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導語
近日看到一個新名詞,樂了——友情PUA。
官方給出的意思是:
有些朋友極度以自我為中心,並擁有跟自身實力不匹配的好勝心,一旦發現你優越於他們就會打壓你,從而讓自己得到平衡,從不考慮你的感受和傷害。
不得不說現在生活中,有一種友情確實如此。然而不論是友情還是愛情上的PUA事件,終歸還是可以規避。
因為當我們察覺苗頭不對勁的時候,可以依據自身的評判遠離爛人,即時止損。
可是,生活中還有一種最可怕的PUA,不是友情更無關乎於愛情,而是親情PUA。
在《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中講述了美國的愛達荷州的巴克峰,就有著這樣一個充斥著親情PUA的家庭。
家中的爸爸是一個患有重試躁鬱病的患者。身為一家之主的他卻是一個極端的「上帝迷」,同時抵抗政府。
他用自己一家之主的身份,強制要求子女不能接受教育,並強迫他們為自己的廢料場打工。
在這樣一個廢料場裡,摔傷、燒傷、頭破血流均是常態,而自小被荼毒的塔拉兄弟姐妹幾個,從小也是遍體鱗傷,從未體驗過正常的教育和生活。
親情PUA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孩童在未成年之前,所有的認知都由父母引導,而所有的三觀也在這個階段被迫定性。
它將影響一個人餘生歲月的種種。
02親情PUA千千萬,總有一款能「害」你
在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齊明月的媽媽就是「親情PUA」的代表:
對女兒指手畫腳、揭女兒室友的舊瘡疤、給孩子貼標籤、幹預孩子的日常生活甚至將自己的「律師夢」強加給女兒。
這些行為,都讓女兒活得十分壓抑和不自信。
齊明月的媽媽以一種慣常的「為你好」名義,宣洩著自己的超強控制欲。
別以為親情PUA只出現在影視劇中,現實生活中親情PUA也無處不在。
《中國詩詞大會》的董卿,腹有讀書氣自華。但誰也想不到她從小也是在親情PUA的氛圍下長大的。
從兒時起,她的爸爸便不讓她照鏡子、不準穿漂亮衣服,生怕被旁人議論自己過分愛美、失了體面。
這種古板、守舊的教育方式如同一種瘟疫般存在,腐蝕著她的思想,導致董卿成年後即使收到了父親的道歉,但內心依舊充滿遺憾。
其實,自2015年以來,日本教育界早對「親情PUA」進行過深入的調查研究並下了定義——這就是一種教育虐待,也是一種精神控制。
是父母為了自我的某種目的(或陳腐、或掌控、或樹立個人威信等),強加給子女的一個精神信仰。
與董卿相比,《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書中的塔拉,用回憶的方式記錄了爸爸的保守派教育:
不能穿低胸的衣服,如果穿也不能彎下腰……
女孩子打扮得太過就像不正經的人……
這些根植於塔拉的大腦,讓她奉之為人生信條。於是她整日在爸爸的廢料場工作,蓬頭垢面不修邊幅;在青春期到來、面臨身體正常發育的時候,她也厭惡自己身體的一系列變化甚至希望身體停止成長;在面對男孩兒追求的時候刻意地疏遠。
這樣的慣性造就了塔拉長大後的一種不配得感,也就是「永遠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美好的事物」這一思想。這讓她始終便有了一種宿命感。
她不相信自己會離開那個糟糕的破回收場、從未想過自己可以去大學接受教育、沒想過改變自己未來的人生軌跡。
除了父親以外,哥哥肖恩也同樣給到塔拉最致命的PUA點:稱呼塔拉「黑鬼」、時不時對塔拉惡言相向、拳腳相對。
這些羞辱都在時刻提醒著塔拉:你只屬於這裡,別想離開這兒!
這些都試圖把塔拉鎖在過去,困在曾經那個低認知層面的自我之中。
可見,親情PUA最恐怖的地方,是讓塔拉斷送了一種可能性,這是一種讓自己通往高貴道路的一種可能性。
03世上最大的悲涼,莫過於孩子為成人的過錯道歉
親情PUA除了會抹殺孩子的進取意識和扼殺希望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會綁架人的思維甚至讓當事人以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
在書中,塔拉曾記錄了一段自己被哥哥肖恩暴打的經歷。她說當自己由於被打的疼痛而尖叫時,周圍的人們都伸長脖子,想看看發生了什麼騷動。印象最深刻地是她記錄自己當時的反應:
「我開始大笑——瘋狂地、歇斯底裡地咯咯笑個不停。」
「我努力假裝。」
「我笑著穿過一個又一個過道。哥哥肖恩每說一個字我都笑,試圖讓周圍人相信,剛剛那只是一個玩笑……」
無疑,塔拉是在用一種假裝出來的「佯笑」粉飾太平。明明身處於受害者的處境卻在試圖大事化小,不由讓人心疼。
而更可怕的是,她晚上回到家中記日記。當寫到白天被暴打時,竟然寫道:如果我換一種方式請求他(肖恩),讓他冷靜下來,他就會停下吧。
無助的塔拉,竟然將自己被打的原因,歸咎於自己的求饒方式錯了?
