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第一人是勾踐嗎?不,他才是

2020-12-16 文史輕訴

說道帝王,總離不開擁護他的功臣,而功臣和帝王之間仿佛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帝王最愛殺的就是功臣,特別是那種功勞特別大的。

人們印象中最早殺害功臣的君主應該就是越王勾踐了,他把文種給殺了,兔死狗烹就是從文種嘴裡說出來的。最出名的是劉邦殺韓信,全家被殺一個不留,原因是韓信太過強大。而說到最狠的,那就非朱元璋莫屬了,開國功臣幾乎都被殺光,只留下大小貓三兩隻而已。

但是,最早殺害功臣的君主是誰你們知道嗎?

君主為功臣套上了索命繩

晉國擴張的功臣

最早殺害功臣的事件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早期,地點在晉國,主人公是晉惠公和擁護他上位的權臣裡克。

裡克這個人能力很強啊!是晉獻公的肱股之臣,他能徵善戰,假途滅虢說的就是裡克。他假借虞國的道路,先滅了虢國,回來時順便也將虞國給滅了。因此,晉國的領土擴張到黃河以南。

名馬寶玉做誘餌,假途滅虢

之後,裡克隨著晉獻公南徵北討,有著非凡統兵才能和軍事嗅覺的他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晉獻公手底下的第一人,權力一時無二。

晉獻公死後,晉國發生內亂,晉獻公想讓小妾生的兒子繼承家業。可是,從禮儀上來看,晉獻公選擇的這位君主是不符合禮儀的。於是,裡克開始糾結君臣反對這位新上任的君主,擁護大公子夷吾或二公子重耳繼承晉國。

晉獻公託孤

連弒二君

裡克是位狠人,他對晉獻公幼子奚齊繼承晉國感到不滿,於是,在位晉獻公舉行葬禮的時候,他將已經被擁立為國君的幼主奚齊給刺死了。這是裡克殺的第一位晉國君主。

奚齊死後,擁立他的大臣荀息召集文武百官,將更加有效的卓子扶上了國君的位置。這樣讓堅決擁護正統的裡克如何肯讓,反正已經殺了一個,在殺一個也無妨。

同年十一月,裡克又將卓子給殺了,還是在朝堂開會的時候殺的。荀息見此一幕,心臟頓時停止了,他氣急了,在悲憤中自殺而亡。沒有了君主,沒有了相國的晉國頓時大亂起來。

晉國早期的家業

從龍之功

連殺兩個君主後的裡克徹底掌握了晉國的政權,但他並不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他必須擁護一位晉獻公的兒子成為晉國國君。

經過群臣商討,大家一致認為二公子重耳是繼承君位的不二人選。可是重耳雖然在外多年,但對晉國發生的事情還是有所耳聞,覺得現在去晉國繼承君位太過危險還是保命重要,謝絕了晉國群臣們的邀請。

重耳惜命不敢歸

既然重耳拒絕了,那就沒得選了,只剩下大公子夷吾是最合適的了。於是,晉國文武開始迎接大公子夷吾回國繼位,大公子夷吾就是後來的晉惠公。

死於忌憚

大公子夷吾繼承晉國後,對裡克這個人可是忌憚非常啊!這位上卿可是殺過兩位君主的存在,他不知道什麼時候這位上卿的劍就落到了自己的頭上。

所以,晉惠公決定除掉他,以絕後患。就像劉邦除韓信一樣,不也是懼怕韓信嗎!

晉惠公動了殺心,他身邊的臣子郤芮立馬get到了,帶兵去把裡克的家給圍了起來。

晉惠公與裡克

晉惠公朝著裡克家裡喊話:「如果沒有您的存在,我當不上晉國國君,我應該要謝謝您。但是您殺死了我的兩個弟弟,也是晉國的前兩任君主,成為您的國君實在是太危險了,我必須這麼做。」

裡克聽了晉惠公的喊話,一時間悲從中來,英雄末路莫過於此。他道:「我如果沒有殺了你的那兩位弟弟,你能夠繼承晉國嗎?不可能吧。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說罷,裡克在家中拔劍自刎,就像當時荀息拔劍自刎一般,一報還一報。

