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野心與終局」

2021-01-14 雷鋒網

雷鋒網按:本文作者曲凱,海歸創投人,Duke Graduate,前Consulting Intern,前Baidu PM。原文載於42章經(公號ID:MyFortyTwo)。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已獲授權。


知乎的市場競爭的魅力和價值

周源用了六年的時間終於把知乎打造成一家獨角獸公司。

16年年中的時候,我曾經認真考慮要不要去知乎工作。我還記得,當時我給某個知乎高管發微信,大意是說聽聞知乎內部節奏很慢,是否執行力上會有問題?

要知道,對於一家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來講,內部的執行力和大家的工作態度是直接決定生死的。而那個人給我的回覆很有意思,他回復的是:

「不存在了。」

中文的「了」表示完成時,用在這裡很恰當。

在我問這個問題的前不久,姬十三的果殼剛剛上線了一個新產品,叫「分答」,隨後知乎的節奏明顯快了起來,從值乎、到知乎 Live,再到電子書店等等新產品不斷迭代。

所以,主觀上來講,作為一個熱愛知乎的日活用戶(整個 16 年我的登錄天數是 360 天),我是感謝姬十三和果殼的。

這就是市場競爭的魅力和價值所在。

「在不確定的年代,更要追求確定性。」

上周,我去參加了華興的新年媒體溝通會,整場下來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包凡所說的:「在不確定的年代,更要追求確定性。」

去年整個一級市場的投資數量不降反升,但如果分割來看的話,會發現早期投資的數量大幅下滑,而後期投資的數量大幅上升。

顯然,基金們也都在「追求確定性」。

徐新在和周源短暫接觸之後,就用極快的速度和不低的估值敲定了這筆投資,正如一位做後期的投資人朋友幾周前曾經跟我說的:「知乎這輪融資太順利,份額想搶都搶不到了。」

對於今日資本來說,知乎就是這麼一個確定性偏強的案例。畢竟創業項目也有頭部、腰部和尾部之分,知乎作為目前市場上少有的頭部項目,還是比很多同類項目要來得穩妥一些。

但是,確定性和上升空間之間往往是有矛盾的。知乎的終局到底會是什麼?還有多大的上升空間?該如何盈利……?

抱著這諸多問題,我一邊思考一邊翻遍了周源在知乎上的所有回答。我發現,在他的 341 個回答裡,有很多非常深入的思考,可以或直接或間接地回答我的很多疑問。

(知乎創始人周源)

一)知乎的本質是什麼?

需求從來不是被創造出來的,而是重塑、遷移或轉型的。所以知乎的產品形態也一定是還原了某種線下的場景,那就是問答對話。

人和人的交流是靠互拋問題來延續下去的,所以問答本來就是人們最基本的加深彼此連接的方式。如我在 從「知乎Live」新產品,談談社交媒體的本質 這篇文章中所寫的,社交媒體的本質就是搭建媒介,那麼無疑問答就是那個最自然的媒介。

也如周源所說,人類每天都在大量交換信息,而問答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方式,但傳統線下的問答是低效的,比如你不一定能問到對的人,比如你們的對話不能留存下來給後人分享等等。

所以,知乎要做的就是提升人們交換信息的效率,而且是真正有價值的信息。

在知乎的初心一文中,周源又說:

我們相信一點,在垃圾泛濫的網際網路信息海洋中,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是絕對的稀缺品,知識──被系統化,組織化的高質量信息──都還存在於個體大腦中,遠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知乎提供了一個產生,分享和傳播知識的工具,我們鼓勵每個人都來分享知識,將每個人的知識都聚集起來,並為人人所用。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知乎要做的其實是提升人們交換知識的效率,方式就是通過問答連接人,讓每個個體貢獻自己的大腦。

(知乎的產品流程設計圖)

二)為什麼知乎做起來了?

越大道至簡的東西,越有價值,也越難做起來。問答這個看起來無比樸實的事情,為什麼知乎能做起來?

周源在一個回答中提到說:

一個社區想要規模化運轉,一定需要 4 個要素,第一是規模,多才不同,不同即豐富;第二是成本,溝通交流成本要足夠低,否則社區運轉速度會很慢;第三是清晰度,每個用戶都明確從社區中可以幹什麼,獲得什麼;第四,這也是最重要的,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文化。

從產品層面來說,前三點知乎做的都沒問題,從運營角度來說,第四點知乎做的尤其好,我覺得這就是知乎能做起來的主要原因——足夠耐心而精細化的運營(具體表現為諸如對早期用戶的把控篩選、長期內測不開放註冊的政策等等)。

用戶們不斷地因為優質的用戶群體,和這個群體生產的好內容而來。

而從產品壁壘角度來講,知乎具備一定程度的網絡效應,和更大程度的規模效應。

對社區來說,用戶的網絡效應是單點放射狀的,即知乎內所謂的「大V」單向輸出給他們很多的粉絲們,所以對於大V來說,是有一定網絡效應留存的,但對絕大多數的長尾用戶來說,知乎提供的並不是社交的價值,而是閱讀和學習的價值。

也就是說,知乎最成功的點,也是最大的壁壘,其實是他的規模效應。人越多,每個問題就越可能被適合的人回答,就越可能留下和新增好的「知識」,也就越吸引人。

三)知乎、分答和羅輯思維的區別?

