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 10:06:23 來源: 南通網
「海安大米色澤透亮、形如玉粒,真不錯!」「這個河豚幹很好,晚上回去熬湯喝。」近日,海安市智慧農業與農產品電商群裡很熱鬧,不少拿到農產品的市民曬出了網購的食材。
上世紀80年代,海安在農副業生產上創新實施「種植、養殖、加工、走向市場」一條龍的生產經營模式,創造出「百萬雄雞下江南」壯舉。如今,海安探索農業發展新戰略,運用「網際網路+」模式,做亮一隻繭、做優一粒米、做精一枚蛋、做活一條魚,為農產品打開銷路,同時也把優質農產品送上市民餐桌。
一隻繭,孵出百億產業集群
5月31日,海安各繭站收繭窗口前擠滿了前來售繭的蠶農,裝滿蠶繭的袋子、竹籃,一個挨著一個,排成長龍。繭站內,工作人員過磅、驗繭、開票、結算,有條不紊。村民吳琪臉上滿含喜悅,他說:「今年一共養了3張紙的春蠶,產繭150公斤,比去年增加兩成,收入6000多元。」
經過40年的發展,海安在全國同量級繭絲綢產量無出其右,絲綢及衍生產品更是一枝獨秀,成功培育出在全國繭絲綢行業領軍的本土企業鑫緣集團。
「同樣的蠶繭,普通繭絲綢企業只能達到4A級,而我們卻能產出6A級生絲,直供愛馬仕。」鑫緣集團運營總監、教授級高工陳忠立介紹。鑫緣集團在國內行業中首創「公司+基地+農戶+工廠+高校科研院所」的產業化模式,發展訂單農業,讓「絲路」成為真正的富民之路,給蠶農吃下「定心丸」。
這幾年,海安建立了127個蠶業專業合作社、229個蠶業家庭農場、169個蠶業聯合體農場。2019年,海安繭絲綢產業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蠶農蠶繭收入2.1億元以上。
一粒米,形成二十億元產值
「海安大米煮出來的飯口感黏糯、香氣沁鼻,吃了一次就再也忘不了。」假日來海安休閒旅遊的上海人日益增多,遊玩之餘總想買上幾件土特產,而「龍順大米」乃必選佳品。
「農場採用綠色水稻種植技術規程,減氮、減藥,精確灌溉、精確栽培。」8月初,走進俞萬家庭農場,農場主於清榮正駕駛著一臺插秧機在田裡來回作業。一番忙碌,10畝水稻秧苗栽插完畢。
海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臧忠介紹,海安大米種植基地已經實現品種選用、技術培訓、用藥品種、肥料配方、收購加工、品牌銷售「六統一」,並建立質量可追溯機制,從源頭保障品質。
2018年,海安在江蘇省率先成立現代稻米產業聯盟,建立「專業化分工、一體化協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聯合打出「海安大米」品牌知名度、美譽度。每年有20多萬噸大米進入上海、浙江、廣州等一線城市。
目前,海安市種植水稻55萬畝;擁有規模以上稻米加工企業52家,年加工能力200多萬噸,年加工銷售大米45萬噸,年產值超20億元。
一枚蛋,十五萬人的致富源
「如今有房有車,跟著婷婷禽蛋專業合作社做養殖果然是正確的選擇。」村民張光銀感慨。曾經是困難戶的他養雞已經10多年,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海安是中國禽蛋之鄉、江蘇省禽蛋生產大市,連續多年禽蛋產值佔農業總產值五分之一以上。
在江蘇康德蛋業,偌大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屈指可數。公司董事長王文根介紹,生產線實現全自動化控制,從生產蛋液、蛋粉、白煮蛋,到從雞蛋裡提取溶菌酶、蛋黃免疫球蛋白等高生物活性物質,康德蛋業通過深加工,一枚雞蛋能升值數倍。
創享綠色發展,海安天晟牧園從南京農業大學引進條堆、翻拋、發酵技術,將雞糞加工成優質有機肥。「牧園每天產生約200噸雞糞,我們把這些雞糞做成有機肥,全年可以形成2.5萬噸有機肥用於銷售,供周邊地區農戶種植水果、蔬菜。」
「小」雞蛋孵出「大」產業。2019年,海安市飼養家禽3500萬羽,規模養殖佔比達99.1%。全市創建省級畜牧生態健康養殖示範場76家。年加工雞蛋6萬噸。全市從事畜禽養殖、加工、運輸、營銷的農民達到15萬人。
一條魚,開啟生態休閒之旅
5月10日,第十屆海安河豚節開幕。在河豚美食展示區,河豚魚丸、水晶豚凍、金湯河豚片等20道以河豚為食材的菜餚組成一場河豚盛宴。「一條河豚,竟然可以製作成上百道菜餚,炸、燉、燴、蒸、炒,樣樣都不少。」不少遊客品嘗後點讚。
海安市以中洋集團為龍頭,專注於「一條魚」,衍生一群魚,實現了以河豚為主導產業的珍稀魚類產業的蓬勃興旺。
海安已發展為江蘇省河豚產業基地,全國河豚市場近85%的河豚或河豚苗種來自海安。長江珍稀魚類開發與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專家說:「過去曾令人談之色變的河豚劇毒,如今正在成為造福人類健康的良藥,可用於鎮痛、安眠等。」
「河豚之鄉、休閒海安」成為海安旅遊的金字招牌。以魚為媒,海安舉辦中國河豚節、裡下河捕魚節等賽事,大力推進「旅遊+農業休閒」產業發展,做活「生態魚+」文章,實現從單一的養殖到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有機轉變,形成了集科研、遺傳育種、苗種培育、飼料營養、養殖生產、魚類加工、市場銷售、生物工程、漁業旅遊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通訊員 段紅波 記者 趙勇進
一鍵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