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能夠發光,但宇宙中最亮的光卻不是恆星發出的,而是黑洞

2020-12-15 科學信仰

宇宙寒冷而孤寂,如果說宇宙中還有一絲溫暖與熱情,那麼就要歸功於恆星了。

恆星通過自身的核聚變產生了光和熱,給宇宙帶來了一分光明。在宇宙中,恆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天體,僅銀河系之中就有數千億顆恆星,而每一顆恆星都會給一定的區域帶來光與熱,太陽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因為太陽的光和熱,地球才能夠如此生機盎然。

宇宙中大部分的光亮都來自於恆星,但宇宙中已知的最亮的光卻並不是由恆星所發出的,而是來自一個黑洞,也就是已知宇宙中最大的黑洞TON618。黑洞是什麼?黑洞會發光嗎?它是怎麼來的?黑洞通常可分為原生黑洞和非原生黑洞,原生黑洞多來自於宇宙誕生之初的物質密集區域,而非原生黑洞則是由恆星所形成的。

黑洞的形成

當一顆質量在太陽質量30倍以上的恆星進入到生命的末期,隨著燃料的耗盡,由聚變產生的向外的擴張壓逐漸減弱,恆星開始在內部強大的引力作用下向中心坍縮,之後迅速反彈釋放巨大的能量,這個現象就被稱之為超新星爆發。

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最為劇烈的天體活動之一,能夠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超新星爆發過後,再也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止恆星物質向中心的無限坍縮,於是一個黑洞誕生了。大質量恆星生命末期所出現的超新星爆發就是宇宙中黑洞形成的一個主要方式。顯然,黑洞並不是一個洞,而是宇宙中一種客觀存在的天體,那麼最為一個客觀存在的天體,黑洞到底與其它的宇宙天體有著怎樣的區別呢?區別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強大。

黑洞的強大

黑洞是宇宙中最為強大的天體,因為它具有最為強大的引力。任何物質只要高進黑洞就會被黑洞的引力所捕獲,然後被拉扯撕碎,最終墜入黑洞的視界內部。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具有引力,而引力與質量成正比。

要擺脫一個物體的引力束縛就必須要達到一定的初始速度,比如要擺脫地球的引力束縛去探索地外星球,就必須要達到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11.2千米。而黑洞的引力要比地球大得多得多,所以黑洞視界內部的逃逸速度超越了光速,而光速代表了宇宙間最快的速度,所以包括光在內,沒有任何物質可以從黑洞中逃逸而出。也正是因為黑洞強大的引力,所以沒有任何已知的方法可以摧毀一個黑洞。為什麼黑洞無法被摧毀呢?

讓我們以超新星爆發為例來說明黑洞的無可匹敵。

超新星爆發作為一種極為劇烈的天體活動,在一瞬之間會釋放巨大的能量,足以摧毀周邊的一切。但如果在一個發生超新星爆發的天體周圍存在著一個黑洞,黑洞非但不會因為超新星爆發而被摧毀,反而還會變得愈加強大。

因為超新星爆發所產生的物質能量會被黑洞迅速吸收,使得黑洞的質量迅速增加,從而黑洞會變得引力更強。正是由於黑洞這種獨有的特性,所以即使是在理論上也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摧毀黑洞,唯一可以讓黑洞質量減少的方法就是霍金輻射。不過霍金輻射所逃逸的黑洞物質是微乎其微的,對於大質量的黑洞而言幾乎是沒有影響。既然黑洞不會發光,進入黑洞的光又無法出來,為什麼說宇宙中最亮的光是由黑洞發出的呢?

宇宙中最亮的光

宇宙中已知最亮的光來自於宇宙中已知的最大黑洞TON618。TON618是一個類星體,它的質量十分驚人,達到了太陽質量的660億倍。黑洞本身雖然不會發光,但是黑洞周圍的吸積盤會。當有物質被黑洞的引力吸引而聚集在黑洞周圍的時候,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吸積盤,物質圍繞黑洞旋轉,被黑洞的引力拉扯撕碎,釋放出大量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

TON618就是這樣,大量的物質在其周圍形成了一個光亮的吸積盤,並放出了宇宙中已知最亮的光。當然,這種光亮並不會一直存在,當黑洞周圍的物質都逐漸被吞入黑洞之中,而黑洞周圍又沒有新的物質可供黑洞吞噬的時候,黑洞就會歸於沉寂,這樣的黑洞是完全不可見的,你根本無法得知那個地方存在著一個黑洞。#百家探索#

