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管虎 / 郭帆 / 路陽
    編劇: 管虎
    主演: 張譯 / 吳京 / 李九霄 / 魏晨 / 鄧超
    爆米花指數:3桶
    一句話評價:多角度敘事是可以的,但是重複使用相同鏡頭確實很難讓觀眾買帳。
    影片的評價為什麼會兩極分化?
    ——評《金剛川》
    文/小Tea
    《金剛川》從拍攝到上映只用了短短3個月的時間,這樣趕工出來的電影能看嗎?不少影迷都捏了一把汗。從近日兩極分化的評價來看,電影的優缺點確實都很明顯。
    
    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階段,志願軍在金城將發起最後一次戰役,而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大部隊要在第二天清晨之前跨過被美軍反覆轟炸的橫跨在金剛川上一座木橋。故事就是圍繞著這座橋展開的。
    
    整部影片的敘事分成四個章節,前三章分別從過橋的士兵、轟炸的美軍和守橋的炮兵班,三個不同視角講述這場戰鬥,展現戰爭的慘烈,用最後一個章節交待故事的結局。這樣的拍攝手法並非不好,2017年的《敦刻爾克》就是以不同角度敘事方式,展現了敦刻爾克戰役的全貌。但是《金剛川》的問題在於,明明是不同視角的戰鬥,卻在每個故事中都重複使用相同的鏡頭,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也許觀眾會忽略,但是當多個鏡頭都反覆出現,甚至連角度都沒有變化的時候,再笨的人都能明白,這就是把同一個片段不斷插入不同的故事,如此做法不僅讓人出戲,更讓觀眾覺得影片被「注了水」。
    
    當然,電影也是有高光時刻的。無論是戰鬥場面的刻畫,還是特效的使用都還不錯,結合如此短的拍攝製作時間,確實算是交上了一份還不錯的答卷。在人物的塑造上,國產戰爭電影也越來越注重個體形象的塑造,炮兵班張飛(張譯飾)和關磊(吳京飾)兩個人物,甚至出場不多的高連長(鄧超飾)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比較出彩。在我看來,美軍視角不如去掉,尤其是那個一意孤行的美軍飛行員角色,如果沒有他,張飛和關磊的戰鬥可能會更加震撼,畢竟這架脫離掌控的飛機,讓這場對決多了些私人恩怨的味道,少了些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