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配祀七十二賢

2020-12-12 一葉落知天下寒

文廟也稱大成殿、孔林,大理部分地區稱仲尼庵;孔廟在全國各地都有,多為古代官方出資建立,文廟規模有大有小,不過都遵照一樣的布局建立;今天我們主要寫文廟的配祀。

文廟七十二賢配祀圖

文廟的建築規格,中間正殿為大成殿,主祀孔子以及復聖顏回、孟子等;兩邊偏殿主祀孔子門下七十二賢徒以及歷代大儒。

文廟偏殿

歷史上的大儒例如:朱熹朱聖人、韓愈、柳宗元、周敦頤等,均在配祀之例。

文廟大儒配祀圖

文廟為古代儒家聖地,在古代到了文廟門口都要「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廟內不可衣著不整談笑嬉戲;大理古城文廟距今已經有六百多年歷史,是儒家文化在大理被尊崇的歷史見證。

相關焦點

  • 武廟十哲和文廟十哲分別是誰,武廟和文廟中還供奉哪些人?
    武廟十哲和文廟十哲分別是誰,武廟和文廟中還供奉哪些人?至宋代逐漸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廟。同"文廟"相對。明朝洪武年間,廢武廟,以姜太公從祀帝王廟。至滿清時稱供奉關羽的關公廟為「武廟」。民國時合祀關羽﹑嶽飛的關嶽廟也叫"武廟",但不同"文廟"相對。
  • 《孔門七十二賢像》與公眾見面
    由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舉辦,遼寧省圖書館(遼寧省古籍保護中心)承辦的「儒家印象——孔子暨七十二弟子圖像展」正在省圖書館展出。此次展出的清代康熙年間繪本《孔門七十二賢像》,是省圖書館首次以展覽的方式向公眾展出。
  • 濟南廚師「半路出家」玩陶塑 首創「孔門七十二賢」
    不僅如此,「半路出家」的他還在中國首創「孔門七十二賢」陶塑。&nbsp&nbsp&nbsp&nbsp半道入行 從廚師蛻變為技藝傳承人&nbsp&nbsp&nbsp&nbsp1994年,16歲的王令濤考進一所烹飪學校學習烹飪,兩年後進入高端酒店做雕花、盤飾等手藝。
  • 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樊遲
    春秋末魯國人(《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一說齊國人(《史記裴駰集解》:「鄭玄注曰齊人」)。從上面的記載看,樊遲祖先早先為衛國人,後又遷到魯國,拜孔子為師。他不可能是齊國人,因為在《竹書紀年》等史書記載中,齊國的第一任國君姜太公對殷商遺民不友好的,主張把他們全部殺掉。周公主張僅僅把以武庚為首的叛亂分子殺掉,其餘保留。
  • 劍來:白玉京和文廟實力對比,陳平安想問劍前者需何種境界?
    如果單純評說白玉京的實力恐怕有些空洞,恰好剛剛中土文廟舉行議會,作為浩然天下扛把子的文廟菁英盡出,恰好可以作為一個比較直觀的參照,畢竟名義上白玉京和文廟是屬於一個級別的勢力。首先說最高戰力,拋開至聖先師和道祖這樣現象級的存在,文廟這邊最頂尖的強者便是禮、亞、文三位聖字有前綴的聖人,具是十四境高手,其中禮聖戰力最強,和至聖先師出自同一時代的他如今隨時十五境,也許是目前十五境以下最強者;亞聖合道一洲抵八洲的中土神洲,少有幾次出手,但曾赤手接下劍靈一劍;文聖最悽慘,雖然合道三洲,但似乎肉身有恙,無法發揮戰力,不知道如今已經重回文廟陪祀的他是否能夠再展雄風
  • 清代古籍《孔門七十二賢像》在遼寧省圖書館展出——康熙以祭孔為...
    清代古籍《孔門七十二賢像》在遼寧省圖書館展出——康熙以祭孔為契機加速滿漢融合  記者 商 越  核心提示  近日,遼寧省圖書館開展古籍品鑑活動,向讀者推介館藏精品《孔門七十二賢像》。清朝康熙皇帝為加速滿漢融合,建立大一統國家,為孔廟題寫「萬世師表」牌匾,下旨繪製《孔門七十二賢像》,極力推崇儒學,全面推行漢化。
  • 尋訪中國第二古老文廟,於深沉中聞書香
    大成門前兩側為名宦祠和鄉賢祠 攝影-馬健在中國以及朝鮮、日本、越南、印尼、新加坡、美國等國家,至今保存有2000多座文廟。始建於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年~75年)的鄭州文廟,是中國現存第二古老的文廟,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
  • 上海的文廟:曹聚仁/1962
    上海的文廟曹聚仁 | 《循環日報》1962上海文廟(民國)到過上海的,上海城隍廟,幾乎無有不去過的,九曲橋、湖心亭要說園林勝景,文廟路文廟公園還在城隍廟之上。上海之有文廟,迄今已經六百多年了,其間搬移了五次,移到目前這一文廟路上,倒還是近一百年間的事。
  • Date with 鄭州|尋訪中國第二古老文廟,於深沉中聞書香