相關焦點

  • 宇宙最亮的光!比太陽亮600萬億倍的星體被發現,核心卻是個黑洞
    地球上的生命體都依靠著太陽的光輝生存,太陽是一顆恆星,這種星體內部有核聚變現象,可以讓它發光發熱,它們也是宇宙中的主要光源,天文學家們也常說是恆星點亮了宇宙,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們所能看到的絕大部分星體都是恆星。
  • 為什麼恆星會發光,行星卻不能?是誰在宇宙中點燃了它們?
    在浩瀚的宇宙中,各類天體無數,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包括:恆星、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黑洞等等,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們都是使用專業的設備去觀測宇宙,我們普通人又該如何呢?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天氣晴好的夜晚,找到一片沒有被城市燈光所打擾的空地,抬起頭就可以看到璀璨的星空。
  • 最大的恆星是誰,最重的恆星又是誰?宇宙中還有比它們更大的天體
    作為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太陽佔據了太陽系物質總量的99.86%,如果拿它和地球相比,太陽的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33萬倍,而體積更是達到了地球的130萬倍。太陽的大可以說已經超越了人類的現象能力,但放在宇宙之中,太陽同樣也不值一提,因為它在太陽系中是唯一,可放在宇宙之中就再普通不過了。僅銀河系之中的恆星數量就在1000億顆以上,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
  • 天上的星星都是恆星嗎?1000億億顆恆星形態各異,共同點是什麼?
    ,銀河系有1000億顆恆星,宇宙有1000億億顆恆星。恆星有些很大,比如盾牌座UY,直徑是太陽的1700倍;有些恆星很小,比如2MASS J0523-1403,直徑不到太陽的1%,比木星還小,只有土星那麼大;有些恆星很亮,比如RMC 136a1,它的亮度是太陽的870萬倍;有些恆星很暗,它們被稱為「暗恆星」,亮度僅有太陽的百萬分之一;有些恆星發出的光穩定而持久,有些恆星喜歡「眨眼睛」,發出的光呈現規律的脈動,有些恆星則時不時就會發
  • 科普:恆星的威力有多大?尋找宇宙中那個最強大的恆星
    衡量宇宙中最厲害的恆星,從我們的太陽到更大、更厲害的恆星,其中有些擁有超強磁場,有些則會產生有史以來最明亮的爆炸。請找個好位子坐好,在小笨熊的興趣課堂裡來尋找宇宙中那個最強大的恆星。為了解恆星究竟有多強大,我們要去尋找宇宙中最大、最可怕、最令人敬畏的恆星。但想讓我們了解一個概念,那就是恆星究竟是什麼?其實恆星是由大片氣體雲產生,重力使得氣體雲聚集在一起,後來氣體雲密度達到其核心開始融合,進而變成恆星,所以恆星基本上是由重力驅動的巨大能量球。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誰?它能夠裝下45億個太陽,是超級巨無霸
    如果沒有反射恆星光的天體,天文望遠鏡就很難發現,除非它本身能夠發出非常強烈的電磁波,才能夠被射電望遠鏡探測到。所以,在宇宙中,我們經常能夠觀測發現的基本都是恆星,它們是宇宙中最亮麗的存在,如果沒有這些發光發熱的恆星存在,天文望遠鏡基本就是一個瞎子。
  • 為什麼宇宙中總有新的恆星出現?一口氣讀懂恆星的一生
    01星空中最亮的星每當太陽落山,我們都可以看到夜空中繁星閃爍,這些閃爍的星辰基本上都是恆星>,因為在宇宙的天體中,行星是不會自主發出光芒的,只有恆星會不斷地釋放能量,如果沒有恆星的存在,宇宙中會是一片絕望的黑暗。
  • 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是否與周圍的星際氣體和恆星有關?
    也就是說,黑洞的半徑越大,意味著自身的密度越小,就連視界附近的潮汐力作用都會減弱。一直以來,儘管科學家們已經對恆星質量黑洞的形成過程有所了解,但依然很疑惑為什麼宇宙中會有這麼多的超大質量黑洞。因為,即便大型恆星坍塌之後能夠形成質量也相對更大的黑洞,但為什麼每個星系中心的都有,怎麼可能有這麼多剛剛好的巧合呢?
  • 宇宙中的恆星:盤點5個「最」特別的
    ,像太陽這樣會發光的恆星比地球上默默無聞的沙子還多。太陽的履歷表中規中矩,然而宇宙中有一些恆星並不安分守己,它們自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不凡。體積最大的恆星:盾牌座UY盾牌座UY位於銀河系中心附近,直徑是太陽的1700倍。它是一顆超巨星,也就是超級的紅巨星。
  • 行星能夠比恆星大嗎?在浩瀚的宇宙空間中,任何事都有可能存在
    在我們的認知裡,恆星是一個能夠發出光和熱的天體,行星圍繞恆星做圓周運動。比如,我們生存的太陽系,中心位置是恆星太陽,圍繞它進行圓周運動的行星有八顆。行星之所以要圍繞恆星運動,主要是恆星的質量比它們要大得多。要知道,在宇宙中質量為王,質量越大的天體,它的引力也就越強,就能夠吸引更多的天體圍繞它運動。
