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被殺是必然的嗎?

2020-12-05 梨花家常事

韓信被殺是必然的嗎?

韓信與蕭何、張良等被劉邦稱之為漢初三傑,是響噹噹的軍事家,被蕭何稱之為「國士無雙」。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為什麼死於非命呢?韓信被殺是必然的嗎?筆者認為韓信的死是必然的,理由很多,簡單列舉三點。一,劉邦早有殺韓信之心。劉邦作為漢王,與項羽爭天下之初,十分賞識韓信。當項羽被劉邦打敗後,劉邦就盯上了韓信。第一,漢五年十二月,項羽被韓信圍殲垓下,天下大局已定。劉邦隨即進入韓信軍營,奪其軍權。第二,漢五年春正月,劉邦將韓信由齊王改遷為楚王。理由是韓信是楚國人,讓韓信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也有利於楚國治理,更是對楚懷王的紀念。實際用意是因為韓信在齊國經營多年,擔心韓信在齊國呆久了,根深蒂固,威脅朝廷安全。第三,漢六年冬月,劉邦採納陳平計謀,逮捕韓信,之後將韓信貶為淮陰侯。由此一連串動作,可以看出劉邦早就盯上了韓信,只因為劉邦擔心被人指責誅殺功臣的罪名而引起混亂,故留著韓信的性命。

二,韓信犯有可殺之罪。韓信雖然戰功赫赫,但也早就犯有死有餘辜之罪。第一,漢四年十一月,韓信佔據齊國,派人對劉邦說,想做齊國代理國王。早在漢四年十月,劉邦與項羽對峙於滎陽附近的廣武,而且被項羽射傷胸部,傷勢嚴重。形勢十分危險,急迫盼韓信救援,可是等來的是韓信向劉邦索要齊王的無理要求。此時,劉邦就想處死韓信,只是苦於沒有能力。在張良與陳平的勸諫下,劉邦不得已同意韓信為齊王,除掉代理兩字。

第二,漢五年冬月,劉邦追殲項羽,在陽夏遭到項羽的抵抗,並被項羽打敗。劉邦躲進山洞,問張良:「韓信為什麼不按約定時間前來救援呢?」張良說:「漢王馬上可以奪取全國政權了,韓信以為按功勞他應該得到的獎賞沒有得到,如果這時漢王能拿出一部分土地獎賞韓信,韓信一定會前來救援。」

劉邦立即將陳縣以東到沿海地區劃給韓信。韓信得到土地後立即前來救援,後將項羽消滅在烏江邊上。以上兩件事情,都是趁劉邦之危要挾劉邦,劉邦江山穩定後自然安會秋後算帳。三,軍事家看不懂政治家。韓信作為傑出的軍事家沒有看懂劉邦這個傑出的政治家的謀略。劉邦登基稱帝後對於他的用人標準有過明確導向。劉邦稱帝後,處死了丁公,重用了季布。丁公與季布原為項羽的重要將領,是叔伯兄弟。丁公作為項羽的手下,曾救過劉邦的性命。劉邦為什麼要處死這樣一位恩人呢?劉邦的理由是作為項羽的手,丁公下缺少忠誠。季布作為項羽的手下,差一點要了劉邦的命。劉邦為什麼要重用這樣一位仇人呢?劉邦的理由是季布作為項羽的手下極其忠誠。這樣一個鮮明的案例就是告訴他的手下,現在我登基稱帝了,過去再也功勞,不算數。現在我要的是忠誠。韓信沒有看懂劉邦謀略,被貶為淮陰侯後還在劉邦面前沾沾自喜,炫耀自己帶兵是多多益善,而「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

綜上所述,功高震主,本來就是封建功臣的死節,作為傑出的軍事家韓信不但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反而居功自傲,財迷心竅、官迷心竅,不斷伸手要官要權要土地,所以說韓信被殺是必然的!