同樣是當下最火熱的「知識變現」的代表,這三個產品其實有很大的區別。

知乎做的是連接人和其背後的知識,最終是一個有內容沉澱的社區。這種產品形態是我最看好的。

羅輯思維其實本質上是電子時代的出版社,之前幾年,很多人把出版社線上化,做的事情只是單純的把紙質書變為了電子書,但事實上,媒介徹底改變以後,內容的呈現方式為什麼不能一起改變呢?

視頻、語音、文字等等,各種形式的內容,都是出版物。得到的團隊就是電子時代的編輯部,得到的想像空間就是整個出版內容市場。

但是,和知乎比起來,得到目前更像是一個純自營的團隊,延展性不如知乎這樣的 UGC 平臺。我相信在未來,知乎和羅輯思維在某些層面會有一定的競爭,尤其是頭部的「意見領袖」資源和相應的電子出版業務上。

最後,分答是目前為止,我最不看好的一家。

周源曾經對「有無公共區域(社區)的社交產品」做過評論,他說:

我覺得兩者在產品設計上最大的不同是,如果情況是「寫操作」(內容創造)發生在私人區域,信息想要大規模的沉澱,有目的的生產內容,是很困難的。

知乎就是有公共區域的社區,而分答則是無公共區域的個人變現工具。工具走的是流量的路線,更多是短期的變現,是對流量的收割,那麼怎樣長期而持久的延續下去,怎樣和先天具有流量、用戶、又有內容的知乎、甚至是微博等競爭,是分答最大的問題。

四)知乎的盈利靠什麼?

作為一個頭部項目,知乎最大的不確定性仍然是贏利點,我不認為目前的值乎、知乎Live 等產品能支撐知乎的 10 億美元估值。

雖然周源強調的是知識分享,但不得不承認,目前知乎上的很多內容最多算是輕知識,就是那種讓人感覺到自己好像在變好,但實際有沒有卵用並不一定的那類。

很多真正需要學習的知識,更像是上課,是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是反人性的。

知乎Live 目前的很多內容最多叫做「分享」,而不是「課程」。但是真正能持久盈利,且能賺錢的,都是課程,尤其是應試教育。這還是因為學習是有部分反人性的因素存在,大多數人學習都需要被督促,被強迫。

所以,考研培訓、四六級培訓、出國考試培訓、公務員培訓、IT 職業培訓等,這類的教育課程才是市面上最長久而可持續盈利的(K12 除外,因為 K12 的用戶和付費是兩個群體,所以例外)。

這些培訓的共同點是:

1)有明確時間節點和裡程碑事件

2)培訓質量和結果可量化

3)明確的利益結果導向

所以,如果知乎真的想憑藉 Live 產品持久盈利下去,我會建議從目前的「分享」類別中,分離出一條應試教育課程的路線。不然,「分享」也一樣是收割流量的行為,哪怕知乎的內容能夠源源不斷吸引流量,付費用戶的完成率和復夠率長期來說也一定是有問題的。

當然,除了知識付費,另外知乎應該做卻一直沒做好的一點就是廣告。

所有的社區,尤其是信息流型的產品的主要盈利方式從來都是廣告。怎樣不損害用戶體驗,又能做好廣告是知乎最重要的一步。比如朋友圈廣告,就很好的從損害用戶體驗,變為了讓人期待的產品的一部分。

(網際網路經濟的主循環)

五)知乎的終局是什麼?

