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花掉5.4億開天貓店的美妝電商,都沒PK贏屈臣氏?-虎嗅網

2021-01-08 虎嗅APP

曾2200萬拿下papi醬首支廣告的麗人麗妝,在2016年8月遞交了發布了上市招股書,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並於今年9月對招股書進行了更新,如今正在上市之路上排隊。


但最近,有記者爆出麗人麗妝在更新的招股書中有隱匿訴訟事件之嫌。其報導稱:


2016年2月29日,廣州愛氏登化妝品有限公司起訴麗人麗妝侵犯其註冊商標專利權;

2016年4月8日,蘇州亞比斯複合材料有限公司侵犯其專利權;

2017年7月,上海市普陀區法院就原告周昭創訴愛茉莉太平洋貿易有限公司、麗人麗妝未經許可使用原告「愛麗小屋」商標字樣侵犯原告商標權一案向發行人發出通知。


記者用天眼查系統顯示,麗人麗妝涉及法律訴訟則有9起,其中關於網絡購物合同糾紛的有2起,涉及消費者權益保障糾紛的1起,涉及產品責任糾紛的4起,著作權權屬糾紛和侵權責任糾紛各1起。在麗人麗妝招股書,亦有幾起違規罰款事件。


上市還未成,卻已官司纏身,麗人麗妝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麗人麗妝,用電商做「線下專櫃」


2007年麗人麗妝成立。創業之初,黃韜洞察到化妝品市場的兩大行業痛點:一是線上賣家拿到正品貨源很困難;二是消費者容易買到假貨,在國內電商才剛剛起步的時期,麗人麗妝嘗試著將化妝品線下專櫃的模式搬到線上,以此來解決貨源和假貨問題。


此後換到天貓平臺,黃韜一直堅持做經銷商模式,不做風險低、易起步的代運營模式。在他看來代運營模式雖然風險低、容易起步,但卻存在代運營公司與品牌商利益矛盾的先天缺陷,代運營公司為佣金會不擇手段擴大銷售規模,甚至過度打折,終會與品牌商的利益產生衝突。


麗人麗妝走經銷商模式,買斷線上貨源銷售,就要背銷售任務,背庫存壓力。能在網際網路中沉下心做十個年頭,黃韜與麗人麗妝的堅持著實令人佩服。截至2017 年6 月30 日,公司已與蘭蔻、雅漾、碧歐泉、雪花秀、蘭芝、美寶蓮、妮維雅等55 個化妝品品牌達成合作關係,是天貓美妝平臺中獲得品牌授權數量最多的網絡零售服務商之一。


在經過體制變更,幾次增資、股權轉讓以及兩輪融資後,目前麗人麗妝前十股東情況如下圖所示:

 


創始人黃韜為最大股東,直接持股比例為37.22%,並通過上海麗仁間接持有公司0.13%的股權,合計持公司股權37.35%。


第二大股東為阿里網絡,持股比例19.55%。2015年6月,阿里創投就入股麗人麗妝成為第二大股東,2015年將股權內部轉讓予阿里網絡。


不過麗人麗妝方面稱,與阿里巴巴及其控制公司之間的交易定價是公允的,不存在利益傾斜的情形。生意歸屬於,麗人麗妝與阿里系的各種業務業務合作,其定價均為市場定價或市場競價。



根據其招股書披露,2014 年度、2015 年度、2016 年度和2017 年1-6 月,麗人麗妝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16億元、12.17億元、20.16億元和12.13億元。2014 至2016 年,公司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7.83%。



麗人麗2017上半年較高的利息保障倍數大幅提升以及每股經營現金流增加,2016年度比2017上半年麗人麗妝現金現金流充足,並且應沒有較大的擴張活動。


不過不能被數據迷惑,因為麗人麗妝的主要經營活動都在下半年,上半年營收佔比約為全年的三分之一,而雙十一肯定會對麗人麗妝現金流帶來一定壓力。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庫存周轉率,按2017上半年算,全年周轉率會有所提升,但更多活動在下半年,更多的銷量會還在下半年產生,想要快速響應必然還需要大量備貨。



