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財經故事會
文/陳紀英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場如此,商場也是如此。以採購為起點的供應鏈管理,堪稱企業的生命線。
正如英國管理學者Martin Christopher的那句著名論斷,「市場上只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真正的競爭不再是個別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過去20年間,企業採購模式陸續經歷流程化、信息化、電商化的洗禮。
隨著5G網絡、雲計算、大數據、IoT等硬核技術的陸續落地,企業採購開始進入了智能化升級的4.0階段——實現內外部採購的全鏈路協同,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左膀右臂,持續降本增效。
2020年,又是經濟模式大拐彎的轉折之年,再加上國際貿易緊縮、全球疫情衝擊等多重變量,企業降本增效的訴求尤為強烈,按下智能化採購的啟動鍵,變得迫在眉睫。
一
傳統採購痛點重重
中國企業採購的大盤中,工業品採購佔比超過70%,而其數位化程度依然處於低位。
目前,包括大宗原料、生產設備、通用輔料在內的工業品線上滲透率,不足2%,遠低於消費品19.9%的線上滲透率,更加比不上美國企業53%的在線採購佔比。
另一維度的數據差異同樣令人乍舌——從採購主體來看,規模以上企業電商的滲透率僅有9.7%,遠遠低於個人電商73.6%的滲透率。
但是,企業採購的數位化轉型願望卻越發強烈——痛點滿滿的傳統採購模式,已經把諸多企業搞得遍體鱗傷。
傳統企業採購模式的第一重痛點,是效率低下,成本高企。
從事採購工作二十年的雙林集團採購總監湯繁榮,可謂感同身受。雙林集團的總資產達到百億規模,由於業務多元化,旗下子公司分公司較多,傳統的線下採購模式下,採購源頭相對單一,採購管理效率低下,採購成本居高不下,內外採購鏈路沒有全面打通,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明顯短板。
比如,雙林集團的各地分子工廠,在採購低值易耗品時,通常只能與地區代理商、經銷商合作,罕少直接對接廠家,而且,單一品類的合格供應商僅存2-3家,可選項太少,難以達到極致性價比。
遑論品類繁多的工業原材料,即便是採購複雜度最低的辦公用品等等,也面臨類似痛點。曾有業內人士做過估算,為了採購一臺價值6000塊的電腦,很多企業耗費的人工成本可能就高達1000塊。
傳統線下採購模式的第二重痛點,則是透明度不高。各種關係採購、人情採購、明招暗定、圍標串標、轉包分包等管理漏洞,如同打不完的地鼠,此起彼伏,不少企業因此受損嚴重。
痛則求變,要突破效率低下、成本高企的企業採購困局,就必須打造數位化、智能化的企業採購體系,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集體共識。
二
1688搭臺:開源、節流、提效
一些變化正在發生——在企業採購中,工業品採購是絕對的大頭,儘管在線率的基數很低,但增速相當可觀。
阿里巴巴內貿事業部企業採銷平臺總經理盧佳業曾透露,目前,工業品牌成為線上交易新增長的領航者,工業品牌的成交增長高於電商大盤的2.5倍,品牌買家增速高於大盤的1.7倍。
而背靠1688數百萬家工廠的1688企業採購平臺,正利用自身長達20年的積澱,幫助越來越多的工業品採購方和供應方對接,提高雙方的匹配效率,助力傳統企業登陸數位化採購的高列。
香港上市公司山水集團就是受益者之一。
其採購負責人孟東野透露,公司啟用1688企業採購平臺剛剛滿一年,主要在此開展了三塊業務:部分集團集採物資、分子公司自採物資、分子公司廢舊物資處理——一肩兩挑,即是工業品的採購方,也是供應方。
在使用1688企業採購平臺後,過去一年間,山水集團共發布詢價單超過8千單,與供應商籤訂合同金額接近3億,通過平臺實際付款金額超過1億。不完全統計,與歷史採購同型號價格相比,節約金額900餘萬。