看到裡剋死後,晉惠公終於安心了,他屁股下的位置終於可以安穩地坐上去了。

晉惠公登基

功高震主說道就是裡克這麼一類人,更何況他還殺過兩位君主,這不由得晉惠公不忌憚。沒有了威脅到晉惠公君位的兔子,這位令晉惠公忌憚的忠狗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這應該是中國最早的「兔死狗烹」了。

相關焦點

  • 傳統文化中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原來這樣解讀才對!
    首先這句話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範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但是如何解讀,並且把他上升到傳統文化的高度以尋求解讀。那麼就不是對這兩句話含義的簡單解釋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最初來源于越王勾踐和謀士範蠡的故事。兔死狗烹-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韓信是什麼時候說過這句話的?
    對於韓信之死,不少人都會感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其實,《史記》裡,韓信本人生前也說過這句話,原句如下: 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
  •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講一些過去的故事
    他輔佐項羽,不得重用,無奈離開。他戎馬一生,用八年時間,助劉邦打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他有創新思維,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謀戰」的人;他「戰必勝,攻必勝」,被後世稱為「兵仙」。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為集團屢立戰功的軍事奇才,卻並沒有得到集團應有的獎勵。
  • 越王勾踐:從沒「臥薪嘗膽」,也沒有「兔死狗烹」的政治家
    提起越王勾踐,人們第一時間會想起兩個成語:「臥薪嘗膽」、「兔死狗烹」。這位春秋時期帶領一個蠻荒小國崛起的霸主,一方面以他的忍辱發憤、勵志圖強的故事讓人傳誦,另一方面又因其成功後對功臣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而讓人唏噓不已,大大影響了他的歷史形象。勾踐也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因為誅殺功臣而遭到人們唾棄的君王。
  • 兔死狗烹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兔死狗烹,野兔捕殺了;獵狗無用;被煮著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效力有功的人拋棄或殺掉。出自: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近義詞有:卸磨殺驢、鳥盡弓藏,反義詞有:感恩戴德、始終不渝,兔死狗烹是中性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諷刺用語。兔死狗烹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兔死狗烹(tù sǐ gǒu pēng)成語釋義:野兔捕殺了;獵狗無用;被煮著吃了。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
    兔死狗烹:成語寓意:意思是指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任用大夫文仲、範蠡整頓國政,經過十年的忍辱負重和勵精圖治,使國家轉弱為強,終於擊敗吳國,洗雪國恥。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覺範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範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範蠡投湖自殺了。
  • 範蠡是大智慧,及早就悟出兔死狗烹的道理
    伍子胥本是楚國大夫伍奢之子人,受政敵迫害,千辛萬苦來到吳國後,舉目無親,只得在街頭討飯,幸好被吳國的公子光收留。公子光是吳王諸樊的兒子,諸樊的父親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諸樊,次子餘祭,三子餘昧,四子季札。
  • 劉邦朱元璋鳥盡弓藏,李世民卻能善待功臣,真的只因為個人品德?
    劉邦朱元璋鳥盡弓藏,李世民卻能善待功臣,真的只因為個人品德?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似乎成了開國君主必做之事,然而縱觀歷史長河真正鳥盡弓藏的開國君主實際上並不多,歷史上著名的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像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都能善待功臣,同是開國君主為何做人差距這麼大,難道僅僅是因為個人品德嗎?有專家表示開國君主對功臣的態度和君主的出身有關,劉邦朱元璋出身社會底層,一個區區亭長,後者更是叫花子。而劉秀李世民趙匡胤都是出身士族,劉秀雖然家境貧寒但畢竟是皇族還曾經上過大學,文化程度還是相當高的!李世民世代隴西士族,而趙匡胤長輩也是高官!