從營收構成看,線上化妝品零售業務是麗人麗妝營收主要來源,2017上半年佔比為94.69%。通過品牌授權開設線上專櫃,低買高賣賺取中間差價是麗人麗妝的主要業務模式。


除了買斷自營的經銷商模式外,麗人麗妝也開始在做一些代運營模式業務,2014年到2017上半年公司代運營模式品牌店鋪代運營收入佔公司總營業收入比分別為0.00%、0.04%、0.66%和2.02%,代運營模式下收入佔比較小。


品牌營銷業務是提供定製化的產品組合和促銷計劃,2017上半年佔比為2.31%。化妝品分銷業務是麗人麗妝在取得品牌授權後,向線上商家進行二次分銷,2017上半年佔比為1.48%。


化妝品寄售業務是麗人麗妝拓展線下的業務,將自營品牌MOMOUP的產品放駐屈臣氏的線下門店,未來有可能打造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麗人麗妝零售客單價呈逐年上升趨勢,可見消費者的購買力上升以及對購買更多高價產品。同時訂單量也有大幅度增長,推理後若正常運營,麗人麗妝2017年訂單數很可能超過2000萬單。


麗人麗妝也在尋求「非電商」業務出路


2016年中國化妝品零售交易規模為3,360.61億元,目前我國化妝品消費總額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市場。化妝品網絡交易規模也保持穩定增長。


行業升溫、平臺優勢讓人看好麗人麗妝的發展,當然風險與機遇並存,對麗人麗妝的質疑主要在兩方面,一是其經銷商模式,二是對天貓平臺的依賴


麗人麗妝將線下專櫃模式搬到線上,做線上專櫃,其優勢在於獲得品牌正品授權,以品牌的名義進行宣傳和零售活動,但本質是作為品牌商的渠道商之一,通俗講類似於「二道販子」,麗人麗妝的品牌影響力並不會隨著經營活動有較大提升。


此外,若品牌方選擇自建渠道或自我運營線上零售業務,在價格、份額方面會對麗人麗妝造成影響,甚至終止對麗人麗妝授權。


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及2017年上半年,麗人麗妝前五大供應商採購佔比為69.84%、68.72%、76.00%和84.76%;公司向前五大品牌方採購佔比為63.80%、55.56%、50.93%和57.99%,整體採購相對集中,若有變故會對公司經營產生較大影響,所以與供應商的合作夥伴關係對麗人麗妝來說非常重要。


買斷自營的弊端也不能忽視。化妝品產品周期較長,保質期較長,正常運作庫存壓力較小,雙十一等大型活動會要求備貨量,對現金流帶來一定壓力,而買斷自營的最大壓力在於利潤上。


黃韜曾在採訪中提到再大的經銷商,進貨也不可能低於7折。,那麼麗人麗妝的利潤就在這不到30%的差價中產生。招股書內未披露利潤率,經過計算如下。

 


首先,能直觀看出兩條線間距收窄,看來隨著規模化提高,成本在逐漸攤薄。


麗人麗妝2014年到2017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別為38.19%、35.81%、35.32%、35.65%,麗人麗妝的拿貨折扣要高於行業平均水平30%。


麗人麗妝四期的淨利率分別為0.79%、2.69%、4.00%、6.17%,今年下半年雙十一將會有大量費用投入以及較大折扣,預計2017整年的淨利率會比上半年再降低一些。


並且在淨利潤中,還包括了供應商的返利,若剔除返利金額,麗人麗妝的營收能力要再低一些了。



就目前看,雖然拿貨成本較低,但期間經營費用仍然很高,使得麗人麗妝的淨利率處於較低的水平。不過隨著規模變大,成本在攤薄,並且庫存周轉率比較好,會帶動資金流轉。


經營費用過高,極大影響了麗人麗妝的淨利潤,從近年的費用看,隨著規模擴大,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都逐年增加,相應的存貨增加也讓資產減值損失上升。



