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志文 莫謹榕
都市長大的香港女孩千裡迢迢跑去貴州山區種花,還紮下根來幫助當地脫貧,這個「反差巨大」的故事不免令人好奇。
近日,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香港企業家梁安莉。進到她的辦公室,擺放在窗臺上的數盆永生花裝飾和幾乎佔據整面牆的鮮花圖鑑在古色古香的辦公室裡格外惹眼,隨之而來的撲鼻香氣,讓記者感覺仿佛置身於花海中。
梁安莉
梁安莉是一名90後女孩,專業從事鮮花的栽培、加工和營銷。目前,她和團隊在貴州畢節市赫章縣鐵匠鄉種植了一片花海,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被當地人稱作「花仙子」。
旅行邂逅 讓都市女孩在大山紮下根來
梁安莉在香港度過了童年和初中階段,而後又在美國波士頓讀完了高中和本科,是一個妥妥的都市女孩。
梁安莉介紹,在父親的期望裡,她大學畢業後應該留在美國或回到香港,走專業路線成為一名醫生或教師。但梁安莉有自己的想法,她想成為一名女商人。上學的時候,梁安莉常在假期跟隨父母往返於內地和香港,對於內地比一般香港同學要熟悉得多,看到內地的變化發展日新月異,她決心回到這個擁有龐大市場的地方開創自己的事業。
為何後來又到了貴州赫章縣?梁安莉介紹,這源於一次旅行的邂逅。在旅行中,她了解到,赫章海拔高、溫差大,且具有無汙染的土壤環境,非常適合花卉種植。在赫章的韭菜坪景點,看到10萬畝的野生韭菜花海,從小就喜歡鮮花的梁安莉仿佛找到了事業的突破口;同時,當地的落後和鄉親們的貧窮,也讓梁安莉深受觸動。
通過廣東省第一扶貧協作工作組的介紹,梁安莉了解到許多脫貧攻堅的政策,對祖國的脫貧攻堅事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一顆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種子也隨即在她心裡埋下了。
2018年年初,梁安莉和媽媽共同出資創建了廣州港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港華(廣州)文化旅遊有限公司,並開始在赫章通過發展花卉產業進行對口幫扶。
巧用妙招 引導群眾改變觀念奔小康
梁安莉坦言,在赫章創業遇到的困難比她一開始想像中的還要大。
首先是當地惡劣的自然條件。畢節市赫章縣,是當前貴州省尚未減貧摘帽的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脫貧攻堅任務繁重;而種植基地所在的鐵匠鄉,更是畢節市18個極貧鄉鎮之一,它距離赫章縣城80公裡,平均海拔超過2000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田間亂石叢生,無法大面積耕種……
「扶貧協作組的幹部們很坦白地跟我們講,說100家企業過去能有一家留下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梁安莉說。
其次,由於港華公司的員工大多是廣東人,聽不懂當地語言、吃不慣當地飲食、適應不了當地氣候環境等等,困難重重。梁安莉介紹,剛到鐵匠鄉時,她對這裡的海拔特別不適應,一到冬天就流鼻血。
「但最大的困難還是來自當地村民」,梁安莉介紹,他們很難理解種花的價值,並且直言「種包穀洋芋賣不掉還能吃,花種出來賣不掉可怎麼辦?」情緒上的牴觸,導致村民在行動上也不配合。鮮花育苗時使用鑷子操作能提高成活率,但村民就是嫌麻煩,覺得用手或者筷子就行了。
前一種困難,梁安莉和團隊成員用堅持適應克服了,後一種困難,梁安莉決定用事實讓村民們信服。
在引導村民規範操作上,梁安莉用對比實驗使村民們相信用鑷子操作就是能提高花苗的成活率;在培養村民種植信心上,梁安莉通過計件工資、及時發放務工費用等辦法,使村民相信種花能賺錢,以此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
「後來花種出來了,村民們看到產品被客戶一車一車地拉走,心裡比我還自豪。」梁安莉笑著說。
延長產業鏈 幫助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兩年來,港華公司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指導下,相繼引進和成功試種了白扇菊、北海道薰衣草、芝櫻、語晴、歐石竹、安娜貝拉繡球等數十個花卉品種。嬌豔的鮮花,讓這片習慣了種植傳統農作物的土地綻放出新的生機。這些產自貴州偏遠山區的鮮花因為品質好,遠銷韓國和澳大利亞。