相關焦點

  • 如果韓信好自為之,不趁劉邦外出時搞事情,還會被呂后騙殺嗎?
    劉邦再次披掛上陣,親徵陳豨,出徵前,劉邦邀請韓信一起去,韓信以自己身體抱恙為由,拒絕出徵。而後,在劉邦出徵時,積極準備謀反,計劃矯詔赦免京城的官奴和刑徒,並把這些官奴和刑徒武裝起來,攻擊呂后和太子,一切部署妥當,只待和陳豨接洽完畢。結果,派出和陳豨接洽的使者還沒回京,韓信的計劃就洩露了,呂后和蕭何把韓信騙進長樂宮,隨後將韓信斬殺於長樂宮鍾室。
  • 呂后急不可耐地殺了韓信,不只是因為韓信謀反,還想殺韓信立威!
    接到舉報,呂后立即把韓信騙到長樂宮中,並沒有經過完整的司法程序,便急不可耐地將韓信斬殺於長樂宮鍾室。呂后之所以急不可耐地斬殺韓信,一方面當然是因為韓信確實謀反了,證據確鑿,誰也翻不了案,所以呂后敢對韓信動手,另一方面則是呂后的私心了,那便是,殺韓信可以立威。
  • 韓信有「三不殺」的承諾,是怎麼被呂后殺的呢?
    韓信的「三不殺」除了「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還有另外一種的說法「天不殺韓信、君不殺韓信、鐵不殺韓信」,另外還有一種「無不死」的說法,即「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是繩,沒有殺他的刀」。
  • 劉邦曾承諾韓信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呂后殺韓信是否抗旨?
    所謂的「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就是個傳說。我從寫作的角度,推測這個傳說的來歷:人們編出「三不殺」原則,就是為了在不違背「三不殺」原則的情況下,殺掉韓信。這個故事其實很簡單。呂后見韓信羽翼已成,難以掌控,就趁劉邦外出的時候,把韓信騙到未央宮中殺害。因為是在室內,所以不「見天」;宮殿的地上鋪著地毯,所以不「見地」;呂后讓宮女們用桃木棍打死被捆綁的韓信,而沒有使用金屬兵器,所以不「見鐵」。呂后處死韓信,並不違背「三不殺」原則。但是,不需要有太高的智慧,隨便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個「三不殺」是個漏洞百出的方案。
  • 呂后殺了韓信,為何會放過張良呢?
    儘管說呂后殺了很多人,但是,她並不是「殺人狂魔」。 呂后殺得每一個人,都是該死的都是損害到了她的利益的。 就好比她殺韓信,韓信為何該死呀? 要知道韓信都不把劉邦這個老闆放在眼裡,若是劉邦不在了,呂后和她的兒子能鎮得住韓信嗎?
  • 劉邦許諾韓信「三不殺」,呂后殺韓信不是抗旨,知夫莫若妻
    「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這話聽著就很奇怪,不殺就不殺嘛!整那麼多「不殺」條件幹什麼,感覺還有後手,那見什麼能殺呢?韓信回到家,估計得苦思冥想,在滿足這個三個條件下,還有哪些弄死他的可能。
  • 劉邦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雖然無意殺韓信,但卻在韓信死後笑嘻嘻
    早在漢四年,韓信趁火打劫,威逼劉邦立他為齊王時,劉邦已經很不滿了,要跟他火併,但被張良和陳平勸住了。後來,漢六年,有人舉報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的計策,智擒韓信,廢掉韓信的楚王王位,將其封為淮陰侯。可以看出,這之後,劉邦已經無意誅殺韓信了。畢竟,於劉邦來說,韓信雖是猛虎,但已經被磨光爪牙,沒什麼翻天的可能了。漢十一年,劉邦親徵陳豨,韓信拒絕跟從,在劉邦離開京城之後,韓信就被劉邦的妻子呂后給斬殺了。
  • 劉邦為什麼不殺蕭何張良陳平而殺韓信?
    韓信卻不同,他不但不懂得功成身退,反而犯了主動邀功的致命錯誤,最終被蕭何和呂后設計殺害。區別於蕭何和張良兩位文臣,韓信作為武將本就容易招致懷疑,但他最終被殺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韓信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太高調。
  • 韓信多次要挾劉邦,為什麼劉邦不殺他,韓信的政治水平有多厲害
    劉邦氣的想殺韓信,但是被張良、陳平攔下來,劉邦想殺韓信但是又不能殺他。 鴻溝議和後,劉邦追擊項羽,命令韓信一起去,韓信又看準時機不去,換的劉邦答應許諾滅亡項羽後,讓韓信接收楚地的利益。 韓信這麼囂張多次要挾劉邦,其實就是看準劉邦不能殺他,最多只能奪他兵權。
  • 若這兩人不死,一代「兵仙」韓信不會落得被殺的下場,他們是誰?
    在我國歷史上,劉邦這位君主必然佔有一席之地,他從一介布衣一步步開創了西漢王朝,其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在劉邦爭奪天下的過程中,要說起到最重要作用的,莫過於韓張蕭三人,不過,三人中韓信的地位應該是最高的,因為他幫劉邦打了許多勝仗,可以說,如果韓信有野心,他完全可以自立門戶,跟項羽、劉邦二人爭鋒。
  • 韓信有「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免死金牌,為何還被殺?