銷售費用主要是麗人麗妝天貓店鋪的推廣費用,很明顯銷售費用支出非常大,2016年銷售費用高達5.45億,而2016年麗人麗妝的淨利潤僅為8千萬


我們常說線上紅利期結束了,麗人麗妝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電商增速下降已成常態,而目前,天貓是線上最大的商業地產,是線上廝殺的主戰場,對平臺流量的搶奪讓獲客成本變高。


麗人麗PK屈臣氏,線上紅利真沒了!


到底有多高,此處不妨做一個假設更直觀的呈現,我們將麗人麗妝和屈臣氏相比較進行線下坪效比較——


屈臣氏中國2016年營收為209.14億港幣,約為178億人民幣,期末門店數量2929家,假如平均門店面積為300平米,那麼屈臣氏的平均單店年營收為714萬,年坪效為2.38萬。


麗人麗妝2016年營收為20.16億人民幣,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共6.12億人民幣,假設線下每平米的平均年租金為3000元,那麼麗人麗妝2016年能在線下租下20.41萬平的店,計算一年的坪效約為9878元。


線上線下的玩法不同,如此比較還不夠嚴謹,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線上高昂的獲客成本。對於零售商來說,以前最貴的是地段,現在最貴的是流量,各大網際網路平臺就是客流最大的商業地產,網際網路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也其成為了傳統產業。馬上又是雙十一,聽說今年玩法升級,不知道推廣費用是不是也要升級。


但歸根到底,麗人麗妝算是依靠天貓發展起來的,做「專櫃模式」,天貓也是最適合的平臺,而獲得更多品牌的授權,降低費用提高利潤,挖掘核心競爭力是麗人麗妝未來需要注意的重點。


