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山本是否稱得上名將長期以來一直有爭執,山本在其海軍生涯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海軍軍政部門度過的,應該說山本五十六是一個出色的軍政官僚而既不是一個海軍領導人也不是一個艦隊司令,在本篇開始之前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 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國海軍將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是偷襲美軍珍珠港和發動中途島海戰的謀劃者。山本五十六1916年畢業於日本海軍大學,曾於1919年到192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歷任駐美武官、第1航空戰隊司令、海軍航空本部長、海軍次官。大力發展航空母艦和艦載飛機,並組織部隊進行嚴格訓練,可以說日本海軍的強大山本五十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於山本是否稱得上名將長期以來一直有爭執,山本在其海軍生涯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海軍軍政部門度過的,應該說山本五十六是一個出色的軍政官僚而既不是一個海軍領導人也不是一個艦隊司令。日本海軍內部說,聯合艦隊司令山本和海相島田繁太郎完全安錯了位置,他們兩個換一個身份才是最合理的。作為海軍領導人,山本五十六是知道和美國作戰的後果的,實際上山本十分反對日本加入軸心國和美國開戰,因為在早期的留學生涯山本對美國的實力十分清楚;作為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在1940年首相近衛文糜問起開戰前景的時候居然說出:「一年半年沒有問題,兩年三年就沒有把握了,三國條約已經籤了,誰也沒有辦法」說明山本對形勢十分清晰,他本人極力反對和美國開戰,但是迫於陸軍部掌權的壓力,不得不謀劃偷襲珍珠港,將日本帶入了戰爭的深淵。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日軍起初的計劃是三個月佔領中國,然後以中國作為橋梁轉戰歐洲戰場,但是日軍過分的自信導致大部分主力部隊被中國軍隊託在中國戰場。這樣就導致包括向西進攻印度,向南進攻澳大利亞,或向東進攻美國的作戰計劃因為日本陸軍深陷中國戰場、人手不足,也沒有足夠運力來調動部隊的事實而遭否決。山本參加了因此引發的辯論,在各種不同觀點之間搖擺不定,有時支持某一方僅僅是為了給自己的部隊爭取利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山本五十六還是策劃了珍珠港事件,雖然是以勝利告終,但是卻把早已表示中立的美國捲入戰場,這也是導致日本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途島戰役的作戰計劃制定過程充滿妥協和匆忙(為趕在對馬海峽海戰紀念日暨日本海軍節當日派出艦隊,但在日軍看來,計劃本身頗為周詳,組織嚴密,時機掌握得也很好。相對於日軍計劃投入決戰的四艘艦隊航母,二艘輕型航母,十一艘戰列艦,十六艘巡洋艦和四十六艘驅逐艦,美國海軍只拿得出三艘航母、八艘巡洋艦和十五艘驅逐艦,可見兵力懸殊。交戰雙方只在大型航母數量,可供調動的飛機數量以及潛艇數量上才較為接近。看上去,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山本將擁有一面倒的巨大優勢。對山本來說非常不幸,確實出了很大的意外。對於指揮官來說最可怕的事莫過於敵人對自己的作戰計劃了如指掌,而美國海軍密碼破譯部門恰好做到了這一點。後者早已破譯了日本海軍D號密碼(美軍稱為JN-25)。結果,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上將成功地破解了山本設下的兩項預警措施並將美方僅有的部隊配置在最適合對日軍航母實施伏擊的位置上。據尼克茲上將計算,他的三艘大型航母再加上中途島機場,勉強足夠與南雲指揮的第一突擊編隊抗衡。
山本的中途島作戰此後廣受指責。批評意見認為山本違反了軍事作戰「集中兵力」的基本原則,而且作戰計劃過於複雜。但也有意見指出盟軍也實施過複雜程度不相上下的作戰而且獲得成功,並將失敗的原因歸咎於美軍破譯日軍密碼,在事先已對山本的計劃洞若觀火。但若山本沒有駁回南雲提出的在空襲前先進行偵察的的請求,便可以抵消美軍破譯密碼並埋伏航母所獲得的優勢。而這兩次戰役之後,日軍在太平洋戰爭日漸式微,並最終導致日本戰敗。
至於山本五十六能否算的二戰名將,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因為山本五十六曾留學哈佛大學,並且策劃了珍珠島戰役,美國人為了面子掛得住所以高度讚揚山本五十六的軍事才能。各位讀者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