我在 暗流湧動的網際網路世界 這篇文章中曾經引用過上圖,這張圖講述了網際網路經濟的主循環。

看到徐新投資知乎的消息以後,我突然想到了去年同期華創資本吳海燕主導的對「什麼值得買」的投資。我覺得這兩個案例在本質上有很多共同點。

正如徐新在知乎上的回答中所提到的:

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交易相關的大平臺已經形成、幾乎壟斷。如果你做電商,你就要問自己兩個問題:你比京東好在哪裡?你比淘寶好在哪裡?而內容的春天才剛剛開始。以前大家買東西圖的就是便宜、便宜就是流量入口。現在流量入口是內容,不管是買東西還是生活中做各種決策,大家都要看內容。

不論知乎、還是什麼值得買,在網際網路經濟的主循環那張圖中,都位於「該買什麼」的位置(不只是買實體商品,也可能是買虛擬服務),這就是內容作為入口的價值。

比如,我現在買任何東西,都會下意識的去知乎搜一下有沒有什麼推薦。當然,「什麼值得買」還提供了連結,可以同時解決「哪裡去買」這個問題,就更加的有價值,這應該也是知乎可以探索的方向。

但不管怎麼說,目前市場上的電商巨頭們最缺的都是「該買什麼」這一點。甚至可以說,看內容選產品這個行為,可能會最終復刻人們線下「逛」這個字的精髓。那麼同樣投資了京東的徐新,是否能牽線讓知乎和京東在內容和電商的結合中有更多的合作呢?這會是我特別期待的事情。

最後,再說遠些,開個腦洞。

周源在「你如何看待 Google 搜索組更名為'知識集團'?」這個問題下,回答說:

邏輯上,數據、信息和知識是遞進關係。 

……

對信息的索引,Google 已經做的很好了,伺服器每天還在不停抓取,但是,有些東西搜尋引擎索引不了,或者說不是常規處理信息的方式可以處理的。

如果真的如周源所說,數據、信息、知識是遞進關係,那麼百度與知乎,是否也是一種遞進關係?從信息的搜索,到知識的搜索,在未來五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內,又會發生什麼?

不論如何。要實現這些願景,無疑,這次的融資應該花更多的錢在升級團隊上。十億美金的估值是開啟新階段的標誌,如果運氣足夠好,通往百億美金的路也還在前方。

相關文章:

知乎宣布完成1億美元D輪投資,今日資本領投

知乎什麼都不是

突發!知乎出現串號漏洞,大量用戶隱私疑遭洩露

知乎目睹之怪現狀

1300萬日活要如何變現?分析完知乎後有這些見解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知乎的「野心與終局」 | 本周專欄精選
    雷鋒網按:近日,科技圈的新聞可謂此起彼伏3、知乎的「野心與終局」(點我閱讀全文)徐新和周源短暫接觸之後,就用極快的速度和不低的估值敲定了這筆投資,正如一位做後期的投資人朋友幾周前曾經跟我說的:「知乎這輪融資太順利,份額想搶都搶不到了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鋼鐵俠」DX版粘土人登場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鋼鐵俠」DX版粘土人登場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大場鶇×小畑健「白金終局」TV動畫化決定
    大場鶇×小畑健「白金終局」決定製作TV動畫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神的繼承人之戰,漫畫「白金終局」確定TV動畫化
    關注AC姬,關注最新動漫資訊~大場鶇原作、小畑健作畫的漫畫作品「白金終局」確定TV動畫化,播出時間為2021年秋季。這是兩人合作被動畫化的第三部作品,2006年的「死亡筆記」、2010年的「爆漫王」,時隔10年,兩人的作品要再次TV動畫化,那麼「白金終局」是一部什麼樣的漫畫,能不能超越前作呢?
  • 知乎× 開課吧|「知+」案例:以專業知識打動知友
    我們發現,許多 Web 小白入行前選擇在知乎提問,如「現在 Web 前端薪資水平怎麼樣?」「現在還適合學習 Web 前端嗎?」「很好奇 Web 前端都是自學嗎?」等,也有不少業內精英選擇在知乎交流 & 分享自己的從業經驗並繼續學習關於 web 前端的專業知識。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DX版奇異博士黏土人登場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DX版奇異博士黏土人登場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黑寡婦手辦發售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黑寡婦手辦發售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GSC「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4星爵」黏土人開訂
    GSC「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4星爵」黏土人開訂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真正的「終局」是《蜘蛛人:離家日》而不是《復仇者聯盟4》,這
    談論即將到來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我們通常會有一些心理準備,比如「逆轉無限」,比如「不惜任何代價」,比如「為現階段的漫威電影宇宙劃下句號」,但這些可能不是真的。根據以上視頻,由中國視頻主「大聰看電影」發布的消息,凱文·弗吉在上海接受bilibili採訪時被問到為什麼《蜘蛛俠:離家之日》是MCU第四階段的第一部電影。他親自說:事實上,《蜘蛛人:離家日》是漫威電影世界第三階段的終結。你是第一個聽到我這麼說的人。
  •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1年了,但下一個10年卻真的再難感動了!
    2020年4月24日是電影「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上映一周年的日子,導演羅素兄弟特地在自己的社交平臺發布圖片並且配文感謝中國觀眾對於漫威電影的支持。「今天,4月24日,是「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上映一周年的日子,感謝超級無敵棒的中國粉絲一直以來對羅素兄弟和漫威電影的大力支持,哪位朋友去年在上海的首映活動現場?希望大家平安、快樂!」
  • 「十萬個是什麼」活動來襲知乎邀各地網友以創意留住鄉愁
    作為「人口遷徙大國」,每年有億萬年輕人離鄉在外發展。知乎希望通過百科答題活動,在春節之際喚起每個人對家鄉的溫情,用答題這樣的創意形式留住自己心中最特別的鄉愁,同時向大眾傳播傳統文化與民俗。知乎「十萬個是什麼」春節特別活動圍繞34個省級行政區,設置地方美食、風景相關趣味問題,如「黃山燒餅是一種什麼樣的食物」,「甘肅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是一個什麼樣的景點?有哪些旅遊攻略和特色景觀?」等。
  • 知乎十年,當下就可以說的清
    在這之前,網際網路即使做內容產品也帶有很重的功能屬性,大家著眼點在技術,而非用戶,但隨著社交媒體平臺的初步誕生,網際網路作為媒體和傳播的整體調性,開始轉向「人」本身。也就是說,關注個體發聲、分享和互動,成為這個時代網際網路內容產品的底色,而從業者也開始更加關注作為主體的「人」。
  • 知乎十年,內容社區的鏡與燈
    而故事,離我們很近,也離我們很遠,近到是鏡像問題裡的「世界上的另一個我」,遠到是宇宙盡頭的好奇心投射。內容產品前兩屏的故事中文網際網路能活過十年的產品,大多在你手機的前兩屏裡,而知乎能幸佔一角,說明還是有唯一性在。這個唯一性是什麼?顯然不僅僅是那個調侃中的「精英世界」,而是更具體、可觸摸的價值。
  • 《FGO》終局特異點怎麼過 終局特異點通關攻略詳解
    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下FGO終局特異點攻略一覽介紹吧,感興趣的小夥伴們速來圍觀吧~~ FGO終局特異點攻略: 在活動期間內,將在「御主任務」... 在命運冠位指定手遊中終局特異點應該怎麼通過呢?
  • 終局之戰後,練出和美隊一樣的「美國翹臀」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除了讓人捧腹的「肥宅雷神」,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身材梗,莫過於美隊自己都忍不住稱讚的「美國翹臀
  • 知乎「打敗」了百度知道嗎?
    如果你有一個問題,你會用「百度知道」還是「知乎」搜索呢?本文深入對比分析「知乎」與「百度知道」的產品戰略、定位、運營等方面的異同點,以及「知乎」崛起的真正原因,與大家分享。
  • 知乎、搜狗發布會撞車 搜狗或接盤知乎搜索功能
    2017 年 1 月 1 日零時,知乎發布了最新年度總結「我的知乎 2016 」,帶領用戶一同探索知乎之城,回顧過去一年的成長。而知乎也將在年內展開包括原生態廣告在內的商業化嘗試。未來,知乎即將上線友善度積分系統知乎宣布解散短視頻項目「即影」據虎嗅報導,知乎旗下的短視頻項目即影宣布解散,客戶端停止更新,並將於 6 月 30 日停止所有服務。知乎方面對相關的用戶表示,在停止服務前,用戶可以通過本地備份功能將內容導出。
  • 知乎十年,「鐵甲」依然在
    就像城市發展過程中,隨著人口增加,會遇到交通擁堵、霧霾等難題一樣,關於知乎的爭議聲也不斷傳來,諸如「抖機靈」、「編故事」、「知乎體」、「知乎變異」等聲音,至今未休止。時間走到2020年,知乎早已是突破2億用戶的社區平臺。對任何一個產品而言,當用戶量級從300萬到3000萬,所面臨的複雜度是完全不一樣的。而當這個量級再擴大十倍時,其圈層覆蓋更廣,信息量更繁雜,挑戰會呈指數級增多。
  • 知乎為什麼要做直播?
    作為知識分享的代表平臺——知乎需要直播這樣一個入口,豐富內容板塊,圈住在線流量;而作為一種服務模式——直播搭上知乎這列「專業優質內容」的快車,更容易讓外界轉變其「低俗」標籤的印象。01 知乎需要直播直播之於知乎,有點像微信「看一看」之於微信公眾號的關係。
  • Axure高保真:如何在原型圖上實現「知乎」問答卡片交互效果?
    如何在原型圖上實現「知乎」問答卡片交互效果呢?來文中看看~當我們在使用別人產品時,遇到一些覺得比較好的設計或是一些交互體驗上比較舒適的設計時,我們想要將其借鑑過來,但又苦於低保真原型無法將交互效果完全復刻。可能在大公司因為配備了互動設計師,產品同學們只需將想法以說明文本形式呈現在原型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