  •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可悲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所以他打算停止進軍。蒯通規勸韓信說:「將軍是奉詔攻打齊國,漢王只不過暗中派遣一個密使遊說齊國投降,難道有詔令停止將軍進攻嗎?既然沒有詔令,為什麼不進軍呢?何況酈食其不過是個讀書人,坐著車子,鼓動三寸之舌,就收服齊國七十多座城邑。將軍率領數萬大軍,一年多的時間才攻克趙國五十多座城邑。為將多年,反不如一個讀書小子的功勞嗎?」
  • 文種的「預言」成真,為什麼有功之臣難逃兔死狗烹的命運?
    前言: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君王成就霸業,永遠不是靠的自己的力量,身後往往還跟隨著許多功成名就的有功之臣,這些有功之臣在君王成就霸業的過程中立下的功勞無數,君王此時應該感激涕零才對,但是縱觀歷史會發現,往往這些有功之臣都避免不了被「兔死狗烹」的命運,嚴重者直接被殺害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朱元璋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一大群開國功臣、猛將被他屠戮待盡,有的甚至死的非常悽慘,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我們通過對朱元璋這個人生平的簡單分析,原因其實還是比較明顯。朱元璋人生的轉折,個人認為是從他娶了郭子興的養女,也就是馬皇后開始。從此就告別了從前的顛沛流離,開始了事業的上升期,慢慢地公司越做越大,聚集了許多文武
  • 他出身小吏,祖孫三代出了13個兩千石官員,只靠4個字
    他出身小吏,祖孫三代出了13個兩千石官員,只靠4個字自古無情帝王家,無論你曾經給他立下多大功勞,一旦沒有利用價值了,他就會把你當成垃圾一樣的處理掉。所以我們看到了許多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故事。比如為了越王勾踐復仇大業立下汗馬功勞的文種被勾踐殺掉了;犧牲自我,色誘吳王夫差的西施,被勾踐沉入水底了。幫助劉邦統一天下的韓信、彭越都被劉邦殺死了。幫助明太祖朱元璋打下江山的功臣們被朱元璋一批批地弄死了。
  • 曹操、劉備、孫權三人若統一天下,誰最可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本意是:把鳥打完後就應該把弓箭藏起來了,兔子死了之後,獵狗就可以烹殺了,形容完成一件事後過河拆橋,多引申為君王在完成功業後,殺害功臣的行為,這一典故由春秋晚期的霸主越王勾踐所創立。孫權、曹操、劉備先下個結論:孫權是最有可能殺功臣的皇帝,曹操是不管統一還是不統一,他都會殺功臣,而劉備是最不可能殺功臣的皇帝
  • 還是他咎由自取?
    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夫差急於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託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於是自刎而死。吳王聽到這番話,大發雷霆,就把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袋子裡,沉入江中。
  • 《姜子牙》細思極恐的細節,它要講的故事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作為從來沒喜歡過爽文的筆者,我眼中的孫悟空雖然是第一主角,但也不過是作者講故事道具而已,拋開齊天大聖的光環才是作者想講的故事:孫悟空就是在空全反射著故事裡的神話體系的腐朽,而神話體系背後對應的顯然不是神話體系,到底是什麼,好像不用說了。
  • 勾踐臥薪嘗膽,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夫差自盡而亡
    勾踐,生卒不祥,姓姒(大禹的子孫後代),名勾踐,別名菼執,秋春末越國君主。公元496年,越王勾踐繼位。吳王闔閭乘越國喪亂之時興兵伐越,勾踐率軍抵禦,戰於攜李(今浙江嘉興市)。吳軍兵敗,闔閭喪生回國中途。他的兒子夫差繼位後,勤奮整訓,欲報弒父之仇。
  • 兔死狗烹的悲劇輪迴中,張良何以獨善其身
    一生戎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封侯拜將,卻逃不了被殺的宿命,慘遭誅滅三族。蕭何月下追韓信,為兄弟肝腦塗地,到頭來險象環生,免了一死,卻終究掙不脫牢獄之災。三人之中,唯有張良一人,保全了身家性命,在兔死狗烹的政治環境中,安然享受晚年生活。
  • 魔王學院:魔王來到勇者學院,卻得知勇者早被人殺死了
    七月爽番《魔王學院的不適合者》自第一集就一路爽到底,看著魔王阿諾斯虐不成器的後代子孫簡直大快人心,也是漫迷們的快樂源泉,如今這部爽番更新到第9集,阿諾斯依舊以絕對力量虐別人,另外這一集還透露一個重大情報,那便是當年殺死阿諾斯的勇者早已經死了!
  • 魔王學院:魔王來到勇者學院,卻得知勇者早被人殺死了!
    七月爽番《魔王學院的不適合者》自第一集就一路爽到底,看著魔王阿諾斯虐不成器的後代子孫簡直大快人心,也是漫迷們的快樂源泉,如今這部爽番更新到第9集,阿諾斯依舊以絕對力量虐別人,另外這一集還透露一個重大情報,那便是當年殺死阿諾斯的勇者早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