由於有阿里的入股,麗人麗妝可能很難脫離天貓平臺發展,目前麗人麗妝的自營品牌已在線下鋪貨,也許現在擁抱線下是好出路。


相關焦點

  • 屈臣氏旗下美妝店Marionnaud有望進入內地,李嘉誠為其豪擲53億
    據化妝品觀察報導,Marionnaud計劃近期在上海開出內地的第一家門店。屈臣氏中國相關負責人並沒有對界面新聞否認這一說法,並表示具體開店時間尚未確定。Marionnaud在中國可能並沒有什麼知名度,但在法國,它是與絲芙蘭、NOCIBE齊名的三大美妝集合連鎖店之一。
  • 屈臣氏旗下美妝店Marionnaud有望進入內地
    屈臣氏集團又要開新店,這次不叫屈臣氏。品觀APP從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屈臣氏集團曾重金收購來的美妝零售店MarionnaudParis(瑪莉娜),計劃近期在上海開設內地的第一家門店,搶灘內地美妝市場。這一消息,屈臣氏中國相關人士表示屬實。
  • 令屈臣氏、萬寧汗顏,國產美妝集合店現象級擴張,線下整體消費量或...
    日常關注萬寧、屈臣氏等上新的趙女士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一面由五顏六色的彩妝蛋(化妝工具)堆砌的「牆」也能引來一眾客流。今年11月,當萬寧在華東地區再撤一家門店,屈臣氏也在長達三年的虧損後大刀闊斧揮向線上,線下美妝集合店卻在今年迎來現象級擴張。
  • 探店|一年融資20億 集合店獨角獸KKV只是「名創優品+屈臣氏」?
    調色師美妝蛋牆如小麥所說,調色師店裡最被各路博主稱道的就是店內色彩奪目的「美妝蛋牆」,同樣的,KKV門店中也設有大量的「產品牆」。僅以「巴黎水」為例,該款產品在KKV的單瓶售價為6.9元,在屈臣氏為折後價10元,而在某電商旗艦店的最低單瓶售價可到5元左右。
  • 1年擴張300家,本土美妝集成店如何打敗屈臣氏?
    顏值經濟新風下,美妝成為年輕人個性綻放和自我認同的載體,推動化妝品行業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本土美妝集成店模式也迎來了新一輪風口:2020年1月4日,WOW COLOUR全球首店在廣州開業,當天銷售業績超21萬元,進店人次達1.5萬;1月5日,其母公司獲得來自賽曼基金的戰略融資10億元。
  • 高瓴騰訊看上新風口:美妝遊樂園火了,5000億市場的下一個泡泡瑪特?
    一位知名機構投資人向投中網透露,HARMAY話梅目前對外融資的報價是一家店估值10億元,粗略推算,坐擁5家門店的HARMAY話梅目前估值高達50億元。不過這一消息未得到官方認證。這個風口,選手是不缺的。以HARMAY話梅、THE COLORIST調色師、NOISY Beauty、WOW COLOUR為代表的選手,在過去一年裡急速開店,搶佔了屈臣氏們的商場位置。
  • 倉儲式美妝店HARMAY新玩法:大牌引流小牌賺錢,以小樣吸引年輕人
    2008年,HARMAY從淘寶起家,2013年成立北京HARMAY樂享科技有限公司,2017 年 5 月,HARMAY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線下店,涵蓋了國際大牌、小眾品牌以及 HARMAY 的同名自有品牌,2019 年HARMAY實體店落地北京和香港,今年計劃開出成都首店和上海第二店。迄今,HARMAY已發展成集代理商、線上店鋪、線下實體店為一體的美妝零售渠道商。
  • 屈臣氏雲店銷售額破2億,5年新零售邏輯都藏在裡面
    今年3月,對於屈臣氏2019年同店銷售額實現5年來首次正增長的表現,有行業人士分析,主要源於屈臣氏成效顯著的「新零售」變革。 比如,和網易雲音樂在會員業務上開展多樣化深度合作,包括多項會員權益打通、積分兌換、個性化定製;和網易嚴選合作,開出主打生活美學的電商聯營店;在淘寶直播聯合淘寶頭部主播薇婭、李佳琦直播帶貨等。
  • 美團「無邊界」式擴張:進軍美妝和寵物業 搶食電商巨頭?
    這意味著,無論是美團還是餓了麼,外賣平臺都不再僅局限於餐飲外賣,致力於發展成「送萬物」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寵物或美妝都是細分領域的排頭兵。可以預見,未來的零售業,還遠未形成定局。無論是電商、O2O平臺抑或是垂直平臺,都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 又快又好又便宜,一批 「國產絲芙蘭」 把美妝生意吃得死死的
    █ 疫情下的美妝零售並不太平。莎莎香港關店、Space NK 宣布退出中國市場、Isetan Beauty 中國首店也關閉、價位更為親民的屈臣氏則仍然在摸索如何改革。除了 Sephora,海外美妝集成店好像集體撐不住了。
  • 屈臣氏缺什麼, WOW COLOUR和調色師就補什麼
