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的「魯濱遜」,我國男子海上漂流133天,被寫進美軍教材

2020-12-14 歷史文談

說起荒野求生,可能很多人會想到大名鼎鼎的貝爺,魯濱遜。貌似荒野求生這個詞不能形容在中國人身上。但一個人的出現打破了這樣的局面,他就是潘濂。

作為海南人的潘濂,他的身份平平,來自於一個並不富裕的農村家庭。曾為了賺錢還去海上當過學徒。因為二戰的原因,英國向大陸招海員,他便籤約英國「貝洛蒙」號商船,往返於大西洋運送物資。

在1942年11月下旬的某一天,「貝洛蒙」在運輸的途中被德國的潛艇發現。船在被魚雷第一顆炮彈打中之後,潘濂果斷穿上救生衣並跳入海中。就在這時,船被再次打中,並快速下沉。他也被船下沉所帶來的恐怖吸力拉入水下。所幸他抓住了一塊木板,並藉此浮出了海面。恐懼結束後換來的不是喜悅而是一臉茫然,看著茫茫的海面,他不知道方向和陸地在哪裡,自己該何去何從。

絕望的他就這樣在水面上漂浮了幾個小時。終於,他看到了希望!在「貝洛蒙」被擊沉時,上面掉落了一個救生筏,而且竟然沒有被炸毀,甚至還毫髮無損地飄到了他這裡。於是他立刻向救生筏爬去。這個是用正方形木筏做成的救生筏,四個角還有桅杆,他驚喜地發現木筏的隔離間還有一個金屬箱。打開一看,裡面裝著餅乾、淡水、糖等食物還有手電這種東西,潘濂大喜過望,有了這些東西,至少自己暫時的生存基本沒有大問題了。

但有個困難會很快就會來到了,那就是:脫水!在水面漂流,陽光的暴曬是肯定避免不了的,需大量補充水分。於是他將救生艇上的帆布綁到桅杆上,搭了一個頂棚。既可遮陽,也可收集飲用水。考慮完水,不得不考慮另一個現實的問題:食物!那個金屬箱的食物並不太多,想要熬到被獲救的那天,他只能每天吃一點點。但儘管是這樣,好不容易撐了一個多月,他的食物已經吃完了!那現在怎麼辦?

看著汪洋大海,他萌生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釣魚。機智的潘濂將手電中的彈簧扣下,並將其做成魚鉤,利用纜繩製成細魚線,用附著在木筏上貝類當作魚餌。這樣的一根簡單魚竿還能釣上來小魚。沒有火,於是他就吃上了最新鮮的刺身。後來他還用這些小魚為誘餌釣上了大魚。他還把多的魚肉切成魚片並掛在桅杆上曬成魚乾。就這樣他的魚乾越來越多,他也將其保存起來,他的食物問題終於解決了!

有時候他為了避免肌肉萎縮,還堅持去圍著救生筏遊兩圈鍛鍊自己的體力。基本的問題已經解決,但在海上還有一個大問題等著他,那就是暴風雨。暴風雨會將他的淡水和魚乾將被無情捲走,暴風雨一過,他又一夜回到解放前。此時的他,只能抓那些倒黴停在木筏上休息的海鳥,生飲鳥血,生吃鳥肉。除了暴風雨,另一個問題也纏繞著他,因為海水的長期腐蝕,沒有淡水衝洗,又沒辦法攝取維生素,他四肢的皮膚長出了膿瘡、潰爛,關節浮腫。他渾身疼痛難忍,但即便是這樣困難的境地,他依舊有著頑強的信念,一定要活下去!

正當潘濂的體力和精神快要到達極限了,他突然發現海水的顏色正在變淡,他知道自己離陸地不遠了!終於,他看到了陸地,幾位巴西的漁民看到了他,並將他救上了岸。從他落水的那天算起,他整整在海上漂流了133天。他在漁民的護送下去巴西的貝侖城休養了一個月左右,他的事跡也慢慢傳遍了世界。

他成為當時英國家喻戶曉的現實版「魯濱遜」,當時的英國國王還授予他大英帝國勳章,表揚他「剛毅精神、聰明的頭腦和克服困難的應變能力」。就連美軍,也將他的事跡寫進了教材。