本應身處家庭的溫暖之中,卻慣性地把自己放在最低賤的位置而不判斷誰是誰非,這無疑是最可悲的。
這讓我想起曾經看到的一則新聞:
西安的7歲男孩被媽媽家暴引起了不小的關注。據悉男孩父母離異,媽媽僅20來歲,心情不好時經常用電線刀具打他,持續了兩年。
事後,雖然男孩媽媽被警方逮捕,男孩也暫時移至兒童村居住,但是當記者採訪孩子的時候,孩子竟然自責!
認為有可能是自己沒有聽媽媽的話,媽媽才會動手打自己。
同時他也表示:
想媽媽。哪怕她打自己也願意待在她身邊。被媽媽打就打唄,媽媽也不是故意的,不然就沒有媽媽了。
小孩子的每一個字,真的都戳痛人心。
原來,世上最大的悲涼,莫過於孩子為成人的過錯道歉。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塔拉表示自己想去上大學,但在告知父親後,她從父親安靜的嘆息祈禱中中出來某種聲音。
這讓她覺得自己對上大學的好奇十分下流可憎,是對父親為了養育自己而做出的所有犧牲的一種侮辱。
可見,塔拉被這種環境荼毒至深。因為,從小周圍都是和父親一樣的信徒,所以在這樣的圈子裡自己從未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有問題;因為,從小父親不允準孩子們念書,所以她深感自己的好奇心是對父親養育自己的一種背叛。
然而,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自己接收到的信息不對等的原因。
她從來沒有為自己的想法而爭取過,反而要為自己的進取意識而向成人認錯。
無疑,這才是最可悲的。
04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刻,才是真正的重生
塔拉的覺醒,終歸還是在走出那個閉塞環境之後。
上了大學、學會用電腦、用網絡的塔拉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得知了當年的真相:
原來,政府與蘭迪一家的衝突,並非是因為蘭迪不讓孩子上學,而是因為蘭迪涉嫌加入了反猶太主義的宗教組織,有嚴重的種族歧視。
所有的謎團都解開了:爸爸不讓孩子讀書,是因為看到政府抓捕蘭迪一家,而蘭迪一家被抓捕的原因是和種族歧視有關而並非父親所說的「蘭迪阻止孩子上學」。
可見,政府從來不會因為父母不讓孩子讀書而殺人!一切的一切都揭曉了。
真相大白後,塔拉終於明白:
自己從小深受親情PUA的毒害,父親因為有嚴重的躁鬱症而把一切的一切都歸因到政府的身上。(因為父親和教會的信徒們有嚴重的反政府思想)。
偏執、狂躁、自我感覺良好、被害妄想這些詞彙,形容父親再合適不過了。
塔拉的這一覺醒,猶如《黑客帝國》的開頭。NEO從原來的模式中覺醒,發現了現在世界的BUG,最終變成了改變世界的救世主。
其實,這並非是作者塔拉特有的人生經歷,我們身邊又何嘗缺少這樣的故事。
曾經那個拉黑父母、十二年不歸家的北大生物系學生拒絕父母的新聞,至今還記憶猶新。
父母從小把孩子當女生養、不理會學校要求強迫兒子參加活動時穿長褲、把「畢業旅行」當作炫耀孩子成就的宣講會甚至請親戚私下聯繫同學打探其消息。
這些行為,真的只讓我感受到這個學生的恥辱,而他的父母真的是十足十的人生操控者。
自私、傲慢、自我感覺良好、偏執,真的是躁鬱症患者的真實表症。
其實,對於父母患有躁鬱症的子女,並不需要和自己為難,你需要做的只有認識它、接納它、與它合解。
無疑,作者塔拉做到了。真相大白之後,她將對躁鬱症的研究做為自己的畢業論文主題並且有兩點發現:
父母患有躁鬱症的子女受到的是雙重風險因素的打擊:
第一,他們在基因上更容易患上情緒障礙;第二,因為充滿壓力的生活環境和患病父母糟糕的養育方式。
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家庭是這樣。
我的同學蘭蘭,從小生活在一個一言不合便大喊大叫的家庭中。只要別人不聽自己發言或者反對自己,自己便要立刻提高說話的分貝,試圖以高音量來「完勝」對方。
於是,她人生的前30年都是靠高音調來獲得話語權的。
後來,她結婚嫁人,發現公婆家的溝通方式非常平和,隨後她又通過看《非暴力溝通》、《幸福的香氣》等一系列的心理學書籍,她才察覺到,一切的一切都是原生家庭那扭曲的思想和不良的教育方式害了自己。
從那之後,她才真正走上了自我覺醒的道路,學會如何與周圍人好好說話了。
可見,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刻,才是真正的重生。人,也要學會與自己的過去和解,完成人生的又一次重生。
05結語
日劇《死投所》中,市村道出了問題的關鍵:親情PUA,就是一種洗腦。
有時候父母會因為想要樹立自己的個人威信,而給孩子洗腦,讓孩子只迷戀於自己的威嚴;
有時候父母會因為想要控制子女,而給孩子洗腦,以便讓他們更好地管控子女;
還有一些父母,真的就是自我的偏執、過分自信而給孩子洗腦,但傷害的往往卻是自己的至親與至愛。
最後想說,親情PUA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如若我們覺察後,始終和父母糾結甚至試圖讓他們終生活在自責當中,那就大錯特錯了。
過往的人生我們追悔莫及,逝去的時光也不復存在,我們能做的就是要放下過去,覺察自身,獲得重生。
正如《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最後,作者說的那句話:
你可以愛一個人,但仍然可以選擇和他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