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高新區先進智造產業園的濰坊思博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內,看到一批為濰柴配套的發動機缸蓋部件正在加緊生產。「剛落戶高新區時,我們跟大客戶洽談,人家一看我們規模小,覺得我們技術質量難以保證,就不合作了。」公司財務經理鍾憲海對當時的「窘境」記憶猶新。
據總經理方軍介紹,當時思博精工還是一個僅有二三十人的小企業,規模小、知名度低限制了企業進一步發展。2019年,企業抓住契機,積極申報並成功獲批「規上企業」,提高了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原先我們求著給別人供貨,現在逐步有客戶找上門談合作,政府對新項目的支持,也更有利於我們做強做大。」方軍信心滿滿地說,今年公司定的目標是年產值達到1.5億元。
「小升規」是指小微工業企業經過發展,成長升級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區持續加大培育服務和政策扶持力度,不遺餘力推進小微企業實現上規升級,一批高成長、富有創新力的企業正逐步成為工業經濟穩增長的生力軍。
2010年,海歸博士孫遜運在高新區創立了濰坊星泰克微電子材料有限公司。10年深耕,企業在技術方面走在了國內行業前沿,打破了國外對高端光刻膠的壟斷。「目前我們應用於LED、LCD先進封裝等領域的光刻膠產品,全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應用於集成電路製造的248納米光刻膠,已經通過國內權威機構的檢測。」副總經理儀曉東自豪地說。
高新區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精準有力的政策扶持,讓不少企業越做越大,越做越強。「當年,我們公司從河北來到濰坊,得到了各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及時給我們輸送人才政策、稅收政策、融資政策和科技發展政策,一路扶持我們走到了今天。」山東華滋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宋光輝介紹。
今天的華滋,自主研發的多工位智能模切圓刀機技術性能居於世界前列,承擔了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化示範化項目,榮獲國家高新區先鋒榜百新企業、國家科技部瞪羚企業、山東省及濰坊市隱形冠軍企業等榮譽稱號。今年疫情防控期間,成功研發出口罩生產設備,每臺產能達到12000片/小時。「為全民戰『疫』貢獻一份力量,我們責無旁貸。」華滋自動化工藝總工趙長喜說。
為了讓企業早日成為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高新區在企業新產品研發、技術創新、技術改造以及兩化融合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支持。今年,全區經過深入摸底,建立了100家規下轉規上的後備工業企業信息庫,從平臺建設、融資、用地、人才、設施等方面給予更加到位的服務保障。
「針對『小升規』企業,我們聯合統計部門和園區、街道,加大日常調研力度,每周一調度,每月一調研,為企業上規提供幫扶。」高新區經發局工信科科長王振德說,今年高新區還實行了企業包靠服務秘書制,加快推進全區小微企業規範升級、規模發展,為全區高質量發展增加新動能。
目前,全區已培育「規上」工業企業112家,1-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594.5億元。
編輯:欣然
濰坊高新區發布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