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看顧家家居:業績增速逐年放緩,實控人頻頻套現被立案調查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實控人出事年年多,但2020年尤其多。

繼嘉化能源、美都能源、捨得酒業、勁拓股份、旋極信息等多家上市公司的實控人被立案調查後,A股家居龍頭顧家家居(603816.SH)也「中招了」。

12月24日,趕在平安夜之際,顧家家居給投資者們放出了一隻「黑天鵝」,因涉嫌內幕交易股票,公司實控人顧江生被證監會予以立案調查。

/ 01 /

陳年收購案「作妖」

實控人遭立案調查

說到底,顧家家居此次事件的起源乃是一起陳年收購案。

2018年10月,顧家家居與「床墊第一股」喜臨門控股股東華易投資籤署《股權轉讓意向書》,擬以單價不低於15.20元/股,總價不低於13.8億元的價格,收購喜臨門不低於23%的股權。如果交易計劃成功,顧家家居將成為喜臨門的控股股東。

然而,事與願違。2019年4月,雙方經過多次溝通和洽談後,截至《股權轉讓意向書》有效期屆滿,仍未籤訂正式的轉讓協議,意向書自動終止,顧家家居收購喜臨門的計劃遺憾落空。

據上海證券報報導,早在收購意向協議籤署前,顧江生就曾提前通過一致行動人帳戶在二級市場購入喜臨門的股票,想以此作為談判的籌碼。這一過程中可能涉及了違規。

從資本市場的反饋來看,儘管顧家家居稱此次事項系對顧江生先生個人的調查,不會影響其在公司的正常履職,也不會對公司現有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產生不利影響,但股價還是出現強烈波動。

12月25日早盤,顧家家居股價大幅低開,一度逼近跌停,隨後反彈,截至當日收盤下跌4.62%,市值相比上一個交易日蒸發超20億元。

站在較長視角上,該事件的影響只是暫時的,股價上漲的動力仍需要落實到公司業績上,不妨從盈利能力、業務布局、資本結構等多個維度拆解顧家家居。

/ 02 /

盈利能力:

業績增速逐年放緩

毛利率下滑

2020年「開局難」,各行各業均受到一定程度衝擊,家居行業也不例外,需求及生產面臨較大壓力。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20年上半年,我國限額以上企業家具類累計零售額657.4億元,同比下降14.1%;家具製造業營業收入累計2796.10億元,同比下降15%。2020年二季度,由於疫情對全球產生了影響,海外家具行業消費也出現了滯後現象。

不過,顧家家居受到的波及似乎不大,2020年上半年營收僅同比微降2.97%,歸屬淨利潤同比增長3.06%。

2020年前三季度,顧家家居營收和淨利潤雙雙回正,收入同比增長9.90%至85.45億元,歸屬淨利潤同比增長10.10%至10.09億元。

拉長來看,自2015年至2019年,顧家家居業績一直保持向上趨勢,營收從36.85億元增長至110.9億元,CAGR(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8.65%;歸母淨利潤從4.98億元增長至11.61億元,CAGR為23.57%。不可否認的是,增速在逐年放緩。

過去三年,顧家家居營收增速分別為39.02%、37.61%、20.95%,歸屬淨利潤增速分別為43.02%、20.29%、17.37%,截至三季度末進一步放緩至9.9%和10.1%。

毛利率亦遵循同樣的趨勢,從2017年37.26%降至2019年34.86%。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為34.99%,較上年同期下滑0.09%。

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2018年-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及床墊反傾銷加大了成本控制壓力,以及海外市場產品以ODM為主,受限於原材料上漲,價格調整滯後和海外市場的議價能力,境外市場毛利率下滑幅明顯,2017年至今抹去不止10個百分點;同時,由於近年來顧家家居調整市場戰略,產品結構向中低端傾斜,先後推出惠尚、惠致、天禧等親民大眾系列,也對毛利率水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 03 /

看業務布局:

沙發為主

軟床、集成產品共同發展

顧家家居是國內軟體家居上市公司中的翹楚,按照產品劃分,其業務布局以沙發為主,床類、集成產品等共同發展。

根據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沙發產品營收佔比高達49.67%,為核心業績支柱,床類產品、集成產品分別以營收佔比18.57%和 17.83%,位列第二、第三大業務,定製家具目前佔比仍較低,僅為2.8%。

作為公司的起家產品,也是傳統強勢產品,受益於近年來連續的外延內擴,顧家家居在沙發領域的營收持續放量,2016-2019年CAGR達27.10%。

與功能性沙發龍頭敏華控股相比,二者沙發業務的營收差距不斷縮小。2016年敏華控股沙發業務體量為顧家家居的2.18倍,到2019年收窄至1.29倍。

不過,該業務板塊的盈利能力已顯萎靡,2017-2019年,毛利率分別為36.46%、34.87%、32.43%,呈逐年下滑趨勢,且低于敏華控股。

床類產品領域,顧家家居切入市場較晚,但在高性價比的1號床墊爆火後,營收快速增長,2016-2019年CAGR達44.31%,營收佔比從2016年的13.55%提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18.57%,已成為拉動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而在後續產品迭代升級的過程中,床類一直享有較高的毛利率,2019年為35.02%,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包括茶几、電視櫃、餐桌椅等在內的集成產品是顧家家居近年來增速較快的一個品類,2016-2019年CAGR37.81%,產品佔比從2016 年的15.19%提升至2020上半年的17.83%,毛利率低於沙發和床類,2019年為24.19%。

整體來看,雖然沙發依然是顧家家居的「扛鼎」業務,但在床類、集成產品的攻伐下,佔比與2016年相比,降低了近10個點,業務狀態更加多元化。

按照區域劃分,公司境外營收佔比穩步提高,從2017年的35.62%上升至2019年的43.05%。

2020年上半年,受海外疫情衝擊,外銷收入同比減少19.7%至15.97億元,佔比下降至34.26%,毛利率為24.13%,遠低於公司綜合毛利率水平。

/ 04 /

看資本結構:

激進買買買後

商譽風險壓頂

如上文所提及的,併購是顧家家居近年來做大業績規模的主要推力。自2018年起,顧家家居走上了一條急速擴張路。

境外市場,斥資約3.2億元收購德國家居品牌RolfBenzAG&Co.KG99.92%的股權(有限合夥份額)及RBManagementAG100%的股權;5.1億元收購義大利頂級家具品牌納圖茲(Natuzzi)中國業務51%的股權,並取得了NatuzziItalia和NatuzziEditions兩個品牌在中國的獨家經銷許可;3.8億元收購澳大利亞家居品NickScali13.63%的股權……

境內市場,顧家家居亦動作頻頻。先後拿下居然之家、泉州璽堡家居、班爾奇家居、卡爾文家居1.65%、51%、60%、51%的股權,並以2.1億元全資虜獲優先家居。

由於上述收購幾乎都存在明顯溢價,這一點直接體現在顧家家居的商譽指標上,2018年,顧家家居的商譽就由2017年的0元飆升至8.33億元,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為8.27億元。

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商譽需要在年末進行減值測試。如果未來併購標的無法完成業績承諾或者盈利能力下降,可能引發商譽減值風險,對公司淨利潤產生負面作用。

另一邊,顧家家居的負債規模也因併購而迅猛增長。2017-2018年,公司短期借款由0.31億元增長至1.2億元,長期借款由0增長至10.67億元,資產負債率從38.63%上升至52.28%,高於同行業公司。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降為40.94%,主要系償還負債給力,同時公司未再發生收併購行為。

回到資本市場,通過外延式收購穩定業績,從而起到支撐股價的作用,是企業慣用的「法寶」。但硬幣總是有兩面,外延併購後的整合協調往往存在不小的挑戰,若最終未達預期,而導致股價暴跌的案例比比皆是。

/ 05 /

看現金流狀況:

實控人年內套現近60億

理由皆為「緩解資金壓力」

今年以來,顧家家居股價漲勢有目共睹,從低點的33.8元/股到高點83.78元/股,漲幅超過100%。

伴隨股價的節節攀高,顧家家居開啟了減持模式。

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查閱公告發現,自7月份開始,顧家家居大股東顧家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兼二股東TBHome通過協議轉讓、二級市場賣出等方式,多次大幅減持公司股票,合計套現約72.38億元。

截至目前,顧家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顧家家居的股份已下降至51.53%,較2019年底減少的股權比例達24.68%。按持股比例分攤,顧江生及其父母顧玉華、王火仙套現近60億元。

有意思的是,顧家家居屢次減持的理由皆為緩解資金壓力,但適逢股價高位,難免引發市場關注和遐想。

對此,顧江生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回應:「之所以選擇當前做部分減持實際是為了降低控股股東負債率,提高企業經營的安全性和抗風險能力,才忍痛割愛減持股份,董事會、高管團隊層面認為顧家未來發展是穩健可持續的。」

究竟是否因為資金壓力,透過財報可知,2020年前三季度,顧家家居的應收帳款達到12.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近4億,應收帳款周轉率降至7.67。

反映在現金流層面,2020年前三季度,顧家家居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11.0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18億元;籌資活動現金流入19.07億元,在償還債務21.6億元,分配股利、利潤、償付利息7.55億元後,最終籌資活動現金淨流入為-12.91億元,比上年同期的-4.84億元大幅擴大。報告期內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僅為562.7萬,上年同期為12.93億元。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顧家集團、TB Home Limited的質押率分別為38.58%、63.96%。

/ 06 /

看家居賽道:

低門檻進入

高密度競爭

相對其他行業,家居行業更具傳統範,進入門檻也較低,這就決定了無論是沙發還是床類,參與者都不少,集中度都不高。

根據中國報告網和沙利文,2019年中國沙發市場規模達569億元,同比增長4.2%,2011-2019CAGR為7.1%。

市場前景雖廣闊,但由於沙發的低頻高價特點,即便貴為細分領域的龍頭敏華控股和顧家家居,2019年的市佔率也僅為8.4%,並列行業第一,左右家私和全友家居分別位列第二、三名,市佔率為4.3%和4%,行業CR4達25.1%。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來敏華控股一直在大力拓展國內市場,其內銷佔比不斷提升,2019年已超過60%,未來勢必會擠佔顧家家居的一部分空間。

相比沙發,床墊的增速更快。根據喜臨門公告,自 2017年起我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床墊消費市場,消費總額83.42億美元,2014-2019年CAGR達8.26%。

但在市場份額上,囿於同質化競爭嚴重,消費需求單一,企業難以形成規模優勢,2017年CR4僅為13%。

其中,慕思以8%的市佔率排名第一,喜臨門和顧家家居位列第二、三名,市佔率分別為3%和2%,主打記憶性床墊動夢百合位列第四,市佔率1%。

極度分散的市場,意味著各家都有擴大市場份額的機會,但因為市場份額相差不大,也存在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邊緣化的風險。

另外,家居行業和房地產息息相關。隨著樓市進入弱周期階段,商品房銷售下滑,將使家居市場承壓。2017年-2019年,A股家居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速已從44.09%減速至14.76%。作為行業的個體,顧家家居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