  • 宇宙中速度最快的恆星,達到光速8%,展現3種相對論效應
    SgrA *,它的質量約為太陽的400萬倍,周圍有幾百顆恆星圍繞它公轉。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觀察這些恆星的運動規律。大多數恆星的運動軌道是經典的橢圓形,符合牛頓力學和克卜勒運動定律。但是有少數恆星距離黑洞太近,運動速度非常快,必須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計算它們的軌道。當物體的運動速度可堪與光速媲美,就會產生「相對論效應」,如果是一顆發光的天體,我們會發現它看起來更紅,這種現象叫做「引力紅移」。
  • 宇宙中最恐怖的天體竟然不是黑洞?科學家:類星體了解一下!
    根據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迄今為止人類觀察到的宇宙直徑大約為930億光年,而且還在不斷增大。如此龐大的宇宙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天體,行星、恆星、星系等等。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裡面,黑洞無疑是宇宙中最為恐怖的天體!
  • 宇宙中最大恆星到底有多大?
    宇宙是非常浩瀚的,存在著無數的星球,我們人類所賴以生存的地球,也不過是普普通通的一顆星球罷了。科技發展以來,人類能夠走出地球去探索宇宙。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到底有多大? 在太陽系當中,中心是太陽,而太陽是一顆恆星,我們地球與太陽相比較的話,的確是非常的渺小。太陽的直徑能夠達到地球的109倍,體積上是太陽的130萬倍。其實太陽在太陽系當中總質量的99.86%。
  • 死去的恆星還能發光發熱?白矮星表面溫度有多高,亮度從何而來?
    提到宇宙中能夠發光發熱的天體,我們很自然就會想到恆星,恆星依靠自身的聚變反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為周圍的星體帶來光和熱。遺憾的是,恆星的聚變反應並不是無休無止的,當恆星上的氫元素耗盡之後,氫核聚變便會轉變為氦核聚變,緊接著聚變過程會逐漸向更重的元素推進,大質量的恆星通常能夠將聚變過程推進到鐵元素,由於鐵元素的聚變會由釋放能量轉為吸收能量,於是輻射擴張壓消失,整個恆星便會急劇坍縮,在經歷超新星爆發之後,形成一顆中子星或者黑洞。
  • 宇宙中那麼多恆星,為什麼沒有太陽的照射天空就黑了?
    當然,奧伯斯並不是這一問題的首個發現者,類似的想法克卜勒在17世紀就曾提出過,哈雷彗星的發現者愛德蒙·哈雷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據計算,整個宇宙有將近1700多億個星系,如果按照人們曾經所認為的宇宙模型那樣,只要時間足夠,恆星發出的光必然能夠抵達地球。這樣的話,即使在夜晚,天空也會和白天一樣明亮。
  • 比太陽還大的恆星你知道多少?
    讓我們乘坐超級飛船,去宇宙中尋找最大的恆星。我們經過的第一顆恆星就是我們自己的太陽,到目前為止他還不是最大的,但他還是很大了,你能夠在裡面的塞進一百萬顆地球。這就意味著,如果你把太陽想像成一顆籃球,那麼地球的大小就會是鉛筆橡皮擦的一半。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能大到什麼程度?
    圖為充滿年輕恆星的昴星團(M45)恆星遍布宇宙之中,夜空中肉眼所看到的星點基本上都是恆星。這顆恆星不在我們的銀河系中,而是位於銀河系的衛星星系之中——大麥哲倫星系,距離我們16萬光年。R136a1的半徑大約是太陽的30倍,密度約為太陽的1%。那麼,宇宙中質量最大的恆星能大到什麼程度?恆星是宇宙中的星雲通過引力坍縮作用而形成,聚集的星雲越多,恆星的質量越大。但由於愛丁頓極限的存在,原恆星不會無限吸收星雲,其質量存在上限。
  • 宇宙花園中丟失的黑洞種子
    黑洞的類型1-100太陽質量=恆星質量100至100,000太陽質量=中等質量黑洞100,000至數十億個太陽質量=超大質量黑洞最小的黑洞稱為「恆星質量」,質量在太陽的1到100倍之間。它們是由恆星在被稱為超新星的劇烈過程中爆炸而形成的。
  • 發現宇宙中14%的大質量恆星,註定會變成黑洞!看來數量很多啊
    "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 自2015年引力波天文學取得突破以來,科學家們已經能夠探測到十幾對距離較近的雙星黑洞,然而,科學家們仍在爭論這些黑洞中有多少是以恆星的方式誕生,以及它們如何能夠足夠近地接近,在宇宙中發生碰撞產生引力波
  • 宇宙第一顆黑洞的起源,也許並非來自恆星的死亡,或與引力子有關
    假設的粒子團「引力子」與黑洞起源 關於宇宙中超大黑洞的起源,一直令一些天文學家們感到疑惑, 一項新的研究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起源故事,那就是第一個黑洞不是來自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