此外,山水集團廢舊閒置物品的處理,也獲得了明顯效果。過去一年間,山水集團共發起145批次廢舊物資競拍,總金額超過5千萬,與市場調研價格相比,增加收益超過1千萬。
在此受益的不止山水集團。統計顯示,大型企業登陸1688平臺後,採購執行效率整體提升超過60%,平均節資率在8~10%左右。
企業採購的在線化,也成為企業提升管理能力的抓手。
雙星集團採購總監許冰對此感同身受,「傳統的招標模式存在種種弊端,過程不夠透明,存在違規操作的可能,1688企業採購平臺可以實現線上密封報價,全程留痕可追溯。」
為採購方「節流」的同時,工業品的供應商則在1688實現了低成本、可持續的獲客、「開源」、增收。
困擾工業品企業的主要痛點,包括與終端市場脫節,產品流通效率低下,回款慢帳期長、獲客難獲客成本高等。截止2020年9月,已有超過20萬家供應商通過1688平臺,與大企業建立了業務關係,獲得了業務新增量。
1688一肩兩挑,達成供需雙方共贏,企業採購的智能化浪潮撲面而來。
三
1688服務企業三板斧
政府相關部門也在全力推動採購工作的數智化轉型。
2018年4月,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印發的《國務院有關部門2018年推進電子招標投標工作要點》明確指出,要推進全流程電子化招標採購,著力破除制約電子化招標採購深度推廣應用的制度機制障礙,同時,鼓勵交易服務創新。
政府鼓勵之下,入場玩家越來越多。
在B2B企業採購這條賽道上,不僅阿里旗下的1688,京東、蘇寧等也先後入場。而1688,不僅是這條賽道上的首個玩家——上線於1999年,早於京東15年,早於蘇寧16年;而且,1688也是這條賽道上的頭部玩家。
一路前行的1688,到底有著怎樣的底氣和優勢?
顯而易見的首要底氣是規模效應——供需兩端的極大豐富,才能實現交易的最優化配置。
在1688上,有著超百萬優質生產商和貿易商供應資源,5000個以上工業正品品牌商家資源,超2億個商品數量,企業採購時可以優中選優,充分比價,才能實現最高性價比。曾有統計顯示,對於典型製造企業來說,採購成本要佔產品總成本的六成以上,因此,企業採購成本的降低,是企業增收增利的關鍵途徑。
而在需求端,目前,1688企業採購平臺,已經集中了300+大型企業集團客戶,年採購規模超過2000多億,還將精準引入2500萬中小買家,覆蓋基建 、製造、能源資源、消費品等多個行業的龍頭企業——供應商在1688可以批量連接豐富的客戶資源,實現開源增收。
採購方、供應方,以及各服務商可以共聚1688,也可以實現全鏈路的高效協同,達成效率最優化。
其次,企業在採購產品時,除了價格,對產品品質、供應商資質、採購流程的安全性和合規性,也是相當看重。
要知道,一旦企業採購的生產資料、關鍵設備、產品原料出現問題,則後續的產品質量也無法保障,必然會影響的品牌形象,給企業帶來直接間接損失。
而1688構建了內外聯動、完善可靠的風控體系,可以為企業採購的安全、合規護航。利用自身獨有的商品大數據優勢,同時依託阿里雲的大數據分析能力,1688可以對平臺用戶描繪精細的交易畫像,為用戶提供智能匹配、大數據風控等服務。
其三,除了基礎服務,1688還能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其他業務單元深度聯動,為企業提供多重增值服務。
比如,聯合螞蟻集團和菜鳥網絡,基於平臺全鏈路交易數據,為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智能物流協同等服務。
在菜鳥助力下,1688可以全程提供供應商的發貨追蹤信息,不僅能讓採購更加陽光透明化,還能及時幫助供需雙方掌控物流信息,明確物流責任,減少到貨糾紛,以此免去供需雙方的後續扯皮等風險。
如今,多數企業都在翹首以盼,期待早日登上數智化的新大陸。打造智能化採購體系,則是實現數位化轉型的必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