文 / A股頻道

出品 / 節點財經

相關焦點

  • 顧家家居市值暴跌,董事長被立案調查,涉嫌內幕交易
    12月24日晚間,顧家家居公告稱,公司收到董事長顧江生的通知,顧江生於當日收到中國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因顧江生涉嫌內幕交易股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中國證監會決定對顧江生立案調查。 來源:新浪家居綜合整理
  • 收購早已告吹,調查剛剛開始,顧家家居董事長恐難笑到最後
    來源:富凱財經作者|幕恩顧家家居運作了兩年多的喜臨門收購事項告吹後,公司爆出董事長顧江生涉嫌內幕交易被立案調查的消息。此後,公司股價出現下滑趨勢,截至12月31日,公司股價報收70.51元/股。董事長涉嫌內幕交易2020年12月24日,顧家家居收到董事長顧江生的通知,顧江生於當日收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稱「因你涉嫌內幕交易股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我會決定對你立案調查,請予以配合」。
  • 沙發之王顧家家居董事長被立案調查 收購喜臨門涉嫌內幕交易
    在電梯上大打廣告的顧家家居一頭撞上了監管的南牆。 12月24日晚間,顧家家居發布公告稱董事長顧江生收到證監會通知,因其董事長涉嫌內幕交易,現已立案調查。相關公告披露,顧江生因顧家收購喜臨門過程中,他交易喜臨門股票而被查。
  • 天神娛樂實控人朱曄辭職,曾被立案調查,100%股權被司法凍結
    業績下滑67%、減挪商譽18.85億  實控人曾因涉嫌違反證券法被立案調查  天神娛樂2017年財報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營業總收入達31.06億元,同比增長85.4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15億元,同比增長85.63%,業績相當亮眼。
  • 監管動態 | 顧家家居董事長涉內幕交易被立案,與當年併購喜臨門有關
    財經網資本市場訊  12月24日晚,顧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顧家家居」)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顧江生於24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因涉嫌內幕交易股票,根據有關規定,證監會決定對顧江生立案調查。
  • 宜家加碼中國市場:業績增速近年放緩 質量問題頻現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宜家加碼中國市場:業績增速近年放緩,質量問題頻現 繼續加碼中國市場,宜家又更新了在中國市場的策略。8月26日,「家的無限值」宜家中國2021財年啟動會在上海舉行。不過,宜家並未公布2020財年的業績。事實上,近幾年宜家遭遇業績增速放緩、質量問題頻現等問題。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家居行業興起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新零售的崛起也賦予了家居品牌更多玩法,該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對宜家的發展也會是一個巨大挑戰。
  • 董事長頻頻爆雷,35萬股民很受傷!細數股民今年踩過的那些大雷
    今日,上遊新聞記者就為你細數今年來實控人(董事長)犯事,股民踩過的雷。董事長被立案調查,股價閃崩跌停開盤對於持有顧家家居的1.12萬戶股東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12月25日,顧家家居近乎以跌停價開盤,一度衝高后回落,臨近尾盤再度拉升,截至收盤,股價報收70.64元,跌幅4.62%。
  • 月內股價腰斬、實控人被刑拘不跌反漲,金力泰董事長再發公開信撇清...
    金力泰在14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於13日收到大禾實業通知,金力泰實控人劉少林的家屬提供《拘留通知書》顯示,劉少林因其個人涉嫌合同詐騙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刑事拘留,相關事項尚待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有意思的是,市場似乎並沒有受到消息的影響。15日,金力泰高開,此後直線上揚一度漲近17%,截至當日收盤,金力泰股價收漲6.73%,報13.16元。
  • 顧家家居董事長涉內幕交易
    原標題:顧家家居董事長涉內幕交易   2020年12月24日,顧家家居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董事長顧江生的通知:顧江生於當日收到中國證監會的
  • 艾格拉斯股價暴跌87%後,遭立案調查,年內第79家
    今年以來,遭證監會立案調查的A股公司呈井噴之勢。就在昨晚,艾格拉斯也因信披違規收到證監會立案調查通知書,成為年內第79家收到立案調查通知書的公司。本周一艾格拉斯強勢跌停,自歷史最高價已跌去87%。而艾格拉斯前後兩任控股股東都在競相減持公司股份,6萬股民當真是欲哭無淚。
  • 尚品宅配股東減持背後:業績增長放緩 加盟商跑路消費者受損