相關焦點

  • 中國男子海上漂流133天,被寫進美軍教材,論中國人的生存能力
    單就荒野求生,只要一談起這個話題,大家不由自主想到的是魯濱遜。1719年4月25日,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出版了。眾所周知,其實這本小說也是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真實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大西洋中,在荒島上生活4年4個月之後,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
  • 中國版「魯濱遜」!此人在海上漂流133天,被英國國王授予勳章
    其實是有的,只是普通人很少知道他,他叫潘濂,是一名普通的中國人,但是他的事跡卻被寫進美軍的教材當中,就連國家地理也將他評為「世界求生冠軍」。潘濂不知道自己漂流了多久,海上常見的脫水症便出現在了他身上,而且食物也越吃越少,到了第55天食物全部耗盡,為了生存下去,潘濂便開始在海上釣魚,然而更大的考驗就是海上的風浪,海上和湖上不同,潘濂的救生筏在暴風雨中搖搖欲墜,一方面要防止救生筏被打翻,另一方面還要防止海中鯊魚的襲擊,好在在他的拼死爭鬥下去,潘濂魚口逃生,總算保住了性命。
  • 現代版魯濱遜?中國男子掉落大西洋苦撐133天,因其容貌遭人拒救
    很多人都看過魯賓遜漂流記,並且感受到了一種在絕處逢生的魅力。作為一個落難之人,魯濱遜居然能夠生存下來,甚至還將艱難的歲月過得有滋有味,實在是讓我們佩服無比。在電視裡,我們很多人可能也看過貝爺的野外生存,裡面有很多的細節和講究,可謂是博大精深。因此,這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在野外生存的困難。
  • 中國版「魯濱遜」,靠一隻木筏海上求生133天,後來結局如何?
    他以驚人的意志力和膽識,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生存了133天之久,可以說這是一個奇蹟,潘濂也被譽為中國版的「魯濱遜」。015年後,由於二戰的原因,英國商船招募大批中國海員,潘濂就和親戚一起與英國商船「貝洛蒙」號籤約。雖然在海上生活已有5年的時間,但潘濂對輪船的知識懂得很少,在輪船上只能幹些粗活、整日忙碌,想要學習航海技能是不允許的。1942年11月23日,在大西洋執行海運的「貝洛蒙」號輪船遭到德軍的魚雷襲擊。
  • 海上漂流世界紀錄,艱難求生133天!這個中國人成為了美國的英雄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個海上頑強求生的人,而且這個人還是個中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潘濂,他創下了海上漂流世界紀錄,孤身一人在大海上艱難求生133天!而之所以會在海上漂流是因為當時他乘坐的船出了事故,當時船很快就沉沒了,並且船上的人也基本都被大海淹沒,只有他僥倖漂到了船隻攜帶的救生筏附近,並且靠著這個救生筏堅持了下去。
  • 海上漂133天,以喝鳥血為生,外國救援船見他是亞洲面孔斷然離去
    ——《水滸傳》在故事《魯濱遜漂流記》中,魯濱遜因為海難,最終在一座荒島上求生,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發生了很多有趣且刺激的事情,最後被解救。其實,故事來源於生活,當時,英國的作家笛福正是根據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這部小說。
  • 現代真實版的「魯濱遜漂流記」:海上漂泊438天,九死一生
    全世界只有兩個人創造了海難漂流奇蹟。一個是華裔潘濂,他在二戰時期乘坐「貝洛蒙」號,被德軍擊沉後,獨自在海上漂流了133天;另外一個人比潘濂漂流的時間還長,他在海上漂流了438天,一年多!此人叫JoséSalvador Alvarenga,是出生於薩爾瓦多的一位漁民。2002年,Salvador從薩爾瓦多來到墨西哥,替一位私人老闆出海打漁。
  • 真實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孤身漂流133天,經歷寫進海軍教科書
    SS本洛蒙德號的唯一生還者,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漂流了整整133天。他用頑強的生命力和過人的智慧,把人類面對困境下的生存意志力推向了另一個層次。這不是一個傳說,它是真實存在的事情。創造這一傳奇的人,他的中文名字叫潘濂。
  • 他在海上漂了133天,餓到喝鳥血,路過商船見是中國人,斷然離去
