蝙蝠褪去翅膀就成為老鼠,老鼠長了翅膀就成為蝙蝠這種說法呢。
  • 蝙蝠曾代表「福氣」,但現在沒人這麼說了
    《伊索寓言》中還有一則《蝙蝠和黃鼠狼》的故事:一隻蝙蝠跌落在地上,被黃鼠狼逮住,蝙蝠請求饒命。 黃鼠狼說自己平生最恨鳥類,絕不會放過蝙蝠。蝙蝠辯稱自己是老鼠,不是鳥,於是被放了。 後來這隻蝙蝠再度跌落在地上,被另一隻黃鼠狼逮住,蝙蝠請求饒命。
  • 張三丰為何一輩子沒結婚?7個弟子的名字連在一起讀,說明了問題
    張三丰為何一輩子沒結婚?7個弟子的名字連在一起讀,說明了問題張三丰是我國武當派始祖,也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他從南宋末年一直活到了明朝中期,足足活了217歲。由於張三丰的傳奇經歷,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特別是在《倚天屠龍記》和《神鵰俠侶》中都有所體現,是一個被神話的人物。張三丰正氣凜然,威望極高,不管是江湖豪傑,還是黑白兩道,無不對其仰慕有加。然而,張三丰一生也有一個遺憾,就是一輩子沒有結婚。張三丰一輩子不結婚,不代表他一輩子沒談過戀愛。張三丰早年很是喜歡郭靖之女郭襄,對其一見傾心。張三丰曾在少林寺藏經閣覺遠和尚門下學藝,學了一身本事。
  • 新《倚天屠龍記》:為什麼張三丰可以成為元末明和武林的第一人稱
    張三丰,又名張君寶,年輕時才華橫溢。在少林寺中,經過刻苦學習和實踐,習得武功被誤解為偷竊武功,在絕元大師的幫助下,他跳出了少林。在絕元大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他一步步變成了一代宗師,他成為武林的第一人,因為他創造了太極拳和太極劍。著名的觀點總結如下:1、堅持童子保持強大的內功。
  • 倚天裡的張三丰真的是不染俗塵的仙人嗎?
    一如前兩位倚天第一人當之無愧為武當派祖師張三丰張真人,但是張三丰真的像掃地僧,風清揚一樣是個不輕易入凡塵的飄逸仙人嗎?哪知張君寶這招「推心置腹」使出來時方位左右互調,和楊過所傳截然不同。尹克西左肘橫推,料得便可擋開他右手的一掌,不料手肘竟推了個空,砰的一聲,結結實實的吃了一拳,跟著自己右手又抓了個空,小腹上再中一掌,但覺得內臟翻動,全身冷汗直冒,這兩下受得實是不輕。
  • 蝙蝠:我已經夠「噁心」了,為什麼還要吃我,你們是沒吃的了嗎!
    大家好,我是一隻卑微的蝙蝠,是一種群居的翼手目動物。當然了,也有少數性格孤僻的獨居者。是一隻靠吃小昆蟲維持生命的「黑暗」生物,具體叫什麼屬類,早已經忘記。聽說人類給我們做了分類,諸多類別跟科目近千種。有吃果子的,吃魚的,吸食動物鮮血的很多種,還有跟我一樣有很多是吃蟲子的。
  • 太極拳創始人是張三丰還是陳王廷?
    因為王宗嶽寫了《太極拳論》,這篇文章我們都很熟悉,李連杰的《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教張無忌的太極心法說到:「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這是太極拳理想化的最高境界,當然被各個太極拳派奉為經典。
  • 他是張三丰平生勁敵,差點要了張三丰老命,卻跟張三丰系出同源
    話說張三丰過百歲大壽,少林三空率領正派武林同道上山,名為祝壽,實為逼問謝遜和屠龍刀下落,武當六俠決定組成真武七截陣迎戰。武當山供奉真武大帝,張三丰見到真武神像座前的龜蛇二將,心想長蛇靈動,烏龜凝重,遂從蛇山蜿蜒之勢、龜山莊穩之形中間,悟出一套精妙無方的極為得意的武功,名為「真武七截陣」。
  • 吃蝙蝠到底誰來管?
    疫情當前,追本溯源,人們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到蝙蝠等野生動物身上。據相關科研結果,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來源於蝙蝠。從一些人的餐桌美味到人人喊打,許多人提出應立法禁止食用野生動物。記者為此採訪了業內專家和部分野生動物養殖戶等。吃蝙蝠誰來管?
  • 你沒有看錯,童書裡竟然教你吃蝙蝠!
    所以他們會認真地給孩子寫故事、繪插圖,並且在童書中用一種密碼和孩子進行溝通,把理解、信任、安慰和鼓勵帶給孩子。只可惜,成人經常無法破譯這種只有孩子間才能懂的溝通方式。童年裡不能沒有童書。童書對於一個孩子成長的意義絕不僅僅只有增長知識和懂得道理那麼簡單。
  • 「走進實驗室」——彩色的蝙蝠,沒見過吧?
    「走進實驗室」——彩色的蝙蝠,沒見過吧?當蝙蝠在飛行時,體溫的確在四十度以上,體溫與抵抗力呈正相關關係,所以在飛行時,它們抵抗病毒的能力隨之增強。但是在蟄伏時,蝙蝠的體溫會根據環境溫度變化,冬眠時的體溫就更低。那蝙蝠強大的免疫系統會有漏洞嗎?張禮標曾在實驗中證明,蝙蝠跟人類一樣,在懷孕期間,抵抗力會下降,所以在這一時期內,冠狀病毒更容易在群體內傳播。
  • 張翠山在武當山被逼死,號稱天下第一的張三丰,為何見死不救?
    這一點應該從襄陽城破之時開始說起,說起來張三丰出家的武當山位於湖北省的十堰市,距離襄陽並不算遠,因此,在襄陽城破之前,幾乎所有武林高手都前去助戰,也有人邀請張三丰一同前去,只不過張三丰以「武功尚未大成」為由拒絕了,事實上,我們看到張三丰練了一輩子武功,即使是大成之後也沒做什麼事情。亂世中想要自保,除了想要練就一身本領,不去惹事也是必要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