    當然,大部分人的選擇都是減持套現。尚品宅配的股東也許就是如此。2020年5月12日,尚品宅配發布《關於股東減持計劃的公告》稱:持有公司股份844.653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的4.25%)的股東李鉅波計劃以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的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
  • 顧家家居擬投近10億擴產華中市場 上市三年營收淨利增幅均超100%
    截至今年上半年,顧家家居擁有嘉興工廠、黃岡基地、定製工廠及越南基地四大項目在建設中。  受此影響,公司近年來經營業績增速較快。項目達成後,預計實現年產能12萬標準套產品和500萬方定製家居產品,將為公司帶來營業收入約15億元。  天眼查APP顯示,顧家家居是國內軟體家居綜合運營商,總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主要從事沙發、床類產品、紅木家具及全屋定製等產品的設計、生產與銷售。截至目前,顧家家居在國內外擁有6000多家門店,產品遠銷世界120多個多家和地區。  近年來,國內家居消費額不斷提高。
  • 深度調查:大自然IPO背後,實控人夏永輝涉足「套路貸」?
    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速在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分別為25.31%、19.78%、7.16%和-5.44%,不僅成長性逐年降速,今年上半年更是陷入了衰退。與此同時,該公司還存在不少疑點,實控人夏永輝的參股公司還涉足「套路貸」,非常值得關注。疑問一:有調節利潤嫌疑?
  • 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上陵牧業及實控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9月7日,新三板掛牌乳企寧夏上陵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陵牧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公司實控人史信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上陵牧業表示,公司及實際控制人史信將全力配合證監會的調查工作,並按照監管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 匯森家居三度闖關港交所:業績增長放緩 客戶集中存風險
    根據招股書顯示,早在2012年,由匯森家居實際控制人曾明最終控制的公司及其兩家附屬公司(匯森家具和偉業健康)的前控股股東「中國家居」便曾向港交所遞交過上市申請,最終因為疲軟的市場行情導致申請失效。經年之後,曾明重啟控股企業上市計劃,一年半時間裡連續三次衝刺港股,上市迫切之心溢於言表。匯森家居成色幾何?
  • 志邦家居董監高減持套現逾8千萬元,公司半數原始股於6月底解禁
    另一位江蘇省的經銷商亦證實,如今志邦家居都要求經銷商轉做大家居業務,不能單做櫥櫃業務,這給了經銷商們不小的壓力。至於下發的任務量,則是根據每個城市情況而定。  針對經銷商反映的情況,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在對加盟商管控方面,提貨業績是公司關注的重點指標。  公司對加盟商店擴建與撤銷有嚴格的內部控制程序,並不存在無故撤銷加盟店面情形。
  • 套現7億元!"湯姆貓"金科文化董事長被立案調查
    12月21日,金科文化披露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王健因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間減持公司股票涉嫌內幕交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上述公告強調,本次調查事項系針對王健個人的調查,與公司無關。本次調查不會影響其在公司的正常履職,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亦不受影響。公司經營管理、業務及財務狀況正常。
  • 森馬服飾營收與淨利嚴重背離 邱光和家族套現約20億
    備受關注的是森馬股份實控人大肆減持套現。根據長江商報粗略統計,通過二級市場減持以及協議轉讓,邱光和家族累計套現約達20億元。營收與淨利嚴重背離營業收入大幅增長,淨利潤小幅增長,森馬服飾的淨利潤遠遠遜色於營業收入。
  • 顧家家居「老臣」擬再度大手筆增持股份
    12月18日晚間,顧家家居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兼高級管理人員李東來擬在6個月內斥資1.3億元至2.6億元增持公司股份,增持價格不超過100元/股。截至目前,李東來共持有公司1252.5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1.98%,進入公司十大股東榜。 這並非李東來首次增持公司股份。
  • 禾望電氣實控人等擬減持:行業補貼政策退出前的套現?
    禾望電氣實控人盛小軍等3方公布減持計劃:搶在行業補貼政策退出前的套現?將近5個月的上漲著實令人刮目相看,不過就在上周五,禾望電氣卻公布了高管減持計劃:禾望電氣第一大股東深圳市平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啟科技」)、實際控制人之一盛小軍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各自減持禾望電氣合計不超過400萬股,即各自減持比例不超過禾望電氣總股本的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