    大家多多少少都聽說過《魯賓遜漂流記》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魯濱遜靠著自己的意志力在一座荒島上生活了28年,這放在現實中簡直就是一個不敢想像的故事,但真要說來,一個人在海上漂流的事跡,在現實中其實還真不算少。
  • 船隻爆炸,柬埔寨男子海上漂流四天四夜奇蹟存活
    泛亞生活報導:據柬埔寨駐泰國使館消息,近日,一名在泰國工作的柬埔寨男子在海上遭遇事故,與外界失聯後在海上漂流四天四夜後奇蹟存活。 該男子在海上漂流時,還錄了一個視頻準備與妻子訣別。
  • 男子為撿衣物不慎落海 抱箱子海上漂流42小時獲救
    信息 男子為撿衣物不慎落海 抱箱子海上漂流42小時獲救 2016-07-22 10:11: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文明世界的再發現:從〈魯濱遜漂流記〉到〈漂流者〉
    文明世界的再發現:從《魯賓遜漂流記》到《漂流者》從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到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從戈爾丁的《蠅王》到小川一水的《漂流者》,文學作品對荒島題材的發掘從未停止。「漂流」和「荒島」帶給人們的直觀感受是環境的艱險和求生者的頑強,是人類與自然的博弈。
  • 動漫電影歡樂天堂魯濱遜漂流記家園守衛戰開幕
    經典著作《魯濱遜漂流記》是風靡全球的冒險小說,這次導演和編劇們腦洞大開添加了許多動物元素,並賦予他們人的特性為我們呈現了一部溫馨又充滿冒險精神的動畫電影。《魯濱遜漂流記》講述了一個由小動物主宰的荒島被暴風雨打破寧靜,「不速之客」魯濱遜與動物島主們上演了一場啼笑皆非的遭遇戰。
  • 《魯濱遜漂流記》首曝片段 萌寵化身俠客大戰喵星人
    將於10月4日國慶檔上映的3D動畫大片《魯濱遜漂流記》今日發布「飛簷走壁」版正片片段,惡貓軍團於懸崖峭壁間圍攻萌寵小分隊,雙方在錯綜複雜的管道巖壁上輾轉騰挪,幾番險象環生令人意猶未盡;同時曝光的還有四款動態人物海報
  • 《魯濱遜漂流記》在講什麼?我們獲得了什麼?
    閒著沒事,讀了本《魯濱遜漂流記》陷入沉思:當一個人獨立生活的時候,還有這樣的對生活充滿信心的,實在是難能可貴。因為人總不能被困難嚇倒,而應迎難而上,克服困難,挑戰自我。始終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只有這樣才能戰勝困難。
  • 最孤獨倖存者:一人在海上漂流了438天,獲救時卻被質疑吃了同伴
    出於人道主義,以及為了增加海難遇難者的生還機率,聯合國在1979年通過了《國際海上搜尋救助公約》規定沿海各國都應該設有救援中心,在各國海域發生海難時,必須給予救助,所以只要海難倖存者找到陸地,就有希望活下來。
  • 洞頭「海上牧歌」本周五等你來!沙灘狂歡、無人島漂流……
    太平洋的南風輕拂海岸的涼爽傍晚   海浪輕拍細沙   「海上牧歌 多彩水季」中國洞頭海島旅遊嘉年華   暨溫州多彩水文化旅遊季   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歌舞翩翩伴晚風   海島開啟水文化旅遊季   8月14日下午6時   「海上牧歌 多彩水季」中國洞頭海島旅遊嘉年華   暨溫州多彩水文化旅遊季
  • 競爭環境變了,體育公司開始魯濱遜漂流|韓牧專欄
    到今天為止,我在北京自行隔離整整14天,窗外的馬路上沒有車水馬龍,咖啡館已停止營業,唯獨那個水果店每天晚上都營業到11點——他不「怕」病毒。這位年輕的水果店老闆,年前還抱怨競爭激烈生意不好,現在他戴上口罩忙得不亦樂乎,還整箱整箱地把水果送到附近住戶的家門口。
  • 《魯濱遜一家漂流記》遇船難,一家人漂流無人島,艱難生存
    《魯濱遜一家漂流記》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一部動畫片,是我們八零後共同的回憶。爸爸魯濱遜欲意遠赴澳行醫,一家決定遠渡重洋,但是一場暴風雨魯賓遜一家人漂流到不知名的小島上,改變了他們的命運!聰明無所不能的爸爸,漂亮善良的媽媽。
  •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5課《魯濱遜漂流記》類文閱讀
    這兩條鯊魚聞到血的氣味,正在興奮地向小船衝來。鏟鼻鯊和灰鯖鯊不同,它們對吃的東西來者不拒,哪怕是腐爛的死魚,又或者是身上並沒有血(xuè  xiě)腥味的人。現在一條鏟鼻鯊狡猾地在小船下面鑽來鑽去,趁機用嘴撕扯大魚的肉。另一條則在水面上徑直向大魚發起了攻擊。 老人舉起綁了刀子的槳,朝水面上那條鯊魚戳去。他先是把刀扎(zhā  zhá)進鯊魚的頭部,接著是黃色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