    大成門前兩側為名宦祠和鄉賢祠 攝影-馬健在中國以及朝鮮、日本、越南、印尼、新加坡、美國等國家,至今保存有2000多座文廟。始建於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年~75年)的鄭州文廟,是中國現存第二古老的文廟,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
  • 莊嚴篇——平遙文廟
    平遙文廟時代:金至清地址:山西省平遙縣城東南平遙文廟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文廟建築群及孔子和儒學先賢塑像群。山西平遙文廟香爐及大成殿大成殿東72賢人塑像平遙文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長期以來一直作為縣學所在地,直到清末廢除科舉後才改為新式學校。文廟第一進院落,泮池兩旁建有名宦祠、鄉賢祠,祠內供歷代功績卓著的為官者和平遙傑出的耆宿大儒。
  • 濟南歷史上唯一一個為七十二泉作詩的人,你知道是誰嗎?
    他熱衷於對濟南泉水的研究與考察,並發自內心地喜愛:「今濟南環城不一舍許,而七十二泉獻秀呈奇......故取而詠之。」趵突泉晏璧是濟南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為七十二泉作詩的人。金線泉七十二股泉水,七十二首詠泉詩,七十二般景色,七十二種敘述,七十多首詩幾無雷同。這些詩格調高雅,風格各異,詩意丰韻,用典甚多,生動地描述了明初濟南七十二泉的真實風貌。該組詩作問世之初就引起轟動,濟南知府楊渙為之作序,並將其刊刻印單行本。
  • 孔子七十二賢人之(甘谷石作蜀)
    從刪述,受詩書,成為孔子七十二賢人之一。」學成返鄉,大力宣揚儒家學說,傳播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風俗,自此秦隴一帶文教大興,人文蔚起,風範遺澤,後世景仰。石作蜀從刪述,受詩書,多所啟後,後人尊稱他「石夫子」。因年代久遠,記載甚少,立世境況和著述幾乎無存。(伏羌縣誌)記載,「唐朝封石邑伯,宋朝封成紀候,明朝去封號,稱先賢,從祀孔子廟」。
  • 崇州文廟祭孔大典拉開首屆傳統文化周序幕
    人民網成都9月28日電 (王軍)今日,崇州文廟舉行祭孔典禮,同時拉開了首屆崇州文廟傳統文化周的序幕。 在文廟大成殿內孔子塑像和四配、十二哲塑像前,按照明制恢復的鉶、登、籩、豆、簋、簠等禮器中,盛放著太羹、和羹等饌品;殿門前的牲匣裡,按照太牢之禮供奉著豬牛羊三牲;殿前簷下,鍾、磬、柷、敔、鼓、匏、笙、簫、笛、壎、篪、琴、瑟等八音樂器陳列兩旁,來自崇慶中學的94名禮樂生、佾舞生和歌唱生列坐席上。
  • 繼孔子任中都宰的原來是他,在七十二賢人中排第三!
    在七十二賢人中排為第三名。曾隨孔子周遊列國,廣施教化,為人所敬。魯定公十年(前500年),孔子由中都宰晉為魯司空,冉子繼孔子任中都宰,以德惠民,以仁施政,政績顯著,深得民心。所治之地,「路無拾遺,器不雕偽」,「而西方之諸侯則焉」。
  • 別了,上海文廟舊書市場!
    從賓館到文廟的距離並不算太遠,走街串巷散步也就差不多10多分鐘到20分鐘即到。12日早上7點不到,我醒來一看時間加上收拾確實有些緊,需要退房,出門的時候我連早飯都來不及吃,按照計劃迫不及待的來到了文廟,抵達文廟門口的時候時已經7點40有三了。
  • 武威文廟匾額的旅遊開發策略
    二、武威文廟匾額的價值分析(一)藝術欣賞價值藝術欣賞價值是指匾額作品能夠讓人們駐足停留欣賞,獲得美的感受和精神愉悅。武威文廟的每一塊匾額都結合了書法、繪畫、髹漆、雕刻等藝術,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三、武威文廟匾額開發現狀分析(一)武威文廟匾額概況武威文廟東院文昌宮桂籍殿前廊簷下集中懸掛著自上起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的「化峻天樞」,下迄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的「文教開宗」,共有44塊,有的匾額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但保存仍然完好。
  • 玉皇大帝與老天爺是什麼關係,太行山神與土地爺共祀一室,真和諧
    其實,玉皇大帝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的天地的主宰,他在天界的地位.猶如人間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人間、妖魔、地府等的一切事,權力無邊。而老天爺,中國神話傳說中天上主宰一切的主神,在大多的中國人意識中,這個詞代表的並不是一個具體的神。太行山神與土地爺共祀。古代中國人民將山嶽神化而加以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