港華公司的鮮花栽培基地
由於赫章偶爾會出現連續三個月見不到陽光的極端天氣,讓梁安莉感到公司發展並不能滿足於鮮切花種植,唯有打造出一條深加工產業鏈,才能使目前的鮮花種植擺脫極端天氣和交通運輸的限制,增強自身產品的競爭力。
於是,2018年年底,梁安莉嘗試用北海道薰衣草提煉精油;2019年底,又引進了安娜貝拉繡球,打造高端的「永生花」……一步步地,梁安莉和團隊逐漸提高了花卉種植的附加值。
對於未來的規劃,梁安莉表示,等到深加工的發展模式完善之後,她打算再打造一個康養旅遊項目,利用當地優美的風光發展旅遊業,實現種植、深加工、旅遊觀光三產融合發展。
在努力使花卉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梁安莉始終不忘帶領村民脫貧的初心。
2019年,廣州港華公司在赫章鐵匠鄉的花卉育種育苗基地已由原來的100個大棚增加到400個大棚,在赫章興發鄉種植的花卉也擴大了面積,棚內棚外鮮花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利益聯結覆蓋貧困戶600多戶近3000人,另外還解決了60多人的穩定就業問題。三年來,基地建設和鮮花種植累計為就業群眾創收700多萬元,僅2019年就為貧困戶分紅90多萬元。
花卉種植產業的蓬勃發展,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增加了他們對生活的信心。本地青年周巧,雖然比梁安莉還小一歲,但已經是3個孩子的媽媽。生小孩之前,她曾輾轉各地打工,但都沒賺到什麼錢。
鮮花基地成立後,周巧毫不猶豫地成了第一批員工,因為踏實肯幹,如今已經成了管理員,有了穩定理想的收入。並且,在她的帶動下,周巧的婆婆、丈夫和公公也都先後到基地打工。現在一家人都有了穩定收入,日子越過越紅火,最近還蓋了新房……(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對話
「自豪成為扶貧大軍一份子」
羊城晚報·羊城派:如果將您的成功總結成三招,您覺得是哪三招?
梁安莉:從商業的角度就是做好以下三點:一是及時關注國內外動態,了解市場需求。我們其實一直都很關心國內外整個市場的變化,也會及時跟一些同行進行交流。比如,花卉產業離不開昆明市場,所以我經常到那邊去了解情況。二是定位清晰,專注於深加工。我們去對接的資源,去溝通的同行,都是圍繞著整個產業鏈的上下遊來進行的。三是及時調整方向。我們一開始做的是鮮切花,後面意識到單靠鮮切花銷售風險太大,就及時調整了方向,轉型去做深加工。
羊城晚報·羊城派:在深度參與了國家的脫貧攻堅之後,您對它有什麼樣的心得體會?
梁安莉:我覺得很感動,也很自豪能成為扶貧大軍的一份子。另外,我覺得可以嘗試更深入地去了解它,將自己的事業與扶貧或者未來的鄉村振興做一個很好的結合。
羊城晚報·羊城派:作為香港人,您覺得創業的話,內地跟香港相比有什麼優勢?
梁安莉:我覺得內地在成本上有很大的優勢,因為香港的租金和僱傭成本都太高了。另外,內地的市場比香港大得多,創業所需的配套設施也更完善。最重要的是,國家對香港青年進行扶貧方向的創業有很多政策支持,我們可以善用這些機會讓自己的事業得到發展。所以,我覺得香港青年特別幸運。
羊城晚報·羊城派:您認為香港青年的個人發展怎樣才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梁安莉:我覺得香港青年首先要做的就是親身走進來了解內地的文化,了解內地的市場。這邊有再多的機會,你不去抓住,也是沒用的。另外,我覺得現在國家安全穩定,擁有這樣的環境,就應該倍加珍惜,並且利用它去發展自己的事業。
羊城晚報·羊城派:您覺得內地有哪些機會值得香港青年人關注?
梁安莉:現在內地和香港之間有越來越多的專業服務實現了從業資格的相互認證,甚至一些公務員崗位也開始向香港青年人開放,所以對他們來說有更多的選擇了。另外,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生活成本比香港要低很多,香港青年人可以結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嘗試著融入進來。(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鄭宗敏
審籤 | 鄭宗敏
實習生 | 王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