    與此同時,傳統美妝零售店傳來的更多是壞消息:屈臣氏在中國大陸市場出現了20年來最大跌幅;萬寧在北京等地關店。WOW COLOUR和調色師到底有什麼特別?屈臣氏缺什麼, WOW COLOUR和調色師就補什麼從二者強調「色彩」的名字就能看出來,和屈臣氏主打日化不同,這兩家店賣彩妝為主。
  • 不止一個完美日記,逸仙電商「美妝平臺獨角獸」養成之路
    從0到30億,逸仙電商只用了三年成立只有四年時間的逸仙電商,曾是一級市場美妝賽道裡的佼佼者。在上市之前,逸仙電商已經完成五輪融資,投資方也都是真格基金、弘毅投資、高榕資本、高瓴資本、CMC資本、厚樸投資、老虎環球基金等頂級機構。資本市場的關注源於逸仙電商在過去四年中的高速增長。
  • 廣東美妝江湖40年:從「潮汕幫」到「寶潔系」
    成立4年、5輪融資、估值超120億美元,這是「國貨美妝第一股」逸仙電商的故事。   逸仙電商旗下共有4個品牌,但人們提到它時,還是習慣稱它為「完美日記(需求面積:50-100平方米)母公司」。這是一個帶有濃重廣州印記的團隊:「逸仙」得名於3位創始人的母校中山大學,創始人之一黃錦峰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就在廣州寶潔。
  • 美妝集合店大亂鬥,線下美妝店能否誕生下一個完美日記?
    投稿來源:沸點Point一個月前,國貨美妝品牌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成功在紐交所IPO,市值升至近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0億元,重塑了人們對國潮美妝潛力的認知。於是,如何在線下零售渠道尋求差別、打造特色,就成為美妝品牌為脫穎而出而考慮的問題。雜貨鋪文化興起,電商的被動轉身上一次美妝零售行業的翻天覆地,是淘寶、京東等線上電商的拔地而起,不分時間空間,不受品牌限制,在線上吸引線下門店無法想像的巨大流量。
  • 「完美日記」:35億營銷費砸出的國產美妝品牌
    在鄭州這樣的二線城市開一家30平方米的線下店,大概需要20萬—30萬,200家店至少需要4000萬。「都是錢砸出來的。」此次IPO發行價為10.5美元,市值近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0億元),首日上漲了75%。 完美日記跑出了驚人的速度,這個品牌創立不過3年,逸仙電商成立僅4年。 逸仙電商的創始人是3位畢業於中山大學的男性——黃錦峰、陳宇文和呂建華,均為「80後」。
  • Dior開了天貓旗艦店 盯上電商線上銷售
    在海外,Dior的美妝產品已經通過Boots、Selfridges等連鎖藥妝店和百貨在線上販售,但其成衣和配飾僅在其官方網站和同集團旗下的24S.com販售。從美妝領域開始和天貓合作,對Dior來說是一項嘗試,但並不激進。
  • 海外美妝博主品牌火到中國,過去一年在天貓國際成交額增長110%
    中國消費者不僅跟著美妝博主學化妝,也青睞他們創立的彩妝品牌。最會搞副業的海外美妝博主們憑藉社交媒體影響力以及極強的個人審美符號,吸引了大批追隨者。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海外美妝博主品牌數量在天貓國際同比增長64%,成交額同比增長110%。
  • 又一美妝電商代運營公司上市,麗人麗妝主業營收99%來自天貓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又一美妝電商代運營公司上市,麗人麗妝主業營收99%來自天貓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9月29日,美妝電商代運營公司上海麗人麗妝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麗人麗妝」)正式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 4年成天貓彩妝第一品牌,這家電商公司未來3年將布局600家店
    現如今這種靠內容驅動消費的社交營銷方式火爆,成功孵化出一個又一個國貨品牌,這也讓我們身邊的美妝,出現了越來越多國貨的身影。而在靠電商崛起的國貨美妝中,「完美日記」是當之無愧的頂流,是這波熱熱鬧鬧的「新國貨」大潮中誕生的「國產」彩妝品牌,僅用了短短4年的時間就成功上市,逸仙電商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美妝上市公司。 4年成就天貓彩妝第一品牌。
  • 屈臣氏大型購物概念店CKC18在香港開業 提供無人支付、VR試妝等服務
    屈臣氏(需求面積:250-350平方米)在香港開了一家名叫 CKC18 的大型購物概念店,除了擴展一般屈臣氏零售店裡的美妝、日用、零食飲料等商品外,這家店還售電子產品、各種酒類以及全球各地食品,以及快速無人支付、VR 試妝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