    韓信手握「三見不殺」的免死金牌,呂后誘殺韓信是否是抗旨不尊?據傳漢朝張良為保韓信,誘漢高祖寫下赦書,希望以此保韓信不死:「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所謂的「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就是劉邦為了讓韓信出兵,給了韓信一套免死「金牌」。這個橋段出自明代的小說《西漢演義》,既然是小說,其真實性就有待商榷。劉邦有沒有可能真的承諾過?
  • 傳說對決:奇怪的玩家,玩閃電俠只為殺韓信,沒有韓信就送人頭
    傳說對決:奇怪的玩家,玩閃電俠只為殺韓信,沒有韓信就送人頭相信大多數遊戲玩家都沒玩過傳說對決吧,其實《傳說對決》就是王者榮耀,只不過是國際版的,王者榮耀是大陸版的。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傳說對決》中閃電俠和韓信之間的故事,閃電俠只殺韓信,如果沒有韓信他就送人頭,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傳說對決這個遊戲裡面是沒有韓信的,但是有一個英雄和韓信的技能一模一樣,那就是那克羅斯。那克羅斯的外表看上去很像LOL裡面的鱷魚,位移和攻速非常快,所以打野支援是效果非常顯著,騷擾、帶兵線同樣讓人防不勝防。
  • 蕭何為什麼要幫呂后殺韓信?其實我們誤解了他!
    蕭何為什麼要獻計殺韓信?這個問題很多大家都有過論述,上述幾個朋友的說法也很好。作為一個無名之徒,我自不量力,想從更深層次解讀這段歷史,或許會貽笑大方,權當拋磚引玉。好了,還是從那段為人熟知的「蕭何月下追韓信」說起吧。
  • 三不殺怎麼就沒保住韓信呢
    談起韓信,大家都知道他是劉邦的開國的功臣,可以毫不誇張說劉邦的天下有七分是韓信幫幫他打下來的。韓信與蕭何、張良三人被稱為漢初三傑,韓信被後人尊稱為「兵仙」,與白起、李靖、嶽飛並稱為「兵家四聖」。
  • 假如韓信不殺鍾離眜會怎麼樣,韓信是否真的逼死了鍾離眜?
    韓信一生最輝煌的歲月是在齊王位上,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卻是楚王位上,關鍵都是一個人,那就是鍾離眜。鍾離眜的死直接導致了韓信的敗亡,為什麼這個人如此重要呢?項王敗死後,鍾離眛投奔韓信。漢王忌恨鍾離眛,就詔令韓信把鍾離眛逮捕,韓信不從。漢王又用陳平計策,假稱到雲夢去狩獵,要求諸侯到陳地集合。韓信有顧慮。有人勸他說:你把鍾離眛殺了,帶他的頭顱去見漢王,保你無事。韓信與鍾離眛商量此事,鍾離眛說:漢王已經知道你要謀反,不敢來攻你,就是因為我們在一起。如果你把我殺了,去見漢王,你也回不來了。韓信不聽他的勸告,鍾離眛大罵韓信說:「公非長者。」
  • 是兔死狗烹的炎涼,還是除患寧亂的必然,韓信死得冤還是不冤?
    不過基於文獻記載以及結合多方考證的分析,韓信謀反存在著諸多的疑點,因而後世中不少人都為韓信抱不平,認為韓信死得冤枉,他不是死於謀反叛亂而是死於兔死狗烹這歷來的君王的固權手段之下。但也有人認為韓信就是有謀反之心,之所以殺掉韓信就是為了除患寧亂。
  • 劉邦上位後,韓信被殺,蕭何下獄,為何唯獨張良能封侯壽終正寢?
    劉邦上位後,韓信被殺,蕭何下獄,為何唯獨張良能封侯壽終正寢?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古來不知道多少名臣大將,都是因此而死。比如說,幫漢高祖劉邦拿下天下的韓信,蕭何。漢初三傑中,也就張良最後的結局還算好。
  • 「兵仙」韓信的故事你知道,同時代另一個韓信的故事你了解嗎?
    「兵仙」韓信大家都知道,漢初三傑之一,是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的主要功臣,背水一戰、垓下之圍是其代表作,多多益善的典故人人熟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此韓信同時代,還有一個彼韓信,同樣也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汗馬功勞,他的能力也不俗,只是因「兵仙」韓信的光芒太耀眼,導致後人對他知之甚少,為了和前一個韓信區別,史家不叫他韓信,而是稱之為韓王信。
  • 呂后殺死韓信後,韓信被葬於何處?山西地方志記載揭開秘密
    尤其楚漢爭霸時,韓信主動討要齊王封號,與劉邦討價還價,成為埋在劉邦內心的一根刺,讓劉邦暗恨不已。因此,儘管劉邦將韓信降為淮陰侯,軟禁在長安,不給韓信施展才華機會,內心深處還是要殺韓信,所以見到韓信死後態度是「且喜且憐之」。即便呂后不殺韓信,劉邦死前也會殺掉韓信。呂后要殺韓信,原因在於謀求政治地位,抬高自己的話語權。
  • 呂雉狠毒殺韓信,為了劉邦死前不殺了她,不是沒有原因!
    除此之外還有韓信的死,當時很多人對呂雉的殘暴已經忍無可忍,所以很多人可能都在策劃著怎麼殺死呂后,就比如韓信。當時劉邦親自出徵打仗,韓信稱病沒有跟隨出徵,此時的韓信已經和別人合謀計劃要殺死呂后和太子。但是不巧的是韓信曾經得罪了一個門客,這位門客將韓信計劃的事情告訴了呂后,這才導致韓信的計劃全盤皆輸,還被呂后控制!